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日粮中不同赖氨酸(Lys)、蛋氨酸(Met)和苏氨酸(Thr)的添加模式对0-2月龄荷斯坦犊牛的生长性能、物质代谢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氨基酸部分扣除法.选用24头新生犊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氨基酸相对平衡(PC)组代乳品Lys、Mot、Thr含量依次为2.34%、0.72%及1.80%;其余3个处理组是依次将PC组中的Lys、Met和Thr扣除30%,非扣除的氨基酸保持不变.于试验0、2、4、6和8周龄晨饲前称重、采集血液样品进行分析,并分别在犊牛2-3周龄和5-6周龄期间进行2期消化代谢试验.[结果]随着周龄的增加,犊牛日增重(ADG)和饲料转化率(OIF)均显著提高(P<0.05);PC(氨基酸相对平衡)组全期G/F最高(P<0.05).以最大N沉积为指标,3种氨基酸的限制性顺序依次为Lys、Met和Thr,2-3周龄需求比例依次为100:29:70,5-6周龄需求比例为100:30:60.以最大ADG为指标,0-2周龄需求比例为100:35:63,Lys和Met处于同等限制性,Thr为第三限制性;4-6周龄需求比例为100:27:67,3种氨基酸限制性顺序为Lys、Mot和Thr.以最大G/F为指标,0-2周龄需求比例为100:26:56,Lys和Met处于同等限制性,Thr为第三限制性;4-6周龄需求比例为100:23:54,3种氨基酸限制性顺序为Lys、Met和Thr.PC组对氮的代谢和对DM、0M和EE的表观消化率均优于其它氨基酸部分扣除组.血清TP和Glu含量均受氨基酸处理组和周龄的影响(P<0.05);BUN含量相对稳定.[结论]不同的评价指标(最大N沉积、ADG和G/F)和不同生长阶段得出的Lys、Met和Thr的限制性顺序和比例是不同的;氨基酸相对平衡的日粮组犊牛在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指标方面均优于其它3组.  相似文献   

2.
研究赖氨酸(Lys)、蛋氨酸(Met)和苏氨酸(Thr)缺乏对3-6月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生长和日粮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为生产中判断母犊牛氨基酸缺乏症提供依据,并对后续母犊牛氨基酸需要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72头84日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按体重和出生时间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限量饲喂4种不同氨基酸模式的饲粮,分别为氨基酸平衡组(PC组)、赖氨酸扣除组(PC-Lys)、蛋氨酸扣除组(PC-Met)和苏氨酸扣除组(PC-Thr),氨基酸扣除量均为PC组的30%。试验期97d,其中预饲期7d,正试期90d。于正试期第1、30、60、90天测定犊牛体重、体尺和乳头长度;在132—138和173—179日龄每组分别选取6头健康犊牛进行2期消化代谢试验,收集粪、尿和饲料样品,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代谢;正试期每天记录采食量。【结果】与饲喂氨基酸平衡饲粮的犊牛相比:(1)扣除Lys显著降低90—180日龄犊牛饲料转化效率(P<0.05),日增重(ADG)为各组最低(P>0.05);扣除Met和Thr对90—180日龄犊牛ADG和饲料转化效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2)扣除Lys或Thr显著降低犊牛粪便评分(P<0.05),但对腹泻率没有影响(P>0.05),以PC-Lys组腹泻率最高;3)扣除Lys、Met或Thr均不影响犊牛体尺(P>0.05),但扣除Lys后犊牛乳头长度增长率均低于PC组(P>0.05);4)扣除Lys、Met或Thr不影响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P>0.05),但扣除Lys显著降低173—179日龄犊牛氮利用率和氮生物学价值(P<0.05)。