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盐度对脊尾白虾存活、生长和蜕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盐度突变对脊尾白虾成活的影响,以及水体盐度(0、6‰、12‰、18‰)对单个体养殖条件下脊尾白虾生长、成活和蜕壳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度由6‰到0的突变组,脊尾白虾的成活率最低,96 h成活率仅为6.67%;而盐度由6‰至12‰、18‰的突变组,96 h的成活率均在93%以上.(2)单个体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体盐度提高(盐度0~12‰条件下),脊尾白虾最终体长、总体长增长率和成活率均有增加趋势;盐度超过12‰时,总体长增长率显著下降,但成活率变化不大.(3)盐度对脊尾白虾的蜕壳周期有一定影响,盐度12‰组虾的第1次、第5次、第8次和第9次蜕壳周期最长;整体上,盐度12‰组平均蜕壳周期最长(9.57 d),盐度0组平均蜕壳周期相对较短(8.47 d).因此,脊尾白虾对盐度低于6‰的水体适应性较差,盐度12‰有利于提高该虾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在沿海滩塘对翘嘴红进行创新养殖 ,养殖水体的盐度控制在 0 .3%以下 ,翘嘴红能适应并生长较好 ,翘嘴红产量 15 4 .16kg/6 6 7m2 ,饲料系数 1.94 9,个体平均规格为 13.72cm/尾 ,成活率 87.16 % ,养殖经济效益达 10 0 0元 /6 6 7m2 左右。试验结果表明 ,可以在沿海滩塘推广翘嘴红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盐度条件下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行为变化,为优化其养殖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在实验室内设置0、10‰、20‰、30‰和40‰ 5个盐度梯度,分别观察脊尾白虾的运动、摄食、蜕皮及攻击防御等行为变化.[结果]过高或过低盐度条件下脊尾白虾的行为均会发生明显变化,低盐时运动行为变缓、食欲减弱、攻击防御行为减少;高盐条件下还能诱发脊尾白虾间的争斗.具体表现为:盐度0和40‰时,脊尾白虾的摄食行为和运动行为明显减弱,且短时间内死亡率较高;盐度为20‰和30‰时,其摄食、运动等行为正常.[结论]从行为生态学的角度考虑,脊尾白虾养殖过程中盐度以调整至20‰~30‰为宜.  相似文献   

4.
在沿海滩塘对翘嘴红鲌进行创新养殖,养殖水体的盐度控制在0、3%以下,翘嘴红鲌能适应并生长较好,翘嘴红鲌产量154、16kg/667m。,饲料系数1.949,个体平均规格为13、72cm/尾,成活率87、16%,养殖经济效益达1000元/667m^2左右。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在沿海滩塘推广翘嘴红鲌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5.
脊尾白虾俗称小白虾,尾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真虾属,长臂虾科,白虾属。我国白虾有5种,其中以脊尾白虾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由于脊尾白虾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对养殖池塘要求不高,是目前长江口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盐度条件下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行为变化,为优化其养殖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在实验室内设置0、10‰、20‰、30‰和40‰ 5个盐度梯度,分别观察脊尾白虾的运动、摄食、蜕皮及攻击防御等行为变化。【结果】过高或过低盐度条件下脊尾白虾的行为均会发生明显变化,低盐时运动行为变缓、食欲减弱、攻击防御行为减少;高盐条件下还能诱发脊尾白虾间的争斗。具体表现为:盐度0和40‰时,脊尾白虾的摄食行为和运动行为明显减弱,且短时间内死亡率较高;盐度为20‰和30‰时,其摄食、运动等行为正常。【结论】从行为生态学的角度考虑,脊尾白虾养殖过程中盐度以调整至20‰~30‰为宜。  相似文献   

7.
脊尾白虾在我国黄渤海产量最多,营养丰富,是加工海米的上等原料。作为我国3种常见的经济虾类之一,白虾具有繁殖能力强、病害少、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脊尾白虾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低盐和低温养殖条件下的生理学特征,以期为脊尾白虾高效健康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和东方白虾(Exopalaemon ovientis)的体尺性状和形态特征。[方法]采用形态度量和统计学t测验方法。[结果]就抱卵期个体大小而言,脊尾白虾明显大于东方白虾;在形态特征上,2种白虾的差异也较大。t测验显示,脊尾白虾和东方白虾在头胸甲宽/体长、腹部宽/体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长等指标上有极显著差异,其中在指节长/腕节长上,2种虾的平均值分别为0.5365和0.8687,在所有的形态指标中差异最显著(t值为9.12)。[结论]对脊尾白虾的健康养殖,应改变过去通过自然海区纳潮获得亲虾的方式,在养殖的各个阶段也应做好东方白虾发生情况的监控。  相似文献   

