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麦草种子劣变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李玉荣  韩建国  孙彦  任卫波  王小山 《草地学报》2005,13(3):180-183,189
研究新麦草(Psathyrostachy sjuncea Bozoisky)种子在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和人工老化过程中,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降低;发芽指数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变化先于发芽率,这是种子质量的敏感指标;种子可溶性糖泄漏随着老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电导率与种子劣变程度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赵晓静  李秀璋  王萍  李春杰 《草地学报》2015,23(6):1272-1277
以带Epichloë内生真菌和不带Epichloë内生真菌的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种子为试验材料,在58±1℃和100%相对湿度条件下设置0,5,10,15,20,25,30和35 min人工老化时间,研究老化过程中种子的活力变化以及内生真菌对种子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在人工老化过程中,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胚根长和活力指数随老化时间增加而降低;浸出液的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与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胚根长和活力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但被内生真菌侵染的种子其老化生理反应变化明显有所减缓。研究认为,与未被内生真菌侵染的种子相比,内生真菌可促进野大麦的发芽,促进芽长根长的生长,降低膜的损伤,减少浸出液电导率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从而降低种子的劣变程度,延长种子贮藏时限。  相似文献   

3.
常温贮藏下新农1号狗牙根种子劣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常温贮藏下新农1号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cv.Xinnong No.1种子劣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贮藏年限增加,新农1号狗牙根种子的发芽指数(GI)、发芽势(GE)、活力指数(Ⅵ)、发芽率(G)、电导率及可溶性糖均表现先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值时下降的趋势;经相关分析,种子发芽指数、发芽率、活力指数三者间呈显著相关,可以衡量种子的老化程度,而电导率与种子的老化程度相关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新农1号狗牙根的贮藏年限最好不要超出4年,以2~3年最好.  相似文献   

4.
高羊茅种子老化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当年收获的高羊茅种子进行人工老化后发芽过程的磷酸己糖异构酶活性、葡萄糖-6-磷酸脱氨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联合活性以及苹果酸脱氨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在老化处理的高羊茅种子中,磷酸已糖异构酶活性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随着老化程度的增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联合活性的峰值在发芽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推迟,且峰值降低。随着人工加速老化强度的增加,磷酸己糖异构酶活性、苹果酸脱氢酶活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氨酶联合活性均表现为大幅度地降低。老化可使种子前发过程中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等代谢途径受到限制,影响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分解与合成,进而造成种子发芽推迟、发芽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子为材料,采用高温(45℃)、高湿(100%RH)的方法处理供试种子,测定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SOD和POD活性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并采用酸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不同程度老化种子的醇溶蛋白组成进行分析,研究人工老化对老芒麦种子生理生化特性及醇溶蛋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老化程度的加重,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MDA含量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老化3 d后,可溶性蛋白含量急剧下降,老化7 d后,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下降了11.89 mg/g;老化处理7 d后,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增幅为79.05%;随着老化程度的加剧,SOD、POD活性都逐渐下降,老化7 d后,SOD和POD活性依次下降44.49%、32.62%;SOD活性下降大于POD活性下降。种子在老化过程中醇溶蛋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醇溶蛋白图谱颜色在处理的第3 d开始变浅,且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α,β和ω区醇溶蛋白出现丢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鹰嘴豆种子为研究材料,分别进行12 h、24 h、36 h、48 h、60 h、72 h、84 h及96 h 8个人工老化处理(40℃、相对湿度100%),研究老化过程中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根长、电导率及可溶性糖的变化趋势,分析人工老化处理对鹰嘴豆种子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鹰嘴豆种子在老化处理后,发芽率、发芽指数先急剧下降(12 h)而后缓慢下降,浸种液电导率先缓慢上升而后急剧上升(48 h),而可溶性糖含量先急剧上升(12 h)后缓慢上升再略有下降(96 h)。不同老化程度种子的电导率与发芽指数和发芽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发芽率与发芽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溶性糖与活力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他各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超低温保存对多年生黑麦草与红豆草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辉  曹社会 《草地学报》2007,15(6):588-592
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及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种子超低温保存前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电导率、脱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探讨超低温保存对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与红豆草种子在自然含水量状态即可直接投入液氮中保存,保存时间的长短对种子质量影响不显著;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超低温保存前后差异不显著,红豆草种子冻后发生了有益的适应性变化;含水量不是影响超低温保存效果的重要因素,多年生黑麦草和红豆草种子超低温保存最适含水量范围分别为9.2%~11.8%与5.6%~9.0%。  相似文献   

