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实验用10个普通小麦和黑麦的双单倍体与5个六倍体小黑麦进行杂交。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和黑麦的双单倍体与六倍体小黑麦杂交结实率平均为1.25%。亲本组合对3种间杂交结实率有很大的影响;F_1代植株染色体数目变化于41~49之间,大部分为2n=44~47。由于大量非整倍体的存在,F_1代各组合植株很不一致,育性降低。F_2代表现出广泛分离,并普遍存在超亲现象。在各组合中,大部分为小黑麦型,还出现中间型、普通小麦型、硬粒小麦型、分枝小黑麦型等类型。在 F_2代中,具有2n=42的植株占47.22%,育性恢复达58.88%。选择到综合性状优良的六倍体小黑麦材料。试验表明普通小麦和黑麦的双单倍体与六倍体小黑麦3种间杂交是改良六倍体小黑麦有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异属花粉诱导小麦孤雌生殖的假受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延迟授粉和胚胎学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黑麦和六倍体小黑麦花粉诱导小麦孤雌生殖的假受精特性。结果表明:①用六倍体小黑麦花粉授粉,精子进入胚囊的频率高于黑麦花粉;②受粉后2h,一个精核已进入卵细胞质中,极少数精核能够刺激卵细胞单性分裂形成胚;③极核正常受精后形成胚乳。  相似文献   

3.
通过普通小麦与六倍体小黑麦杂交、多元回交和花培纯合 ,将小黑麦抗条锈基因导入普通小麦 ,获得了 12个在成株期对小麦条锈病菌流行小种免疫的新种质 ,其中 8个新种质在苗期对流行小种高抗。研究普通小麦与六倍体小黑麦的杂交特性结果表明 ,六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六倍体小黑麦两种杂交方式都有较高的杂交结实率 ,但前者种子发育好 ,出苗率高 ,后者种子胚乳发育不良 ,出苗率低。用普通小麦进行回交 ,可获得一定的结实率 ,种子出苗率较好。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条锈新种质的创制Ⅰ.外缘抗条锈基因的导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普通小麦与六倍体小黑麦杂交、多元回交和花培纯合,将小黑麦抗条锈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获得了12个在成株期对小麦条锈病菌流行小种免疫的新种质,其中8个新种质在苗期对流行小种高抗.研究普通小麦与六倍体小黑麦的杂交特性结果表明,六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六倍体小黑麦两种杂交方式都有较高的杂交结实率,但前者种子发育好,出苗率高,后者种子胚乳发育不良,出苗率低.用普通小麦进行回交,可获得一定的结实率,种子出苗率较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延迟授粉和胚胎学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黑麦和六倍体小黑麦花粉诱导小麦孤雌生殖的假受精特性。结果表明:(1)用六倍体小黑麦花粉授粉,精子进入胚囊的频率高于黑麦花粉;(2)受粉后2h,一个精核已进入卵细胞质中,极少数精核能够刺激卵细胞单性分裂形成胚;(3)极核正常受精后形成胚乳。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普通小麦与其近缘种和人工合成材料对盐胁迫的敏感性差异,以普通小麦以及小麦近缘种黑麦、硬粒小麦和人工合成材料六倍体小黑麦、八倍体小黑麦为试验材料,调查了不同盐浓度胁迫条件下供试材料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性状,研究了盐处理对不同种质生长量的抑制,同时测定了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供试的试验材料在耐盐性上略有差异,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耐盐性基本一致,表现为黑麦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六倍体小黑麦硬粒小麦。综合各性状来看,黑麦和八倍体小黑麦的耐盐性较好,在普通小麦的耐盐性改良中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选择畜用黑麦、畜用六倍体小黑麦、畜用八倍体小黑麦、冬小麦4个远缘杂交品种分为3组重复,采用人工去雄的方法进行远缘杂交来研究种属间的远缘杂交结实性。从结果来看,畜用六倍体小黑麦和畜用八倍体小黑麦的结实率最高,并且耔粒饱满度高,而畜用黑麦和冬小麦的组合最低并且差异不明显。畜用六倍体小黑麦和畜用八倍体小黑麦之间,以及畜用黑麦和畜用六倍体小黑麦、畜用八倍体小黑麦之间的差异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方案选择畜用黑麦、畜用六倍体小黑麦、畜用八倍体小黑麦、冬小麦四个远缘杂交品种分为三组重复,采用人工去雄的方法进行远缘杂交来研究种属间的远缘杂交结实性。从结果来看,畜用六倍体小黑麦和畜用八倍体小黑麦的结实率最高,并且耔粒饱满度高。而畜用黑麦和冬小麦的组合最低并且差异不明显。畜用六倍体小黑麦和畜用八倍体小黑麦之间还有畜用黑麦和畜用六倍体小黑麦、畜用八倍体小黑麦之间的的差异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9.
