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耕深调整采用高度调整的悬挂犁,提高限深轮的高度则增加耕深;反之则减小耕深。当犁达到预定耕深时,要求限深轮有适当的土壤支撑反力。采用力调节的悬挂犁,其耕深由拖拉机液压系统自动控制。阻力增加时,上拉杆的压力增加,耕深自动变浅;反之,耕深自动增加。当土壤比阻不变时,改变力调节手柄的位置即可改变耕深。另外,可采用高度和力的综合调整法来控制耕深。例如,在土质软硬不均的土地上耕作时,可用力调节至正常耕深,同时在犁架上加装限深轮,使限深轮高度稍大于耕深,当遇到土质松软地段时可防止耕深过大。2入土角度的调整为了使犁便于入土,必…  相似文献   

2.
(1)犁的入土角和耕深调节:当犁开始入土时应有一个入土角,即前犁铧尖着地时,犁体支持面与地面的夹角应为3°~5°,待入土达预定耕深时,顺时针方向旋转耕深调节手柄,入土角变小,耕深亦减小;反之耕深增加。(2)耕宽调节:将耕宽调节手柄向左或右调整,使犁体向左或右摆动达到调节耕宽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调节拖拉机的不同轮距来调节耕宽。(3)偏牵引调节:若拖拉机自动偏向一边走,称为偏牵引。原因主要是牵引接头上的两只调整螺栓的长度调整不当,因此不能直线行驶。若向左边偏斜时,调短右边的调整螺栓,调长左边的调整螺栓;若向右偏斜时,则相反。调完…  相似文献   

3.
1犁的调整及使用1.1犁的调整(1)犁的入土角和耕深调节。顺时针方向旋转耕深调节手柄,入土角变小,耕深亦减小;反之耕深增加。(2)耕宽调节。将耕宽调节手柄向左或右调整,使犁  相似文献   

4.
1.调节耕深。采用高度调节的悬挂犁,提高限深轮的高度则增加耕深;反之,则耕浅。当犁铧达到预定耕深时,要求限深轮有适当的土壤支承力。采用力调节的悬挂犁,其耕深由拖拉机液压系统自动控制。阻力增加时,上拉杆的压力增加,耕深自动变浅;阻力减小时,上拉杆压力减小,耕深增加。当土壤比阻不变时,改变力调节手柄的位置即可改变耕深。  相似文献   

5.
<正>1.第一犁体的配置 一般轮式耕地机组工作时,拖拉机的右轮走在犁沟内。为使第一犁与上一犁行程衔接,保证不漏耕或重耕,一般第一犁体犁铧的未端至后轮内侧的距离为1—2厘米,并将拖拉机的轮距调整至与工作幅宽相配合。 2.耕深调节 采用高度调节的悬挂犁提高限深轮的高度,则耕深加深;而下降限深轮的高度则减少耕深。作业时,要使液压系统处于浮动状态。这样,限深轮可根据地形控制犁体升降,工作部件对地表的仿形性好,容易保持耕深一致。  相似文献   

6.
1.故障现象:犁不入土。 故障原因:犁铧刃口过度磨损;土质太硬:限深轮未升起;上拉杆过长;横拉杆太低。 排除方法:修磨犁铧刃口或更换犁尖:更换犁尖,或加大入土角;调整限深轮;缩短上拉杆,使犁有合适的入土角:将横拉杆上移。 2.故障现象:犁耕阻力过大。 故障原因:犁尖磨钝;耕深过大;  相似文献   

7.
机引铧式犁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 1.犁不入土。犁架太轻,在犁架上加配重;土质硬或犁铲刃口过度磨损,调整入土角度或更换犁铲;限深轮调整不当,将限深轮调整到与耕深相适应的位置;上拉杆长度调整不当,重新调整上拉杆,使犁有一定的入土角;下拉杆限位链条拉得过紧,适当放松限位链条;犁柱严重变形,矫正或更换犁柱;上拉杆的位置安装不当,重新安装上拉杆。  相似文献   

8.
铧式犁耕地,特别是秸秆还田的高挂犁,因新地块土壤情况(软、硬、干湿)变化,犁铧磨损或换用新铧等变化,入土角也要及时改变,以达到预定的耕深,满足耕深一致、犁床平整、地表平整和入土行程短等的要求。当前有3种改变入土角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伸缩上拉杆,用改变上拉杆的长短来改变入土角。缩短上拉杆,犁整体前倾,入土角变大;反之,则变小。这种方法最快捷、省事,但最不符合改变入土角对耕翻的质量要求。它把犁整体作为一个刚体,使犁前倾或后仰,从而达到改变入土角的目的。显然,预定的耕  相似文献   

9.
用铧式犁耕地时,为保证耕作质量和降低功率损耗,需要根据耕作地块的土壤情况和犁具的利钝情况,改变犁的入土角。入土角的改变常引起犁其他部位技术状态的变化,因此机手应选择适当的方法改变入土角,从而满足预定的耕深、耕深一致性、犁床及地表平整和较短的入土行程等要求?..  相似文献   

10.
悬挂犁是一种耕地工具,由犁架、犁体、悬挂架、悬挂轴和耕宽调节装置等组成。犁通过悬挂架和悬挂轴上的3个挂接点和拖拉机悬挂机构的上、下拉杆末端球铰连接。其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入土角调整悬挂犁的入土角,可通过改变拖拉机悬挂机构上拉杆长度的方法来调节。缩短上拉杆,入土角变大;伸长上拉杆,入土角变小。一般在降落中第一犁铧尖着地时,入土角在3°~6°范围内为宜。  相似文献   

