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8种天然植物粗提物对林木害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在黑龙江省境内分布广泛的8种有杀虫作用的天然植物的粗提物,对黑龙江省内经常发生的分月扇舟蛾、舞毒蛾、落叶松毛虫、花布灯蛾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从中筛选出杀虫作用效果较好的天然杀虫植物为兴安白芷和兴安藜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基本配方实验、制备和生产应用研究,筛选出高氯微胶囊水悬浮剂的最佳配方。该配方无沉淀、浮油、起皮和粘结现象,胶囊直径在10~30熘洌霞际跻蟆S酶门浞缴?.3%高氯微胶囊水悬浮剂持效期达25天以上。采用用不同倍液的3.3%高氯微胶囊水悬浮剂对落叶松毛虫幼虫和青杨虎天牛成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250倍药液防治落叶松毛虫幼虫,杀虫效果(死亡率)在80%以上;应用200、400和600倍液喷雾防治青杨虎天牛成虫,杀虫效果(死亡率)分别为85.23%、74.21%和66.59%。用该胶囊杀虫剂的200倍和300倍药液对落叶松毛虫幼虫进行了大面积防治试验,杀虫率均在90%以上。表4参12。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幼虫室内毒力,结果表明0.4%蛇麻子素、1%苦皮藤素、0.3%印楝素乳油稀释1000倍、1500倍、2000倍液对落叶松毛虫2龄幼虫72 h校正死亡率为20.53% ~ 92.84%,其中1000倍液校正死亡率为80.12% ~92.84%;对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30.01%~80.22%,其中1000倍液校正死亡率为68.16%~ 80.22%.2%烟碱·苦参碱乳油500,1000,1500倍液对2龄和4龄幼虫72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2.34% ~93.82%和41.16%~85.49%.4种植物源杀虫剂1000倍液对2龄和4龄落叶松毛虫的毒力均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在春季大发生时多为3~6龄,可造成严重危害。通过使用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春季高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药剂稀释1000倍液防治3~6龄幼虫见效快、效果好;虫口密度不高时可采用1800倍液喷雾施药;防治3龄以下幼虫,可稀释2500倍液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5.
1988—1990年在福建漳浦县设点进行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好,用药量少,对天敌杀伤作用小,对松毛虫成虫羽化、产卵量均有抑制作用;但触杀效果不佳、药效较慢。在闽南地区防治3—4龄马尾松毛虫,浓度以1250倍~2500倍为宜;防治越冬代幼虫,施药时间最好在11月份以前。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毛虫对兴安落叶松9种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弄清兴安落叶松挥发性物质及其变化对落叶松毛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将兴安落叶松苗进行剪叶损伤和落叶松毛虫幼虫取食25%针叶、50%针叶处理.以健康苗为对照,研究落叶松毛虫成虫对不同状况寄主的产卵选择情况.同时,研究落叶松毛虫雌雄成虫对兴安落叶松R型α-蒎烯、s型α-蒎烯、S型β-蒎烯、叶醇、月桂烯、3-蒈烯,β-罗勒烯、水芹烯和莰烯等9种挥发物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已交尾雌虫优先在健康植株上产卵,其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86.1%~89.5%;在不同程度损伤中,优先在轻度损伤的植株上产卵;机械伤苗上的产卵量要大于虫伤苗上的产卵量;将落叶松毛虫成虫触角剪去后,发现92.4%的卵被产在地面和笼网上,只有7.6%的卵产在苗上.在健康植株与损伤植株中,幼虫偏嗜健康植株,这与成虫偏嗜选择健康植株产卵是一致的.雌成虫对于β-罗勒烯、月桂烯和3-蒈烯,雄成虫对于莰烯和0.01,0.1,0.2,0.5μL·μL-1的叶醇均表现出负趋性,β-蒎烯、S型α-蒎烯在低含量时对雌雄成虫均具有诱引作用,高含量时则表现出驱避作用.R型α-蒎烯、水芹烯、莰烯和3-蒈烯对幼虫有诱引作用,月桂烯则具有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效灭百可以20、10、5和2.5ppm,经室内林间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 (Walker)防治试验表明:对卵和2—3龄幼虫均有高效和杀虫迅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990~1993年,应用20%三唑磷乳油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和鞭角华扁叶蜂幼虫试验,结果如下:①采用300~1600倍液防治第1代≤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90.4%~100%,防治≥4龄幼虫的,其杀虫率为89.1%~95.8%;防治第2代≤3龄幼虫,72h后,其死亡率为71.9%~90.7%.②采用500~2000倍液防治鞭角形扁叶蜂幼虫,并与同倍数的40%水胺硫磷、50%甲胺磷进行对比,使用三唑磷的,72h后,其死亡率力40.3%~99.2%,96h后残毒药效为14.2%~100%,优于甲胺磷,次于水胺硫磷.在本试验设计浓度范围内,它们的杀虫效果(包括残毒药效)都是随浓度加大而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9.
