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材料与方法试验连续3a(年)在河北省昌黎果树所进行,供试品种为21年生长富1号,于每年10月5日、10月15日、10月25日从供试树树冠外围、内膛各随机采取20个果实分析测定其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然后计算出每年同一日期采收的果实各项品质指标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以确定红富士苹果的最佳采收期。2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10月25日采收的红富士苹果的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着色度、水溶性糖、还原糖、Vc含量均较前两次有大幅度增长。尤其是单果重、果实着色度、水溶性糖、Vc含量增长最为显著。10月25日较10月5日采收的果实,这4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作者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陇东旱塬区‘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分8批采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定期测定不同采收期‘红富士’苹果果实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9月25日至10月30日,随着‘红富士’苹果果实采收期的推迟,单果重逐渐增加,果实着色面积扩大,颜色加深,果型指数也不断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高,可滴定酸含量逐渐下降,果肉硬度逐渐下降。与碘变色面积越来越小,颜色也越来越浅。根据陇东苹果的标准化生产,以及本地区的环境气候条件,‘红富士’苹果的不同用途应采用不同的采收期,以达到优果优质和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盛果期的乔化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苹果品质的影响。分别于红富士苹果采收期9月16日至10月14日每隔7d测定1次果实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适期采收,产量增加,果实品质大大提升,生产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时期采收的金帅苹果的果实大小、品质、耐藏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金帅苹果随着采收期的延迟果实不断增大,9月27日后增长率明显变小;果实硬度、总酸量、淀粉含量逐渐降低;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10月4日达最高值;果实呼吸强度逐渐降低,9月27日达最低值;果实贮藏性明显提高。据此可断定,烟台地区金帅苹果的适宜采收期在9月底10月初(9月27日~10月4日)前后。  相似文献   

5.
以嘎拉、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摘时间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采收期的推迟,嘎拉的着色指数、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提高,光洁度指数、硬度逐渐降低,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先增加后降低;富士的着色指数逐渐提高,11月5日与10月30日着色指数差别不显著,果皮色度L*值和b*值逐渐下降,a*值逐渐增加,光洁度指数、果实去皮硬度逐渐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以10月30日采收最高;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逐步提高,糖酸比以10月30日采摘的最高。综合各项指标认为,鲁中地区嘎拉苹果的适宜采收期为8月25日,富士苹果的适采期为10月30日。  相似文献   

6.
以12~15年生的香梨为试材,进行了不同采收期对香梨果实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早过晚采收都不利于香梨品质的提高,在新疆巴州地区,香梨的适采期为9月10-20日。  相似文献   

7.
试材为1982年高接着色系富士苹果,砧树为国光/海棠.果实采收期自10月4日起,每周采摘预先确定好的果实10个,到11月8日止,共6次,其间35天.每次采摘果实统计分析果实品质诸因素.结果看出。①不同采收期的富士苹果果形指数,有随着采收期延后而减少的趋势.10月25日之后,纵径、横径增加的速度基本平衡形指数表现为相对稳定.因此生产上要提高果形指数,应着重加强果园秋季管理,增加贮藏积累,使果实发育前有充足营养,促进前期的细胞分裂,此外应搞好授粉和疏花疏果等工作.②果实中内含物含量与果实生育期长短呈正相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延迟采收,果实…  相似文献   

8.
不同采收期对中华寿桃贮藏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寿桃果实为试材,在(1±0.5)℃、相对湿度(90±5)%条件下对4个不同成熟度果实贮藏7周,通过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乙烯生成速率、呼吸速率、细胞膜透性、褐变度等生理指标研究和果实感官品质评价,以确定适于低温冷藏的中华寿桃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的保持,呼吸速率、乙烯释放及果实褐变度等方面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10月25日采收的果实贮藏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处理.贮藏后期果实品质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低温冷藏条件下不同采收期对中华寿桃果实品质的影响依次是10月25日>10月20日>10月30日>10月15日.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套袋红富士苹果的最佳摘袋时间为9月25~30日。此期摘袋果实着色较快。果面为鲜红色.光洁,果实风味酸甜适口,外观最佳。从果实的综合性状考虑.在阿克苏地区红富士的最佳采收期为10月20~25日。此期采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3.0%~14.5%、去皮硬度达10.7%~11.1%。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苹果特别是红富士的适宜采收期掌握不够,苹果早采现象比较严重,大大降低了果实品质 1 红富士苹果采收过早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1)着色不良。果实的红色是由花青素呈现的。随着果实的成熟,叶绿素分解,绿色减退,花青素逐渐增多。红富士因花青素形成时期较晚,若早采,花青素积累不够,着色就不完全。  相似文献   