小麦、黑麦及小黑麦的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小麦,黑麦及小黑麦在盐胁迫营养液培养后的芽长,根长,植株鲜重,干重及叶片细胞膜透性分析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其生长速度及生长量均受到抑制,但不同材料及植株不同部位所受影响不尽相同,八倍体和六倍体小黑麦受抑制生活方式明显小于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其叶片细胞在盐胁迫下的伤害率亦明显小于后者,盐对小麦,黑麦和小黑麦根部的影响大于对地上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断的遗传改良使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的核型发生了许多变化。本文从染色体相互易位,异染色质的丢失和外源染色质的导入三个主要方面讨论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核型的变化情况。同时,本文还将简要讨论核型的变化与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分类地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 Cytomixis refers to the migration of chromatin from one cell to an adjacent one. The cytological investigation demonstrated that cytomixis and direct fusion of two cells occurred in early stage of pollen development, and resulted from genetic controlled behaviour in hybrid plants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cv. Xiaoyuer mai) crossed with rye (Secale cereale L. cv. Winter rye).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s of cytomixis and cell fusion was about 10%. Spontaneous seed settings in the hybrid plants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几个特有普通小麦起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染色体组分析法,对几个中国特有普通小麦的起源问题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中国特有普通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有1—2对染体差异较大。中国特有普通小麦可分为新疆稻麦与云南铁壳麦、西藏半野生小麦、“四川白麦子”两个独立类群;类群间在B组有2对染体存在差异,其中1对可以确定为6B。两个类群可能起源于中国,分而于新疆及黄河中游地区的节节麦可能是D组供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分析不同小麦种的细胞质基因组遗传差异,用以发掘和利用新的小麦种质资源。【方法】采用24个叶绿体基因组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斯卑尔脱小麦(Triticum spelta L.)、密穗小麦(Triticum compactum Host.)和中国特有小麦(新疆稻麦T. petropavlavskyi、西藏半野生小麦T. tibetanum和云南铁壳麦T. yunnanense)等不同类型六倍体小麦(AABBDD)叶绿体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普通小麦相比,斯卑尔脱小麦和西藏半野生小麦等群体内的叶绿体遗传变异更丰富,可以作为普通小麦新的细胞质遗传变异来源;与粗山羊草相比,野生二粒小麦与六倍体小麦间存在更近的亲缘关系,这与前人关于二粒小麦是六倍体细胞质供体的研究结果相印证;研究还发现,新疆稻麦与普通小麦在叶绿体基因组上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为新疆稻麦是由波兰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再由普通小麦回交后产生的假说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证据。【结论】斯卑尔脱小麦和西藏半野生小麦等群体内的叶绿体遗传变异比普通小麦更丰富;野生二粒小麦与六倍体小麦以及新疆稻麦与普通小麦之间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为不同小麦种的遗传差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冬性和春性四倍体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AABB)、普通小麦(T.aestivum,AABBDD),春性和冬性六倍体小黑麦(AABBRR)及春性八倍体小黑麦(AABBD-DRR)等三种倍性六套材料,分别在每套材料中选取亲本并配成双列杂交以研究倍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冬性倍性材料间一致地表现出单株经济产量具有最高的杂种优势,单株经济产量优势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生物产量的优势较高,收获指数一般优势较小。②不同倍性间亲本产量水平与杂种优势幅度表现出不同关系。冬性硬粒小麦产量水平与杂种优势幅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普通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这种相关不显著。③倍性间杂种优势的比较表明普通小麦产量杂种优势略高于硬粒小麦,超亲优势无差异,表明在 AABB 内增加 D 染色体组似乎不会影响杂种优势的幅度。但小黑麦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明显低于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似乎在 AABB 或 AABBDD 中增加 R 染色体组降低了杂种优势的幅度。  相似文献   

15.
