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荣喆  倾继祖  钱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85-16691
尝试利用移动手机短信结合GIS技术开展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有效发挥手机短信快捷便利、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和GIS技术准确定位的作用,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的快速联动机制。武威市气象灾害短临监测预警业务系统考虑了区域气象站资料获取、气象灾害阈值检索、气象灾害点在地理信息图上落点和等值线分析因素,以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地理信息作为输入数据,通过设定气象灾害监测阈值进行监测预警;从系统框架模型、系统体系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分析流程、数据访问、系统功能6个方面进行设计;利用ArcGIS强大的分析功能与移动通讯相结合,实现了气象数据收集、处理、输出于一体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增强了气象灾害防御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2.
泗水县气象灾害预警平台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泗水县气象灾害预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情况、配置技术要求以及监测系统站网布设的原则。利用Internet网络、GIS地理信息、蜂窝网络带宽传输、嵌入式文语转换、LED显示控制等技术,按照山洪地质灾害预警平台配置技术要求以及监测系统站网布设原则,建设成了泗水县集无线文转语应急广播、电话应急广播、无线LED显示屏发布于一体的灾害预警平台,实现了各级气象灾害预警平台与相关部门的基础信息采集系统对接,建立社会经济和自然地理基础资料数据库、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山洪地质灾害指标库等资源的共享,已成为山洪灾害的及时监测、预警预报以及各类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的可靠稳定预警手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SWAN系统搭建的业务框架,充分利用全市及太行山防灾减灾协作成员单位现有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网络资源,在出现突发暴雨、短历时强降水的背景下,实现对全市山洪灾害气象风险等级的制作和预警信息的发布、传播。该平台引入气象基础数据,以山洪及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服务为侧重点,集雨水情监测系统、预警系统于一体,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整合、查询、分析,提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山洪灾害防治相关的气象监测服务现状和我国不同地域的山洪灾害特点,基于现有的气象水文和山洪灾害防治数据实时共享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气象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的山洪灾害气象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采用Arc GIS、Spring、Pure MVC等技术,实现了基于GIS的气象水文观测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发布等功能,为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提升山洪灾害预警监测工作的科技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开发综合分析平台,建立商都县区短时突发气象灾害预报及重要行业、服务业的气象预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在公路气象灾害、农作物场火险、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短时晴雨预报等方面具体应用分析,推动了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在台站预报预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Micaps平台的两款气象业务软件在县级预报预警业务中使用较为广泛,但其部分功能相类似且各有缺陷。其中,气象风险预警平台更适合应用于汛期等地质灾害易发时期,对灾害易发地区进行监测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而县级预报预警业务平台能够使业务人员对强对流天气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灾害性天气及时做出分析,同时可结合实况进行综合判断,最终制定并发布更加准确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托新兴县气象台发布的2016年前汛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相关资料,分析预警信息发布情况,归纳指出在发布工作中存在山区县局预报能力有限、局地强天气困扰预警信号发布、公众接收预警短信较迟等问题,并结合实际,建议进一步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应建立健全与毗邻区域气象灾害联防联动机制、逐步推进区域气象自动站改造升级、着眼防灾减灾科学发布预警信息、充分发挥基层气象力量和综合利用发布渠道形成强大预警合力等建议,以期进一步做好山区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减少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摘要:结合湖州特色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需要,利用C#编程语言开发了湖州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该平台集气象与农情信息监测、灾害识别和预警、精细化气象预报产品显示、数据查询和管理等功能于一体,有效地提升了湖州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业务能力,同时也可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对2010年6月20日湖南双牌县茶林乡全药冲三组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气象服务、监测联防、上下联动、信息传播以及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评价和效益分析进行了剖析、归纳和总结,得出了这次灾害防御中的成功经验,也找出了不足之处,并为今后做好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铁路气象服务系统》提高专业气象服务水平,山西省忻州市专业气象台研制的《朔黄铁路气象服务系统》包括自动雨量、轨温观测系统、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服务系统、气象信息传送系统三部分。将现代气象科技应用到该铁路运输部门,减少因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通过系统研究和实验,做出准确的天气预报并进行气象灾害预警预测,通过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将这些气象信息快速传送给公司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以便他们采取最有效的灾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三农”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气象监测、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农用天气预报、灾害预警评估、气象信息发布等"三农"气象服务目前在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如缺少针对性、缺少多样性、缺乏准确性、缺乏及时性等方面的问题。加强"三农"气象服务,应采取转变观念、建设农村综合气象监测网、丰富服务产品、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建设农村突发灾害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完善人工增雨减灾作业体系、推进气象科技扶贫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梁凤娟  张喜林  高贵荣  仇巧玲  韩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92-1793,1808
政策性农业种植保险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与保险行业新的有效合作,实现了多家共赢的可喜局面,具有在全区乃至全国的推广价值。在GIS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巴彦淖尔市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平台,针对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建立分作物分区域的定量化监测与预报和影响分析评估业务,对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进行分析、预估、评估,实现了与天气、气候密切相关的重大农业灾害的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及其减灾控制。  相似文献   

