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闻名世界的大型文化鸟类,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及俄罗斯、日本和朝鲜半岛.丹顶鹤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然而随着亚洲东部大面积湿地被人类不断地开发,丹顶鹤的分布生境日益狭窄,种群数量亦日趋减少.据1992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丹顶鹤学术会议上统计和较准确的评估,认为世界上现存丹顶鹤的野生种群为2000只,笼养种群为600只.因此,  相似文献   

2.
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数量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以及人工驯养繁育丹顶鹤的数量统计,研究了近30 a(1981~2010年)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的变动。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数量维持在300只左右,是我国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繁殖种群,占世界迁徙野生丹顶鹤总数的25%,而这些主要得益于扎龙保护区再建区30 a来,通过严格管护、科学研究、社区共建、环境教育及实施有效补水等一系列举措,使保护区核心区生态完整性和原始性得以保持,湿地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5.7%,为丹顶鹤等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保护区在人工饲养繁育丹顶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丹顶鹤人工驯养种群达到300多只,已成为中国丹顶鹤人工驯养繁育科学研究基地,保护区探索出的人工繁育丹顶鹤的野化途径和方法,对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的补充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丹顶鹤(Crus japonensis)属鹤型目、鹤科鸟类,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及俄罗斯、日本和朝鲜,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据估计,目前全世界丹顶鹤野外数量为2500只左右,人工饲养数量约1800只。关于  相似文献   

4.
丹顶鹤东方次睾吸虫病的发现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全球性珍稀濒危鸟类,其野生种群数量不足2500只,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北部、中国东北及东部沿海。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丹顶鹤最大的越冬地,每年吸引世界上约40%的野生丹顶鹤来此越冬。自1984年建区以来,该区一直进行丹顶鹤的人工繁殖工作。  相似文献   

5.
笼养丹顶鹤性活动行为模式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顶鹤是世界上第二大稀有鹤类,1998年就被IUCN在中国动物红皮书中列为濒危等级。目前,现有的野生种群和圈养种群数分别为2 600只和1 000只左右。随着野生丹顶鹤数量的逐渐稀少,丹顶鹤的保护工作已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属典型的“一  相似文献   

6.
丹顶鹤的保护与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顶鹤(Grusjaponensis),鹤形目,鹤科鸟类。分布于中国东北、华东、华北,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半岛和日本北海道一带,为世界著名濒危珍稀鸟类,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1中,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国内外就丹顶鹤的保护与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本文就此作一初步论述。1丹顶鹤的分布在中国,虽然丹顶鹤的分布地相对较多,但它的越冬地主要在中国江苏沿海滩涂一带。中国齐齐哈尔市扎龙保护区的丹顶鹤是世界上分布最多的一个种群。据1981年统计,在扎龙保护区有193只丹顶鹤,但据近…  相似文献   

7.
笼养丹顶鹤的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顶鹤(Grusjaponesis)是世界著名的稀有珍禽.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它体态潇洒秀丽.举止温雅亮节.平均寿命可达60~70岁.在禽类极为罕见.常被人们称为仙鹤.寓意长寿.在我国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广受人们的喜爱。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湿地的减少.使丹顶鹤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日益消失.从而导致丹顶鹤的数量降低到目前全世界仅约2000只左右。由于丹顶鹤野外繁殖能力非常有限,使得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的维持面临巨大困难。因而.如何保护好这一物种.使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衍生存.以促进恢复维持该种群生存的基本数量.是人…  相似文献   

8.
丹顶鹤棘口吸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顶鹤(Red crowned crane)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世界著名的濒危珍禽。世界上现存丹顶鹤野生种群数及笼养种群数分别为2000只和600只左右,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目前,我国已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动物园(公园)开展了丹顶鹤人工饲养、驯化和繁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育雏期是丹顶鹤人工饲养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而该时期的疾病防治工作,则是提高育雏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丹顶鹤 (Grus japonensis) 又名仙鹤,是世界上珍贵而稀有的鸟类。由于其数量逐年减少,现已列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如何尽快地增加丹顶鹤的种群数量,是鸟类研究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其中掌握雏鸟生长发育规律,提高雏鸟的成活率是其重要一环。因此,笔者自1980年以来,对15只丹顶鹤雏  相似文献   

