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雷州半岛桉树能源林品种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雷州半岛5种桉树的生长量、生物量、热值和物质组成成分等指标进行了研究,并做因子分析。结果表明:5种桉树综合得分排名为尾细桉>巨尾桉>尾叶桉>雷林1号桉>赤桉。尾细桉和巨尾桉得分较高,为适合能源林发展品种;赤桉和雷林1号桉得分较低,不适合作为能源林品种。  相似文献   

2.
周顺得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65-166,206
桉树是闽南丘陵山地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近几年来营造的桉树无性系以巨尾桉和尾巨按为主,桉树品种较为单一,对桉树可持续经营不利。为此,在云霄县开展了桉树不同无性系的栽培选择试验。研究表明,参试的lO个桉树无性系中,广3、M1、T5、ZL11、T4和ZL9等6个无性系造林保存率高,达80%以上,而受风害比较轻微;这6个无性系生长较快,年高生长量4m,年胸径生长量4cm。初步认为这6个无性系为闽南山地优良的桉树品种。  相似文献   

3.
对武平县尾叶桉U6、巨尾桉DH3229 2个桉树品种前期(1、2和3年)生长及抗冻害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尾叶桉U6的胸径、树高均极显著地大于巨尾桉DH3229;2年生巨尾桉DH3229抗冻害能力极显著地大于尾叶桉U6;3年生巨尾桉DH3229的胸径、树高均极显著地大于尾叶桉U6。综合2个桉树品种前期生长及抗冻害情况,武平县发展桉树速丰林宜选择巨尾桉DH3229。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福建省有关桉树种系对焦枯病的抗性差异,选育抗病种系,2006年通过野外自然发病情况调查和室内人工接种测定,将收集的11个在福建主栽的桉树种系初步划分为抗病种系——巨尾桉9224、尾细桉M1;中抗种系——巨赤桉201-2、邓恩桉、柳桉、巨尾桉广9和尾巨桉Ug9;中感种系——本沁桉、尾巨桉3229;感病种系——巨桉3号、巨桉5号。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invasa雌成虫对不同桉树品种(系)气味及颜色的行为趋性,并在室外条件下研究了该虫对各桉树品个(系)产卵选择情况。结果表明:①桉树枝瘿姬小蜂对13个桉树品种(系)挥发性气味的趋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对10个品种(系)有不同程度的正趋性,尤其是对尾赤桉Eucalyptusuro—phlla×E.camaldalensisDH201.2的趋性最强,而对韦赤桉E.wetareusis×Ecamaldulensis GL3和大花序桉Ecloeziana则表现出负趋性或不选择性;②不同色卡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引诱效果差异明显,其中纯白色(RAL9010)和信号黄(RAL1003)引诱效果较好,选择系数分别为0.29和0.28;⑧不同桉树品种(系)上的桉树枝瘿姬小蜂产卵刻痕数明显不同,每叶平均产卵刻痕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尾赤桉DH201—2,巨桉EgrandisQG3,尾巨按Europhyllax E.grandisDH32—29,尾叶桉Europhylla U6,巨尾桉EgrandisxE.urophyllaGL9,尾巨桉DH32_26,邓恩桉Edunnii,尾巨桉DH32.28,尾细桉E.urophyllaxE.tereticornisM1,柳桉E.saligna,巨桉JG1。其中尾赤按DH201—2上的产卵刻痕数明显大于其他品种(系),而韦赤桉GL3和大花序桉2个品种上没有发现产卵刻痕。  相似文献   

6.
不同桉树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不同品种桉树土壤为对象,测定了主要微生物类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初步分析了微生物类群的数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桉树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且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菌类数量比较表明,不同品种桉树土壤肥力大小应为:巨桉>尾叶桉>巨尾桉>尾巨桉>巨赤桉。  相似文献   

7.
南中亚热带过渡区较高海拔山地桉树无性系中试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仙昌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77-179
在南中亚热带过渡区较高海拔山地开展巨桉3-2、赤桉8号等较耐寒桉树无性系中试,并以广泛种植的尾巨桉为对照。通过对参试无性系的速生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特别是耐寒性)的调查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尾巨桉适应性强、速生但耐寒性较差,受冻后产量较低且开叉、干型不好,只适合在该区沿海低海拔山地栽培;巨桉3-2速生且适应性和耐寒性较强,1a生平均树高可达1.6m以上,随后速生性更为突出;2.5a生树高、胸径分别可达7.5m、7.6cm以上;5a生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可达12.5m、15.8cm和0.1192m3以上,可耐-3℃的低温,适宜作为该区较高海拔(500~600m)山地的主栽品系。赤桉8号速生性一般,耐寒性略比巨桉3-2差,可耐-3~-2.5℃的低温,但抗风性比巨桉3-2和尾巨桉强,适合在该区海拔400m以下且风害有可能频繁发生的山地有选择栽培。  相似文献   