【结论】在本试验设定的氨基酸平衡饲粮基础上,扣除Lys对犊牛生长发育和氮代谢有不利影响,扣除Thr影响犊牛腹泻,扣除Met对犊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赖氨酸(Lys)、蛋氨酸(Met)和苏氨酸(Thr)缺乏对3-6月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生长和日粮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为生产中判断母犊牛氨基酸缺乏症提供依据,并对后续母犊牛氨基酸需要量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2头84日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按体重和出生时间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限量饲喂4种不同氨基酸模式的饲粮,分别为氨基酸平衡组(PC组)、赖氨酸扣除组(PC-Lys)、蛋氨酸扣除组(PC-Met)和苏氨酸扣除组(PC-Thr),氨基酸扣除量均为PC组的30%。试验期97d,其中预饲期7d,正试期90d。于正试期第1、30、60、90天测定犊牛体重、体尺和乳头长度;在132—138和173—179日龄每组分别选取6头健康犊牛进行2期消化代谢试验,收集粪、尿和饲料样品,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氮代谢;正试期每天记录采食量。【结果】与饲喂氨基酸平衡饲粮的犊牛相比:(1)扣除Lys显著降低90—180日龄犊牛饲料转化效率(P0.05),日增重(ADG)为各组最低(P0.05);扣除Met和Thr对90—180日龄犊牛ADG和饲料转化效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2)扣除Lys或Thr显著降低犊牛粪便评分(P0.05),但对腹泻率没有影响(P0.05),以PC-Lys组腹泻率最高;3)扣除Lys、Met或Thr均不影响犊牛体尺(P0.05),但扣除Lys后犊牛乳头长度增长率均低于PC组(P0.05);4)扣除Lys、Met或Thr不影响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P0.05),但扣除Lys显著降低173—179日龄犊牛氮利用率和氮生物学价值(P0.05)。【结论】在本试验设定的氨基酸平衡饲粮基础上,扣除Lys对犊牛生长发育和氮代谢有不利影响,扣除Thr影响犊牛腹泻,扣除Met对犊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胚芽粕和玉米蛋白饲料作为蛋白质补充饲料配制的饲粮对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将28头二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7头,分别饲喂玉米胚芽粕和玉米蛋白饲料。经78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单一玉米胚芽粕和玉米蛋白(<16%)饲料同普通饲料相比,公猪日增重、料肉比及眼肌面积、屠宰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饲料中同时添加玉米胚芽粕和玉米蛋白饲料后,平均膘厚显著降低(P<0.05)。用廉价的玉米胚芽粕和玉米蛋白饲料作为生长肥育猪饲粮中的蛋白质补充饲料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类型饲粮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养分消化利用及血细胞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3×2两因素析因试验设计,A因素为饲粮类型(玉米-杂粕型、玉米-小麦-杂粕型和小麦-杂粕型),B因素为β-甘露聚糖酶添加水平(0和500g/t).选用576只健康的1日龄科宝肉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公母各半).【结果】玉米-杂粕组试鸡体增质量显著高于小麦-杂粕组,且料重比显著降低,试验前、后期分别降低3.86%和6.72%(P0.05).玉米-杂粕组试鸡表观代谢能、氮和干物质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试验前期加酶组试鸡体增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玉米-杂粕饲粮加酶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表现出高于玉米-小麦-杂粕饲粮的趋势(P=0.066).