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不仅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 ,而且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 ,水土保持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生产的双重重任。 2 0世纪 90年代以前 ,为了扭转“越穷越垦 ,越垦越穷”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的恶性循环局面 ,以小流域治理为代表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抓住了解决群众温饱  相似文献   

2.
《当代生态农业》1998,(3):85-89
在正确总结生态失衡是造成“山穷,水穷,人穷”的认识上,开展以广蓄水的办法治田和治沟并创造了在地头打水窖进行节灌技术。这是雨季降水旱季用的重大突破,为生态农业建设开创了新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冀北高原气候干燥、多风少雨、土壤粗骨、松散贫瘠是土壤干旱的基础因素,而人为不合理的耕垦、利用,激发、加剧了土壤的干化过程。采用沟垄种植,垄部覆膜,沟部松耕,立茬越冬的少耕抗旱耕作法可有效拦截降水,阻隔水分蒸发,改善土壤营养条件,促进作物根系发育,作物产量提高18.54-23.51%,2米土体水分利用率由4.05公斤/毫米*公顷提高到4.65公斤/毫米*公顷。  相似文献   

4.
酸性硫酸盐土壤上几种磷矿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酸性硫酸盐土壤未垦和已垦地上进行的磷矿粉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未垦地上直接施用磷矿粉对水稻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水稻株高、分蘖数、穗数的增加上.但在已垦地上磷矿粉对水稻的增产作用不甚明显.施肥后对相关的土壤肥力状况变化也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5.
整地施肥对尾叶桉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整地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全垦,带垦和穴垦三种整地方式以及施肥对尾叶桉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无明显的影响,成活率在95%-98.8%之间,保存率在92.1%-97.7%之间。整地能改变土壤性状,如土壤孔隙度全垦为57.88%,穴垦为49.42%;对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很快减少,如造林3年后的林木材保全垦,带垦分别为穴垦的136.4%和120.0%,5年后却分别下降到116.5%和108.3%。  相似文献   

6.
漫岗丘陵黑土区的侵蚀沟防治工程韩继忠,吴霞,张春山,吴金华(黑龙江省拜泉县水保办,164700)韩军(黑龙江省拜泉县水利局勘测设计队)一、侵蚀沟的发展及危害拜泉县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幅员面积3559.15km2,海拔200~300m...  相似文献   

7.
艾林河乡是围场县十大贫困乡之一。从1984年开始,全乡群众掀起了治上固本、富土生财、改水兴利的山区建设热潮。5年时间,已治理支沟47条,毛沟1,319条,完成山体治理面积达3,800多公顷,占山场面积的63.3%。由此迈出了消除贫困根基的第一步,初步实现了山青水秀、村新民富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坡面股流的流程上,当径流侵蚀力增大到足以冲刷土块,形成小跌水,进而演化为细沟下切沟头时,细沟侵蚀就开始发生了。下切沟头的下切侵蚀和下切沟头间径流对沟底的冲刷、沟头的溯源侵蚀、沟壁的崩塌形成了断续细沟。而一条股流的流程上多个断续细沟溯源侵蚀的连接,就形成了连续细沟。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降雨径流侵蚀力和土壤抗侵蚀力在时空上的强弱对比关系,出现细沟的分叉、合并及连通现象。所有这些过程,不但进一步促进了细沟的发展,而且随之造成严重的细沟侵蚀。  相似文献   

9.
新垦沙地绿肥改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河故道区新垦沙地上连续两年种植箭Kuo豌豆、秣食豆和草木樨三种绿肥作物,采用压青、留茬、割覆和秋耕休闲四种方式,结果表明:三种绿肥作物在压青、留茬和割覆三种利用方式下均能对新垦沙地的土壤肥力和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改良作用,留茬和割覆还能有效地防止土壤风蚀。  相似文献   

