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隐斑瓢虫(Ballia obscurosienata Liu)属鞘翅目、瓢虫科、奇斑瓢虫属,分布在北京、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一带。在浙江杭州地区,隐斑瓢虫能在松林中形成比较稳定的群落;年发生规律基本上和日本松干蚧的生活周期相吻合;对日本松干蚧各种虫态的捕食能力较强(一头成虫日平均捕食量为:显露若虫约13头;雄茧(蛹)约14只;  相似文献   

2.
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是马尾松干蚧Matsucoccus massonianae Young et Hu的重要天敌之一。据室内测定,1头瓢虫成虫每天能捕食松干蚧卵1233.1粒,显露若虫3.8头、雌成虫3.5头、雄蛹9.8头,1头幼虫一生平均能捕食松干蚧卵14607.7粒、显露若虫148头、雌成虫58.2头、雄蛹123.3头,对松干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980年4月我们在育王林区马尾松林中对马尾松干蚧危害较严重的15至20年生松树作了一次  相似文献   

3.
甘草胭脂蚧药剂防治与农业防治协调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甘草重大害虫一甘草胭脂蚧,本文开展了甘草胭脂蚧药剂防治与农业防治协调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甘草不同种植深度对甘草胭脂蚧的寄生和扩散影响较大,10 cm漾时甘草胭脂蚧寄生数量最多,为14.8头/株,扩散距离最远,为18.6 cm,其次为15 cm、20 cm深,25 cm深甘草胭脂蚧寄生数量、扩散距离均显著少于、短于10 cm、15 cm深的.分别为2.8头,株和10.4 cm.药剂防治结果表明,药后15 d,鱼藤酮对甘草胭脂蚧的防效最好,校正虫口减退率可达94.13%,其次为啶虫脒、烟碱,吡虫啉相对较低;药后30 d,鱼藤酮的防效为60.56%,持效期较长.可见,甘草深种植结合有效药剂防治,对甘草胭脂蚧起到很好地协调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1985年7月4日,我们在进口啄木的检查中,在樟子松皮下发现了大量的松干蚧皮壳,活卵42粒,雌虫5头。由于松干蚧在国内只有5种,它们对松树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而且由于虫体小,隐蔽式生活,因而虫口密度小时很难发现,它们又是吸取树木的汁液,表面上没有什么危害症状化学防治也很难收到效果。(最为典型的是日本松干蚧 Matsucoccu matsumurae)为了达到  相似文献   

5.
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Kuwana)是我国松林的重要害虫之一,其体微小,习性隐蔽,给防治工作带来不少困难。据作者近几年的调查,我国松干蚧的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在山东省文登县北海林场发现的黄褐情蚁Formica letmani Bondroit(1917)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对松干蚧雌成虫的捕食量很大,对当地松干蚧的大发生起到较理想的控制作用。我们从1982年5月开始,对此种蚂蚁的捕食特性作了一些初步调查,现简报如下。一、形态特征工蚁(图1):体长4.5~6.0毫米,体黄褐色,头顶和胸背深色,足浅色。头前额粗糙,着生稀疏短毛,无颊毛。触角膝状,12节,第一节最长,约等于第2~10节之和。复眼黑色,单眼三个呈等三角形排列。上颚发达,下颚须和下唇须褐色,下额须较长,为下唇须的两倍。胸部褐色,节间处浅黄褐色,并披有细毛。胸部三节愈合紧密,  相似文献   

6.
红点唇瓢虫的饲养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分布于我国20多个省、市,可捕食5科23种蚧虫。据室内饲养,每幼虫平均每天取食日本龟蜡蚧1、2龄若虫185头,一生食蚧量平均为2651头;成虫平均每天可捕食日本龟蜡蚧若虫261.5,一生的食蚧量平均为23,520头。据田间释放和保护利用试验,对桑白蚧、柑桔绵蚧、日本龟蜡蚧、卫矛尖盾  相似文献   

