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前文[1]报道的广东桑转基因技术方法,由叶盘法将人工合成柞蚕抗菌肽D基因导入广东桑。抗菌肽基因由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Ti质粒携带,对桑树叶盘进行感染和转化,并通过施加Km选择压力,经过诱导和分化,得到了Km~R表型的桑树转化苗。通过桑树叶片胭脂碱合成酶活性电泳检测及其DNA与α—~(32)P—dCTP标记的含抗菌肽基因的探针作点杂交,初步判断柞蚕抗菌肽D基因已在转化细胞中整合,为培育桑树抗青枯病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桑子叶不定芽的诱导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勇  陈爱玉 《蚕业科学》1995,21(2):122-123
桑子叶不定芽的诱导与植株再生王勇,陈爱玉,倪国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诱导桑树叶片形成不定芽是生产桑树人工种子[1]和通过叶盘法[2]将外源基因导入桑树体内[3]的重要环节。桑树叶片不定芽的诱导与植株再生已有许多成功的实例[4,5],但所采用的...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杂交一代种子的利用,在水稻、玉米等许多作物上有应用,都收到显著的增产效果。桑树是异花授粉的作物,对自然杂交很有利。我县一九六一年以前,桑树品种基本是普通桑,由于这些普通桑,实生苗性状很  相似文献   

4.
《蚕桑通报》2004,35(4):68-69
桑树桑人工三倍体品种丰田2号经济性状的试验调查.....................................................1(14)桑瘿蚊新型防治药剂及其防治技术研究.........1(21)果桑大棚栽培试验调查.....................................1(26)桑品种育711经济性状调查分析.......................1(29)蚜虫对桑树的为害规律及其防治.....................1(35)启东市桑蛀虫的发生与防治.............................1(63)袋接地膜覆盖对桑苗成活率效应试验简报.....1(67)果用桑品种育种研究概况.................................2(01)桑树人工四倍体…  相似文献   

5.
目前用于改良作物饲用价值的生物技术主要是基因工程技术,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的品质改良主要集中在改良种子贮藏蛋白、淀粉、油脂等的含量和组成上。1利用生物技术改良作物营养品质1.1蛋白质品质的改良植物蛋白在营养方面是不平衡的。通常谷物蛋白缺乏赖氨酸及色氨酸,而豆类主要缺少含硫氨基酸,如甲硫氨酸。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如今已能实现在不改变作物其它性状的同时,达到提高蛋白质品质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外源基因的直接转化与表达将编码广泛氨基酸组成或高含硫氨基酸的种子贮藏蛋白基因导入含硫氨基…  相似文献   

6.
桑树冬芽组织培养品种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树组织培养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也有很多利用桑不同部位为外植体建立离体培养体系的报道:其中利用桑冬芽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成不定芽,并培养成新植株的技术为快速工厂化育苗提供了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途径。在生物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外源基因的导入等都必须在组织培养的基础上进行,桑冬芽组织培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的目的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较系统地研究不同桑品种的桑冬芽组织培养的差异性,为利用桑冬芽快速繁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桑树叶片不定芽的快速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用桑树冬芽未成熟叶和桑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均已成功地再生出完整植株。业已证实桑树叶片能够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由于桑树基因工程操作包含许多环节,又往往需要反复试验才能成功。因此,建立桑树叶片不定芽的快速诱导实验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用萌发桑种子在 MS 培养基上建立试管苗,取其叶片接入分化培养基后20天就得到了不定芽,为桑树基因工程研究的开展建立了良好的实验体系。材料与方法一、试管苗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杂交一代种子的利用,在水稻、玉米等许多作物上有应用,都收到显著的增产效果。桑树是异花授粉的作物,对自然杂交很有利。我县一九六一年以前,桑树品种基本是普通桑,由于这此普通桑,实生苗性状很杂,叶型小,叶肉薄、产量低。一九六二年起推广良种桑“伦40”、“北一”及“伦540”等十大品种。以“伦40”为主。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叶质好及易采摘等优点。但由于需用无性繁殖,技术要求高,所以发展速  相似文献   