饲粮和β-甘露聚糖酶间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干物质利用率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杂粕型饲粮组肉仔鸡生产性能、干物质利用率、氮利用率和表观代谢能均优于小麦-杂粕饲粮;添加β-甘露聚糖酶提高了肉仔鸡前期生产性能,但未受饲料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延贺  苑会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995-9996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膨化血粉饲喂生长猪的效果,探讨在生长猪饲粮中使用膨化血粉替代鱼粉作为唯一动物蛋白源的可能性。[方法]选用75头体重15kg的长×大×杜三元杂交猪,采用1×4+1的对比试验设计方案。[结果]相同添加量的鱼粉和膨化血粉对猪的增重及日粮蛋白质利用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同样的基础日粮配方结构条件下,膨化血粉以相同添加量替代鱼粉是可行的。在2%膨化血粉添加比例的基础上,随着添加量增加,猪的增重也明显提高(P〈0.05);在平衡氨基酸的条件下,日粮蛋白利用率也随之提高。在生长猪阶段。5%的比例是膨化血粉的适宜添加量,高于此比例猪不能完全利用,同时生产性能指标不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随膨化血粉在生长猪日粮中用量的增加,猪生产性能明显提高,最佳用量为5%;相同基础日粮配方条件下,膨化血粉代替鱼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在1~21日龄肉鸡低蛋白(Low-CP)日粮中补充甲硫氨酸(Met)和赖氨酸(Lys),并在22~42日龄再供给常规饲粮,评估其对生长性能、血清血脂、化学组成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在1~21日龄(起始期间),选取雄性肉仔鸡(罗斯308)480只分成3个处理,并给予以下日粮:常规日粮组(所有营养物质满足要求);低蛋白日粮组,未补充蛋氨酸和赖氨酸;低CP日粮中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Low-CP+Met+Lys)。在肥育期(22~42日龄),各组按照推荐量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日粮。21日龄时,Low-CP+Met+Lys日粮组比Low-CP组有更好的生长性能和胸肌产量,差异显著(P<0.05)。饲喂常规日粮的雏鸡饲料和蛋白质的摄入量比其他两组极显著提高(P<0.01),而Low-CP+Met+Lys组蛋白质效率极显著提高(P<0.01)。饲喂低CP日粮增加了腹部脂肪含量和机体能量(P<0.05),同时补充合成氨基酸后脂肪含量略有下降。Low-CP+Met+Lys组血中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T3激素与常规日粮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再饲喂阶段后,饲喂低CP饮食组无法补偿体重达到传统日粮组效果,但饲料转化率得到补偿。饲喂低CP+Met+Lys日粮与常规日粮组胸肉产量相同,但腹部脂肪、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总之,低蛋白日粮中补充Met+Lys能提高生产性能,但效果仍不如常规日粮。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探讨饲粮赖氨酸 (Lys)和蛋氨酸 (Met)水平对雉鸡蛋白质沉积和羽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饲粮Lys和Met水平均极显著影响 8周龄雉鸡胴体、羽毛、总体蛋白沉积量及饲粮蛋白质净利用率 ,呈二次曲线变化 ;0~ 8周最大羽毛蛋白质沉积需要的适宜Lys( 1 2 84% )和Met( 0 5 11% )水平高于最大胴体蛋白沉积 ( 1 178%和 0 411% )和蛋白质净利用率 ( 1 175 %和 0 432 % )需要的适宜Lys和Met水平 ;0~ 8周1 2 6 0 %Lys和 0 6 34 %Met ,9~ 16周 0 75 1%Lys和 0 410 %Met时 ,羽毛生长最佳 ,尤其是鞍部和尾部羽毛  相似文献   

9.