8.
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了6种人工林大径级桉树(27~29年生)木材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细叶桉、尾叶桉和大花序桉木材初期开裂等级均为5级,赤桉为4级,巨桉和粗皮桉均为3级,主要为端裂、端表裂、表裂和贯通裂;干燥结束后大部分试件出现内裂,尾叶桉木材内裂等级为5级,细叶桉和巨桉木材内裂等级均为4级,赤桉、粗皮桉和大花序桉内裂等级均为2级;巨桉、尾叶桉、赤桉、粗皮桉、细叶桉和大花序桉木材截面变形等级分别为5级、4级、3级、3级、2级和1级;巨桉、粗皮桉和大花序桉木材扭曲等级均为3级,细叶桉、赤桉和尾叶桉木材扭曲等级均为1级;细叶桉、赤桉、巨桉、尾叶桉和大花序桉木材干燥速度均为5级,粗皮桉木干燥速度为4级。6种桉树木材均属于难干木材,多裂,易变形。本研究拟定的干燥基准,可用于木材加工企业干燥人工林大径级桉树木材参考,为人工林大径级桉树木材的实木化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试尾叶桉(母本)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4种桉树杂交家系的生长及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能力,为选育优良桉树杂交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尾叶桉为母本分别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杂交建立杂种家系试验林,进行生长性状及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能力测试。【结果】以巨桉作父本与尾叶桉杂交的杂种家系中75.0%~100.0%家系具有杂种优势,以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作父本与尾叶桉杂交的杂种家系中均只有50.0%家系具有杂种优势。赤桉与尾叶桉杂交的家系(X807)生长量最大,其材积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X814)高56.81%,但有50.0%杂交家系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其次是巨桉作父本的杂交家系(X420),其材积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X814)高35.48%。综合单株材积和抗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能力,筛选出优于母本自由授粉家系的杂交家系5个,林龄3.4年时其材积生长量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高11.11%~35.48%,且无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结论】以尾叶桉为母本分别与巨桉、赤桉、韦塔桉和细叶桉杂交的家系均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以巨桉为父本的杂种优势家系所占比例最高;可选择优良家系中的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系转化并测试后择优利用。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桉树人工林种植,主栽树种为隆缘桉、柠檬桉等,近几年还有新引进的巨桉、尾叶桉等其它桉树品种。但是,省内许多地区桉树林的生长量不高,平均为每年每公顷4.5-7.5立方米。根据世界各国和国内其它地区对桉树试验的资料分析:造成低产的主耍原因除了造林树种选择是否适当以外,更重要的是与肥料及施肥方法有关。造林地施足基肥对桉树的早期速生具明显的施肥效应。  相似文献   

11.
调查测定了雷州半岛短轮伐期尾叶桉、尾叶桉无性系U 6、刚果12号桉无性系W 5、巨尾桉无性系EC 1 4个桉树品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生长差异性,研究分析了4个桉树品系林分速生性及生长过程,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品系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的林分生长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大小排序为EC 1>U 6>W 5>尾叶桉,6 a生EC 1,U 6,W 5,尾叶桉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达243.8557,238.4578,172.7508,130.9949 m3/hm2;EC 1,U 6,W 5与尾叶桉的数量成熟龄分别在4.9,4.2,3.0和4.2 a;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一般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品系到达各生长期的林龄不同.林分生长期的划分可为桉树人工林分阶段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生长效应及生长过程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测定了雷州半岛短轮伐期尾叶桉、尾叶桉无性系U6、刚果12号桉无性系W5、巨尾桉无性系EC14个桉树品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生长差异性,研究分析了4个桉树品系林分速生性及生长过程,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各品系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各品系之间的林分生长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蓄积量生长大小排序为EC1>U6>W5>尾叶桉,6a生EC1,U6,W5,尾叶桉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达243.8557,238.4578,172.7508,130.9949m3/hm2;EC1,U6,W5与尾叶桉的数量成熟龄分别在4.9,4.2,3.0和4.2a;短周期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过程可划分为快速生长期、一般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品系到达各生长期的林龄不同。林分生长期的划分可为桉树人工林分阶段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素形态对桉树幼苗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明确桉树幼苗的氮素营养特性,进一步为桉树幼苗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尾赤桉和巨尾桉幼苗生长及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氮素浓度处理下,按树幼苗对硝态氮的吸收量显著大于对铵态氮的吸收量;在铵态氮处理下,尾赤桉对铵态氮的吸收量显著高于巨尾桉。桉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氮素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过高的氮素处理,叶绿素含量则出现下降的趋势。铵态氮更有利于尾赤桉幼苗的高生长,其高生长增量显著大于巨尾桉16号;而硝态氮对2种桉树幼苗高生长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桉树品种的氮素营养特性不同。  相似文献   

