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龙脑香科植物菌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脑香料植物为典型的菌根营养型树种,对菌根的依赖性很大。该类植物菌根真菌资源多样性丰富,其菌根形态也具有多样性,本文分析总结了近年来龙脑香料菌根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菌根技术在天然林恢复,改造和人工林建设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外生菌根真菌优良菌株筛选及其在造林中的应用周玉芝,韩桂云,齐玉臣,刘忱,何兴元关键词菌根真菌,落叶松,造林菌根真菌与树木共生营养,对提高育苗、造林成活率及林木速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为了研究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落叶松的菌根真菌及选育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3.
兴安落叶松菌根食用菌生态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安落叶松是小兴安岭林区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重要的外生菌根真菌宿主植物。文章主要分析了兴安落叶松菌根食用菌生态林的研发前景及科研现状,对菌根食用菌生态林的建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外生菌根的生物学特性,并对松科树种同外生菌根真菌的专一性选择模式进行了分析;列出了能与松科8个主要造林树种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讨论了优良外生菌根真菌菌株的筛选准则。最后介绍了外生菌根菌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菌根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根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二)罗伟祥(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5菌根在林业上的应用5.1林木引种种子研究和生产实践都证明,引种专性外生菌根树种(如松树),需要同时引入原产地最适合的菌根真菌。否则往往因引入地(栽植地)缺乏应有的菌根菌而...  相似文献   

6.
松茸菌株对6种松树幼苗的感染及其菌根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滇产松茸9924菌株及日产松茸99606菌株,分别对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及加勒比松6种松树幼苗实施人工菌根接种。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90d的云南松和湿地松分别有75%和78.1%的幼苗受感染并形成菌根;接种后180d,6种松树幼苗分部都可形成菌根,菌根感染率分别达90.63%-100%,感染指数达50.00-84.68;菌根形态主要有棒状、二叉分枝状及多叉分枝状3种;随树种的不同,各类菌根形态所占比例也不同;不同树种根系上形成菌根的长度也有差异,以马尾松根系上的菌根最长,华山松的菌根最短;此外,各种组合之间在菌套厚度,哈蒂氏网结构上也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7.
菌根在在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树木引神成功、提高林分质量和地力的自然资源。本文择要介绍了我国十多年来在菌根应用研究上的重大成就,例举了理论先进、使用简便、效益显著的Pt菌育苗造林技术,指出海南和雷州半岛在生态保护恢复和迅速发展的林业建设中,高科技和价廉的菌根生物技术,在生产应用中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问题,展示了这一地区菌根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蜡磨菌与VA菌根真菌分别对蓝桉和叶桉进行单接种或混合接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类型的真菌均能在桉树苗木根系上成功地定殖,分别合成了外生菌根、VA菌根和混合菌根,证实了桉树不仅是菌根营养型树种,而且能形成多种菌根类型。VA菌根感染率在接种初期较高,但随时间的推移有降低的趋势;而外生菌根菌初期合成菌根的速度较慢,但单位长度根段内菌根根尖数目有明显增加趋势。与单接种VA根真菌苗木相比,外生菌根真菌  相似文献   

9.
东北主要用材树种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用材树种外生菌根真菌资源、种类及分布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分析了树种、林龄与菌根真菌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菌根真菌的分布、种类随林龄的增加而发生变化。结果表明,与落叶松、樟子松、油松、杨树等主要用材树种共生形成外生菌根的真菌共76种,8-20年生松林下多以牛肝菌类、乳菇类等伞菌目的菌根真菌为先锋种类;20年生以上的成熟林则以专一寄宿性的铆钉菇科和马勃目的菌根真菌为优势种群。为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用材树种外生菌根真菌的采集、分离、培养,优良菌根真菌的筛选和菌根真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种植方式对两种菌根类型树种吸收根性状的影响,揭示物种共存的适应条件。[方法 ]本研究选择8个树种(5个AM树种和3个EM树种)的单种和所有树种混种的样地,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单种vs混种)下两类型菌根(AM vs EM)树种吸收根(1~2级根)的主要形态性状(根直径、比根长、根组织密度、单根长)和构型性状(根分支强度、根分支比)及菌根侵染率的差异。[结果 ]菌根类型极显著影响吸收根的形态和构型性状(p<0.001),显著影响菌根侵染率(p<0.05);种植方式仅显著影响吸收根的组织密度和根构型性状(p<0.05);菌根类型和种植方式对所有性状均无交互影响(p>0.05)。AM树种根性状间的相关程度高于EM树种,混种大幅度降低AM树种根性状间的相关性。混种降低AM树种根形态性状的可塑性(比根长除外),增大其构型性状的可塑性;混种降低EM树种根组织密度的可塑性,增大根直径、构型性状及侵染率的可塑性。[结论 ]AM和EM树种的根形态和构型性状均有显著差异。混种对AM和EM树种根性状的可塑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增大AM树种的分支强度,降低EM树种的根组...  相似文献   

