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3至5月,笔者考察了泰国南部的NaKor虾场斑节对虾养殖全过程,并参观了泰国主要养虾地区,现介绍如下。 1.各养虾地区概述 泰国南部是目前养虾水平最高,养虾水质最好的地区。养虾面积1万公顷,99%是集约式养殖,每茬每公顷产量7500公斤以上,该地区产量占泰国总产量的55%。 泰国中部的对虾产量1988年占泰国总产量66%,1989年降至20%。其主要原因是:虾场扩展过速,养殖环境与自然环境失衡;大量的工业、农业、家庭废水排放入海,加重了海区的污染,影响了养殖效果;盐度偏高,在旱季可高到40‰以上,有时高达  相似文献   

2.
金朝霞 《海洋渔业》2000,22(2):93-94,92
<正> 一、概述 泰国内陆养殖对虾(斑节对虾)已有十多年,但最近却成为土地和水体管理上很有争议的话题。泰国内陆养殖对虾始于1990年,当时泰国海边养虾场大范围发病,而内陆养虾者克服了咸水供应不足和仔虾对低盐度水的适应等问题,摸索出了低盐度水的养虾方法;加之养虾比种稻收益高,从而使得大量  相似文献   

3.
泰国高产养虾技术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由于对虾病毒病的流行,对世界养虾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国对虾养殖业也受到严重挫折。但是,同处亚洲的泰国从1991年至1996年,其养虾产量连续6年跃居世界首位。究其原因,除泰国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外,还与泰国不断采用新技术改进对虾养殖有关。泰国养虾技术有以下特点:一、多位好地为小面积庄养他目前泰国养虾池都改成小面积精养他。单地面积都介于l~2公顷或0.l~0.2公顷。小型养虾池排水管设在地中间,他水经水车式增氧机搅动,形成涡流,排污报方便。由于虾池面积小,防病、管理、保养及捕捞都容易操作。这是泰国养虾成功…  相似文献   

4.
<正> 唐海县1993年对虾发病有以下特点:(a)发病早·来势猛,面积广,死亡率高;(b)发病不分品种,无论中国对虾,斑节对虾,还是车虾,都不同程度地染病;(c)不分养殖模式(粗养、精养、半精养),不分大地小池、新池老池,均遭受虾病侵袭;(d)病因不清。病虾表现为不摄食、空肠、空胃,体色由红到灰白,至于是病毒,病菌,还是综合感染,众说不一。尽管目前对虾死亡病因难以确定,但有以下几种现象值得重视和研究:1 种源问题 1992年由于风暴潮的突  相似文献   

5.
乐亭县翔云岛林场虾场,1984年获得对虾养殖丰收,全场73.88亩精养池,共产对虾30,375斤,平均亩产411斤。对虾平均体长11.31厘米。其中一个4号池,养殖面积为2.88亩,共产对虾2094斤,平均亩产727.1斤,平均体长11.25厘米,创全县养虾单产的最高记录,现将该池养虾技术措施报告如下: 一、养殖方法 (1)虾池条件:该虾池原为三个精养  相似文献   

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食用虾的定义、养殖环境条件、放养前准备工作、虾苗选择和食用虾养殖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池塘精养斑节对虾食用虾.  相似文献   

7.
印尼是世界养殖虾大国之一,现下其养殖虾的生产量仅次于泰国居世界第2位。养虾业是印尼的主要渔业之一,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渔业之一。印尼养殖的虾类.主要为个体大、经济价值高的对虾类,其中主要的有班节对虾、墨吉对虾和周氏新对虾、刀额新对虾等。例如,1997年印尼养殖虾的产量为16.7万t,其中斑节对虾的为9.6万t(占58%),墨吉对虾的为3.1万t(占18%),新对虾属的为4.0万t(占24%)。  相似文献   

8.
泰国是草虾养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大部分采用精养方式,每m~2放养密度为30尾以上。虾池管理精细。泰国1994年对虾产量达到24万t,但1995年由于白斑杆状病毒、黄头杆状病毒和发光弧菌的感染,产量下降到22万t。在主要的几种虾病中,白斑杆状病毒危害最严重,它引起全身性中、外胚层组织感染,白斑杆状病毒广泛存在于泰国湾沿岸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的淡水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其它两种为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该虾具有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抗病毒病、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等优点,是中南美洲对虾养殖的主要虾种,也是目前国际水产市场的俏销对虾之一。南美白对虾对温度和盐度适应范围较广,既可以在海水池塘中半精养和精养,又可以将淡化充分后的虾苗在纯淡水池塘中养殖。两广地区的养殖亩单产达300kg左右,苏沪等地的纯淡水试养亩单产也达100~200kg。我所于2000年7月以海南、广西等地引进的南美白对虾(虾苗体长1.0~1.5cm…  相似文献   