饲粮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对幼龄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因素二次回归正交设计 ,研究了饲粮Lys和Met水平对 0~ 8周龄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饲粮Lys和Met水平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均呈二次曲线变化 ;极显著影响雉鸡的增重 ,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饲粮Lys对料肉比影响不显著 ;Met水平极显著影响 0~ 4和 0~ 8周龄 ,而显著影响 4~ 8周龄的料肉比 ;饲粮Lys和Met之间对料肉比的交互作用在 0~ 4周龄显著 ,在 4~ 8和 0~ 8周龄不显著。 0~ 4周龄获最佳生产性能需Lys和Met分别为 1 5 6 0 %和 0 5 78% ,4~ 8周龄分别为 1 15 4%和 0 45 2 % ,0~ 8周龄分别为 1 2 6 0 %和 0 5 0 1%。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探讨不同蛋白质饲料对内鸡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代谢率的影响。选择8周龄AA肉仔鸡120只,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3个处理组日粮分别为豆粕组(24.9%豆粕+4%DDG)、杂粕组(18%豆粕+6%棉粕+6.7%DDG)、DDG组(4%豆粕+9%棉籽粕+9%DDG),各组日粮在能量和蛋白水平上相同。试验期为16d。试验结果表明,各组13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O.05),但杂粕和DDG组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高于豆粕组,且杂粕组料重比低于豆粕组;各组之间粗蛋白、粗纤维代谢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豆粕组钙磷代谢率显著高于杂粕组(P〈0.05),结果显示,用棉籽粕和DDG代替部分豆粕不影响鸡的生产性能,且能提高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蛋白日粮补充必需氨基酸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为必需氨基酸的合理添加及降低养殖成本提供依据.[方法]将90头体重40 kg肥育猪随机分成3组(Ⅰ、Ⅱ、Ⅲ组),分别饲喂传统高蛋白(14.7%)日粮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降低1.5%和3.0%同时添加必需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粮.分析在育肥阶段各处理组在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等方面的差异,研究低蛋白日粮补充必需氨基酸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低蛋白日粮补充必需氨基酸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各方面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肥育猪的饲养中可以考虑饲喂低蛋白质日粮补充必需氨基酸来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选用长白×雅南杂交生长猪60头,探讨以菜籽饼作为主要蛋白质补充料,改善饲粮氨基酸平衡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蛋白质节约效果。试验1,在谷物—菜籽饼(G—RSM)饲粮(CP前期14%,后期13%)中添加4个水平的赖氨酸。试验2,在低蛋白(低二个百分点)G—RSM饲粮中,添加4个水平的赖氨酸和一个水平的赖氨酸+蛋氨酸。两个试验均以谷物—豆饼饲粮(CP前期14%,后期13%)作对照。结果表明: G—RSM饲粮中,添加适量的赖氨酸,前期(35—55kg)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显著提高(P<0.05),后期(55—90kg)有改善趋势。保证充足的有效赖氨酸供给,生长肥育猪饲喂G—RSM饲粮可取得接近于相同蛋白水平谷物—豆饼饲粮的生产性能。低蛋白G—RSM饲粮,平衡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后,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无不良影响。血浆尿素氮下降,每公斤体增重所耗蛋白减少,具有明显的节约蛋白质效果。验证试验表明,低蛋白水平下的G—RSM日粮较标准蛋白水平下的G—RSM日粮更有利于氨基酸平衡效应的发挥。低蛋白(低二至三个百分点)G—RSM饲粮平衡赖氨酸和蛋氨酸是合理利用菜籽饼蛋白的有效途径。有效赖氮酸是衡量G—RSM饲粮中蛋白质质量的更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消化试验来评定豆粕和菜籽饼对生长期藏猪的营养价值。[方法]选择30头平均体质量(12.12±2.56)kg、健康状况良好的藏猪,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豆粕饲粮(15%豆粕+85%基础饲粮)和菜籽饼饲粮(15%菜籽饼+85%基础饲粮)。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豆粕和菜籽饼中干物质(DM)、粗灰分(Ash)、粗脂肪(EE)和粗蛋白(CP)含量,采用内源指示剂(酸不熔灰分)法测定上述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豆粕和菜籽饼中DM、Ash、EE、CP的含量分别为88.49%、5.41%、2.58%、38.86%和90.32%、7.05%、10.23%、29.15%;生长期藏猪对豆粕和菜籽饼中DM、Ash、EE、CP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2.84%、27.25%、90.76%、84.36%和80.68%、20.64%、89.12%、79.86%。[结论]豆粕和菜籽饼均能作为生长期藏猪的饲料来源。生长期藏猪对豆粕和菜籽饼中不同养分的表观消化率存在差异,豆粕对生长期藏猪的营养价值高于菜籽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提高保育猪抗病能力和生产性能的途径和方法。[方法]比较日粮中添加黄芪粉末的3个试验组与对照组保育猪排粪动作异常率、呼吸异常率、日增重。[结果]日粮中添加黄芪粉末可以增加保育猪的抗病力和生产性能,其中添加量为1.5%时效果最明显。[结论]在日粮中添加黄芪粉末可以提高保育猪的日增重和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5.