11.
套袋红富士苹果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富士中的‘长富2号'和‘礼泉短富;为试材,研究2个品种的果买在成熟期的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以确定较适宜的采收期,从而达到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结果表明:去袋后随时间的推移,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通过对‘礼泉短富’和‘长富2号’苹果各指标的测定比较得出,去袋后单果重不断增大,果实着色迅速,最后全红,光洁指数、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降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持续增加.综合认为,‘礼泉短富’适宜的采收期为去袋后25~35 d(10月20~30日);‘长富2号’为去袋后30~35 d(10月25~30日).  相似文献   

12.
当前富士苹果的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苹果栽培面积187.67万hm^2,产量2367.5万t,分别占水果总量的19.2%和28.2%,而富士的产量占苹果总产量的60.4%。为全面了解富士苹果的品质状况,2004~2005年于富士苹果采收期,从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优势区的55个重点县,随机抽取165个富士苹果样品,按照国家《鲜苹果》标准(GB/T 10651-1989)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酸量的指标要求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不同采收期对‘北国蓝’果实性状及酿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葡萄新品种‘北国蓝’果实为试材,对各采收期的果实及其原酒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果实品质及其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对‘北国蓝’的果实品质有明显影响,随着采收期的延迟果粒直径、平均粒重、平均穗重、出酒率、总糖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果实总酚、单宁含量持续增加,较第一次采收分别增加了27.94%和92.50%;滴定酸含量无规律性变化,但10月5日含量最低(18.27g/L),各不同采收期差异显著。不同采收期果实酿造的葡萄酒滴定酸含量与果实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酒总酚和单宁含量与果实总酚和单宁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果实品质和酿酒特性分析表明,‘北国蓝’在当地最佳采收时期为9月30日至10月5日。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苹果膨大着色药肥对苹果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1994年我们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试验:设在宝鸡县硖石乡五七村二户果农果园,土壤为娄土;1986年定植,品种为秦冠、富士。株行距3×4m,每5株为一试区,重复喷施三次(时间:6月29日,7月15日,8月20  相似文献   

15.
2003年4月,我们在山东省沂源县中庄镇进行了速乐硼对苹果质量的影响试验。供试品种为18年生红富士,果园土壤为壤土,有灌溉条件,管理水平较好。选择长势一致的红富士苹果15株,每2株为1个试验区,设3个处理:①20.9%速乐硼800倍液喷施1次;②20.9%速乐硼800倍液喷施2次;③对照为清水,喷2次。分别于2003年4月20日、25日(初花期、盛花期)各喷1次,20天后调查果实坐果率、叶片生长情况,10月中旬摘袋后调查果形、着色等情况,10月25日测量果实硬度、含糖量,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苹果成熟期间果皮花青素含量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成钰厚  刘国杰 《果树科学》1999,16(2):98-103
以8年生陆奥,王林和富士苹果为试材,经套袋处理使三者果实着约色,对果皮花青素含量与果实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回归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品种及处理,花青素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  相似文献   

17.
富士苹果在故道地区表现优质丰产,与国光相比较,抗裂果、品质优、早结果、早丰产,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适期采收是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的重要措施。本试验是探讨富士苹果在故道地区的适宜采收期。一、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88年在丰县大沙河果园五分场进行。该园1962年定植,1978年高接普通富士。选择生长一致的试验树4株,于9月15  相似文献   

18.
以昭通市洒渔、小龙洞及鲁甸3个地区的不套袋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从9月21日至11月24日每7天采样1次,对不同采收期富士苹果"糖心"果率、成熟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可滴定酸等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昭通不套袋富士苹果从9月底陆续开始形成"糖心","糖心"果率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升高而上升,且各项理化指标的变化对...  相似文献   

19.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对苹果主产区甘肃省静宁县1 340~1 850 m不同海拔高度的苹果果实品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果实单果重逐渐降低,果个变小,硬度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海拔1 500~1 600 m呈现最高值,果实着色及果形指数均优.综合考虑,静宁县海拔1 550~1 600 m的苹果果实品质最佳,此海拔区段对提高“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最有利,是“红富士”苹果优质高产适宜的海拔地带.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果袋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选择优质纸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我们联合南京农业大学以‘富士’苹果为试材,选用塑膜袋和11种不同纸质的果袋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作对照,研究不同纸质果袋对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纸袋破损率不同,套袋对‘富士’苹果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有一定的影响。综合比较,D、E两种纸袋对提高‘富士’苹果的外观品质效果较好,其次是A、B、C三种纸袋,塑膜袋(由于透光)对改善‘富士’苹果的外观品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