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棉 45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于 1 984年以 77- 98与江苏棉 1号杂交后连续与江苏棉 1号回交 ,选择出抗病虫抗螨均好的“1 0 9- 2”品系与中棉所 1 2杂交 ,然后经过多年系统选择培育而成 ,2 0 0 0年 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特征特性1 .1丰产性1 997和 1 998年在四川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 ,川棉 45每公顷子棉产量分别达 3 1 46 kg和 3 2 4 6 .5 kg,比对照分别增产 8.4%和 1 0 .45 % ,每公顷皮棉产量分别达 1 3 6 2 .9kg和 1 44 5 .9kg,比对照分别增产8.1 4%和 1 2 .47% ,每公顷白花皮棉产量分别达1…  相似文献   

2.
新塔棉4号于2022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定。新塔棉4号全生育期129 d左右,果枝为Ⅱ式,单株结铃6.45个,铃重5.85 g,衣分42.10%,霜前花率96.60%。抗枯萎病,感黄萎病,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Ⅱ型标准;2018―2019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 708.3 kg、2 409.7 kg和2 330.4 kg。基于新塔棉4号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中熟陆地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表现,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3.
科棉6号简介     
科棉6号由江苏省科腾棉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中棉所12×苏棉8号)F1×冀棉24]杂交后代选系,2005参加安徽省区试,2006年生产试验,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品种特性生育期126天左右,长势较强,植株较高,株型较松散,呈塔形,茎秆茸毛少。叶片中等,叶色淡绿。结铃性好,棉铃卵圆形,铃较大,铃重5.92g,衣分42.7%,衣分较高,子指10.8g。吐絮畅,易采摘,絮色白。丰产性较好,稳产性好。耐枯萎病。2产量水平2005-2006年安徽省区试平均,每公顷产子棉3910.9kg,比对照增产8.04%;产皮棉1664.5kg,比对照增产9.33%。2006年安徽省生产试验,每…  相似文献   

4.
创杂棉9号(原名GKZ9)是南通创世纪转基因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棉新组合,2002年和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05年进入生产试验。2005年底通过国家转基因安全性评价。2006年1月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39次会议审定通过。1产量水平2002年和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3999.0kg,较对照(2002年对照为泗棉3号,2004年为苏棉9号)平均增产12.4%,每公顷皮棉产量1582.5kg,较对照平均增产4.0%;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子棉产量每公顷3165kg,较对照苏棉9号增产18.8%,皮棉产量每公顷1249.5kg,较对照增产12.0%,子、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5.
1选育经过徐棉18号原名徐9856,该品种组合为苏棉12号×豫棉21号,1995年杂交,经南繁加代、扩大群体,1996年F2代长势突出,抗枯、黄萎病好,1997年从F3代初选出单株40多个,复选出单株20多个,决选出10多个单株于1998年进入株行圃鉴定。其中徐9856表现出产量高、抗性强、衣分高等特点。1999年升入所品比,每公顷子棉产量4381.5kg,皮棉产量1945.5 kg,较泗棉3号增产13.9%。2000年参加江苏省联合鉴定,每公顷子棉产量3148.7 kg,皮棉产量1373.7 kg,较泗棉3号增产4.87%。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中熟抗病棉花品种区试,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3557.4 kg,皮棉产…  相似文献   

6.
早熟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湘棉37于2023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夏播生育期102.9 d,单株结铃17.9个,铃重5.5 g,衣分40.9%;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 mm,断裂比强度34.8 c N·tex-1,马克隆值5.0;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于轻简化栽培和机械采收。2020年湖南省棉花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湘棉37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13.4 kg、86.8 kg和86.8 kg,分别比对照省工棉2号增产2.6%、0.7%和0.7%;2021年湖南省棉花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湘棉37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73.5 kg、111.4 kg和110.4 kg,分别比对照湘棉早1号增产9.5%、9.4%和9.0%。主要介绍了湘棉37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鄂杂棉16F1(龙杂棉2号)是湖北省荆州市金龙发种业公司用X-99作母本,J6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新品种。2003年通过湖北省棉花区域预备试验,2004-2005年通过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2006年2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为鄂审棉2006001。1品种特性1.1丰产性。在2003年湖北省棉花区试预试中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276.05kg,居预试第一位,比对照鄂杂棉1号F1代增产7.92%;2004年参加湖北省区试,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587.3kg,也位居该组区试第一位,比对照鄂杂棉1号F1代增产11.68%;2005年参加湖北省区试皮棉平均每公顷1528.2kg,比对照…  相似文献   

