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锌是马铃薯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本试验以马铃薯品种"天薯11号"为试材,研究了锌肥(EDTA-Zn)叶面喷施水平(0、4.5 kg·hm-2、9.0 kg·hm-2)和拌种处理(1g(ZnSO4·7H2O)·kg-1种薯、不拌种)及其互作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g(ZnSO4·7H2O)·kg-1...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叶面喷施外源硒肥、原子荧光法测定样品硒含量,研究不同硒喷施浓度对果树各部位无机硒含量、硒有机化程度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红富士苹果的最佳施硒方案。结果表明, 1)在花期和幼果期叶面施硒效果较为稳定,叶片和果实中硒的有机化程度高。在接近果实着色期或采收期叶面施硒,虽然果实中总硒量较高,但硒的有机化程度较低。2)相同喷施浓度下,树体各器官硒含量顺序依次为叶>枝>果>根,果树地上部分配的硒占较大比例。3)叶面喷施硒可增加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Vc 含量,从而改善了果实风味,但降低了果实硬度,影响其贮藏运输品质。4)红富士苹果以在5、6、7月中旬喷施 3 次100 mg/L 亚硒酸钠效果最佳,此时叶片中总硒含量为2728.30 g/kg, FW,有机化程度达85.71%。各项果实品质指标佳,平均单果重达256.8 g。果实总硒含量为10.10 g/kg, FW,有机化程度为87.72%。  相似文献   

3.
喷施不同化学制剂对水稻叶片抗高温胁迫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早籼稻陵两优268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在水稻拔节期连续3d对叶片喷施4种不同浓度的抗高温化学制剂,分别为1.5mmol·L-1和2.5mmol·L-1的次硅酸钠(Na2SiO3·9H2O溶液),0.5mmol·L-1和1.5mmol·L-1水杨酸(SA)溶液,10.0mmol·L-1和20.0mmol·L-1的氯化钙溶液(CaCl2·5H2O)溶液和22.04mmol·L-1和36.74mmol·L-1的磷酸二氢钾(KH2PO4)溶液,以叶面喷施蒸馏水为对照(CK)。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5d高温处理(6:00-18:00,40±0.5℃;18:00-次日6:00,30±0.5℃,日平均气温为35℃),在高温处理72h、120h和高温处理结束后自然条件下室外恢复120h,分别测定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SOD、POD、CAT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研究不同化学制剂对水稻高温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条件下,与CK相比,喷施4种化学制剂皆可显著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MDA含量;其中以喷施20.0mmol·L-1CaCl2·5H2O溶液和22.04mmol·L-1KH2PO4溶液作用效果最显著,喷施KH2PO4溶液在整个高温处理过程及高温结束后恢复120h、喷施CaCl2·5H2O溶液在高温处理120h和高温结束后恢复120h水稻叶片的抗衰老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土壤有效锌含量低是制约西北旱地冬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的关键问题。采用连续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设0、10、25、50、100、150kg·hm。6个锌肥(ZnSO4·7H2O)水平,研究了施锌对小麦产量、籽粒锌含量和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影响,分析了西北旱地冬小麦土施锌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锌肥用量增加,土壤有效锌含量显著提高,但小麦产量无明显变化,小麦籽粒锌含量两季最高值分别为19.8、32.1mg·kg^-1,比不施锌提高32%和44%,却依然低于40-60mg·kg^-1的推荐含量,总锌利用率不到1%。因此,在西北旱地,不建议通过土施锌肥来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  相似文献   

5.
锌对大蒜生理生化指标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锌对大蒜生理生化指标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锌处理水平为Zn4(0 3gZnSO4·7H2O/15kg土)时,大蒜叶片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参数均达最高。Zn3(0 2gZnSO4·7H2O/15kg土)处理水平极有利于大蒜素和蒜薹中Vc的形成。而当处理水平为Zn2(0 1gZnSO4·7H2O/15kg土)时,鳞茎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高出对照11%,蒜薹中其含量却在Zn3处理水平时比对照增加33%;而锌处理水平为Zn4时,有利于提高鳞茎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6%和5%;蒜薹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要求浓度与游离氨基酸相同。  相似文献   

