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的海带苗生产是在循环制冷水中完成,这样可以在自然海水温度下降到20℃以下时提供足够长度的幼苗完成海上养殖过程。为了探究在海带夏苗生产工艺中共用的低温循环水的使用是否会造成品种混杂,在实际生产育苗过程中,将接种雌配子体克隆的苗绳放置在低温循环水系统的育苗池和入水槽处,后期收集苗绳上的后代孢子体,以孤雌生殖孢子体作为对照,进行了形态特征的比较。同时,采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方法,以亲本雌配子体作为参照,进行了后代孢子体的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育苗池和入水槽处收集到的后代孢子体形态正常,这一孢子体群体中除了具有亲本雌配子体的基因片段外,还检测到了外源基因片段,表明为受精孢子体。此项研究证实了在海带夏苗生产工艺中,共用的低温循环水使用的确会造成品种混杂。为防止品种混杂、退化现象的加剧,建议育苗企业建立独立的亲本维护系统,以维持品种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2.
育苗温度对低温处理过程中棉苗体内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具有显著抗冷性差异的早熟和晚熟两种陆地棉品种为材料,以昼夜不同温度形式的低温处理其幼苗数天后,测定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与未经低温处理的相应测定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参试的所有品种的幼苗,经低温处理后,其POD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在低温育苗处理下棉花幼苗提高了抗冷性。  相似文献   

3.
在对林业生态环境进行绿化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加大对林业育苗的管理,而林业育苗技术也就变得尤为重要。林业育苗的管理主要就是对幼苗进行科学的培养,提高幼苗的存活率,推动林业的发展。尽管林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林业育苗技术及其管理不利于幼苗树根的孕育,从而出现幼苗轻细,树根稀疏等现象。  相似文献   

4.
海带配子体克隆能长期保存,可维持原有性别,对保护海带种质资源,研究海带生理、生化、遗传学、规模化培育及生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分别从配子体克隆的规模化培养、采苗、幼苗培育3个方面探讨了海带配子体克隆规模化培育及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是一种多年生大型食用藻类,育苗是海带养殖的基础环节.物联网技术与海带育苗生产融合是海带养殖育苗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基于相关的研究成果,从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关键技术入手,阐述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海带育苗监测系统的典型架构,总结了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海带育苗过程中的应...  相似文献   

6.
海带孢子体的培育是海带育种育苗技术中的关键步骤,通过转基因技术与海带孢子体育苗相结合来实施有目的的海带品种改良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本研究利用基因枪法将抗除草剂Bar(bialaphos resistance)基因转入海带雌配子体中,再将转化获得的雌配子体细胞与雄配子体细胞进行杂交,获得了含有抗除草剂基因的海带孢子体幼苗,为海带的转基因技术条件下的育种应用开拓了新的途径.经PCR 扩增证明,利用基因枪法转化海带雌配子体细胞,Bar基因已整合到海带配子体细胞的核基因组中,目标基因的转化率可达16.7%.雌配子体的转化体细胞与雄配子体细胞在15 ℃下共培养10天,就会有大量的合子形成,共培养20天以后许多合子形成孢子体,大约80%左右的合子细胞发育成孢子体,到了30天就会有肉眼可见的2 mm左右的孢子体幼苗.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土流失日益加重。对林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绿化的面积也越来越大。多年来我国的林业育苗一直就是传统的育苗技术,在塑料袋,蜂窝纸,辣椒管里装好粘土。但是这种传统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苗木根系纤维弱,稀根,偏根等,我国在林业技术方面的重大缺陷也恰恰就是这个,也正是我国林业总是低产的原因。本文的主要角度就是用容器育苗的方法进行林业的幼苗培育,从而提高幼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健壮的秧苗是水稻创造高产的基础,如果在水稻育苗期间遭遇低温冷害天气会对幼苗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主要表现为水稻秧苗生长缓慢,病害发生严重,成苗率降低等,因此,在生产上必须对幼苗期间的低温冷害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改进育苗技术,保证水稻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对育苗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虽然我国林业生产已取得一些成果,但传统的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导致幼苗成活率低,严重影响了林业生产。采用容器育苗技术可以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容器育苗具有多个优势,可提高林业育苗工作效果。基于此,本文对容器育苗技术进行探究,详细阐述容器育苗技术要点,以期提高苗木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温度下培育的黄瓜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育苗温度下黄瓜幼苗生理状况及低温处理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育苗温度对黄瓜幼苗抗冷性有明显影响,适当降低育苗温度,叶片中抗冷保护物质增加,低温处理过程中SOD、POD活性升高,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降低冷害症状减轻;自然条件下和低温处理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低温下冷害指数的变化一致;幼苗随低温锻炼的能力与锻炼前的抗冷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海区人工栽培的坛紫菜新品种"申福1号"、"申福2号"以及坛紫菜传统栽培种在遭遇高温天气后的生长特性进行了连续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在坛紫菜壳孢子采苗下海栽培后,由于海水温度下降幅度小,比正常年份同期水温偏高1~2℃,造成传统栽培种的叶状体腐烂脱落、大规模减产,而在相同海域栽培的"申福1号"和"申福2号"却保持了叶状体的正常颜色和形态以及较快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受高温影响较小。上述结果证实,坛紫菜新品种"申福1号"和"申福2号"在海区栽培时对高温有明显的耐受性和生长优势,与它们在室内培养所表现出来的耐高温和快速生长特性的结果非常一致。在海区栽培条件下,其比传统栽培种可提高1~2℃的耐高温水平,具备良好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2.
收获期对夏玉米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当晚播的“两晚”栽培技术,目的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玉米产量,搭配实现小麦高产抗旱栽培。以不同熟期的10个夏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冀中地区夏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为10月1日之前,同时明确了千粒重的增加与全生育期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日平均温度关联不大,长期缺光影响千粒重增加。  相似文献   