8.
鄂杂棉12F1(原代号20-9)是湖北省黄冈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棉新品种。2003-2004年通过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鄂杂棉12植株高大,松散塔形,茎秆粗壮,叶中等大,色较淡。全生育期长势强,后劲足,不早衰。1.1丰产性。2003-2004年湖北省杂交棉区试,两年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3617.1kg,皮棉产量1540.2kg,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7.12%和10.78%。其中2003年每公顷子棉产量3540.6kg,皮棉产量1469.85kg,均居第1位,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7.3%和9.9%,皮棉产量较对照及参试品种增产均达…  相似文献   

9.
南农 98— 4是南京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选育的中早熟杂交棉新组合 ,生育期 1 2 6天 ,株高 1 1 0cm左右 ,塔型 ,结铃性强 ,上、中、下结铃较均匀 ,生长势一般 ,叶色浓 ,铃卵圆 ,通风透光性好 ,铃重 5 .2 6g,衣分 42 .32 % ,衣指 8g,子指 1 0 g,单株成铃 60个 ,霜前花率 90 %以上。该品种 2 0 0 2年 3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南农 98— 4在 2 0 0 2年全国棉花新品种展示的安乡县试点中 ,子棉产量为每公顷 665 6kg,皮棉产量为每公顷 2 75 0 kg,均居参试品种的首位 ,分别比对照品种湘杂棉 2号 F1增产 1 1 .36%和 1 1 .68%。2 …  相似文献   

10.
以早熟的苏联棕棉为母本,高产抗逆性强的晋棉2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3年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棉品种区域试验,2004年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彩色棉新品种生产试验。2005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生长势较强,植株筒形,铃较大,吐絮畅,较白色棉烂铃少,纤维棕色,较深,子皮棉均色调柔和美观。生育期126天,结铃性强,单株成铃17.9个,铃重5.2 g,衣分33.9%~37.0%;出苗快,出苗齐,对棉铃虫棉蚜都有一定的耐性。2产量表现2003年区域试验中,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3064.5 kg,皮棉939.0 kg,为对照晋棉31号的84.3%,2004年生产试验,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中棉种业长江有限公司推荐并申报的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53(中杂003)于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生育特性。生育期129天,单铃重5.38g,絮朵大,吐絮畅,衣分41.54%。长势较强,结铃性较强,丰产稳产性好,属高产型杂交棉。1.2丰产稳产。安徽省2004-2005年棉花品种区试,两年平均子棉每公顷3812.25kg,为对照(皖杂40F1,下同)的115.84%;皮棉每公顷1583.70kg,为对照种的113.47%。2005年安徽省同步生产试验,子棉每公顷3442.5kg,为对照的105.2%;皮棉每公顷1442.7kg,为对照种的105.7%。1.3抗病…  相似文献   

12.
科棉4号(原名A257),由江苏省科腾棉业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大丰棉花原种场共同育成。于2005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引进张家港市,经连续几年的试种、示范,表现综合抗性好、产量高等特点,深受广大植棉户的欢迎,现已成为本市棉花当家品种之一。1种植表现2004年示范种植科棉4号26.7hm2,在防治3、4代棉铃虫两次的条件下,每公顷子棉4085.6kg、皮棉1478.99kg,分别比对照泗棉3号增产23.5%、12.5%。2005年种植科棉4号133.3hm2,4月10-12日育苗,5月12-15日移栽,在经受海棠、麦沙两次强台风影响情况下,每公顷产子棉3563.02kg、皮…  相似文献   

13.
新陆中28于2006年3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新疆兵团农一师2005—2007连续3年示范种植,成为主栽品种。1示范种植表现2005年农一师十六团引进新陆中28种植两个连队,面积153公顷,平均每公顷产子棉6300kg,比中棉所35增产12%,比新陆中17增产17%。2006年扩大种植1560公顷,平均每公顷产皮棉2385kg,比中棉所35增产10.6%。2007年全团种植陆地棉0.4万公顷,其中新陆中28号0.3274万公顷,成为主栽品种。2005—2006年两年定点取样测定,新陆中28全株平均铃重5.5~5.7g,比中棉所35高0.2~0.3g。衣分42%~43%,比中棉所35高3%~4%。纤维品质上半部平均长…  相似文献   