10.
不同垦植模式茶园土壤性状及团聚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山区茶园垦植对土壤性状的影响,促进茶产业经济与水土保持的协调发展,对云雾贡茶产地不同垦植模式下茶园土壤物理性质及团聚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研究区内灌木林地土壤相比,茶园土壤黏粒含量、孔隙度、毛管持水量随茶树种植年限的延长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壤容重逐渐减少,土壤物理结构得到改善。土壤非水稳性团聚体主要是粒径>5mm的团粒,平均含量为43.45%,茶树种植年限越长,含量越高,横坡成行种植模式下>5mm的土壤非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高于离散种植,其余粒级的团聚体含量均小于20%。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粒径<2mm的团聚体占70%以上,土壤结构破坏率均小于20%,以陡坡垦植茶场、新垦茶园土壤结构破坏率较高,离散种植模式土壤结构破坏率大于横坡成行种植模式。山区茶园垦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区域土壤结构和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11.
利用试验土槽和放水冲刷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流量(3L/min、5L/min和8L/min)、3种覆盖度(O、30%和80%)下坡面细沟发育变化过程及特征。结果表明,覆盖度越大,细沟的数量、深度、宽度越小。在3L/min流量下,30%和80%覆盖的坡面基本不产生细沟,而当流量增到8L/min时,空白坡面冲刷极为剧烈,坡面被冲塌。水流形态的变化间接反映了细沟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东北漫川漫岗和山地丘陵黑土区侵蚀沟形态特征遥感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侵蚀沟形态特征反映其侵蚀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探究侵蚀沟形态参数特征及空间分异规律对深入理解侵蚀沟的侵蚀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选择漫川漫岗和山地丘陵2个典型黑土地貌类型区,基于高分遥感影像(QuickBird(0.61 m)、GeoEye-1(0.5 m)及Worldview 2(0.5 m))和地形数据(ASTGTM2(30 m分辨率)),采用目视解译法提取计算侵蚀沟沟长、沟宽、周长和面积等形态参数值,分析侵蚀沟形态特征;探究地形因子影响下侵蚀沟形态参数的分异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2个典型区的各形态参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漫川漫岗区侵蚀沟各形态参数均大于山地丘陵区;2)侵蚀沟形态呈现"细长状",和漫川漫岗区相比,山地丘陵区侵蚀沟更细长,沟缘位置更复杂;3)侵蚀沟形态参数随坡度的增加总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3°~6°范围内参数值达到最大,坡度越小侵蚀沟沟缘位置越复杂;坡向上,漫川漫岗区和山地丘陵区的侵蚀沟的形态参数值在SE或SW上值最大,说明阳坡或半阳坡侵蚀沟发育强烈。该研究结果对于侵蚀沟易发区确定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北黑土区近40年沟谷侵蚀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获取了乌裕尔河流域中上游地区1965年和2005年的侵蚀沟分布数据,同时基于1:5万地形图获取了等高线、水系、道路和居民点数据,在GIS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揭示了典型黑土区40年里侵蚀沟的动态变化特点及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40年里侵蚀沟密度具有明显增加的趋势,2005年出现侵蚀沟密度高于500 m/km~2的高值区,侵蚀沟密度的变化是以位于克东和克山县内的剧烈增加区为核心,呈现出向两侧递减的变化趋势.2°~3°坡范围内为该区沟蚀最严重的坡度地区;坡长增加,侵蚀沟密度减少,小于1 000 m的范围是沟蚀严重区;侵蚀沟密度具有距水系距离增加而减少的特点.侵蚀沟主要是发育在小于距道路1 500 m的范围内,大于2 000m的地区侵蚀沟发育微弱;人类开发活动的从优性、从易性使得离居民点越近,侵蚀沟密度越大.  相似文献   