13.
虾夷扇贝“象牙白”品系与普通品系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生化方法,对“象牙白”虾夷扇贝与普通虾夷扇贝(对照组)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量,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就一般营养成分而言,“象牙白”组闭壳肌中的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粗脂肪含量、灰分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外套膜中除水分含量低于对照组外,其他均高于对照组。就氨基酸组成与含量而言,“象牙白”组闭壳肌中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EAA)、呈味氨基酸总量(DAA)、必须氨基酸指数(EAAI)均高于对照组。就脂肪酸组成而言,“象牙白”组中各部位的脂肪酸量(TFA)、不饱和脂肪酸量(UFA)、单不饱和脂肪酸量(M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量(HUFA)大多低于对照组,而DHA和EPA含量略高于对照组。总之,“象牙白”虾夷扇贝已表现出分化,在一些重要营养成分上高于对照组,这为“象牙白”虾夷扇贝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云龙县气象站1977—2016年的逐月地面气象资料,以及县内已建成的11个六要素区域自动站的气象资料,运用生态学和气象学等学科理论,分析云龙县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麦地湾梨"高产优质种植适宜性的影响,并对云龙县"麦地湾梨"种植气候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云龙"麦地湾梨"除品种优良外,关键是其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广,全县各乡镇海拔1 800~2 600 m的地区,其气候条件都能满足"麦地湾梨"优质高产的条件,尤其是海拔2 000~2 400 m的地区,最适合"麦地湾梨"的种植,是云龙"麦地湾梨"的最佳种植区;全县有0.67万hm~2陡坡旱地符合麦地湾梨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八红优256是2004年审定通过的第一代高大韧水稻品种。为了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优良种性,于2012年对该品种进行了大面积的栽培技术示范,重点开展该品种在桂中地区的辐射推广工作。在桂中和桂南地区,各设立两个品种栽培技术示范点,早晚稻各示范面积23.33 km2。在桂中的9个县区强化开展新品种的辐射推广工作。比较和分析八红优256桂中和桂南在早稻和晚稻的示范与推广中稻谷产量的差异。试验结果揭示,八红优256在桂中南地区一般产量7800—8400kg/hm2,作早稻和作晚稻栽培产量差异不显著,在桂中和在桂南地区栽培产量差异也不显著。说明八红优256是桂中和桂南地区典型的早晚兼用型品种,具有较广环境适应性,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方法可以获得高产或超高产。研究结果重新验证了八红优是广适性、早晚稻兼用型、易栽培的高产优质高大韧稻品种。  相似文献   

16.
引进沙棘品种适应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通过对引进沙棘品种栽培的保存率、新梢生长量、株高、冠径和果实产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然后对其在黑龙江省的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多数参试品种适宜黑龙江省栽培,较理想的适生品种有楚伊、浑金、橙色、乌兰格木。文章研究了大果沙棘在黑龙江省的适应性,旨在为黑龙江省的沙棘生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浓度、温度对山楂汁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测定了25℃以下,不同浓度山楂汁的流变曲线。结果表明:山楂汁为牛顿流体。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浓度或温度对山楂汁粘度影响的数学模型和浓度、温度对山楂汁粘度综合影响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明确生态农场"稻鸭共作"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稻鸭共作"技术的完善以及在生态农场中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结合前人研究分析了"稻鸭共作"的生态效益,从生态农场实际生产的角度,综合分析了"稻鸭共作"系统与普通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化肥、人工、管理等投入,并分析了生态农场"稻鸭共作"生产的发展前景。结果表明:虽然"稻鸭共作"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有机肥、人工以及生物农药,同时"稻鸭共作"使得水稻有效穗数减少,导致稻米产量降低,在不考虑有机认证费用的前提下,生态农/kg,远远高于市场上常规生产的稻米,但停止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土壤和空气环境都得到了改善,生产的大米没有农药残留,易通过有机认证成为有机大米,可获得净收益76 000元/hm2,远高于常规生产获得的净收益(27 595元/hm2)。  相似文献   

19.
为节约圆葱种植成本,提高产出,实现圆葱全程机械化栽培,开展了寒地圆葱直播栽培试验研究,连续进行2a的试验,主要对品种和播期等单项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突破,选出适宜直播的品种及播期,并得出圆葱直播栽培技术要点。2012年试验结果表明,圆葱在寒地直播可以正常生长、成熟、达到商品性并获得经济效益,北星和北京引的产量与收益较好,4月12、15日播期较好;2013年试验结果表明,直播较育苗可节约成本14 000元·hm-2,最高可增收17 130元·hm-2,北星、北京引产量、收益较好,4月17和20日播期较好。综合2a试验结果,圆葱在寒地直播栽培完全可行,北星、北京引是直播的首选品种,最佳播期为4月12~20日。  相似文献   

20.
淮北地区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于 1997年开始 ,借鉴外地成果 ,结合本地实际 ,进行了夏直播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经过 3a的试验、探讨 ,采取更换品种、深翻改土、平衡施肥、化控等农艺措施 ,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淮北地区生产水平的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经小面积试验验证 ,产量达 882 4.5kg/hm2 ,比对照增产 3 0 .8%左右 ,大面积种植增产 12 %~ 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