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研究6年生互叶白千层自然生长的根系组成与分布,并对3年生互叶白千层采取切根与滴灌的缩根处理。自然生长根系水平根系较长且粗壮发达,根基部细根分布较少,影响互叶白千层移栽恢复。切根和滴灌处理可以缩短主侧根长度,诱导细根生长,细根生物量明显增加,且大部分集中在植株根系20 cm水平范围内。综合考量以3年生苗木根茎外10 cm处切根,并在种植株根系20 cm范围内采用导向性滴灌处理苗木根系生长较好,有利于互叶白千层大苗的移栽恢复。  相似文献   

2.
一、尾叶桉的引种东门林场于1985年引种尾叶桉,系统地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尾叶桉种源试验。现已引种11个不同地理种源,人工造林面积310.5公顷。一年成林,3.5年生不同施肥水平的平均蓄积量达61.11立方米/公顷,比本地窿缘桉增产108.99%,最高达113.96立方米/公顷,年增长量32.56立方米/公顷;平均经济效益比窿缘桉提高161.5%,大面积生产造林,4年生平均年材积生长量18.36立方米/公顷。建立采种母树林22.1公顷,实生种子园4个,无性系种子园1个,种子园总面积8.8公顷。初选优良表现型个体191株,萌芽率97.5%,优良无性系平均扦插生根率77.24%,最适季节扦插生根率达100%。优良尾叶桉×巨桉人工杂交组合F_1代年生长量5.65米,最高  相似文献   

3.
2001年2月我市从广东省英德市沙坝镇引种麻竹。引种当年造林成活率达91%.保存率达88%。结果表明:①2001年新竹平均胸径为3.4cm,平均株高为3.9cm。2002年新竹平均胸径为5.6cm,平均株高为5.9cm。2003年新竹平均胸径为7.8cm,平均株高为9.5cm。②经三年培育,2003年每公顷平均产笋量达22.5吨,产值达3.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生产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四川犍为地区引种栽培的互叶白千层扦插苗进行抽样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x¯±s”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苗木质量进行评价和苗木分级研究。结果表明:评定互叶白千层苗木质量可以苗高(H)、地径(D)和全株生物量作为表型指标,结合主根数量,并辅以根系长度作为辅助参考综合评价指标。提出了以苗高和地径作为该树种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并得出互叶白千层扦插苗的3级分级标准,Ⅰ级苗木:苗高>17.66 cm,地径>1.98 mm;Ⅱ级苗木:苗高为11.48~17.66 cm,地径为1.36~1.98 mm;Ⅲ级苗木:苗高<11.48 cm,地径<1.36 mm。可为互叶白千层苗木分级和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印度用4年生柠檬桉单芽进行组织培养,在一年之内可生产10万株柠檬桉苗。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原种树可大大提高木材产量,每公顷高达300吨,而一般的只有60—100吨。印度的柚木人工林目前每公顷为2,400棵,如利用原种树造林每公顷只相  相似文献   

6.
以4-松油醇型优良单株无性繁殖的互叶白千层苗木为材料,种植后,在施用N、P、K 3种大量元素肥料的同时,加施一定量微量元素肥料,探索不同肥料对互叶白千层生长和精油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元素氯和硼对4-松油醇型互叶白千层地径及有效生物量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地径均比对照增加35.6%、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增加7.9%,有效生物量比对照增加28.9%和27.2%、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增加10.5%和9.0%。微量元素锌和铁对4-松油醇型互叶白千层枝叶含油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加施前者的枝叶精油含量比对照高13.1%(按精油计,下同)、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高2.0%,加施后者的枝叶精油含量比对照高14.2%、比单施大量元素肥料高2.9%。微量元素硼对4-松油醇型互叶白千层枝叶精油中的主要组份1,8-桉叶素的影响最大,精油中1,8-桉叶素含量比对照低得多,仅为其它所有处理的1/2以下。  相似文献   

