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一.以单克隆抗体、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RFA)以及基因表达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日趋成熟,并逐步进入常规化应用,标志着禽病诊断和疫苗研制技术已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 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ELISA检测技术,已作为多种禽病的标准诊断方法被OIE等国际组织所采纳。此次会议上,匈牙利,特别是瑞典的学者报道了用单克隆抗体阻断ELISA检测新城疫病毒、禽腺病毒、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以及支原体等病原的特异性抗体的方法,中国学者则报道了用单克隆抗体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新城疫病毒的方法。 本次会议的论文摘要集共收入论文摘要374篇,其中35篇是有关基因和表达方面的文章,占摘要总数的9.36%,研究内容包括PCR检测技术、重组病毒疫苗及其免疫效果、核酸(DNA)疫苗、限制性酶切分析在病原鉴定方面的应用等等。荷兰和德国的学者报道了他们用PCR方法鉴别新城疫病毒致病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行业信息     
国内首家动物用生物制品研究中心开建近日,由哈兽医研究所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哈药集团等共同组建的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  相似文献   

3.
刘爵  周蛟 《中国家禽》2002,24(7):45-46
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禽病免疫预防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使中国养禽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家禽的成活率仍不高,平均死亡率高达18%左右,给养鸡业造成重大的损失.针对这种现状,我国禽病防制研究应该从目前跟踪世界禽病研究阶段逐渐过渡到研究自己的东西,走有中国特色的禽病研究道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养禽生产的发展,我国的禽病研究也有了显著的进展。除了为各种禽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与控制提供具体的方法和手段外,还发现了许多种新病,最近还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禽病监测系统。这些成果在保证家禽安全生产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很巨大的。  相似文献   

5.
第16届世界禽病大会于2009年11月8~12日在非洲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中国禽病学分会组团参加了此次大会。本文从大会的基本情况和主题报告两方面作了总结和归纳,尤其详细地概述了大会的主题报告,展示了世界禽病研究新动态,为国内同行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暨三十周年庆典近期在北京举行,莅临会议的多位禽病专家对我国当前的禽病流行与研究动态进行了全面的解读.本文以大会报告和收录论文为基础,对我国禽病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暨庆祝禽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大会于10月11日至14日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1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于康震、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徐百万、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所长张仲秋、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于大海等领导参加了这次会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J.M.Sharma教授、法国专家优尼博士及新加坡专家况彗星教授特邀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27位国内知名的专家、教授围绕当前我国养禽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和发言。研讨会的主要内容集中在禽流感…  相似文献   

8.
崔治中 《中国家禽》2006,28(21):46-46
今年举行的美国兽医年会和马立克氏病国际研讨会历来为全球兽医界所关注,不仅是兽医界的盛会也是业界专家相互交流、学习的绝佳机遇。崔治中教授作为我国兽医研究领域的代表之一参加了这两个会议。本刊特邀崔教授对会议进行了相关介绍,冀为业界人士提供些许启示,在借鉴国际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的同时,加强国内科研开发的力度,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红专 《中国家禽》2003,25(18):43-44,47
2003年7月19至23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召开了世界兽医禽病大会,来自几十个国家的禽病工作者参加了这次盛会,与会代表交流了各国的禽病研究概况,中国禽病协会也组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且成功申请到了下届世界兽医禽病大会的举办权,这次成功申请充分说明了中国养禽业及禽病研  相似文献   

10.
以展示禽病防治成果,探讨禽病研究动向为主旨的禽病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近期在重庆召开,专题摘选大会主题报告中关于禽流感、新城疫、禽白血病、禽源空肠弯曲杆菌病等研究动向,在探讨最新研究进展的同时,希望对我国的禽病防治和相关科研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禽/病/研/究/动/态魏建忠沈咏舟谢三星(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禽/病/研/究/动/态魏建忠沈咏舟谢三星(安徽农业大学,合肥230036禽病的研究成为世界各国学者们的主攻目标,研究范围之广前所未有,研究深度已处于分子生物学的水平,经济效益和社...  相似文献   

