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山西地方优良种质——偏关苜蓿(Medicago sativa‘Pianguan')为材料,采用20%PEG模拟干旱胁迫0,24,48,72 h后,观测根、茎、叶各器官显微结构特征参数。利用单位干旱时间内各显微结构参数相对响应关系及干旱时间与干旱指标实测值关系,获取能够在显微结构尺度上定量评价植物体各组织对干旱胁迫响应关系的干旱指数:干旱响应率(RR)和干旱响应度(RD),旨在为干旱胁迫与细胞响应的其他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结果表明:叶片海绵组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茎韧皮部厚度和筛管直径及髓腔直径、根直径和表皮厚度分别对干旱胁迫有相对较高的响应特征,其中叶片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茎髓腔直径的响应特征最高。综合响应率和响应度分析得出各器官对PEG的耐受性依次为根茎叶。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组织解剖结构对NaHCO3盐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晨霞  张咏梅  王凯  张万 《草业学报》2014,23(5):133-142
为研究苜蓿组织结构对NaHCO3胁迫的响应,本实验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技术,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研究试材,比较研究了0,100和150 mmol/L的NaHCO3胁迫处理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根、茎和叶内部结构的影响。最显著的结果在于NaHCO3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植株维管系统影响较大,使贯通于根、茎、叶3个器官的维管组织变小,导致木质部和韧皮部输导能力锐减,极大地限制了由根系吸收的溶解有盐离子的水分向地上部分的运输。此外,在NaHCO3盐碱胁迫下,各营养器官的其他组织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盐碱胁迫使苜蓿叶片整体变薄,对海绵组织的影响强于栅栏组织,造成栅栏组织在叶片中所占比例相对增加;使茎的横切面变为不规则形,表皮细胞变小变薄,胞壁角质层加强,且使位于茎中央的髓薄壁组织细胞直径减小,数量增加,而髓细胞的内含物浓度增加;在盐碱胁迫下促进了根部的发育,根部直径显著变粗,木质导管直径显著变小但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3.
吴建慧  李雪  王玲 《草地学报》2015,23(1):125-129
以白叶委陵菜(Potentilla leucophylla)和轮叶委陵菜(Potentilla verticillaris)为试验材料,通过干旱胁迫处理研究2种委陵菜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而比较分析2种委陵菜的耐干旱能力,以期为耐旱植物的选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增强,2种植物的叶片、上下表皮和海绵组织厚度逐渐减小,栅栏组织厚度逐渐增加,且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呈逐渐增长趋势;与胁迫初期相比,白叶和轮叶委陵菜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35.62%, 31.72%;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MDA含量的增长幅度分别为572%, 45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SOD活性分别在胁迫的第20 d和25 d达到最大值.干旱胁迫处理期间,轮叶委陵菜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稍小,说明轮叶委陵菜适应干旱的能力强于白叶委陵菜,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指标变化可以作为植物耐旱能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绢毛委陵菜(Potentilla sericea)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土壤干旱胁迫下叶片解剖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均逐渐减小,且栅栏组织同海绵组织的厚度比大于未受干旱胁迫的植株。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丙二醛、脯氨酸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本研究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绢毛委陵菜通过改变叶片生理功能和内部解剖构造来适应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干旱环境对冰草根、叶鞘和叶片显微结构的影响,试验以2种冰草(蒙农杂种冰草、中间冰草)幼苗为材料,根系浸入20%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中胁迫处理3 d,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根、叶鞘和叶片进行显微结构特征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PEG胁迫使冰草根的表皮、皮层厚度、中柱直径和后生导管直径加大,维管束数目在蒙农杂种冰草中有增加趋势;冰草叶鞘结构除中间冰草的下表皮厚度减少外,上表皮厚度和角质层厚度均加厚,后生导管直径加大。