11.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林木抗逆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AM)真菌是存在于土壤中的重要真菌之一,它能够与宿主林木根系产生互利共生体,从而对林木的生长发育有着多种促进作用。文中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AM真菌对林木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AM真菌对林木的抗旱性、抗病性、抗盐性、耐热性、耐虫性及对有害重金属抗性的影响等,通过促进林木光合作用、营养吸收、新陈代谢等来增加林木生长量、生物量的积累,从而提高林木的抗逆性;对在AM真菌研究中存在的难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林木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林木抗逆性机制研究、森林经营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广州风景游憩林群落结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为城市风景游憩林群落结构调整和配置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00 m^2样方为单元分别在广州发展公园风景游憩林群落样地设置样方15个,华南农业大学风景游憩林群落样地设置样方25个,火炉山森林公园风景游憩林群落样地设置样方20个,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态位风景游憩林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分布。【结果】1)3个样地风景游憩林径级结构呈现一定差异:广州发展公园以大、中径级乔木占绝对优势,华南农业大学样地风景游憩林小径级乔木相对优势明显,火炉山样地风景游憩林群落以中、小径级乔木占绝对优势。2)根据群落中个体的胸径和树高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表明:广州发展公园样地风景游憩林大径级树木开始出现衰退现象;华南农业大学样地风景游憩林由于存在大量小径级的速生树种,导致胸径—树高曲线在初期迅速增高;火炉山样地风景游憩林结构配置拟自然化,胸径—树高曲线增长较为平稳。【结论】根据高度级比重、相对频度和分布均匀度分析结果得出:广州发展公园样地风景游憩林中、大高度级树木比重较大,且分布更为集中,华南农业大学样地风景游憩林的小、中高度级的树木所占比重较高,小高度级树木分布更为集中;火炉山样地风景游憩林小高度级比重,且分布更为集中。建议通过人工择伐、补植特定树种的方式,调控城市风景游憩林群落的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分布,促进风景游憩林的逐步稳定。  相似文献   

13.
Mycorrhizal associations of important tree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in the research area of the Tropenbos Cameroon Programme (TCP), situated on the western portion of the Atlantic Biafrean forest of south Cameroon. Ninety-seven tree species of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importance, and three lianas were selected in three sites that differed in altitude, soil clay content, and soil pH. In each site plots were laid out in undisturbed forest. In each plot, seedlings, saplings, juvenile, and mature trees were identified to species level and counted; girth at breast height measured and basal area calculated; root samples were taken and examined for mycorrhizal type and extent of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All 100 species investigated were mycorrhizal. Tree of 74 species formed exclusively arbuscular mycorrhizas (AM); 23 trees and three Gnetum species formed ectomycorrhizas (ECM). Five of these ECM plants also harbored AM structures. Extent of mycorrhizal root colonization showed large differences for various AM trees; however, colonization of more than half of these trees was less than 25%. Colonization of ECM trees was often higher than 75%. The contribution of ECM trees to basal area varied between 19 and 35%. ECM trees often occurred in small to large clumps. In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plans, existing ECM forest clumps should be given special conservation value.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次生林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马尾松资源极为丰富,在森林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马尾松次生林的形成、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天然更新规律、营养物质循环以及森林经理等几个角度综述了近几十年对马尾松次生林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林木的研究进展。简述了获得转基因林木的应用现状,并将国内外林木转基因工作给以概括,提出了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一转化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甘肃陇南地区的外生菌根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整理结果表明,甘肃陇南地区有与树木共生的外生菌根大型真菌77种,隶属于14科、28属。可作为种质资源信息,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及植树造林工作中为促进林木生长而利用菌根现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及其在林木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会香  张星耀 《林业科学》2005,41(3):148-157
植物蛋白酶抑制剂是除Bt之外又一个愈来愈研究较多的抗虫基因资源,其分布广泛,在豆科、茄科、禾本科、葫芦科及十字花科等植物中存在较多。植物蛋白酶抑制剂抗虫基因主要通过2种途径获得并在多种植物中进行转化,获得抗虫转基因植株。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在林木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刚刚起步。本文在总结我国林木病虫害防治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在林木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探讨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在林木害虫防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修枝作为一种传统的森林经营措施,在调节林分结构、调控林木生长、提高木材质量、维持林分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探索科学合理的修枝技术是国内外林业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点。文中综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从林内小气候、林下植被以及林地土壤3个方面阐述了林木的修枝效应,以期揭示林木修枝对环境的作用规律,为人工林修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同时指出当前我国林木修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e antiozonant ethylene diurea is proven to prevent growth reductions in forest trees induced by ozone. The community of mycorrhizal fungi could be useful indicator of environmental stress. In this study, response of mycorrhizal fungi and fine roots to a 4-year exposure to ambient ozone and treatment with antiozonant was investigated in ozone-sensitive poplar clone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community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and root length colonization with ectomycorrhizal,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nd root endophytic fungi was analyzed in antiozonant-treated poplar plants and in poplar plants irrigated with water. In general, plants protected by antiozonant showed higher total number of fine roots, number of ectomycorrhizal types, Shannon–Weaver diversity index, and Species richness index compared to the plants treated with water. The ectomycorrhizal community shifted from contact exploration type in the trees irrigated with water to short-distance exploration type in ethylene diurea-treated trees. Ozone protectant may beneficially affect the belowground community of mycorrhizal fungi colonizing roots of ozone-sensitive poplar clone.  相似文献   

20.
林木菌根生物工程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论述了林木菌根生物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菌根状态的测定和评价、菌根真菌的收集和选择、菌剂的研制及生产、林木菌根化技术等;阐明了菌根真菌的种类及其繁殖体类型和数量、繁殖体与菌根侵染区(MIZ)距离、根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根的类型及生长、环境条件等影响林木菌根化的主要因素,并通过调控这些因子提出了林木菌根化新途径——截根菌根化;重点介绍我国在该领域的最新成果“截根菌根化应用及其机理的研究”;综述了世界林木菌根生物工程研究概况和在该领域内先进国家所取得的进展;从解决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和森林问题的角度展望“菌根生物技术”成为21世纪林业科技支柱的前景和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