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家禽》2001,23(10):44-45
幼禽常受到病原尚未完全确定的许多肠道疾病的侵害。一些侵害幼雏的病原不明的疾病统称为病毒性肠炎,但依据受侵害禽类品种的不同赋予许多其他病名。许多国家报道的鸡病毒性肠炎又称为鸡吸收不良综合征、鸡传染性矮小综合征、肉鸡矮小综合征、鸡苍白综合征或鸡直升机病等。最近的报道指出,鸡的高峰死亡可能与这一综合征有关。火鸡病毒性肠炎又称为火鸡肠炎、火鸡吸收不良综合征或消化不良综合征。矮小综合征、雏火鸡肠炎综合征和高峰死亡等病名用于描述一些病因未明的类似疾病。   鸡和火鸡发生这些综合征时表现出相同的临诊症状。在 2…  相似文献   

2.
家禽病毒性肠炎,又称为肠道疾病综合征(Interic Disease Complex),主要指一些侵害幼雏的原因不明的一些疾病。依据受侵害禽类的品种的不同,也有一些其他名称,如鸡吸收不良综合征、鸡传染性矮小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3.
1 鸡矮小综合征(RSS)RSS 又称为吸收不良综合征、苍白综合征、骨脆病、股骨端坏死性疾病等,目前该病几乎呈全球性流行。Martland(1989)和 McNulty 等(1993)认为 RSS 病鸡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上不很一致,且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和羽毛生长不良等症状。有的鸡群爆发本病时,出现诸如腺胃炎、肌胃缩小和胰脏病变等异常病理变化。这很可能是病鸡继发感染其他病原体所致。而出现胸腺萎缩和骨病变可能因肠道粘膜受  相似文献   

4.
矮小综合征,又称吸收不良综合征,是鸡的一种知之甚少的疾病。该病引起了相当大的损失,至今尚无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只能通过改善饲养管理加以控制。70年代后期,养禽业出现这种肉仔鸡复杂的传染性疾病,此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依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和特殊部位的大体病变而命名,如吸收不良综合征、鸡苍白综合征、矮小综合征(RSS)、传染性生长障碍综合征和直升飞机病等。所有病例都有生长障碍、羽毛生长差等共同的临床症状,同时还伴随大量不完全一致的症状和病变,如死亡率上升、腹泻、胰腺萎缩、前胃炎、佝偻病及其它骨质变化以及胸腺和法氏囊萎…  相似文献   

5.
肉鸡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安秀林译自《WorldPoultry》1996,(3)鸡吸收不良综合征又称鸡传染性矮小综合征,主要侵害幼年肉鸡的肠道。蛋鸡虽很敏感,但不发生此病,不过常会携带此病的病原体。此病的典型症状就是10日龄前或更早表现严重的生长停滞。然...  相似文献   

6.
鸡球虫病是鸡感染一种或多种球虫而引起的急性原虫病,种类较多,最常见的有盲肠球虫病和小肠球虫病两种,前者由柔嫩艾美尔球虫(盲肠球虫)侵害盲肠引起,主要病变在盲肠,30日龄左右的雏鸡易感染;后者由毒害艾美尔球虫(小肠球虫)侵害小肠引起,主要病变在小肠,60日龄左右的鸡易感染。由于鸡球虫主要侵害肠道,对肠道粘膜损伤较大,如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肠道内魏氏梭菌等厌氧菌通过损伤的组织粘膜进入体内,往往会引发鸡坏死性肠炎,造成严重的损失。2004年10月中旬,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起鸡小肠球虫病并发坏死性肠炎的病例。现将有关发病及治疗情…  相似文献   

7.
乔俊杰 《北方牧业》2005,(11):17-17
<正> 鸡的球虫病是由艾美尔属的各种球虫寄生于肠道上皮细胞内引起的;其中柔嫩艾美尔球虫(主要侵害部位—盲肠)和毒害艾美尔球虫(主要侵害部位—小肠)较为常发;病鸡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和血痢等症状,慢性球虫主要表现肠炎症状。急性爆发性球虫时死亡率较高;当温暖潮湿、卫生条件恶劣、鸡体密度过大、维生索缺乏时死亡率和发病率均相对提高,从而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危害。下面是一例球虫病的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8.
肉鸡传染性发育迟缓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况肉鸡传染性发育迟缓综合征 (infectiousstuntingsyndrome,ISS)因临床上的表现不同 ,在不同的文献中有众多的名称 ,如鸡生长受阻和发育障碍综合征 (runtingstuntingsyndrome,RSS)、直升机羽病、苍白综合征、骨质疏松症、脆骨病、股骨头坏死、传染性腺胃炎等 ,是一种主要侵害快速生长幼龄肉鸡 (尤其是肉用种鸡 )肠道的多征候性 (multi-symptomatic)疾病。本病由Kouwenhoven等于 1 978年首次报道 ,以后由Bracewell和Randall (1 984年 )首次描述了严重的个体生长缓慢、羽毛发育不良等几种密切相关的疾病 ,并且对本病进行了详细定义 ,…  相似文献   

9.
前言发育迟缓综合征或矮小综合征(Stunting Syndrome,SS)主要侵害青年鸡、初代肉鸡和火鸡,引起消化、吸收不良和营养物质利用率降低,致使肉鸡和火鸡生长缓慢,6~14日龄死亡率增高,出羽慢,粪便变湿。剖检SS感染鸡,见肠道壁变薄、苍白色、臌气、肠内充满未消化饲料,偶尔见肌胃糜烂、胰脏变硬。  相似文献   