9.
曹梅  王兴强  阎斌伦  张庆起  高景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512-3515,3544
[目的]为大规模脊尾白虾的养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研究了盐度波动幅度(S0、S3、S6和S9分别代表盐度波动幅度为0、3、6和9)和中草药制剂(0、1%、2%和4%)对脊尾白虾存活、生长和免疫的影响,试验周期60 d。[结果]1%中草药和S6盐度波动处理组脊尾白虾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换效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且显著高于同一中草药添加水平的S0,S3和S9盐度波动处理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S0、S3和S6 3个盐度波动水平,随盐度波动幅度增加,饲料中的中草药制剂的最适添加量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74%、1.77%和0.51%;在4个中草药制剂添加水平,随饲料中的中草药制剂添加量增加,脊尾白虾生长的最适盐度波动幅度呈下降趋势,分别为5.26、4.95、3.54和1.97。[结论]盐度、中草药制剂及其相互作用对脊尾白虾的存活、生长和免疫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在养殖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0.
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icauda)是我国沿海滩涂混养的重要经济虾类,具有广盐、广温、抗病力和繁殖力强等优点.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脊尾白虾转录组进行测序,对得到的转录本进行COG(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大规模脊尾白虾的养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研究了盐度波动幅度(S0、S3、S6和S9分别代表盐度波动幅度为0、3、6和9)和中草药制剂(0、1%、2%和4%)对脊尾白虾存活、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实验周期60d。试验数据用双因素方差分析、Turkey’s多重比较以及回归分析进行处理。[结果]1%中草药和S6盐度波动处理组脊尾白虾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换效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且显著高于同一中草药添加水平的S0,S3和S9盐度波动处理组。回归分析表明,在S0、S3和S63个盐度波动水平,随盐度波动幅度的增加,饲料中中草药制剂的最适添加量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74%、1.77%和0.51%;在4个中草药制剂添加水平,随饲料中中草药制剂添加量的增加,脊尾白虾生长的最适盐度波动幅度呈下降趋势,分别为5.26、4.95、3.54和1.97。[结论]盐度、中草药制剂及其相互作用对脊尾白虾的存活、生长和免疫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在养殖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盐度对脊尾白虾的生长、摄食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设置0、1%、2%、3%、4%等5个盐度梯度,检测存活率、体重增长量、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率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盐度增加,脊尾白虾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饵料转化率等指标先升高后降低。盐度在0~2%时,各指标不断升高;盐度在2%~3%时,各指标变化不大;盐度在3%~4%时,各指标不断降低。说明盐度2%~3%更有利于脊尾白虾的生长及饵料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尾白虾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差异,比较其生长式型及体长与体重的相互关系, 为脊尾白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方法】对不同脊尾白虾群体在低盐(5.0‰ ±1.0‰)和高盐(22.0‰ ±1.0‰) 两种池塘养殖模式下的体长、体重等生长参数进行定期测量。【结果】(1)奉贤群体和宁海群体脊尾白虾的 生长变化趋势相近,均为低盐模式快于高盐模式,其中奉贤群体在高盐模式下的体长、体重日均增长量分别为 0.0203 cm 和 0.0194 g,低盐模式下则分别为 0.0252 cm 和 0.0265 g,宁海群体在高、低盐两种模式下的体重日 均增长量则分别为 0.0183、0.0254 g,其增速稍慢于奉贤群体;(2)脊尾白虾群体在两种盐度模式下的体长与 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奉贤高盐养殖群体 W=0.024L2.731(R2 =0.971),奉贤低盐养殖群体 W=0.023L2.765(R2 =0.992),宁海高盐养殖群体W=0.022L2.807(R2 =0.993),宁海低盐养殖群体W=0.028L2.643(R2 =0.990), 其 b 值均 <3,呈异速增长模式;(3)奉贤群体和宁海群体脊尾白虾在两种盐度模式下体长与养殖时间均呈直线 性关系,而体重与养殖时间在低盐模式则呈曲线性关系,其中奉贤群体为指数函数 Y=0.500e0.014t (R2 =0.971), 宁海群体则为幂函数 Y=0.017t 1.0148(R2 =0.977);(4)脊尾白虾群体的肥满度变化趋势相近,均在试验初期最高, 之后逐渐下降,至日龄 150 d 时达最低。【结论】脊尾白虾供试群体在低盐养殖环境下生长明显快于高盐环境, 低盐更有利于其生长繁育。  相似文献   