14.
赣棉15号是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长江流域棉区,其春播生育期122 d,单株结铃29.3个,铃重5.65 g,衣分39.65%,株高118.2 cm;2018―2019年长江流域中熟常规棉区域试验中,赣棉15号2年平均666.7 m2籽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63.7 kg、99.9 kg,比对照GK39增产4.8%、0.5%。主要介绍了赣棉15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湘杂棉 2号作为 1 6轮长江流域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 ,于 1 998年引入南阳盆地。根据1 998年的试验结果 ,1 999年进行了连片规模种植 ,两年多点综合分析 ,该品种适宜南阳气候 ,从产量、效益、品质等方面都不失为一个优秀品种。1 产量表现1 998年试验 ,当年子棉每公顷 442 5kg,较泗棉3号对照增产 1 8.7% ,皮棉每公顷 1 843.9kg,较泗棉 3号对照增产 6.0 % ,霜前子棉每公顷3571 .9kg,较泗棉 3号增产 33.5% ,是自泗棉 3号参试到成为对照品种 7年间唯一超过对照并显著增产的品种。1 999年连片示范 ,表现更为突出。经对不同管理水平下的 …  相似文献   

16.
1鲁棉研16号鲁棉研16号(GK 30)是杂交选育的携带转B t杀虫基因的常规抗虫棉品种,以中棉所12为母本,A系(GK-12初始系)为父本,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2000年获农业部棉花生产基金项目资助,2001年5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纳入科技部“成果转化基金”支持重大项目,2005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1产量表现在1998年山东省区域试验中,对照品种为中棉所19,正常治虫管理,参试品种二代棉铃虫不防治,三、四代棉铃虫正常防治,皮棉产量平均每公顷1261.5 kg,霜前皮棉1095.0 kg,分别比对照增产0.2%和减产5.9%;199…  相似文献   

17.
邯 2 4 1是邯郸市农科院以冀棉 2 1为母本 ,与中棉所 1 4,中棉所 1 6和 85- 1 - 5多父本杂交育成。 1 999年 3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 996~ 1 997年参加河北省夏棉区试 ,两年平均霜前皮棉每公顷 595.5kg,比对照中棉所 1 6增产2 8.4% ,增产极显著 ,居第一位。 1 998年参加河北省夏棉生产试验 ,霜前皮棉产量 91 3.5kg,比对照中棉所 1 6增产 1 9.0 % ,居第一位。 1 998年在馆陶马固村示范 2 0公顷 ,平均产量 1 2 2 5.5kg。在新疆农一师五团和农七师试种也表现相当出色 ,其中 1 31团 7连枯萎病重病地种植 ,皮棉产量每公顷…  相似文献   

18.
陕 40 80系陕西省棉花研究所用冀 2 32做母本、中 1 64做父本杂交 ,在枯黄萎病混生病圃连续种植 ,露地直播与地膜覆盖 ,水、旱地交替选择而成。 2 0 0 0年 1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  1 998~ 1 999年参加陕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 8点次平均霜前皮棉产量每公顷1 32 0 kg,对照中棉所 1 9为 949.5kg,比中棉所 1 9增产 39.0 %。 1 999年生产试验 4点次平均 ,霜前皮棉每公顷 1 650 kg,中棉所 1 9为 1 354.5kg,比对照中棉所 1 9增产 2 1 .8%。2 纤维品质 纤维色泽洁白 ,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 …  相似文献   

19.
中棉所43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棉花新品种,200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01年引入我市小面积试种表现较好,2002年大面积生产示范,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当地推广的常规抗虫棉品种。2003年重点推广,2004年达到2万多公顷,成为漯河市棉花生产的当家品种。1产量表现2001年在大区品比试验中,在未防治棉铃虫的条件下,中棉所43霜前子棉产量每公顷4385.6kg,比对照新棉33B增产29.6%,子棉总产每公顷4789.3kg,比对照增产20.5%。大田示范6.6公顷,4月3日方块育苗,5月6日移栽,每公顷4万株左右,常规管理情况下,平均单株成铃22.8个,子棉产量每公顷4712.…  相似文献   

20.
中棉所19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新品种。铜山县1993~1994年引进种植,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生产应用表明:该品种在徐州地区无论作春棉还是作麦套棉种植,均具有早熟、高产、优质和兼抗病虫等特性,深受广大棉农的欢迎。1 种植表现1.1 产量。1993年铜山县棉花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中棉所19名列6品种产量第一位,较对照品种苏棉5号增产8.32%。1994年获徐州市政府一等奖的铜山县郑集镇张湾村麦套棉68公顷,采用该品种每公顷产皮棉1831.5kg,比全镇推广品种苏棉5号平均每公顷多产皮棉570kg。其中0.3公顷高产攻关田,单产皮棉2130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