10.
丹顶鹤是吉祥、长寿、幸福以及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其体态优美,举止轻盈,鸣声嘹亮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数量稀少,国际资源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定为易危物种,我国亦将它定为一类保护动物。盐城保护区从1991年开始就开展在丹顶鹤越冬地进行人工繁殖并驯化丹顶鹤的研究,通过人工繁殖和驯养来扩大丹顶鹤的野生种群。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盐城越冬丹顶鹤栖息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士成 《野生动物》2009,30(1):37-39
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项鹤越冬数量已由建区前的230只增加到2000年春的1128只,但近几年分布数量呈下降趋势,2008年1月仅有640只。未来于本区越冬的丹顶鹤种群在核心区的栖息仍然保持稳定及增加趋势,另有部分群体继续向异地迁移的可能。各种类型的工农业开发项目导致栖息地大范围缩小,生境破碎化,是盐城越冬丹顶鹤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该地区滩涂自然规律,在保护区核心区外允许开发的区域规划和实施人工湿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实现栖息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丹顶鹤、黑鹳等属世界珍稀鸟类物种,为我国I级保护动物,现已确认鹤、鹳等可以患鸟类的烈性、毁灭性传染病——新城疫。鉴于国内外鹤、鹳新城疫防疫与检测没有系统的研究报道,尚没有一个完整可靠的科学依据来指导防疫程序。本研究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测定接种新城疫疫苗前后的鹤、鹳,观察其血清抗体效价的消长规律,认定其免疫能力。支持和指导鹤、鹳防疫程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中国鹤类动物发生疾病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林  刘燕  贾婷  郑常明  罗毅 《野生动物》2012,33(6):345-349
依据已有文献资料记载,分析了中国近25a来鹤类动物发生的疾病。丹项鹤、白鹤、黑颈鹤、白枕鹤、灰鹤、蓝鹤、蓑羽鹤、白头鹤,共8种鹤有发病资料,丹项鹤疾病占统计总数的64.12%。营养因素、寄生虫、细菌是引起鹤发病的主要原因,有机磷中毒是造成野生鹤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球虫病、血液原虫病是造成圈养鹤大批死亡的主要疾病。幼鹤腿部疾病和痛风是主要的营养性疾病,吸虫、球虫、住白细胞原虫是导致发病主要的寄生虫,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是引起发病的主要细菌,有机磷是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新城疫病毒、马立克病毒、疱疹病毒亦可引起鹤发病。加强饲养管理与合作,改善环境条件,提高饲养人员的业务素质,完善保护法律和落实措施,是减少疾病发生和死亡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Red‐crowned cranes (Grus japonensis) were classified as an endangered species by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but recently, their population has decreased dramatically. For the purpose of conserving this endangered species, 18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ere developed, including 12 newly isolated ones from a genomic library and 6 modified from another crane species. The markers were characterized in 26 red‐crowned cranes. As a result, these markers displayed 3–13 alleles, and the observed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ies ranged from 0.462 to 1.000 and from 0.483 to 0.884, respectively. The marker suite averaged 6.390 alleles per locus with an average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of 0.631. The combined exclusion probability (PE‐1) was 0.9985, and the combined exclusion probability (PE‐2) was 0.9999. Three of the 18 microsatellite loci presented significant deviations from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P < 0.05), likely due to sampling bias and unknown founder relatedness in a semi‐free population. Our results show that microsatellite loci can provide a standard protocol for genetic information in red‐crowned crane populations upon which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may be based.  相似文献   

15.
从1998~2009年对丹顶鹤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研究,针对人工饲养丹顶鹤不同种群在越冬期对饲养条件的不同需求,结合当地的区域和气候特点,采用科学的设计和测量,从饲养环境、越冬舍建设、不同阶段鹤的营养需要、日常饲养管理及防疫等几方面对人工饲养丹顶鹤在向海越冬期间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科研数据和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放飞训练对亚成体丹顶鹤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并积累丹顶鹤野化训练的基础数据,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2010年7月对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放飞训练的5只和对照组的5只亚成体丹顶鹤的24项血液生化指标(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γ-谷氨酰转肽酶、肌酐、总胆汁酸、尿素氮、血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多项血液生化指标比较稳定,钙离子等20项血液生化指标在放飞训练组和对照组丹顶鹤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肌酸激酶、γ-谷氨酰转肽酶、肌酐和尿素氮几项指标在放飞训练组和对照组丹顶鹤之间差异显著(P<0.05),这几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表明丹顶鹤在放飞训练中具有高度的生理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丹顶鹤越冬期在人工湿地的夜栖数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士成 《野生动物》2007,28(2):11-13
通过对丹顶鹤越冬期问在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工湿地的夜栖地调查,得出鹤群夜栖分布数量及其动态规律,进而提出对该种群与夜栖地的管理举措。该项工作主要借助望远镜、GPS、照相机,采用直接计数法统计数量,往年数据则引用参考文献。结果表明:人工湿地中丹顶鹤的夜栖分布数量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其中安全度和水位为其主要限制因子。因此控制人工湿地冬季水位,保护栖息环境不受人为影响是丹顶鹤安全越冬的主要保护措施。本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受自然生境退化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的影响,越来越多鸟类依赖于人工生境生存。白鹤为IUCN极危物种,全球种群数量约3 500~4 000只,其中约98%的个体在鄱阳湖越冬。白鹤曾被认为是专性栖息于浅水生境中的鸟类,在鄱阳湖主要在浅水区取食水生植物苦草的冬芽。然而,近几年大量的白鹤离开自然生境,前往稻田和藕田觅食。本研究基于2010/2011~2017/2018年越冬季五星垦殖场(目前发现白鹤数量最多的人工生境)的白鹤调查数据,首次报道了人工生境中白鹤数量的长期动态。结果表明白鹤数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2016/2017~2017/2018年越冬季增长至1 115只,约占全球总数量的30%。由此可见,人工生境已成为白鹤的重要觅食地。觅食地改变使白鹤面临高强度的人为干扰,对此,建议加强白鹤对人工生境的适应性研究,评估白鹤的生存现状,为保护政策的制度提供科学依据。白鹤等依赖于水生植被生存的鸟类的觅食生境变化表明鄱阳湖水生植被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19.
靳勇超  张明海 《野生动物》2012,33(3):152-157,169
中国马鹿分为东北亚种、天山亚种、塔里木亚种、甘肃亚种、川西亚种、阿拉善亚种、西藏亚种和阿尔泰亚种。根据文献资料系统性总结了以粪便为研究材料对中国马鹿各个亚种的分子生态学的研究现状,展望了中国马鹿分子生态学需要研究的问题;具体介绍了马鹿分子生态学中研究很少的亲权鉴定、近亲交配和家域利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趋势。为中国马鹿的种群恢复、保护管理以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