一些十字花科植物组织的化感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琼脂混粉法对一些常见十字花科植物组织的化感活性进行了研究。首先以生菜为指示植物对油菜(苏州青、雪克青、矮脚黄)、球果焊菜、播娘蒿、荠菜以及独行菜的不同组织进行了测定,发现以独行菜果实组织的化感活性最高。进而以该组织为供试材料测定了其不同浓度对生菜、小麦、反枝苋和稗草4种指示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发现在低浓度(0.1g/L)下对所有指示植物幼苗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5、10 g/L的高浓度下,各指示植物胚根(或种子根)和胚轴(或胚芽鞘)的生长均受到明显的抑制,计算对胚根或种子根的有效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反枝苋(0.2373 g/L)、生菜(0.8172 g/L)、稗草(0.9901 g/L)和小麦(2.8918 g/L);对胚轴或胚芽鞘的EC50分别为反枝苋(0.4869 g/L)、稗草(3.1657 g/L)、生菜(3.6663 g/L)和小麦(5.7276 g/L)。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外源激素对不同小麦品种成熟种子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4-D明显促进小麦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其诱导效应表现出基因型间的差异。诱导体胚发生的最适宜浓度为2,4-D 2.0~4.0 mg·L~1,附加KT对胚状体的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另外,及时调整培养基,适当的降低激素含量对体胚的诱导也非常重要。晋农211在2,4- D2.0 mg·L~1的MS培养基上,45 d后转移至2,4-D浓度1.0 mg·L~1+KT0.5 mg·L~1的培养基上胚状体诱导率较高。农大981胚性愈伤组织在2,4-D2.0 mg·L~1的MS培养基上,50 d降低2,4-D浓度至1.0mg·L~1+KT0.5 mg·L~1胚状体诱导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为了筛选出小麦(TriticumaestivumL.)成熟胚(MEs)培养和遗传转化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方法】以27份优良普通小麦冬性主栽品种或高代育种品系为试材,采用整粒切胚诱愈方法(endosperm-supportedmethod),对小麦成熟胚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在成熟胚培养过程中光照、温度、培养基2,4-D浓度、基因型等因素对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影响较大;同时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存在着较强的基因型依赖性,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成苗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研究从27个小麦基因型中筛选出了3个适合于成熟胚整粒切胚诱愈的基因型,即山农2618、泰山021、河北341,他们的成苗率分别达到了15.38%、25.27%、21.33%。【结论】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优良基因型的筛选,为以后小麦的遗传转化和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Stress-associated protein (SAP) has functions in maintaining plant cell elongation, embryo development and response to abiotic stresses. TaSAP1-A1, one of the Triticum aestivum SAP1 (TaSAP1) members located on wheat chromosome 7A was isolated for polymorphism analysis. HaplII of TaSAP1-A1 was found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ousand-grain weight (TGW) in multiple environments. In this study, HaplII also mad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GW in Population 2. The distribution of TaSAP1-A1 HapIII was tracked among varieties released in different years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of China. The frequency of HapIII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the breeding process in two different populations. The ItapIII was gradually selected and applied from 6.36% in landraces to 13.50% in modem varieties. These results exhibited that TaSAP1-A1 HapIII was positively selected during wheat breeding,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grain-yield improvement. The preferred HapIIl was initially selected and applied in the higher latitude areas of China in accord with the long day season and longer grain filling stage in these areas. Moreover, the frequency of HaplII in recent modem varieties was still quite low (19.29-26.67%). It indicated a high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TaSAP1-A 1 HapIII for improving grain yield in wheat breeding.  相似文献   

19.
激素对小麦幼胚胚性无性系高频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 3种外源激素对 3个小麦品种 (系 )幼胚体细胞胚性无性系高频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2 ,4- D能显著促进小麦幼胚体细胞胚性无性系的形成 ,并存在着基因型间的差异 ,在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形成中起主要作用。其最佳适用质量浓度为 2 .0~ 3.0 m g/ L ,2 ,4- D的这种作用能被培养基中加入的细胞分裂素所加强 ,这种作用在不同的细胞分裂素间是有差异的 ,在质量浓度 0 .1~ 2 .0 m g· L- 1 内 ,随 KT浓度的升高 ,6 - BA浓度的降低 ,胚性愈伤诱导率提高  相似文献   

20.
小麦与白黑麦、卵穗山羊草正反杂交的可交配性分析*叶兴国徐惠君李志武杜丽璞赵乐莲(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CrossabilityAnalysisofReciprocalHybridizationsBetweenComm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