几种生物制剂对黄褐天幕毛虫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持续地控制黄褐天幕毛虫对林木的危害,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在对害虫进行化学防治时破坏生态环境,选用了苦参碱、蛇麻子、白屈菜、走马芹等植物的提取液,Bt生物杀虫剂以及黄褐天幕毛虫病毒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进行杀虫试验。结果表明,上述药剂的不同浓度溶液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虫效果,其中蛇麻子500倍效果最好,第1d就达到100%的死亡率;蛇麻子1000倍、1500倍、2000倍、2500倍,25%灭幼脲500倍、1000倍在第2d也达到了100%的杀虫率,而其他杀虫剂中苦烟乳油,阿维菌素.灭幼脲,0.3%印楝素乳油,白屈菜,走马芹效果也较好,到第4d累计死亡率达到了98%以上。黄褐天幕毛虫病毒在7d后达到了6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总甙对马尾松毛虫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用连续回流渗漉法从雷公藤生药中提取出粗提物。经乙酸乙酯纯化后得红褐色的浸膏,经检测为总萜内酯(T1)。就其杀虫活性和作用方式进行了较系统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T1对马尾松毛虫具有强的拒食、麻醉和毒杀作用,毒杀中浓度LC50为1548.50mg/L,拒食中量AFD50为12.25μg/条,麻醉中量ND50为103.98μg/g,无触杀作用;T1不仅抑制马尾松毛虫幼虫的生长发育.还影响其蛹的羽化和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存活;抑制中浓度EC50为952.65mg/L;在T1浓度10~10000mg/L之间,马尾松毛虫蛹不完全羽化率为43.3%~63.3%。其卵的不能孵化率为12.0%~84.0%,孵化的幼虫存活率为0.0%~95.6%。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电喷雾机进行了静电喷雾和非静电喷雾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和3%高渗苯氧威乳油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及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幼虫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药剂浓度下,林间防效静电喷雾明显优于常规喷雾;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4 000倍液和3%高渗苯氧威乳油3 000倍液可作为静电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2~3龄幼虫和杨小舟蛾及杨扇舟蛾2~4龄幼虫的推荐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白屈菜粗提物纯化获得白屈菜总碱,对舞毒蛾3龄幼虫5种离体酶活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用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白屈菜粗提物,得到5种生物单碱,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黄连碱白屈菜碱盐酸小檗碱血根碱四氢黄连碱。纯化后的白屈菜总碱对5种离体酶活均有不用程度的抑制作用,对GST抑制作用最强,IC_(50)为5.333mg/mL,对CarE的抑制作用最弱,IC_(50)为3.475×10~3 mg/mL。白屈菜总碱对舞毒蛾3龄幼虫5种离体酶的敏感性依次为GSTAChECATSODCarE。  相似文献   

13.