花生粕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花生粕的营养组成及各成分含量。[方法]采用现时的国家标准方法测定花生粕的水分、粗蛋白、黄酮、粗脂肪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花生粕中水分含量为10.69%,粗蛋白质含量为45.42%,黄酮含量为1.12%,粗脂肪含量为1.04%;总氨基酸含量为39.65%,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0.85%。[结论]花生粕是一类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资源。  相似文献   

16.
回肠瘘管法是测定猪对饲料氨基酸的消化率的较为准确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些年的报告中用该方法测定的生长猪对小麦、大麦、玉米,高粱、豆饼、菜籽饼、血粉、肉骨粉等饲料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几个主要氨基酸的平均表观消化率约为75%。其中,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6、82、72、75、71和77%。单个饲料以血粉,酪蛋白、豆饼和小麦中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较高,有些可高达90%以上;肉骨粉和高粱中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较低,有些甚至低于50%。文中对影响氨基酸消化率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侯生珍  吕凯  赵宗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34-1035,1039
[目的]研究应用双低菜籽粕代替豆粕饲喂生长育肥猪的效果。[方法]试验选择长白(♂)与八眉猪(♀)杂交一代母猪,再与长白公猪(♂)杂交所产三元仔猪共60头,随机分4组,即试验Ⅰ、Ⅱ、Ⅲ和Ⅳ组,日粮中分别用0、6%、10%和14%的双低菜籽粕取代日粮中的豆粕。[结果]试验Ⅳ组的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日增重(P〈0.01),而试验Ⅰ、Ⅱ和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通过对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TL)、谷草转氨酶(AST);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指标测定,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选用10%双低菜籽粕取代豆粕蛋白饲粮饲喂生长育肥猪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养殖场粪肥与农田负荷量的种养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明  刘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99-11400,11464
[目的]研究养殖场粪肥与农田负荷量间的种养平衡。[方法]以北京市某种猪场(基础母猪600头,总存栏量647头)为例,研究该猪场粪肥施入后的农田氮平衡。[结果]该项目周边农田较适宜的N素施入量为191.9 kg/(hm2.年),该猪场实现种养平衡所需的农田面积为53.7 hm2。[结论]该研究为养殖场的种养平衡提供了一种较为可行的判定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孔丽  张伟  叶元土  戴修赢  王文娟  蔡春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610-3612,3623
[目的]研究氨基酸粉、发酵菜粕和发酵棉粕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氨基酸吸收、体成分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氨基酸粉、发酵菜粕和发酵棉粕等量替代鱼粉、棉粕和菜粕的基础饲料饲喂平均初重为17.3 g的异育银鲫80 d。分别测定各组异育银鲫的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血清及饲料中氨基酸含量;肌肉和肝脏体成分指标;以及肝脏和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氨基酸粉组和6%发酵棉粕组的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明显提高(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氨基酸粉组和6%发酵棉粕组血清赖氨酸的浓度高于对照组,且4种必需氨基酸的吸收在投饲后2 h达到峰值,与对照组一致。各试验组异育银鲫体成分和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异育银鲫饲料中用3%氨基酸粉、6%发酵棉粕和6%发酵菜粕分别等量替代鱼粉、棉粕和菜粕,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以及对氨基酸的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酿酒酵母菌以提高谷胱甘肽的产量。[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构建CYS3基因剔除菌和CYS4基因剔除菌,对比了野生菌与突变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并定量检测2者中谷胱甘肽和氨基酸的含量,得出CYS3基因和CYS4基因剔除对谷胱甘肽和氨基酸代谢的影响程度。[结果]与野生菌株相比,CYS3基因剔除菌中谷胱甘肽含量降低了26.1%,CYS4基因剔除菌中谷胱甘肽含量提高了6.0%。[结论]综合CYS3和CYS4基因剔除和其他在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基因剔除试验结果所得数据,可以建立酿酒酵母谷胱甘肽代谢网络系统生物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