7.
日本松干蚧在吉林省的分布现状及其扩散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吉林省全境的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Kuwana)]寄主分布现状和自然地理状况,对日本松干蚧在吉林省内的可能传播路线进行了分析.预测该虫在吉林省的扩散蔓廷主要有向北面疫区以外周边地区的平面推进和东南方向的链条武传播2种趋势.疫情的传播扩散将对长春、吉林2市区的森林资源及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白河自然保护区和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针对甘草胭脂蚧[ Prophyrophora sophrae (Arch.)]不同发育阶段分别采取药剂施撒法、灌根法以及旋耕机旋耕土壤破坏卵囊越冬等措施分期进行防治.甘草胭脂蚧珠体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以25%噻虫嗪WG 83.3 mg/L浓度下防效最高,为73.66%;其次为浓度500 mg/L的40%毒死蜱EC和浓度为62.5 mg/L的25%噻虫嗪WG,每株灌根800mL的防效分别为69.86%和65.75%,对甘草胭脂蚧珠体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甘草胭脂蚧成虫田间药效结果表明,以40%辛硫磷EC和40%毒死蜱EC防效较高,药后21 d,其防效分别为67.37%和64.53%,辛硫磷GR和毒死蜱GR相对较低.4月中旬和5月中旬分别调查发现,旋耕土壤处理区甘草胭脂蚧若虫(3.1头/株)和甘草胭脂蚧珠体(1.9头/株)显著少于对照区甘草胭脂蚧若虫(5.9头/株)和甘草胭脂蚧珠体(6.1头/株).可见,旋耕土壤对甘草胭脂蚧有一定的防效.  相似文献   

9.
日本松干蚧工程治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日本松干蚧发生及危害规律 ,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治理办法 ,经过3年的工程治理 ,有虫面积下降了56.4% ,发生面积下降了100% ,虫株率下降了10% ,虫口密度下降了63% ,有效控制了该虫的发生和蔓延 ,松林恢复生机。  相似文献   

10.
室内观察了上海地区柑橘红蜡蚧若蚧孵化特点,并通过田间试验调查药剂防效。结果表明,柑橘红蜡蚧若蚧5月下旬开始孵化,6月上、中旬为孵化高峰期。雌成虫有效卵孵化量达412.72~916.10粒/头。供试药剂中,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95%矿物油乳油200倍液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药后10 d防效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1.
1984—1987年在湖南桔园进行了综防对策、化防对策和自控(不采取任何人为的防治措施)等处理对柑桔主要害虫——糠片蚧种群影响的比较研究。综防区采用综合措施,刷洗主干,释放部分天敌,剪去蚧虫为害严重的枝条,冬季和夏季分别施用一次松脂合剂和矿油乳剂;化防区按常规每年喷药5—6次;结果表明:综防区全年虫口密度与化防区相近,两者均显著低于自控区;综防区糠片蚧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未受到明显的损害,捕食性蓟马、钝绥螨等捕食性天敌明显多于自控区;其它非生物致死因子对幼蚧的作用大于化防区,果实出口率自1986年起亦较化防区显著上升。自控区糠片蚧未得到控制,果实出口率较化防区降低13.3%—29.8%。化防区各种天敌的作用均显著下降,农药残留亦高。除自控区和化防区柑桔全爪螨为害较重外,其它害虫在各区的为害均处于较低的水平。文章还评价了在三种处理区致死因子对糠片蚧种群趋势指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85年4月16日,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从日本引进一批松树苗木盆景,经我所检疫,发现锦松苗木带有少量介壳虫。初步鉴定疑是日本松干蚧,后请林业部南方森林植物检疫所樊尚仁工程师协助鉴定,认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吐伦球坚蚧Rhodococcus turanicusArch.种群密度与杏树产量的调查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得出:40%毒死蜱·机油乳剂对其防治效果较好,7d后的防治效果可达83.99%;初步探明了吐伦球坚蚧的为害损失率,建立了杏树损失率与吐伦球坚蚧种群密度的回归模型为y=24.671Ln(x)-16.56(y为杏产量损失率,x为种群密度,单位为头/30cm),相关系数(R2)为0.82,并制定了不同价格下吐伦球坚蚧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4.
何等平  王少彬 《昆虫天敌》1992,14(3):101-107
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韶关市柑桔园的糠片盾蚧 Parlotoria pergandii 年消长情况的调查和对该虫生活习性的观察,制定并试行如下的控制糠片盾蚧综合治理的措施:停止原来使用乙基1605等广谱性杀虫剂;柑园生草覆盖,改善柑园中天敌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7月份,当第一批上果爬虫发育至二龄若虫时,及时喷一次1000倍的40%速扑杀乳剂便能控制该虫的为害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在综防试验区,糠片盾蚧的虫株率从1986年的100%下降至1988年的22%,受害指数也由1986年的0.589下降至1988年的0.203.  相似文献   