8.
加速老化对高羊茅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对未老化与加速老化处理的高羊茅种子进行发芽率、浸出滚电导率、葡萄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发芽过程中ATP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高羊茅种子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下降,而发芽势下降速度远大于发芽率。老化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明显高于对照,并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浸出液的电导率逐渐增加,浸出液中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轻微老化可刺激高羊茅种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出现新的酶带,防止膜系统受到破坏。与对照相比,老化种子在发芽过程中ATP含量均明显地降低,严重老化种子在发芽前期因ATP利用受到限制,ATP含量较高,但随着发芽的延续含量则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罗布麻种子老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娟  韩蕊  原烨  梁虹  冯子蓉  戎郁萍 《草业科学》2011,28(12):2130-2135
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集中成片分布于盐碱、沙荒地区,耐寒耐旱,耐盐碱耐风沙。自然严酷条件下,罗布麻种子活力变化对其种群的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采用人工老化的方法,研究其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变化,可探明罗布麻种子活力的劣变规律、种群的扩繁机制以及罗布麻种子的贮藏特性和寿命。在相对湿度100%、温度分别为35 ℃和50 ℃的条件下,对罗布麻种子处理84 h,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随着老化时间延长,种子电导率在初期先下降后升高,脱氢酶、过氧化物酶逐渐降低,浸出液可溶性糖逐渐升高。老化温度越高,对种子造成的影响越大。罗布麻种子对高温逆境在生理上有响应,种子抗热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室内培养皿发芽法、电导率法及可溶性糖测定法,对贮藏12个月的新麦草种子的生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贮藏的新麦草种子,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变化很大,均随着时间的变化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以贮藏8个月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达88%和39%,自然条件下的最适储藏时间为6~9个月;种子的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种子老化程度的表现,在4℃以上与种子活力呈负相关,在4℃以下,由于温度的关系,与种子活力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醉马草内生真菌对3种草坪草种子与种苗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松  黄玺  柴青  李春杰  南志标 《草地学报》2010,18(1):78-83,88
于2008年通过种子萌发法和盆栽法研究了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 Keng.)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gansuense Li & Nan)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和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3种草坪草化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试验中,醉马草草粉对3种草坪草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内生真菌显著增强了醉马草草粉对多年生黑麦草发芽率和对草地早熟禾发芽率、芽长的抑制作用(P<0.05);显著降低了醉马草对多年生黑麦草的胚根长、芽长、芽重和对高羊茅的发芽率、芽长的抑制作用(P<0.05)。在盆栽试验中,醉马草草粉对3种草坪草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内生真菌显著增强了醉马草对多年生黑麦草的初期出苗率,对高羊茅的初期出苗率、苗长和对草地早熟禾的出苗率的促进作用(P<0.05)。因此,内生真菌增强了醉马草对3种草坪草的化感效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控制试验探究醉马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不同埋藏深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醉马草出苗速率随着埋藏深度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1cm和2cm埋藏深度时出苗速率最大,同时发芽势(86.67%、72.22%)和萌发指数(1.83、1.66)均显著高于其他埋藏深度(P<0.05);醉马草种子在0~8cm埋藏深度范围内萌发率均在66.67%以上,但是出苗率在1cm和2cm埋藏深度时最高,分别为90%和88.78%,当埋藏深度≥4cm时会抑制出苗,埋藏深度9cm时不再萌发;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醉马草茎长、幼根长和幼苗总长都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总茎长在4cm埋藏深度时最长(116.71cm),幼苗总长在2cm埋藏深度时最长(192.23mm),幼根长度在1cm埋藏深度时最长(97.37mm),而根茎比则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总之,醉马草种子萌发出苗最适埋藏深度为1~2cm,当埋藏深度为9cm时种子不再萌发。  相似文献   

13.
为明晰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对高寒草地植物的化感效应,以醉马草根际土壤作为种子萌发的发芽床,研究醉马草根际土壤对6种高寒草甸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醉马草、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和酸模(Rumex acetos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醉马草根际土壤对6种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抑制效应大于对发芽率的抑制效应。醉马草根际土壤对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矮生嵩草和甘肃马先蒿胚根生长的抑制均大于对其胚芽生长的抑制,对醉马草和酸模胚根生长的抑制均小于对其胚芽生长的抑制。利用各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和芽长的相对值,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份植物种子萌发期抑制效应进行综合评价,抑制效应强弱依次为:矮生嵩草酸模甘肃马先蒿垂穗披碱草醉马草冷地早熟禾。  相似文献   

