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群  马宗斌  郝四平  李潮海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0):192-193,196
简述了开设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对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新开设的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体系进行了设想与构建。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业科学》2019,(5):279-282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对应用型农学人才的迫切需要,对华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方向主干课程农产品贸易学的教学体系开展了多维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构建了一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农产品贸易学课程教学体系,以期为培养农学基础扎实、农业政策清晰、国际贸易与实务素质高、农业创新能力强的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1987年春季起,我们为农学专业开设了“作物田间科学实验与实习”新课程。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等有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掌握基本技能,巩固专业思想,培养独立思考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是农业标准化与质量检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有着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其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完善对于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笔者针对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践课程构建、职业实习等方面进行改革,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农业院校设置农业标准化与贸易专业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及我国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农业院校开设农业标准化与贸易专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作物栽培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作物栽培"是种子生产与经营、农艺、植物保护技术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作物栽培"课程的构建是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基于作物生产季节设计"理论教学"、"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从而较好地实现农业类高职教育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植物保护专业开设的《农业昆虫学》与《农业植物病理学》传统教学实习模式的内容和存在问题.讨论了实践教学模式整合与优化的必要性,提出了两门课程教学实习整合优化的思路和联合教学实习新模式的基本设想。并对初步的实践效果进行了评价。认为联合实习模式具备了该专业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了应用学科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品德、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对专业了解、宣传学校、树立学校形象等方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杭州市将农业标准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始终,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民增强生产的标准化和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全面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覆盖度,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与产业发展的协调统一,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9.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是高等农林类院校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综合性较强的核心课程。随着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课程体系建设也应与时俱进,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农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本文通过对农业遥感技术在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分析,利用自然资源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将遥感技术融入该课程教学体系。将课堂教学、科研及实践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的教学质量,为现代化农业资源与环境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0.
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 ,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 ,提高安全卫生品质 ,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以蔬菜、柑橘、苹果、茶叶等集中产区为重点 ,切实抓好 3项工作 :1、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与生产技术规程的宣传与培训近年来 ,农业部组织制 (修 )订了近 2 0 0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要结合各专业站的职责分工 ,做好相关标准和规程的宣传与培训 ,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的标准化生产意识与水平。2、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各专业站要发挥自身的优势 ,建立一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湖南农业大学在80年代初期为加强实践课教学,提出了建立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和《农学实践》课程的开设。《农学实践》课程包括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种子生产学等课程的实验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课...  相似文献   

12.
以高等农业院校为非农学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作物学通论为例,指出其内容主要包括作物生产与改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较好地体现了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明确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复合型的专业人才。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转变教学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合理优化教学内容,灵活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多元评价机制,以激发学生对作物学科的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作物育种学》是应用型农业本科院校植物生产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作物育种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学到种质资源、作物繁殖体系、天然变异的利用、人工变异的创造、选择策略和方案、育种程序和方法,以及育种的专业问题。掌握作物育种和种子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实验方法和手段,最终能够独立解决在作物育种和种子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现实存在的问题。为此,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农学系在组织学生们进行本课程教学与学习时,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4.
农学专业是高等农业院校的最重要的本科专业之一。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们依托学科的优势,对传统农学专业进行深度改革,在保留大农学专业的前提下,设立不同的方向,包括农业生物技术方向、农业信息技术方向和农产品标准化与贸易方向,制定并实施相对独立的培养方案,同时进行其他配套的改革,以培养具有良好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标准化和贸易知识的农业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入世过程中农产品贸易问题一直是谈判的焦点与难点。在享受WTO带来的权利、益处的同时,也必须信守诺言,认真地履行义务,接受自由竞争下的压力与挑战。在农产品贸易问题上,要有正确清醒的认识。从农产品结构调整、国际市场营销渠道拓展、农产品贸易流通体制改革、进行市场化运作、积极应对绿色堡垒、提高质量加快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抓住入世带来的机遇,促使中国农产品贸易市场化、标准化、国际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作物品质分析与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等课程同时为作物生产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是作物生产学科的骨干课程,可以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由于作物品质包括农产品的物理特性、工艺品质、营养品质、食用、蒸煮(烘焙)品质等,是由多个品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构成的“复合体”,而义农作物种类繁多;产品各异,栽培、消费、育禽养殖,对品质要求的标准不同,因此,应以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作物品质的全面、正确理解为原则,以作物为主线、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方式来安排作物品质分折课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作物分子育种课程的开设对于提升农科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作物分子育种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以期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作物分子育种》课程的开设对于提升农科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作物分子育种》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以期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农业质量标准》2010,(6):57-58
近年来。贵州省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按照农业标准化要求,各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从生产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该省在推广实施蔬菜、茶叶、水果、马铃薯及粮油作物等主要优势产业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农超对接”、“厂场挂钩”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先进经营管理模式。该省相继建设了22个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  相似文献   

20.
植物保护专业课程综合实习新模式为学生创造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习在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采用问卷方式对塔里木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综合实习教学效果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课程综合实习设置科学合理,能较好地与本专业课程学习及作物生长规律相结合,但学生对企业实习条件、指导教师和实习管理的满意度不高。因此,在今后课程综合实习教学模式实施中,需要提供实习岗位满足专业训练需求、配备优秀的指导教师与强化实习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