9.
Ⅰ前言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并且调节基因的活动和有性后代中基因重组的频率,控制能育性.因此生物染色体的研究,对遗传育种、亲缘关系的确定、分类学以及起源进化的研究,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桑树多倍体(Polyploid)是现代桑树物种,品种、育种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桑树多倍体具有若干优良性状,如四倍体桑品种上桑401号和上桑402号的产叶量,比原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基因枪法将水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OC)导入桑树组织 ,经抗性筛选和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通过对转基因植株的PCR Southern杂交及RNA点杂交等检测 ,证实OC基因转化桑树成功 ,为选育抗虫性桑树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桑树插条是繁殖桑树良种的快捷方法,在我省已采用多年,效果良好,它的优点主要是可以获得母株的优良性状、技术操作简便、花工少、成本低、成苗时间短。但如果措施不当,其成活较低。如何提高桑树插条繁殖的成活率?我们这几年来在繁殖良种桑过程中,边生产边试验,现将一些试验调查结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桑树多倍体育种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多倍体桑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本文阐述了多倍体桑的种类及其性状,总结了人工诱导四倍体桑的方法和三倍体桑品种的选育技术,对桑树多倍体育种中的相关问题及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地处北纬43°22′~53°24′地带,年平均气温-5~4℃之间,无霜期较短,冬季寒冷.普通嫁接的品种桑易受冻害,因此生产中只能栽种实生桑.由于实生桑产叶量低,养蚕效益较差,极大地阻碍了蚕桑业的发展.为了提高品种桑的抗寒性,保证桑树安全越冬,我们以省内抗寒性极强的野生桑树为砧木,以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桑为接穗,通过嫁接的方法繁育桑苗.这样既可以提高桑树的耐寒性,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品种桑的优良性状,经大面积农村生产示范试验效果很好,有力地推动了寒地蚕桑生产的发展.由于本省气候特殊,桑树嫁接技术有一定的特殊性,下面将近年来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闭立辉 《广西蚕业》2005,42(1):18-24
桑细菌性青枯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严重威胁蚕业生产。而目前尚未培育出高产的抗病性强的桑树品种。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植物品种育成并投入生产,为桑树抗病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体外实验表明。抗菌肽对细菌性青枯病菌具有较强的抗性。应用抗菌肽基因培育马铃薯和番茄抗病品种上也已取得明显进展。因此,将抗菌肽基因导入桑树。培育抗青枯病的桑树品种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一旦获得表达稳定的抗病植株,即可通过无性繁殖如组培的方式,批量生产出抗青枯病桑苗投入生产。满足生产中对抗青枯病桑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桑天牛危害和外源茉莉酸诱导桑树防御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试验研究了桑天牛危害和外源茉莉酸(JA)对于诱导桑树产生防御反应的影响。桑天牛危害诱导的结果表明:在危害诱导后的第3天,受害桑枝被桑天牛继续取食的面积明显少于对照,而同株系统枝被取食的面积与对照间的差异不明显;危害诱导后的第1天,被害桑枝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活性显著高于健康桑枝,此后其引诱作用逐渐下降,第3天时与健康桑枝间的差异消失。JA诱导的结果表明:JA处理3 d后,桑枝被桑天牛取食的面积也明显少于对照;JA处理1 d后,桑枝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作用明显高于健康桑枝,JA处理2 d后的桑枝对寄生蜂的引诱作用达到了极显著的程度,第3天时与健康桑枝的差异消失。此外,无论是桑天牛危害诱导还是JA处理诱导,对桑天牛的产卵数量均未产生影响。分析认为:桑天牛危害和外源JA均能诱导桑树通过减少桑天牛取食桑枝的面积产生直接防御,但这种抗虫性仅局限于被害桑枝;桑天牛危害和外源JA还通过增强桑枝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作用使桑树产生间接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6.
8个桑品种的植株茎叶解剖结构及与耐旱性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娟  李昭良  焦锋  苏超 《蚕业科学》2018,44(4):516-522
以干旱、半干旱和湿润地区来源的8个桑品种的植株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其茎、叶进行解剖结构观察,根据桑树的解剖结构特征分析不同桑品种对干旱的耐受能力差异及桑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并筛选出能表征桑树耐旱能力的重要解剖结构特征性状。不同桑品种植株叶片的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下表皮厚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植株茎的导管孔径、导管密度、木质部厚度、韧皮部厚度、茎直径和髓直径等在各桑品种间也有显著差异。对桑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的解剖结构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2项茎、叶解剖结构性状指标作为桑树耐旱能力评价的代表性性状指标,进一步将这些指标数据转换为隶属函数值,8个桑品种的耐旱性相关解剖结构特征性状的隶属函数值从大到小,即显示的耐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吴堡桑、白桑、新一之、甜桑、育2号、育711号、湖桑32号、陕桑305。  相似文献   

17.
桑树品种的选育以优质、高产、耐病虫害、耐寒、区域适应性广、机械化适应性强等为目标,国立,公立及民间的试验研究机构,对桑的各种性状进行改良,培育出了很多的桑新品种,而且在产叶量及品质均得到提高的同时,对各种病害的抵抗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桑树通过风力在种间进行杂  相似文献   

18.
桑树病毒与病毒病的研究进展(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蒯元璋 《蚕业科学》2010,36(5):818-825
桑树病毒病是危害桑树的一类重要病害。简要介绍已发现的10种桑树病毒病的病原分类、分布及部分病毒病危害桑树的典型病征,重点总结了桑坏死病毒病、桑潜隐病毒病、桑环斑病毒病、桑大斑块花叶病毒病等在病原物分离提取和病毒的基本性状、基因组等基础研究,以及病毒的寄主范围、侵染特征和病害诊断与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桑树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生长在沙漠深处不同类型桑树基因资源的持水力差异信息,采用自然脱水法,对黑桑、白桑、粉桑和雄桑等不同类型的20份沙漠桑基因资源的失水过程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沙漠桑树分为强持水型、中等持水型和弱持水型,黑桑、白桑和粉桑类型桑树的持水能力较雄桑类型桑树强;根据枝条、叶片等同器官持水能力强弱不同,多数沙漠桑叶片的持水能力不太强,初步认为枝条的持水能力较叶片强。  相似文献   

20.
植物基因工程是近30年来随着DNA重组技术、基因遗传转化技术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现代生物技术,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植物基因工程发展日新月异,主要形成抗虫、抗病、抗逆、品质改良、控制发育和利用植物生产药物等6大类,并在农业、医药、食品和环保等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利用植物基因工程可以从分子水平上对桑树优良性状进行基因分析、定位、克隆和转化,有利于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增强桑树的抗病性及抗逆性,还可将桑树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类所需的特殊蛋白质以及药物或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