14.
温度和水分对醉马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释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Hance)Keng)种群繁殖扩散机理,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在不同温度和水分条件(PEG6000)下研究醉马草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30℃、25℃和30/20℃(8h高温/16h低温)温度条件下醉马草种子萌发较快,25/5℃、20/5℃、20/10℃条件下萌发较慢,10℃和15/5℃条件下萌发速率最慢,在5℃条件下无萌发。在供试温度中,发芽率最高的处理为20℃、15℃和25/5℃,在此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达96%、94%和94%。结合发芽率和幼苗生长,萌发最佳温度为20℃。醉马草种子的发芽率随着水分渗透势的降低而呈直线下降趋势,当渗透势<-1.5MPa时,无种子萌发。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供试种胚芽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但胚根长呈先增加而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在轻度干旱条件下醉马草更多的生物量用于根部生长,从而能够吸收较深土壤的水分,对其在降雨后地表变干的生境中存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质量分数分别为0.1%、0.3%、0.5%、0.7%和0.9%的盐溶液处理带内生真菌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不带内生真菌醉马草、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品种'侠客岛'(Island)和'猎狗6号'(Hound 6)种子,测定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苗高、胚根长等指标,并建立相关函数方程确定4份种质材料对NaCl的耐受值,探讨单盐NaCl对4份种质材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特性,明确种子萌发阶段及幼苗生长阶段对单盐NaCl胁迫的耐受程度并进行综合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羊茅品种'侠客岛'和'猎狗6号'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胚根长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根冠比则与之相反.轻度盐胁迫(0.1%和0.3%)对于两种醉马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等有促进作用(P<0.05).种子萌发阶段的带菌醉马草、不带菌醉马草、'侠客岛'和'猎狗6号'的耐盐适宜浓度分别为0.70%、0.60%、0.37%和0.49%;耐盐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98%、0.72%、0.46%和0.61%;耐盐极限浓度分别为1.02%、0.91%、0.61%和0.87%.幼苗阶段的带菌醉马草、不带菌醉马草、'侠客岛'和'猎狗6号'的耐盐阈值分别为1.23%、1.01%、0.44%和1.09%.综合耐盐性为带菌醉马草>高羊茅'猎狗6号'>不带菌醉马草>高羊茅'侠客岛'.  相似文献   

16.
草坪型高羊茅种子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韩建国  毛培胜 《草地学报》1995,3(4):269-275
对美国俄勒冈州引入的六个种子批的草坪型高羊茅种子用加速老化测定法、电导率测定法、温室出苗测定法、田间出苗测定法和标准发芽测定法进行的种子活力研究表明:不同种子批的活力有明显的差异。标准发芽测定中高发芽率且差异不显著的种子批其加速老化后的发芽率、田间出苗率、电导率都有显著的差异。加速老化后的发芽率、电导率与田间出苗率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加速老化后的发芽率比标准发芽率测定的发芽率更接近田间出苗率。从高发芽率到低发芽率种子批也表现出种子活力从高到低,但标准发芽测定的发芽率从高到低降低的速度较加速老化后的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降低的速度缓和的多。各种子批的千粒重与种子活力、种苗芽长和种苗芽重之间不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种苗的芽长和芽重在某种程度上受种子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崔雪莲  夏超 《草业学报》2020,29(7):70-80
醉马草为多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其与内生真菌形成的互惠共生体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自然生境中具备一定的竞争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是植物生活史最重要的时期,决定植物未来的竞争力。通过发芽和盆栽试验,以携带(endophyte-infected, E+)和未携带(endophyte-free, E-)内生真菌的醉马草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脱落酸(ABA)浓度,研究外源喷施ABA对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幼苗建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0 mg·L-1的ABA浓度对醉马草种子的发芽率、胚芽长、胚根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0 mg·L-1 的ABA浓度较CK组对醉马草的净光合速率、根冠比、根表面积、根直径、根体积和根头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当ABA浓度为4.0 mg·L-1时表现为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说明内生真菌具有对外源ABA的利用能力,但这与外源ABA的浓度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返青期醉马草株体对几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采自新疆天山北坡的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株体为供体植物,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3种补播牧草及醉马草自身为受体植物,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返青期醉马草不同营养器官水浸液在0.2、0.1、0.05和0.025g·mL-1 4个浓度下对这4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醉马草株体水浸液对4种植物种子的化感作用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敏感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醉马草无芒雀麦红豆草紫花苜蓿;不同部位的醉马草水浸液化感作用强度为茎叶根;醉马草株体水浸液对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具有低浓度(0.025g·mL-1)促进、高浓度(0.2g·mL-1)抑制的作用,而对无芒雀麦、红豆草和醉马草种子,则不同浓度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因此,建议使用紫花苜蓿等耐受性较好的牧草来对醉马草爆发区进行春季补播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