10.
鸡坏死性肠炎多称肠毒症、烂肠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以侵害鸡只肠道,引起肠道出血、溃疡、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本病主要侵害2~8周龄以内的肉鸡.  相似文献   

11.
肉鸡消化不良的直观特征是在粪便中残留饲料小颗粒,如饲料残留多量玉米时,粪便呈黄色。由于消化不良,肉鸡肠道不能充分吸收饲料营养成分,使饲料转化率低,鸡生长缓慢,色素沉着减少,有时会引起腹泻或继发其他疾病。一、引起消化吸收不良的主要原因(一)传染性因素1.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表现为鸡群均匀度差,许多鸡生长发育不良,嘴脚苍白,羽毛松乱,有时表现关节肿胀、跛行等症状。2.球虫病是引起肉鸡肠炎和消化不良的原因之一,特别是慢性或无血便的小肠球虫病更易被人忽视。3.细菌性肠炎会引起肉鸡下痢。(二)…  相似文献   

12.
王彦军  刘辉 《猪业科学》2007,24(11):74-76
猪圆环病毒病2型(PCV-2)感染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较难控制的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和育肥猪,及怀孕母猪.其特征性临床症状为患猪体质不良,皮肤苍白.引起的疫病包括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繁殖障碍、先天性震颤及肠炎等.  相似文献   

13.
正回肠炎的致病菌为胞内劳森菌,该病很容易在猪群内传播。主要影响生长育肥猪,病变部位大多在肠道,并对猪的生长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形态学特征,该疾病在猪中可分为四种类型:猪肠腺瘤病(PIA);坏死性肠炎(NE);局部性肠炎(RI)和增生性出血性肠炎(PHE)。其中PIA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慢性病,NE被认为是PIA上叠加的继发感染,RI被认为是NE的恢复期,PHE被认为是疾病的急性  相似文献   

14.
禽呼肠孤病毒病足由禽呼肠孤病毒(AR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鸡受到ARV感染后通常因病毒的致病型、宿主的年龄及感染途径不同而表现出病毒性关节炎、腱鞘炎、矮小综合征、肠道疾病、消化不良综合征和呼吸道症状等[1-2].  相似文献   

15.
鸡苍白综合症(或称吸收障碍综合症)早在雏鸡一周龄时即可发生。此病在成年母鸡中已有报道。肉用仔鸡和肉用系种用新母鸡的苍白综合症显示出综合的症状和病变。通常并非所有的症状和病变仅发生于一个鸡群中,而是在同一地区内的几群鸡中都可见到。一般症状身体色素沉着区域的色素消失是最普通的症状。与此同时或此后迅速出现的其它症状和病变有羽毛粗乱、前胃肿胀和(或)坏死、肌胃变小或松弛、出血性肠炎、肠道臌气,食物不  相似文献   

16.
猪回肠炎(Ileitis),又称为猪的肠道腺瘤病(PIA)或猪的增生性肠病变(PPE),广泛流行于青年猪和育成猪,对养殖业危害严重。1 症状及诊断急性回肠炎与慢性回肠炎的临床症状不同。急性回肠炎多侵害育成猪,常在育成猪运输之后发生,表现为淡红色或红褐色稀便,伴随?..  相似文献   

17.
王静  毕英佐 《中国家禽》2002,24(13):47-49
矮小和发育障碍(R&S)综合征于70年代末期在世界肉鸡业报道发现."矮小症"(runting)通常是指病鸡生长发育严重迟缓,45日龄活重仅为300~600克,病鸡羽毛生长迟缓,出现特征性绒毛头."发育障碍"(stunting)是指病鸡生长速度暂时性抑制,体重比同群平均体重轻200克左右.这类病症又称为吸收障碍综合征、鸡苍白综合征和脆骨症.  相似文献   

18.
鸡腺胃炎,它是一种以鸡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腺胃肿大、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肌胃炎主要侵害肉鸡的肌胃,从而影响鸡的采食量和消化、吸收生产性能.该病临床症状不明显,后期多因器官衰竭而死亡.现该病在肉鸡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针对自己的临床实践,从温度、湿度、免疫、代谢等各方面谈一下自己对肉鸡腺、肌胃炎发病原因的一些看法及所采取治疗方法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矮小综合征(ISS)是一种较新的疾病,1976年首先在荷兰和美国发现,随后的几年内在世界大部分肉鸡生产地区均有报道。 ISS也被称为“有多个名字和多种表现的疾病”。最主要的病名有:传染性僵鸡综合征、传染性矮小综合征、僵鸡—矮小综合征、“直升飞机”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苍白鸡综合  相似文献   

20.
鸡坏死性肠炎又称鸡梭菌性肠炎、肠毒血症(肠毒综合征)和内脏腐烂病,是由A型或C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严重侵害家禽的一种疾病。魏氏梭菌常寄居健康鸡群肠道内,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粪便、土壤、污染的饲料和垫料或肠内容物中均可分离到该菌,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为主。通常情况下,魏氏梭菌与家禽机体共生并不致病,但如果突然更换饲料,有严重应激,恶劣气候刺激,肠黏膜因细菌、球虫、蠕虫等侵害,或长时间、超剂量使用抗生素等引起损伤,均能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