7.
用密植加农作措施,以1—5年为轮伐期,建立人工速生丰产林基地,象收获庄稼似的收获木材,为造纸工业和人造板工业提供木材原料的做法,近年来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各国颇为流行。这种速生林的种苗通常是采用各种杨树和柳树的无性系一年生苗,定植密度每公顷达2.2—3.7万株。西德在海拔115米,年平均气温8.5℃,年平均降水量345毫米条件下培育17个杨树无性系丰产林:用1—2年生苗本按0.3×1.5米株行距定植后3年内进行2次皆伐(定植后第2年秋后和第3年秋后各进行1次);单株平均绝干木材产量1.3公斤,每公顷可收获71.2立方米木材(其中第一次皆伐占59%,第二次占41%)。加拿大采用了欧美各国的30个杨树无性系,按照0.3%0.9米的株行距定植2年后,有的苗木高度达5.2米。胸高直径达3.3厘米;每公顷木材产量达161.4立方米。用这种杨树木材制成的纤维板(硬质)的理化性质和机械强度都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在波兰人民共和国的波兹南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无性系植株精油的品质,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连续15个月取2年生互叶白千层无性系植株带叶枝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月份精油得油率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无性系植株为4-松油醇型优良品系,4-松油醇平均含量高达38.39%,1,8-桉叶素含量仅为1.05%。随砍伐时间间隔的延长,得油率、4-松油醇、γ-松油烯和α-松油烯含量呈上升趋势,1,8-桉叶素含量则呈下降趋势,间隔5个月后各成分指标均符合ISO 4730:2017标准,因此建议砍伐间隔至少保持5个月以上。得油率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受收获时间影响,9月至次年2月得油率较高,尤其是次年1-2月,此时4-松油醇含量高,1,8-桉叶素含量低,所得油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
互叶白千层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双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生根促进剂及不同浓度处理对互叶白千层插穗扦插生根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插穗下切口型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互叶白千层嫩枝以ABT-1号700 mg.kg-1处理插穗生根率高,生根数多且生根长;不同插穗下切口型以双削面生根率最高,达96.5%。  相似文献   

10.
白千层油生化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连续2 a以上未经砍伐的243株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白千层枝叶进行精油含量和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澳洲白千层油有4-松油醇型、1,8-桉叶素型和4-松油醇-1,8-桉叶素混合型3种生化类型,同时也得到了白千层初选优株的依据.其中4-松油醇型初选依据为:小于1 cm的枝叶含油率大于1.60%,精油中4-松油醇含量大于38.8%,1,8-桉叶素含量小于3.0%;1,8-按叶素型初选依据为:小于1 cm的枝叶含油率大于2.60%,精油中1,8-桉叶素含量大于66.6%.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测定植株全部生物量的方法对红豆树人工林的生产力进行研究。用分层切割法测定10株样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壕沟法测定地下部分根系生物量;用“相对变比生长”模型估得23年生红豆树林分生物量为121.488吨/公顷,其中乔木层为118.612吨/公顷;平均净生物量为5.282吨/公顷·年,乔木层为5.157吨/公顷·年;乔木层中树干(包括树皮)、枝、叶和根系的生物量分别为59.923、25.020、4.623和29.046吨/公顷。林分叶面积指数为5.68,叶的净同化率为303.13±30.46克/米~2·年。第23年生时树干年均净生产量与年间生产量曲线尚未相交,该林分仍属生产性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互叶白千层和白千层-牛至复合精油对于巨峰葡萄的保鲜效果,通过对葡萄进行一定精油浓度的浸泡处理,分析了在常温和冷藏保鲜条件下葡萄失重率、落粒率、硬度、糖度和呼吸强度指标对比空白处理组的不同,验证了互叶白千层及复合精油对巨峰葡萄保鲜性能.结果表明:在失重、落粒和呼吸强度测试中复合精油对比空白组常温下低50.35%、4...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海拔930rn的17年生海南五针松(Pinus fenzeliana Hand—Mazz.)人工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下木层、草本层和枯枝落叶。据凋查效据,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林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平均为161.152吨/公顷,净生产量为10530.69公斤/公顷·年;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49.35吨/公顷,净生产量为8785.35公斤/公顷·年;叶面积为每公顷199248.7339m~2叶面积指数为19.9149公顷/公顷。从林分的产量结构上反映出下木层结构不合理,应予间伐。  相似文献   