冰草叶片结构除中间冰草的叶片表皮厚度减少外,叶片厚度和上、下表皮厚度均加厚,主叶脉直径、主脉导管直径和肋状突起高度均加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叶片组织结构与生境的关系,以来自我国7个省市(自治区)的扁蓿豆种质资源共59个居群的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地区扁蓿豆解剖结构的9个特征表现出很大程度的差异性,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47%~24.49%;相关分析表明:各指标之间大多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维管束直径及叶片厚度基本可以代表大部分叶片解剖结构特征的变异信息。聚类分析把59个居群分为6大类,表现出居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联;生态因子分析表明:年降水量与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及叶片厚度成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的大小与扁蓿豆种质资源的抗旱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白三叶叶片解剖可塑性及其对光强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史刚荣  蔡庆生 《草地学报》2006,14(4):301-305
探讨不同光照强度下白三叶叶片解剖特征,叶片可塑性及其对光强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白三叶叶片结构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其中表皮和叶肉的可塑性较大,而中脉则相对较为稳定;在全光照条件下,叶片为阳生叶特征,叶片较厚,上表皮外切向壁平展,气孔密度大,栅栏组织发达,栅栏细胞长柱形,排列紧密,海绵组织较薄,细胞较小,排列疏松,中脉较厚;在弱光照条件下,叶片为阴生叶特征,叶片较薄,上表皮细胞凸透镜状,气孔密度较小,栅栏组织极不发达,栅栏细胞不规则或漏斗形,海绵组织发达,细胞较大,排列紧密,中脉较薄;非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与相对光照强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上表皮气孔密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栅栏细胞长宽比和中脉厚度等性状与相对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60)Co-γ辐射苜蓿种子的幼苗根茎叶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剂量分别为0,600,900,1 200和1 500Gy的~(60)Co-γ射线对苜蓿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利用光镜显微镜观察~(60)Co-γ辐射苜蓿种子的幼苗根茎叶组织结构产生的变化。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苜蓿根的表皮、皮层薄壁细胞和根及维管柱、原生导管和后生导管的直径,茎的表皮和皮层薄壁细胞的厚度及维管束和髓的直径,叶片的上下表皮、叶脉凸起、叶片、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厚度均有增加的变化趋势,除辐射剂量为600Gy时其栅海比与对照组比较增加外,其他辐射剂量的栅海比、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海绵组织结构疏松程度均有减小的变化趋势。~(60)Co-γ射线辐射对苜蓿幼苗的根茎叶组织结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8个桑品种的植株茎叶解剖结构及与耐旱性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娟  李昭良  焦锋  苏超 《蚕业科学》2018,44(4):516-522
以干旱、半干旱和湿润地区来源的8个桑品种的植株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其茎、叶进行解剖结构观察,根据桑树的解剖结构特征分析不同桑品种对干旱的耐受能力差异及桑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并筛选出能表征桑树耐旱能力的重要解剖结构特征性状。不同桑品种植株叶片的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下表皮厚度均存在显著差异,植株茎的导管孔径、导管密度、木质部厚度、韧皮部厚度、茎直径和髓直径等在各桑品种间也有显著差异。对桑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的解剖结构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2项茎、叶解剖结构性状指标作为桑树耐旱能力评价的代表性性状指标,进一步将这些指标数据转换为隶属函数值,8个桑品种的耐旱性相关解剖结构特征性状的隶属函数值从大到小,即显示的耐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吴堡桑、白桑、新一之、甜桑、育2号、育711号、湖桑32号、陕桑305。  相似文献   