14.
桉树抗青枯病树种的筛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病区调查和室内苗期人工接种试验结果,桉树(Eucalyptus)树种间和地理种源间对青枯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高抗树种有巨桉×尾叶桉、柳桉7451、柳桉7651、雷林一号桉(本地)、柠檬桉(龙门)和窿缘桉等,中抗树种有柳桉13341、杂种桉,小果灰桉、巨桉、柳桉13522,柠檬桉52号、赤桉12501、雷林一号桉(东圳)、柠檬桉(纪家)、柳桉13434和柳桉13334等,感病树种有刚果12号桉、尾叶桉和赤桉13923等。  相似文献   

15.
郭清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65-166
在沿海沙质土壤开展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造林试验研究,并以柠檬桉作为对照。研究表明,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造林成活率82.0%-98.0%,4 a生时保存率64.0%-90.0%;三种桉树生长量超过柠檬桉,其中巨尾桉生长最快,4 a生时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比柠檬桉大78.3%、93.6%和578.1%;三种桉树受风害较轻微,风斜比例为5%-19%,而柠檬桉受风害比例达86.2%。巨尾桉、刚果12#桉和细叶桉可应用于沿海地区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土培法研究了酸性铝处理条件对4个不同耐铝性速生桉无性系(巨尾桉9号、巨尾桉12号、韦赤桉3号、尾叶桉4号)吸收Al、N、P、K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树对铝元素的累积均主要在根部,且在Al处理后根部Al含量增加幅度最大,耐铝无性系巨尾桉9号平均增幅为43.0%,耐铝性最差的尾叶桉4号平均增幅达95.6%;巨尾桉9号根部的N含量大幅度提高,是耐铝型基因型的一种特殊耐铝机制;而对P的吸收则因不同无性系和不同部位存在着促进或抑制作用,与耐铝性的大小不成正比关系;铝胁迫均促进了不同耐铝型桉树无性系对K的吸收,K可能是桉树植体内普遍存在的铝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不同桉树品种对同安钮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用不同桉树品种叶片分别饲养同安钮夜蛾(Anua indiscrim inataMoore)幼虫,并测定它们叶片内的化学物质。结果表明,在供试的桉树品种中,尾叶桉U6比尾巨桉更适合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可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越高、总酚含量越低的桉树品种越易受同安钮夜蛾为害。此外,其它如叶片内水、淀粉、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单宁含量与同安钮夜蛾幼虫嗜好程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桉树人工林树种与种源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几年,在东南,西南和华南地区进行许多桉树(Eucaly phtus)树种与种源试验,并以早期结果为依据,结合生物气候分析,在我国热带,亚热带范围内区划出下列五个发展桉树人工林的地理区域和可以应用的树种:(Ⅰ)东南沿海丘陵地区 巨桉,柳桉,赤桉,细叶桉,斑皮桉,尾叶桉,昆士兰桉和邓恩桉;(Ⅱ)两广区(雷州半岛除外) 尾叶桉,细叶桉,赤桉,巨桉,灰桉类和桃花心桉类;(Ⅲ)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区 赤桉,细叶桉,尾叶桉,剥桉,粗皮桉,柠檬桉,方格皮桉等其他热带桉类;(Ⅳ)西南高原区 兰桉,亮果桉,多枝桉,史密斯桉,樟脑桉,迪恩桉,猴桉,赤桉,细叶桉等其他温带桉树;(Ⅴ)中亚热带内陆区 赤桉,细叶桉,大叶桉,葡萄桉等。  相似文献   

19.
桉树(Eucalyptus)是世界各地广泛引种和栽培的主要树种之一。进行桉树实木利用树种、种源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较适合福建省用作培育实木利用用材林的桉树树种有尾叶桉、巨桉、柳桉、昆士兰桉。以种源为样木单元,对树高、胸径、材积3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参数的计算和聚类分析,筛选出很有发展前途的种源有:巨桉、尾叶桉的全部种源,柳桉1、2、3、4、5、6、7、9、11、12号种源,昆士兰桉2、3号种源,可以作为大径材用材树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桉树无性系生长对比及造林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寻求大径级桉树用材的培育技术和方法,对3个8年生桉树无性系(尾巨桉30-1、尾巨桉3229、尾叶桉U6)进行生长对比和造林效益评价.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在前3年处于高生长期,第2年后树高、胸径、蓄积生长总体上差异显著,且均与林龄呈正相关,以3229生长最好,30-1次之,U6生长最差;采用3个无性系造林均可实现赢利,但3229的造林优势较30-1、U6明显;3个无性系的最佳经济轮伐期均在第7年,以3229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