14.
李玉全 《南方农业学报》2014,45(6):1098-1101
[目的]研究pH胁迫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Holthuis)代谢酶活力的影响,丰富脊尾白虾的逆境生物学和代谢生物学基础理论,同时为其养殖环境的调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设置5.5、7.0、8.5和10.0 4个pH梯度,分别于胁迫0、1、3、6、12、24和36h时从脊尾白虾心脏抽取血淋巴,分离血清,然后检测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变化.[结果]短期(3 h)pH胁迫下,偏酸性环境可提高脊尾白虾血清ACP活力,而偏碱性环境会刺激脊尾白虾血清ACP活力下降.pH 8.5和pH 10.0胁迫组脊尾白虾血清ACP活力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整体上呈降低—升高—降低的波浪式变化趋势,而pH 5.5和pH 7.0胁迫组恰好相反,整体上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AKP活力方面,pH胁迫后脊尾白虾血清AKP活力迅速提高,整体上表现为:pH 7.0和pH 8.5胁迫组脊尾白虾血清ACP活力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H 5.5和pH 10.0胁迫组则呈逐渐缓慢升高的变化趋势.[结论]在pH 7.0~8.5范围内,脊尾白虾的磷酸酶可迅速作出反应,促使机体自我调整至相对稳定状态,但过酸或过碱的养殖水体会显著影响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5.
张彩明  陈应华  吴常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599-4600,4602
[目的]研究Cu2+对脊尾白虾的毒性效应,揭示Cu2+对脊尾白虾的致毒机理。[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开展了在不同浓度下铜离子对脊尾白虾的96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暴露时间为24 h、48 h、72 h和96 h时,Cu2+对脊尾白虾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0.35mg/L、26.73 mg/L、21.23 mg/L和18.07 mg/L。Cu2+对脊尾白虾的安全浓度为0.18 mg/L。[结论]脊尾白虾幼虾对Cu2+污染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金乌贼与脊尾白虾、斑节对虾和文蛤土池混养技术及金乌贼的土池收集和室内暂养技术。[方法]改造3.67 hm~2的长方形土池,依次投放脊尾白虾抱卵亲虾、文蛤苗、斑节对虾苗和金乌贼幼乌,金乌贼苗种投放前主要投喂对虾配合饲料,投放后除投喂配合饲料外,补充20%~30%的兰蛤。选用捕获对虾的地笼和飞机段收获斑节对虾及部分脊尾白虾上市销售,然后用普通地笼捕获乌贼,将地笼中的乌贼充氧带水运输到缓冲池适应,然后带水转到暂养池养殖、出售。[结果]金乌贼成活率约75%,产量724.5 kg/hm~2;斑节对虾成活率约58%,产量828.0 kg/hm~2;文蛤产量3 900 kg/hm~2,脊尾白虾产量82.1 kg/hm~2。[结论]通过金乌贼与脊尾白虾、斑节对虾和文蛤等多品种的合理搭配,实现土池生态混养,南虾北养,逐步形成立体养殖特色。该研究较好地解决了金乌贼在收获过程中被对虾额剑刺伤,降低了金乌贼墨汁对自身的麻醉作用,解决了刚进入暂养池的金乌贼的饵料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选用实验室内人工控制交尾的脊尾白虾,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及幼体变态、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1的条件下,脊尾白虾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2.18℃,有效积温为3828.27℃·h.在15.3-28.1℃范围内,胚胎发育时间随着温度升高而呈双曲线性缩短,而胚胎发育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直线性加快,但当温度超过30℃时,胚胎无法正常完成发育.脊尾白虾幼体变态发育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18、20、22、24、26、28℃各实验组开始出现仔虾的时间依次为17、14、11、9、8和8d,各组90%以上幼体变态为仔虾的时间依次为21、18、15、14、11和11d.各实验组在幼体变态过程中存活率都呈明显的阶梯式下降趋势,且28℃组的存活率下降最快,但当存活幼体全部变为仔虾时,各实验组间的存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18℃组仔虾干质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28℃组仔虾干质量最低,但与20、22、24、26℃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在脊尾白虾育苗中,幼体孵化温度不应低于12℃,最高不超过28℃为宜;幼体培育温度,建议控制在22-26℃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用核酸探针技术检测脊尾白虾体内的白斑综合症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检测了从病虾池捕获的脊尾白虾体内的WSSV。8尾脊尾白虾的斑点杂交检测阳性率为100%;脊尾白虾胃的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位于鳃区头胸甲处的角化上皮、头胞甲反缘与虾体相连的角化上皮、结缔组织、附肢外的角化上皮、鳃丝的柱状上皮及其腔隙内的血淋巴、肝胰腺小管间的上皮组织及其血窦内的血淋巴、头胸甲的肌肉、造血组织、脊尾白虾精荚之结缔组织细胞、卵巢的结缔组织及其滤泡细胞原位杂交呈阳性。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脊尾白虾是WSSV的天然宿主。  相似文献   

19.
为寻求滩涂养殖的新出路,调整滩塘大水面养殖结构,在江苏大丰滩涂对大水面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可行性和技术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如严格把关苗种质量,做好暂养期管理和虾病防治工作,掌握捕捞的时间和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投喂试验研究了水丝蚓、沙蚕、鲢鱼肉、牡蛎肉、配合饲料、鲢鱼肉+水丝蚓+牡蛎肉(1∶1∶1)及水丝蚓+沙蚕+牡蛎肉(1∶1∶1)对体质量约3 g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亲虾性腺指数、性腺与肝胰腺比及产卵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丝蚓+沙蚕+牡蛎肉混合组亲虾性腺与肝胰腺比为1. 425,性腺指数为2. 342,均高于配合饲料组亲虾;水丝蚓+沙蚕+牡蛎肉混合组(2 693粒/尾)亲虾产卵量明显高于鲢鱼肉、牡蛎肉和配合饲料组。表明在脊尾白虾亲虾培育过程中,水丝蚓、沙蚕、牡蛎肉混合作为饵料有利于促进脊尾白虾亲虾性腺的发育和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