15.
南洋臀纹粉蚧和石蒜绵粉蚧是近年我国新记录的两种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分别在福建省的番荔枝果园和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发生为害严重。为明确球孢白僵菌BB-T02对这2种检疫性粉蚧的生防潜力,本研究在该菌株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测定该菌株对两种检疫性粉蚧的致病力和胞外酶活性。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BB-T02培养最适的温度为28℃、光周期8L:16D、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蛋白胨,在此条件下培养10 d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分别可达5.60 cm和4.22×108孢子/cm2。菌株BB-T02侵染南洋臀纹粉蚧和石蒜绵粉蚧10 d后的LC50分别为5.00×105孢子/mL和2.17×105孢子/mL,1.00×108孢子/mL处理的累计致死率分别为85.39%和88.76%、LT50分别为5.78 d和5.19 d。菌株BB-T02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幅度较大,在第5 d达峰值22.68 U/mL;几丁质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变化幅度相对平稳,均在第6 d分别达到峰值13.19 U/mL和9.77 U/mL。综上,球孢白僵菌BB-T02生长速度快、产孢量高,对南洋臀纹粉蚧和石蒜绵粉蚧的侵染活性强,可用于这两种检疫性粉蚧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稻螟赤眼蜂释放技术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控效果,2016—2018年在贵州省都匀市开展了稻螟赤眼蜂不同释放高度、放蜂次数及放蜂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按每667 m~2设置8个放蜂点,间隔5 d连续放蜂3次,每次放蜂1万头/667m~2,蜂卡置于稻株顶端下方10 cm,对水稻二化螟卵块校正寄生率和防效分别为53.21%和65.21%,显著高于其他4种放蜂处理,控害效果较好。大田示范放蜂区对二化螟卵块平均校正寄生率和相对防效分别达55.50%和71.03%。稻田蜘蛛平均150头/百丛以上,黑肩绿盲蝽平均850头/百丛以上,分别是农民自防区的8.4倍和13.7倍。人工释放稻螟赤眼蜂既控制了二化螟为害,又保护了稻田天敌。  相似文献   

17.
选择生产中防治介壳虫的常用药剂,对新疆红枣园中的枣大球蚧进行防治试验。比较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发现40%杀扑磷乳油800倍液、480 g/L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和480 g/L毒死蜱乳油+10%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混用这3个处理对该虫的防效较好,药后15 d防效分别达98.21%、96.00%和95.23%。结合南疆枣园生产实践提出压低虫源基数、保护早春天敌、适时化学防治等综防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圆果大赤螨对松突圆蚧控制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o是1982年在我国大陆首次发现的林业害虫近几年这种害虫在广东已造成严重为害。圆果大赤螨Anystis baccarum曾应用于防治日本松干蚧Matsacoccus matsumurae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室内及林间试验,观察圆果大赤螨对松突圆蚧的控制作用,为这种捕食性螨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菠萝粉蚧Dysmicoccusbrevipescockerell,又名菠萝洁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是菠萝的重要害虫,在国内主要分布于粤、桂、琼、台、闽等省(区)。该虫有群集的特性,主要在植株的根及地下茎部位群集。根部多集中在距头茎5~15cm的根段;地下茎及中老叶腋内中成蚧较多;地上叶腋内以幼蚧为主。低温胁迫会导致菠萝粉蚧从植株向四周转移。蚂蚁是田间菠萝粉蚧的指示昆虫。田间该粉蚧年发生2次高峰:3月下旬~5月出现小高峰,9~11月呈持续高峰。除不利天气影响外,大部分时间低龄蚧均占60%~85%,说明其世代重叠严重。夏秋季抽查有粉蚧危害的田块,菠萝果实…  相似文献   

20.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2%氟啶虫胺腈SC对柑桔红蜡蚧的防效较好。使用4 000倍~5 000倍液,药后14d平均防效在66.05%~81.10%;药后21d平均防效在74.51%~86.11%;药后28d平均防效在80.27%~91.73%。随着高效农药杀扑磷因高毒在柑桔上禁用后,防治红蜡蚧可优先选用22%氟啶虫胺腈SC 4 000倍,在若虫孵化高峰期均匀喷雾,能有效控制红蜡蚧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