10.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技术测定四种不同生态类型扁蓿豆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维管束直径、叶脉直径、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维管束长轴和短轴长度、栅海比、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等12个与抗旱性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扁蓿豆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为扁蓿豆的抗旱选育及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栽培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12个叶片解剖性状中,栅栏组织厚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5.81%;维管束长轴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变异系数最小,均为7.00%。(2)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6.352%,特征值总和为10.363,可概括12个指标的主要信息。(3)解剖性状相关分析显示,叶片厚度与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等组织结构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解剖性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厚度等3个叶片解剖性状与年降水量、年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4)采用聚类分析法可将48份材料分成8大类,其中,第Ⅰ类仅含材料M-5,第Ⅱ类仅含材料M-1,第Ⅲ类、第Ⅳ类、第Ⅴ类、第Ⅵ类、第Ⅶ类、第Ⅷ类分别包含11份、11...  相似文献   

11.
刘梦瑶  李伟琼  王铁娟 《草地学报》2021,29(5):1118-1124
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本研究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内蒙古不同地区差不嘎蒿的叶片和茎解剖结构,运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地区差不嘎蒿解剖结构间的差异性,以逐步回归得出影响解剖数量特征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差不嘎蒿叶为等面叶,表皮细胞为1层,栅栏组织呈环栅型,排列紧密,维管束发达;茎表皮细胞为1层,外韧无限维管束,环状排列,髓发达;来自于北部的呼伦贝尔沙地的差不嘎蒿叶上表皮角质层和茎皮层厚度显著高于科尔沁沙地,髓直径和茎导管直径也有类似趋势;差不嘎蒿栅栏组织厚度、茎筛管直径随生长季降水的减少而增加,叶上表皮角质层、髓直径、茎导管直径随有效温度的减少而增加,表现出对水分和温度的适应性变化。研究结果为本种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三叶草不同品种叶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评价三叶草3个品种抗旱能力的强弱,了解其叶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以黑龙江乡土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以及2个引进品种瑞文德(T.repens L.)和普通红三叶(T.pretense L.)为材料,田间播种后正常管理,于当年选取成株叶,采用石蜡切片法,分析3个品种叶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测定的10项指标中有6项指标,包括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值、上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主脉导管直径,以及木质部面积与维管束面积比值在品种间差异显著,可作为评价三叶草抗旱性的理想指标,应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其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黑龙江乡土白三叶>瑞文德>普通红三叶。  相似文献   

13.
吴建慧  崔艳桃  赵倩竹  王玲 《草业科学》2013,30(9):1369-1373
以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和翻白委陵菜(P.discolor)为试验材料,研究土壤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两种植物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变化较明显,翻白委陵菜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值较委陵菜大;两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均逐渐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都逐渐增加。比较两种植物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发现翻白委陵菜适应干旱的能力较委陵菜强。因此,叶片解剖结构和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两种委陵菜属植物对干旱胁迫敏感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来自内蒙古的野生扁蓿豆种质资源32个居群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应用光学显微技术测定了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维管束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叶片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和叶片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等与抗旱相关的解剖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指标均表现差异极显著;叶片上表皮厚度、叶片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和显著相关关系;第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621,累计贡献率达86.67%,已超过85%,前3个主因子基本上能概括9个指标的主要信息;采用UPGMA法将32个居群分成五大类。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抗旱能力显示16和27号居群的抗旱性最强,22号居群抗旱性最差。  相似文献   

15.
草麻黄茎、叶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麻黄茎的初生结构与被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相似,但在靠近表皮的薄壁组织中有许多束状厚角组织排列成一环。(2)草麻黄的纱叶结构简单,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在叶片叶肉组织中仅有两束维管束。(3)草麻黄茎节部有许多维管束斜向伸入叶内,分为两束。这种维管束斜生于茎内的部分,称为叶茎。在茎的维管系统内,位于叶迹的近轴处,由薄壁组织所充满。  相似文献   

16.
不同居群达乌里胡枝子茎解剖结构与其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2007年9月运用光学显微镜对山西6个居群野生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盛花期的茎解剖结构进行研究,并且运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其抗旱性,为其抗旱能力的评价以及抗旱机理研究提供形态解剖学方面的依据。结果表明:15个指标中根据方差分析结果结合植物学知识选定11个指标,并聚成3类,分别反映了茎的维管组织特征、中柱结构和茎的宏观特性;通过相关分析选择表皮厚度、木质部厚度、茎直径、髓腔直径、导管直径和导管密度分别为各类的典型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抗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阳泉>静乐>交口>太谷>沁水>沁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