6.
张义  李恒 《南方农业》2008,2(6):14-15
秋季是果树树体贮藏养分的蘑要时期,延缓秋季叶片的衰老,改善秋季叶片的生理功能对增加树体贮藏营养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秋季叶面喷肥能显著增加树体贮藏营养,已在苹果、梨、枣、樱桃等果树上得到证实,但在李树上尚少见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在秋季对李树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及二者的混合液,探讨其对叶片自然衰老过程中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探索延缓李树后期叶片衰老的技术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拔节期土壤施锌对小麦籽粒中锌生物有效性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张民  潘斐  刘琦  袁林喜  段增强  尹雪斌 《土壤》2018,50(6):1222-1228
本研究通过2012—2013及2013—2014两个年度的田间试验,在小麦(扬麦-16)的拔节期土壤施加高用量的锌肥,通过植酸/锌摩尔比法,对小麦籽粒进行了锌生物有效性评价,每公顷施ZnSO4·7H2O的量达到300 kg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小麦籽粒锌含量达到60 mg/kg以上,小麦籽粒植酸/锌摩尔比显著降低,植酸/锌摩尔比最大可降低至15以下,表明小麦锌强化后籽粒中锌的生物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喷施硅肥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硅在茶树中的累积和分布,为优质安全茶叶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盆栽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供试硅肥为硅酸钠(Na2SiO3·9H2O)。室内盆栽试验设置7个硅喷施浓度:0、50、150、300、500、750、1500 mg/L,每7天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通过测定茶苗生物量、SPAD值、叶绿素荧光特性、植保素含量及气孔特性,以确定最佳喷施硅肥浓度。然后,以该最佳喷施浓度进行室内茶苗盆栽和田间试验,在室内试验中测定了茶苗不同部位和组织的硅含量,在田间试验中测定了茶园春、夏、秋季茶叶产量及新梢品质成分。【结果】喷施硅300、500 mg/L处理的茶苗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高于其他处理,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NP)、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及植保素含量也高于Si0和其他处理,综合茶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选用500 mg/L作为最佳硅喷施浓度。第一次喷施硅肥7天后,硅主要积累在叶部,从顶芽往下数的不同叶位硅含量分布为第3叶>第5叶>第1叶;第三次喷施7天后,第5叶硅含量显著高于第...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甜菜的含糖量,设置了甜菜不同生育阶段叶面喷施营养液提高其含糖量的效果试验。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叶丛快速生长期,以喷施KH2PO4+ZnSO4或KH2PO4+MgSO4营养液作用显著,增产8.88%~9.30%,提高含糖率0.51~0.55个百分点(糖度),增加产糖量12.53%~13.25%;块根及糖分增长期,以喷施KH2PO4+Na2B4O7或KH2PO4+MnSO4营养液作用显著,增产5.89%~6.90%,提高含糖率0.85~1.04个百分点(糖度),增加产糖量12.31%~12.39%。其增产、增糖处理之作用与提高其光合性能,改善氮、磷和核酸营养水平,促进叶丛中糖分的积累与转化等有关,从而有利于块根的增长和糖分积累。为此,甜菜生育前期喷施KH2PO4+ZnSO4和生育后期喷施KH2PO4+Na2B4O7,是提高甜菜产量和含糖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酿酒废弃物酒糟得以重复利用,降低环境污染,该研究将酒糟作为发酵原料,对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 Linum M12)发酵产细菌纤维素进行工艺条件的优化。按照酒糟∶蒸馏水=1∶4 g/g的料液比过滤得到酒糟浸出液,并分析酒糟浸出液成分,以细菌纤维素产量为响应值,从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柠檬酸、Na2HPO4·12H2O、KH2PO4·3H2O、Mg SO4·7H2O和接种量这8个影响细菌纤维素产量的因素中筛选出显著水平为95%以上的三因素,通过响应面设计对这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出产细菌纤维素数学模型的R2为0.9734,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影响细菌纤维素产量的三因素的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葡萄糖、接种量、柠檬酸,产细菌纤维素的二阶回归模型(P=0.0001)高度显著,决定系数R调整2=0.9392,在此基础上得到的最优的培养基配方为:每1 L酒糟浸出液加入葡萄糖23 g,蛋白胨25 g,酵母粉25 g,柠檬酸4.5 g,Na2HPO4·12H2O 2g,KH2PO4·3H2O 1g,Mg SO4·7H2O 0.2g,接种量8%,发酵温度30°C,培养周期7 d,得到细菌纤维素的预测产量为14.42 g/L。通过验证分析在此条件下细菌纤维素产量为14.44 g/L与预测值(14.42 g/L)吻合度较高,相对误差为0.14%,比优化前(6.0 g/L)提高了140.6%,研究结果为实现酒糟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