12.
<正>由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现代化所和物医所共同研究的禽病电脑诊断机,即“学习机型鸡病诊断专家系统”日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吕玲 《中国家禽》2012,34(10):34-40
近期在南京召开的2012年"长三角预防兽医学博士论坛"汇集了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五所科研院校的预防兽医学科研精英,其中有23位博士研究生汇报了各自的研究成果,研究对象涵盖了畜禽的主要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研究内容既有对病原学和致病机理的深入探讨,也有实用检测技术的研发。本专题选取与家禽相关的报告,分别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重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蛋白质组学、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磷酸化、禽源性大肠杆菌致病性、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致病机制、弓形虫的免疫病理学、真菌毒素多重检测方法、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单链抗体制备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全面展现当前家禽预防兽医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研究工作部分已完成,部分还在进行之中,从整个学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来看,这些或许只是管中窥豹。然而,借助于博士论坛这种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促进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交流,无论对于厚积薄发的科学研究事业还是未来的科技人才培养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感染所引起的禽类不同的类型疾病的总称。家禽感染大肠杆菌后,由于其年龄、抵抗力、感染途径的不同,可以产生许多症状和病变不同的病型,包括大肠杆菌败血症、气囊炎、卵黄性腹膜炎、全眼球炎、大肠杆菌型肉芽肿、脐炎及滑膜炎等。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感染所引起的禽类不同的类型疾病的总称。家禽感染大肠杆菌后,由于其年龄、抵抗力、感染途径的不同,可以产生许多症状和病变不同的病型,包括大肠杆菌败血症、气囊炎、卵黄性腹膜炎、全眼球炎、大肠杆菌型肉芽肿、脐炎及滑膜炎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金秋九月在杭州召开,此次禽病学术研讨会,盛况空前,全国31个省市(包括台湾)均有代表参加,大会共收集研究论文301篇,其中,病毒病186篇,细菌病62篇等。既涉及到分子水平的理论性研究,又包罗普通的家禽疫病防治常识,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会总结、探讨和交流了近两年来的禽病研究工作,研究了未来禽病防制的对策。 根据大会的主题和专题报告内容以及大会论文集,当前的禽病有以下特点:1禽病防治的形势不容乐观1.1死亡率高引起家禽死亡的原因较多,主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养禽业与禽病研究──在中澳禽病合作研究首次工作网点会议上的报告徐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畜禽饲养总量居世界首位。在家禽方面,8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约化鸡场,如雨后春笋,相继在各大中城市出现...  相似文献   

18.
田国彬副研究员,1970年出生,1995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工作近10年来一直从事禽流感的诊断方法和试剂、灭活疫苗的研究和生产以及禽流感疫情的监测工作,为我所乃至我国的禽流感研究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科研经历田国彬同志目前主持或已经主持完成国家或哈尔滨市项目5项,累计到位经费300多万元,其中“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项,名称分别是“禽流感H5亚型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与产业化开发”、“H5N2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新型工艺技术研究”、“H7亚型禽流感及猪流感疫苗的研究”的子课题“禽流感H7亚型灭活疫苗的研究”;主持农业科技成果转…  相似文献   

19.
禽衣原体病     
禽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病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或称鸟疫衣原体(Ch,orni-thosis)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人及许多鸟类都能感染发病。过去把发生于人类和鹦鹉的衣原体病称为鹦鹉病(psittacosis)或鹦鹉热(parrot fever),而将发生于非  相似文献   

20.
<正>经中国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沈志强院长与英国Pirbright研究所John Kneale Fazakerley所长及家禽肿瘤病毒室主任Venugopal Nair教授协商确定,定于2015年4月10~12日在中国山东省滨州市召开中英禽病国际研究中心成立典礼暨中英禽病最新研究进展研讨会,特邀请您拨冗参加。一、会议日程:2015年4月10日报到,4月11号全天为中英禽病国际研究中心成立典礼与大会报告,4月12号上午为圆桌讨论。大会报告语言:英语或汉语。每人口头发言20~30分钟,讨论10分钟。圆桌讨论内容:中英禽病国际研究中心的章程、运营管理模式1各方感兴趣的合作研究内容;2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