13.
要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发布、应急处置及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通过为基层农牧业生产服务,提升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农牧业气象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易永  肖坤葵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7):181-182,189
基于地面历史、实时及中期天气预测资料,运用Visual Basic+Access工具设计开发了怀化市农业气象灾害监控预测平台,建立了干旱、洪涝、连阴雨、5月低温、倒春寒等当地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控预测模块,实现了当地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历史分析、实时监控和1周预测,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气象灾害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毛虫发生量灰色系统模型的建立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根据相关系数法和逐步回归法,分别选取与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有虫株率相关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作为样本的因子变量,分别建立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虫口密度、有虫诛率与气象因子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各预测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预测效果。有虫面积模型预报因子数为8个时,预留样本的平均预测误差为7.47%;虫口密度模型预报因子数为6个时,预留样本的第1年预测不准,第2年的预测误差为2.21%;有虫株率模型预报因子数为5个时,预留样本的平均预测误差为3.60%,总预测成功率为83.33%.  相似文献   

16.
张超  王鹏云  黎成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171-172,193
围绕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以及气象为高原特色农业服务需求,在食用玫瑰生产基地建立农业气象自动监测站以及食用玫瑰的低温、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监测指标,形成面向产业的气象服务模式,将气象数据信息、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产品传递到食用玫瑰生产种植全程,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农业气象灾害的危害,为"三农"气象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依据蓟县2个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以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需求、满意度和效益为基本评估对象,以德尔菲法(专家评估法)为基本方法,对气象服务调查内容和调查表进行调查评估和客观评估分析。结果发现,暴雨或短时强降水监测预警预报服务的时效、预测的准确性和气象预警覆盖率是地质灾害关注最高的气象信息;对目前气象服务满意和基本满意程度达88%,手机短信以其传输便捷、迅速等优势仍然成为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手段。并希望从气象部门获得相应的气象预报预警、灾害易发区自动雨量监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等服务。  相似文献   

18.
豫东平原农业智能化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系统在实现了农业智能化的同时,根据豫东地区地理、气候和农业生产现状,在农业自动化灌排系统的基础上整合了农业气象监测服务系统、天气预报预警灾害防御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自动、及时做出农事生产建议,能够自动根据土壤墒情、农作物生长状况进行灌溉、排水等。在不同地区,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气象自动站,因地制宜,方便地进行农业、林业、园艺及灌溉等气象要素的监测,实现耕地园田化、灌排系统化、管理科学化、运行良性化、信息网络化、服务社会化,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郑州市37年的降雨资料分析,得出郑州市降水基本呈现夏季降水大且暴雨集中的特点。结合郑州的地形特点及城市建设状况,分析了郑州市洪涝灾害的成因。把气象预报方法和水文学原理结合起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资料的处理,建立模型对暴雨造成的洪涝进行模拟。最后对2009年6月27日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该模型能够为郑州市城市减灾防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