11.
机引犁在工作中,常见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 1.犁铧入土困难。①铧刃过度磨损而变钝。应修理或换用新犁铧。②犁体入土角太小或没有入土角。对悬挂犁应适当调短上拉杆长度;对牵引犁应适当调短柔性拉杆长度。③限深轮没有升起。应将限深轮调升到规定耕深位置。④犁柱严重变形。应矫正或更换犁柱。⑤犁的重量太轻。应在犁架上加配重。  相似文献   

12.
1.耕深调整。限深轮下缘至犁尖的垂直高度即为耕深。通过调整限深轮的高度来实现耕深调节。 2.前后水平调整。为保证耕深的一致,须保持犁架前后方向与地面平行。通过调节悬挂机构上拉杆长度来实现犁架前后方向与地面平行。 3.左右水平调整。为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一、耕深调拨:限深轮下缘至钟刃的垂直高度就是耕深。用改变限深轮的上下高度来调整耕深,轮子抬高,耕深加大,反之耕深减小。二、前后水平调技:耕地时,犁架的前后应与地面平行,以保证前后犁体耕深一致。改变悬挂机构上拉杆长度,调整前后水平。三、左右水平调整:犁架的左右也应与地面平行,保证左右犁体耕深一致。应先将左提升杆调整到一定长度。如泰山一25及泰山一12拖拉机可调到380~390毫米,然后通过伸长或缩短悬挂机构的右提升杆进行调整。四、纵向正位调整:调整犁对拖拉机的左右相对位置,使犁架纵梁与拖拉机前进方向平行。河…  相似文献   

14.
一、入土困难或不入土。其原因主要是犁尖过度磨损、入土角过小和土壤硬度过高等。犁尖磨损变钝后要进行修理或更换;入土角过小可调整上拉杆,对于犁柱变形引起的入土角变小,应先修复或更换已变形的犁柱,再按规定调整入土角;土壤过硬时要先耙后耕,或在犁架上加适当配重。 二、耕作阻力过大。犁铧表面锈蚀,刃口磨钝,  相似文献   

15.
犁的调整     
1.犁的挂接:在悬挂架上,上下悬挂点各有挂接孔,使用时应根据土壤条件、耕作要求、机组类型及其技术状态选用。一般情况下,以下悬挂点靠下挂,上悬挂点靠下或上挂为主。 2.耕深调整:悬挂犁的耕深调整,通常采用高度调整法,即通过改变限深轮的高度,实现耕深的调整。首先根据经验,使犁达到预定耕深,然后将限深轮升离地  相似文献   

16.
悬挂犁的调整,应先检查、调整拖拉机后轮胎内侧距,使其近似等于犁的总耕幅加 1/2个犁体耕幅的宽度。 1.耕深调整 采用高度调节的悬挂犁,提高限深轮的高度则增加耕深,反之,则耕深减小。当犁达到预定耕深  相似文献   

17.
一、悬挂犁不入土其原因主要是犁尖过度磨损、入土角过小和土壤硬度过高等。犁尖磨损变钝后要进行修理或更换;入土角过小可调整上拉杆,对于犁柱变形引起的入土角变小,应先修复或更换已变形的犁柱,按规定调整入土角;土壤过硬时,要先耙后耕,或在犁架上加适当配重。二、机组操向困难调整偏牵引的原则是:使土壤作用力的作用线接近或通过牵引中心。当拖拉机向已耕地偏头时,可把悬挂轴相对犁向已耕地移动,这样犁在水平面内的瞬心将移向相反方向,使牵引线通过动力中心成为斜牵引状态。在没有悬挂轴而装有耕宽调节器的犁上,可把左耕宽调节器右移一定…  相似文献   

18.
1注意悬挂农具与拖拉机液压悬挂系统的配套关系与拖拉机配套的悬挂农具,除性能符合作业要求、功率相互匹配外,还要注意与液压悬挂系统的下列匹配关系:1.1耕深调节方式要匹配。例如东方红-75、铁牛-55、东方红-28和小四轮拖拉机的液压系统没有耕深力、位调节机构,一般需用高度调节方式作业,配套的犁就需带限深轮。但对有力、位调节机构的拖拉机,由于机身较轻,通常用力调节方式耕地,配套犁就不需要带限深轮。1.2农具悬挂三角形与拖拉机悬挂点的尺寸要匹配。为保证升降时正常运动关系,在纵向垂直面内,农具悬挂三角形的主柱高度要大于上、下拉杆…  相似文献   

19.
一、悬挂犁不入土 其原因主要是犁尖过度磨损、入土角过小和土壤硬度过高等。犁尖磨损变钝后要进行修理或更换;人土角过小可调整上拉杆,对于犁柱变形引起的人土角变小,应先修复或更换已变形的犁柱,再按规定调整人土角;土壤过硬时,要先耙后耕,或在犁架上加适当配重。  相似文献   

20.
悬挂犁的调整一、入土角及纵向水平的调整悬挂犁的入上角,可通过改变拖拉机悬挂机构上拉杆长度的方法来调节。缩短上拉杆,入土角变大,伸长上拉杆,入上角变小。一般在降落中第一犁铧失着地时,入土角在3°~6°范围内为宜。入土角的检查与调整,应和犁的纵向水平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