14.
以杂种落叶松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的32株标准木各组分的生物量,建立不同造林密度下杂种落叶松单株林木各组分与林木胸径的回归方程W=aDb,并由此推算出4种造林密度下杂种落叶松每公顷生物量。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杂种落叶松林分总生物量影响不大,而对单株生物量及其各组分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百分比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生产目标,选取适当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5.
1 2003年林业工作回顾 2003年是我区林业建设取得厉史性突破的一年. 一是造林绿化实现新突破 全区共完成人工植苗造林30.69万公顷(不含兵团),是计划任务的118.94%,比上年增加6.92万公顷.封育平原天然林34.67万公顷,引洪灌溉平原天然林6.67万公顷亩,中幼林抚育2.67万公顷.完成育苗0.88万公顷,其中新育5 340公顷.全区义务植树1.22亿株,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740.76万人次,新增义务植树基地507个,造林面积达4.49万公顷,完成铁路、公路及河道、渠道绿化2657.83公里.  相似文献   

16.
多次复合剂不但能驱避鸟鼠危害,提高出苗率,还能促进苗高、地径的生长。山杏采用多效复合剂处理后直播造林,每公顷减少鼠类危害126穴,出苗率平均提高9.6%;苗高、地径平均分别提高24%和38%。一次造林成功,达到规程标准。  相似文献   

17.
杉木团状造林抚育间伐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两次抚育间伐试验,显示16年生杉木团状造林林分(1穴2~4株、每公顷3400~6800株)在生长上与1穴单株式造林(每公顷2500~3000株)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单位面积总蓄积量比后者大27.72%~70.14%,又具有间伐作业设计和施工简单易行,有利于提高林分质量和稳定性,增加间伐材和经济效益的优越性。其中1穴2株式表现最为突出,其单位面积总蓄积量比单株式大57.27%~70.14%,每公顷多获纯利13004~14249元,且在间伐材品质和促进保留木生长、提高主伐材品质和效益上均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8.
抚顺矿务局搞落叶松造林,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到一九七九年末统计落叶松人工林面积达二十八万亩;林木总蓄积量达一百二十六万立米,已成为重要的坑木林基地。关于落叶松造林密度,解放前多采用1.75m×1.75m的株行距,每公顷3265株。抚顺矿务局在解放初期仍然沿用上述的造林密度。五十代受苏联密植的影响,我们绝大多数改用1.5m×1.5m的株行距,每公顷4400株,少数采用1.6m×1.6m或2.0m×1.5m株行  相似文献   

19.
云杉天然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四川西部高山林区云杉天然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与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按“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方程均具较高的精度。文中还研究了不同自然分布区和不同林型对于云杉林分生产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密度的林分中产量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云杉天然林分平均总生物量为285.906吨/公顷;净生产量为6284公斤/公顷·年林分中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生物量的平均比例是:74.4%∶4%∶11.6%和10%。乔木层生物量为212.773吨/公顷、净生产量是4676公斤/公顷·年。乔木层各器官(干、皮、技、叶、根)生物量的比例是:54.9%∶5.2%∶12.5%∶7.1%∶20.3%。发现云杉林分的生产力在针叶树种中是比较高的。另外云杉在高山峡谷区比在丘状高原区其生产力要高出77.1%,可达6536公斤/公顷·年。调查的云杉四种林型中,生产力最高的是灌木—云杉和箭竹—云杉林型,其净生产量可达6422和9246公斤/公顷·年,其次是禾草—云杉林型,为5975公斤/公顷·年,最差的是苔藓—云杉林型,只有3095公斤/公顷·年。林分密度对林木的产量结构有显著影响。林分内各  相似文献   

20.
按小卷蛾(Pelochrista spp.及Strepsicrates sp.)是桉树嫩梢、叶部的主要害虫,在桉树分布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苗圃幼苗和一年生苗木,严重影响桉苗生长。合浦县乌家镇西大村1991年4月初定植巨尾按65公顷,7月中旬调查,有虫株率94%,虫苞数每株24个,虫口数量每株8条以上。1991年初来宾县新造桉苗67公顷7~8月份也受到桉小卷蛾的严重危害。此外,在钦州地区林科所苗圃、东门林场、北海防护林场、广东省雷州林业局等地也有桉小卷蛾危害。据初步观察,桉小卷蛾约有三种,均未定种,它们主要危害桃金娘科的一些植物,如桉树、白千层、白树油树、红胶木和桃金娘等。其中,白千层和桉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