1977年6月,山东沂南县东风林场寄给我所赤松毛虫病毒死虫干一包,经对马尾松毛虫连续进行感染试验,表现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室内用10~20倍稀释液毒杀3~6龄幼虫,死亡率达63.6~98.8%。林间毒杀5~6龄幼虫,10~15倍稀释液毒杀率为63.6~68.0%。镜检常出现六角形多角体和杆菌同时存在的现象,为了搞清楚试虫致病原因,1978年在继续进行接种感染试验的同时,着重对病原体进行检定分离工作,现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试验证明,用溴氰菊酯、氯氟菊酯、敌敌畏、溴氰菊酯加敌敌畏四种农药浸毒绳,对赤松毛虫幼虫均有良好的触杀作用,杀虫效果在95.6%以上。其中以溴氰菊酯毒绳效果最好,经大面积(13万亩次)推广应用,防治效果平均为85.4%。浸毒绳的农药浓度,一般以15倍为宜,其残效期较长,至25天时平均杀虫效果仍达89.5%。  相似文献   

15.
苦参碱水剂防治油茶毛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0.36%苦参碱水剂进行防治油茶毛虫幼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00~1000倍液防治≤4龄油茶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达91.2%以上;防治≥5龄油茶毛虫幼虫,72h后,其杀虫率为89.7%~96.1%。在该试验设计的浓度范围内,苦参碱水剂的杀虫效果(包括残留药效)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几种农药对同安钮夜蛾卵和幼虫的毒杀作用,在室内外用不同类型的诱虫灯对其成虫进行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抑大保或甲维盐2000倍液对卵的防治效果较好,达97.7%以上;除尽或甲维盐2000倍液对3-4龄幼虫的杀虫率均达100%;阿维菌素4000倍液和灭幼脲III2000倍液对5-6龄幼虫的杀虫率分别为96.7%和64.4%。同安钮夜蛾成虫基本上无趋光性。  相似文献   

17.
我场从1976年以来连续利用生物防治松毛虫,效果显著.三年中都是以喷洒苏云金杆菌液剂为主要手段,害虫数量压缩85%以上,对漏网害虫用赤眼蜂和赤松毛虫液作辅助防治.没有使用化学防治.至今年春季调查,全部松林(1500亩)中,松毛虫有虫株率由33.3%下降到0.03%,虫口密度由9.2头下降到0.04头。实现了有虫不成灾,全场到处呈现出林木繁茂,鸟语花香的景象.现将具体做法介绍于下.(一)1976年9月第一次利用苏云金杆菌进行防治松毛虫试验.防治1—3龄幼虫,气温26.5℃,湿度75%,采用喷雾法,菌液浓度分为300、500、800倍三种.每种浓度喷三株标准树,喷后24—120小时检查,300倍的杀虫率达97.1%,500倍的杀虫率为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素植物杀虫剂对油松毛虫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其1000、2000、3000倍液的杀虫率分别为100%、99.2%和97%。  相似文献   

19.
噻虫啉防治马尾松毛虫和蜀柏毒蛾的林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了静电喷雾与非静电喷雾48%噻虫啉悬浮剂和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和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林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相同浓度药液,静电喷雾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非静电喷雾的防治效果,药液浓度越低,增效幅度越大;静电喷雾低浓度药液与非静电喷雾高浓度药液能获得同样防治效果,可节省农药30%以上;48%噻虫啉悬浮剂4 000倍液和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 000倍液可作为静电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和蜀柏毒蛾4~5龄幼虫的适宜药液浓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地区思茅松毛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选用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WP、苏云金杆菌WP、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WP、灭幼脲3号SC和氯虫苯甲酰胺SC五种制剂对思茅松毛虫4~5龄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思茅松毛虫在长沙年生2代,以幼虫在松树表皮树缝或枯枝落叶层越冬。第一代幼虫始于7月上旬至9月上旬,越冬代幼虫始于10月下旬至翌年的6月上旬。0.18%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WP表现出较好的前期防控效果和后期持续效果,综合防控效果可达90%左右,1 000倍剂与2 000倍剂无显著差异性;25%灭幼脲3号表现出较强的持续性防控能力,但防治10d后,防效仅为70%左右,且3个稀释浓度均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松毛虫病毒防效不甚理想,主要原因与其病毒的来源存在较大关系。结果可为湖南地区思茅松毛虫监测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