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记述了多瓣苔属(Macvicaria)贵州新纪录种多瓣苔(Macvicaria),该属为光萼苔科(Porel-laceae)单种属,仅多瓣苔1种。此物种属东亚特有种,数量极少,该种在贵州的发现对贵州苔类植物的多样性研究及其地理与区系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苔叶虫属1新种——天目苔叶虫Bryophylumtianmuen-sis,并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大型绿藻浒苔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浒苔属(Enteromorpha)藻类属绿藻门石莼科大型绿藻,广泛分布于世界范围的海洋中,我国产量十分丰富.概述了浒苔属植物的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及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生物防治的办法,为浒苔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文献记载以及对采自贵州省各县市叶苔科Jungermanniaceae叶苔属Jungermannia标本(70余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贵州省叶苔属植物现有32种,其中偏叶叶苔Jungermanniacomata、圆柱萼叶苔J.cyclops、狭叶叶苔上subulata、纤柔叶苔上schauliana、长褶叶苔J.virg。t口、曹氏叶苔J.caoii、拟圆柱萼叶苔上pseudocyclops、南亚叶苔工sikkimensis、矮细叶苔J.pumila、倒卵叶叶苔J.obovata、小叶叶苔工pusiUa、拟卵叶叶苔J.subdl~twa为贵州新记录。  相似文献   

5.
首次在中国大陆报道达苔螟属(Dasyscopa Meyrick,1894),并重新描述同源达苔螟(Dasyscopa homogenesMeyrick,1894)。提供同源达苔螟的成虫、鼓膜器和外生殖器特征图,以及达苔螟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新疆苔螨属中国新记录种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记述的新疆叶螨科苔螨属(Bryobia Koch)列氏苔螨(B.reckiana Mitrofanov & Strunkova)、施氏苔螨(B. strunkovae Mitrofanov)、塔吉克斯坦苔螨(B.tadjikistancica Livachitz & Mitrofanov)、榆苔螨(B.ulmophila Reck),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7.
首次发现了浮苔属Ricciocarpus在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新分布,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及生境,并对其绘图.  相似文献   