10.
《水产科技》1996,(3):21-21,25
斑节对虾是目前我省养殖对虾的主要品种。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虾病暴发,斑节对虾死亡十分严重。据调查统计,1993年深圳市辖区内精养虾池发病率达80.86%,粗养虾池发病率达60.87%,产值减少1.24亿元。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虾病,是发展斑节对虾养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养鱼》2012,(12):47-48
今年以来,汕尾市甲东、金厢、大湖、捷胜镇等地利用沿海荒沙滩、沙坡地新建高位池养虾面积1300多亩,对虾养殖的热情继续高涨。采用高位池高密度精养对虾、虾鱼混养、虾蟹混养,一部分虾池搭建了防冷冻大棚养殖等方式,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现全市对虾精养殖面积已达到8万多亩,1-10月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山东省对虾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品种和方式不断丰富。沿海地区是山东省对虾的主养区,主要养殖品种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凡纳滨对虾苗种多使用来自福建、海南的一代苗;养殖多采用室内水泥池养殖、室内土池养殖、室内覆膜养殖、室外土池养殖(大池塘、小池塘)等养殖方式。尽管沿海地区对虾养殖业前景广泛,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苗种质量难保证、土苗泛滥、滥用药物等,影响了对虾养殖的成功率。因此,应加强对虾养殖和育苗过程的监管,扶持对虾育种研究,建立和规范育种体系,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和加强疾病防治等工作,以促进山东省对虾养殖产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内营造半精养、精养养殖模式,研究不同养殖模式下底质类型(未添加底质、水泥底、全沙底、沙泥底和砂砾底)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存活、生长及行为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精养模式下,中国明对虾的存活率和蜕皮频率在各底质处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精养模式中未添加底质处理组实验虾的存活率和蜕皮频率最低,沙泥底处理组存活率和蜕皮频率最高,分别达到100%和12.9%/d.两种养殖模式下,底质类型对中国明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半精养模式沙泥底处理组实验虾的SGR最高,是未添加底质处理组的1.39倍;而精养模式未添加底质处理组的SGR最高,达到1.94%/d,但其与全沙底和沙泥底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底质类型对实验虾的行为特征亦有显著影响(P<0.05),半精养模式沙泥底处理组实验虾的寻(摄)食虾比率和运动率在投喂饵料前后均最高,而攻击频率在投喂饵料前于全沙底处理组中最高,投喂饵料后则在未添加底质处理组中最高,达到4.5次/(ind.h),但其与沙泥底和砂砾底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0.05);精养模式下,投喂饵料前全沙底处理组实验虾的寻食虾比率和攻击频率最高,而运动率在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饵料后实验虾的摄食虾比率在未添加底质处理组中最高,而在砂砾底处理组中最低,运动率和攻击频率则在沙泥底处理组中最高.综合分析表明,底质的添加有利于提高中国明对虾的生长和存活,且底质添加后实验虾能够根据不同底质环境进行行为的调节与整合.在本研究的4种底质类型中,中国明对虾更偏好于泥含量为30%的沙泥底质.  相似文献   

14.
如何走出养虾业的困境烟台市芝罘区第二水产养殖公司经理于昊嘉对记者说,发挥技术优势,提高养虾单产,采用配合饵新,多次捕获,多品种出口。烟台市芝罘区第二水产养殖公司是山东省著名的“千亩方对虾精养高产”技术示范典型。其“对虾集约化养殖试验”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千亩方对虾大规格高效益精养技术开发”获山东省“丰收奖”与“星火计划”科研奖。面对养虾困境,该公司领导总结科学养虾经验;广泛搜集国内外养虾最新技术情报;请  相似文献   

15.
<正> 1990年是乐亭县对虾养殖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据统计,全县对虾养殖面积51231亩(精养37081亩,粗养14150亩),虾贝总产5729.1吨,其中对虾4729.1吨,贝类总产1000吨。对虾总产值达8027.2万元,总成本5240.3万元,纯效益2787.4万元(比1989年增加255.8%),投资利润率为53.19%,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虾养殖遭遇病害危机,白斑综合征(WSSV)、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PNS)等疾病频发。2013年全球养殖对虾产量较2012年减少23%,据报道主要养虾大国泰国产量下降约50%,中国下降约17%。探索有效的对虾病害预防措施,成为减少虾病暴发及损失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孙颖民  杜荣斌 《海洋渔业》1984,6(3):131-133
对虾因具有食品价值高、养殖周期短、生长快、对汇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随着精养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工育苗技术的生产性突破。以及联产承包制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不断落实,在大、中型水面对虾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出现了沿海渔民筑池引水,百亩以下小水面精养对虾。以高产夺利润、养虾致富的可喜局面。但目前由于技术问题。虾池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为此。我们谈谈小水面精养对虾的有关技术,仅供从事养虾生产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地相继推行了封闭半封闭蓄水养虾、淡水卤水勾兑养虾、渗地下水养虾等不同的精养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确有些养虾单位和虾农,尽管采取了精养模式,却精养不精,年复一年,养殖产量低、效益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些经营者,一是对精养认识模糊;二是不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技术措施不到位。这些问题不尽快解决,势必丧失养虾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为对虾精养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一、对坏死亡的原因,不能全归结于病霉病所致。众所周知,1993年以来,因全球性对虾病毒的困扰,对虾死亡现象不断加剧,给对虾养殖业造…  相似文献   

19.
一、改进养虾模式,采用先进养虾技术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养虾模式和实用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我们要一改过去粗放养殖和大水面养虾模式,因地制宜地采取封闭、半封闭小面积高密度精养、多级轮养或淡化养殖等养虾模式.采用虾苗肥水下塘、中间培育和水质调控等技术,培育天然适口的基础饵料生物,使虾池维持一定单细胞藻类等浮游生物数量.以补充对虾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减少配合饵料投喂量,降低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20.
正凡纳滨对虾作为对虾主养品种,近几年由于养殖环境变化、虾种质退化而病害频发,面临的养殖困难较大,开拓新品种养殖市场对品种轮养、结构调整很有必要。斑节对虾作为新一代的养殖品种,适应多种养殖模式,养殖产量正在稳步提升。随着工厂化高密度集约化对虾精养模式的快速发展,北方地区很多养鱼及海参育苗的工厂化车间转养对虾,尤其是冬季养殖对虾,收益巨大。5月中旬,工厂化车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受外塘养殖的影响,市场价格走低,且工厂化养殖风险较高,使得很多工厂化养殖车间闲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