14.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减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本文分析了不同的林草植被类型,林草地覆盖度和林地凋落物与蓄水减沙效益的关系。其研究方法是通过植被类型小区和治理沟与对比沟,进行径流泥沙观测;用样方和静水浸泡法测定林地凋落物量和贮水量。结果表明:植被类型不同蓄水减沙效益不同。以成年柠条林、6年~15年生刺槐林、2年~8年生沙打旺草地蓄水减沙效益最显著,其次为1年~6年生刺槐林和1年~5年生苜蓿草地;天然荒坡草地的径流量大于农地,大大减少了土壤流失量。同一树种林地覆盖度越大减沙效益越显著。林地凋落物层对蓄水减沙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垦淡灰钙土玉米施磷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新垦淡灰钙土玉米施磷效应4年定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磷后效明显,供磷能力强,放磷也快,一般持续时间为3年。要使后季玉米稳产高产,建议每三年重施一次磷肥,推荐量为230—338kg/hm^2为宜,也可以在新垦第一年重施,以后各年适量少施。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省顺昌县持续运行约30年的石砌深窄沟为平台,连续3年监测长期深窄沟排渍对冷浸田地下水位、土壤化学特性及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距沟75 m(CK)、25 m、15 m、5 m的冷浸田的土壤类型逐渐呈现由深脚烂泥田→浅脚烂泥田→青泥田→青底灰泥田的方向演变。距沟75 m、25 m、15 m、5 m位点的常年平均地下水位分别为5.0 cm、8.3 cm、-5.4 cm、-16.7 cm,其中距沟5 m位点地下水位常年变幅为-62~13 cm,变幅最大。距沟越近,耕层土壤还原性物质则越低,而碱解氮、速效磷与速效钾则越高,其中距沟5 m的还原性物质总量较CK平均降低62.6%,而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分别增加40.7%、38.8%和184.5%。距沟5 m、15 m与25 m位点的水稻籽粒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籽粒氨基酸含量与土壤还原性物质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等显著正相关,籽粒淀粉含量也与土壤活性还原性物质呈显著负相关。长期深窄沟排水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籽粒氨基酸品质。石砌深窄沟对15 m以内的土壤脱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QuickBird影像目视解译法提取切沟形态参数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3,他引:3  
为了研究QuickBird影像提取切沟形态参数的精度,该文选取陕北黄土区吴起县合沟与绥德县桥沟小流域,分别利用同时相的三维激光扫描全站仪和QuickBird影像数据源提取切沟形态参数,分析QuickBird影像提取切沟形态参数的精度,探究误差产生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与三维激光扫描全站仪相比,QuickBird影像目视解译合沟和桥沟小流域切沟面积、周长的平均相对误差都在5%左右;沟缘线边界偏差大于0.6 m(相当于QuickBird影像的一个像元值)的面积百分比的均值都能控制在4%以内;2个小流域中沟长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在2%和5%左右,沟长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在0.5和0.75 m左右;目视解译面积、沟长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大相对误差、不同解译人员的最大误差与参数值之间都具有显著地负相关,即切沟越大,误差越小;沟缘线附近的植被类型影响目视解译精度,与灌草植被覆盖的小流域相比,草本覆盖的小流域中切沟参数的解译精度更高。总体上来看,QuickBird影像为小流域尺度上监测切沟发育提供了便捷、可靠地数据源。  相似文献   

18.
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现状与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黄灌区总面积64.23万hm2,盐渍化相对面积39.72%,自流灌区48.92%。20年来,土壤盐渍化发展趋势是总体稳定局部加重。其主要原因是渠道砌护率低,灌排设施老化失修,新垦耕地面积增大,城镇建设和工业化占用非盐渍化耕地面积增大,因管理欠科学,局部地段科学轮作制度受扰及高位扬黄灌区对自流灌区浸渍危害。相应的治理措施是加强渠道砌护及沟道坍塌治理,加速新垦盐荒地的沃土建设,在节水前提下提高灌溉管理水平,在高位扬水灌区与低位自流灌区间建设防浸沟。  相似文献   

19.
酸性硫酸盐土壤上施用磷矿粉对水稻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1998~2001年在已垦和未垦酸性硫酸盐土壤上连续进行6季作物的磷矿粉肥效试验,4种磷矿粉分别为摩洛哥CALCINE和BRUT,ALGERIA及昆阳磷矿粉,另外加上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及对照。2000年起每小区均分成2个裂区,其中裂区Ⅰ继续按以前磷肥用量施肥,裂区Ⅱ则将后4季作物的肥料1次施下。试验结果表明,在未垦地上,施用磷矿粉处理水稻稻草P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植株吸收N、P、K量、土壤含P量显著增加。磷矿粉为水稻生长提供了稳定有效的P源;水稻根部吸收P并主要储存于稻草中;2种施用方法无显著差异。已垦地上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虽然缺P是制约水稻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但在此类土壤上还存在更多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0.
从彩红外航片上分析南川河流域土壤侵蚀状况费健雄,郭立民(山西省农业遥感应用研究所,太原030002)从彩红外航片上分析流域黄土区土壤侵蚀状况,主要是根据航片上显示的沟缘线分布高低,沟谷地、沟坡面积比例大小,沟坡上侵蚀沟的密度、规模、侵蚀方式,沟坡地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