8.
辽宁沿海浒苔属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晗  王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676-2678
通过对辽宁沿海城市及外海9个岛屿的浒苔属种类的调查,初步确定了辽宁沿海自然分布缘管浒苔、肠浒苔、扁浒苔、浒苔、管浒苔、条浒苔等6个种类。从藻体的形态构造等方面,通过比较解剖的方法对这6个种类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这些种类的地理分布和数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东北地区2新记录种:泥土苔蛾Eilema lutarella(Linnaeus,1758)和点艳苔蛾北米亚种Asuraunipuncta megala Hampson,1900,以及东北地区1新记录属:艳苔蛾属Asura Walker,1854.对2新记录种成虫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特征进行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0.
报道浒苔与缘管浒苔的人工种间杂交技术。利用浒苔属藻类生殖细胞配子与孢子的趋光性差异性,结合其同型世代交替生活史特性,从绿藻群落中分别筛选出浒苔与缘管浒苔的雌雄配子体母本藻体。通过对浒苔雌配子体和缘管浒苔雄配子体进行生殖细胞诱导试验,分别同时获得纯化的雌雄配子液,经均匀混合与显微观察,发现浒苔雌配子和缘管浒苔雄配子快速向彼此游动,接合形成具有负趋光性的合子;接合过程中,雌雄配子鞭毛逐渐消失,运动力逐渐下降,由梭形逐渐转变成为圆形。将纯化合子进行室内培养,获得杂交后代藻体,经凝胶电泳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杂交种在5S rDNA间隔区序列上同时具有浒苔和缘管浒苔的特异性序列,确认两种浒苔属绿藻成功实现种间杂交。此项技术在国内尚未报道,可为未来开发多种优质性状浒苔品系提供技术示范,为开展浒苔规模化养殖和获得稳定高产浒苔资源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1.
唇柱苣苔属5种药用植物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PE)和广西植物所(IBK)等标本馆的馆藏标本,对5种极易混淆的唇柱苣苔属药用植物进行了考证,订正了中药文献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4种报春苣苔属植物叶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池报春苣苔(Primulina hochiensis)、线叶报春苣苔(P.linearifolia)、永福报春苣苔(P.yungfuensis)、尖萼报春苣苔(P.pungentisepala)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讨3种扦插方式和3种扦插基质对4种报春苣苔属植物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报春苣苔属植物在珍珠岩:草炭=1∶1(V/V)基质中的扦插效果最好,形成的子株数最多(19.67~29.67),不定根发生时间最短(28.33~41 d),不定芽发生时间最快(63.67~79.67 d);河池报春苣苔以全叶插方式繁殖效果最好,线叶报春苣苔、永福报春苣苔、尖萼报春苣苔以半叶插方式繁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尖萼报春苣苔(Primulina pungentisepala)、永福报春苣苔(Primulina yungfuensis)、翔鸟报春苣苔(Primulina‘Flying Wings’)和启明星报春苣苔(Primulina‘Venus’) 4种报春苣苔属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自然干旱法比较干旱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延长,仅尖萼报春苣苔干旱30 d时初始荧光(Fo)显著降低,其他3种植物Fo无显著变化。尖萼报春苣苔、翔鸟报春苣苔和启明星报春苣苔最大荧光(Fm)与0 d相比均无显著变化,而永福报春苣苔Fm则在干旱45 d显著低于0 d。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尖萼报春苣苔和翔鸟报春苣苔分别在干旱30 d和15 d显著上升,启明星报春苣苔在干旱45 d显著下降。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基本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永福报春苣苔、翔鸟报春苣苔与启明星报春苣苔均在干旱15 d与45 d显著下降,而尖萼报春苣苔在干旱15 d与30 d显著下降。非光化学淬灭(NPQ)呈先升高后降低或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尖萼报春苣苔在干旱15 d和30 d显著上升,干旱45 d则显著下降,永福报春苣苔在不同干旱时间内均显著上升,翔鸟和启明星报春苣苔仅在干旱15 d与45 d显著上升。光化学淬灭(qP)的变化趋势中,尖萼报春苣苔与永福报春苣苔无显著变化,翔鸟报春苣苔和启明星报春苣苔则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记述痣苔蛾属1中国新记录种:大黄痣苔蛾(Stigmatophora leacrita Swinhoe,1894)。对研究标本的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列出其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形成不定根和不定芽的特性,为同类植物的繁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沙床扦插,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区组排列,对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进行叶插试验,调查不同种的不定根和不定芽性状.[结果]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生根属愈伤组织生根型,不定根发生为15~36 d,不定芽发生为56~85 d;生根率在90.00%以上的种有百寿唇柱苣苔、融水唇柱苣苔、粗齿唇柱苣苔和荔波唇柱苣苔,寿城唇柱苣苔的生根率较低,为69.33%,心叶唇柱苣苔的生根率最低,仅为40.00%;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最大根长为3.09~5.25 cm、宽为27.17~30.73 cm,最大叶长为7.52~12.97 cm、宽为6.59~12.69 cm,不定芽数为1.0~2.4个,叶片数为2~4片.[结论]6种唇柱苣苔属植物的不定根和不定芽发育时间差异较大,但生长良好,大多数种的生根率高,均适宜叶插繁殖.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报春苣苔属植物扦插繁殖的影响,以物种类型、IBA浓度、基质、叶片部位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4因素对生根率、子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苞报春苣苔叶片中部经200 mg/L的IBA溶液处理后,在泥炭、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2∶1∶1的混合基质中扦插,可获得较多子株数,扦插效果最好。4个因素对扦插测定指标的影响为:物种种类对扦插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叶片部位,最后是IBA浓度以及基质,且在物种种类中,三苞报春苣苔的叶插较褐纹报春苣苔、网纹皮草的容易,叶片中部较叶片上部、下部容易生成子株数。三苞报春苣苔叶片中部经300 mg/L的IBA溶液处理后扦插在泥炭、珍珠岩、蛭石体积比为3∶1∶1的基质上,可获得较高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新疆阿尔泰山苔藓植物进行区系调查和分析,以期为新疆及中国苔藓植物的系统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方法]以经典分类学方法为基础,结合苔藓植物超微结构观察,对供试苔藓植物进行了鉴定.[结果]通过对新疆阿尔泰山角苔类植物进行特征识别,首次发现采自于阿尔泰山、布尔津县额尔齐斯河边地的苔藓植物标本属于角苔纲(Anthocerotae)、角苔科(Anthocerotaceae)、黄角苔属(Phaeoceros Prosk.)、高领黄角苔[ Phaeoceros carolinianus( Michx.) Prosk.]植物.[结论]阿尔泰山角苔类植物为新疆新记录纲、新记录科、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同时对其生境和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报春苣苔属植物扦插繁殖的影响,以物种类型、IBA浓度、基质、叶片部位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4因素对生根率、子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苞报春苣苔叶片中部经200 mg/L的IBA溶液处理后,在泥炭、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2∶1∶1的混合基质中扦插,可获得较多子株数,扦插效果最好。4个因素对扦插测定指标的影响为:物种种类对扦插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叶片部位,最后是IBA浓度以及基质,且在物种种类中,三苞报春苣苔的叶插较褐纹报春苣苔、网纹皮草的容易,叶片中部较叶片上部、下部容易生成子株数。三苞报春苣苔叶片中部经300 mg/L的IBA溶液处理后扦插在泥炭、珍珠岩、蛭石体积比为3∶1∶1的基质上,可获得较高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报春苣苔属植物在新品种选育上的进展,开展了品种统计分析工作。查询了1991—2019年获世界苦苣苔科植物协会授权的登录品种,从品种授权的时间与空间变化、品种的育成方式、杂交品种父母本的杂交频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报春苣苔属的品种育成数量在不断增加,其中国内的品种登录有112个,占比为77.78%,国外的品种登录有32个,占比为22.22%,国内的品种登录数量为国外的3.5倍,品种选育由国外转向国内,我国已逐渐发展成为新品种选育的主流国家;登录品种的育成方式以杂交为主,有127个品种通过杂交获得,占比为88.19%,尤其是以原生种进行种间杂交获得的品种最多,数量达99个,占比68.75%;在杂交品种中,黄花牛耳朵作母本的杂交频率最高(9次),硬叶报春苣苔作父本的杂交频率最高(11次)。  相似文献   

20.
为给苦苣苔科植物的药用研究提供依据,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苣苔科4属40种植物的毛蕊花糖苷与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40种苦苣苔科植物中有30种含有毛蕊花糖苷,其中只有半蒴苣苔属11种植物全部含有,吊石苣苔属不含有毛蕊花糖苷,且半蒴苣苔属在4个属间分布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0.078%;吊石苣苔属分布含量最低,平均含量为0.004 4%。40种苦苣苔科植物中均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为0.31%~7.84%。报春苣苔属、半蒴苣苔属、吊石苣苔属和芒毛苣苔属的黄酮含量分布均无明确规律,含量高低差异较大。其中,半蒴苣苔属植物毛蕊花糖苷和总黄酮平均含量均最高,分别为0.078%和4.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