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8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饲粮能量对羊繁殖激素的影响。选择60只云上黑山羊哺乳母羊,分为3组,分别饲喂3个不同能量水平饲粮。每个组随机选择5只母羊,在母羊产羔后第1、7、14、21、28、42 d采血。同时在这15只母羊发情时连续间隔12 h采血3次,测定血清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和催乳素(PRL)浓度。结果表明,第21 d中水平组FSH和LH浓度最高(P0.01);第1 d高水平组E2浓度高于中水平组(P0.05);第21 d,中水平组E2浓度高于高水平组(P0.01);发情12 h内高水平组E2浓度最高(P0.05);第42 d中水平组P浓度高于低水平组(P0.05);第28 d中水平组PRL浓度最高(P0.05);发情36 h低水平组PRL浓度最高(P0.01)。研究发现,饲粮能量水平对云上黑山羊泌乳期及泌乳期发情阶段的生殖激素没有显著影响,仅得到了云上黑山羊母羊繁殖激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7,(12):13-18
为了研究GDF9基因多态性与多胎山羊血清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素(lutein hormone,LH)水平的关联,试验选择经GDF9基因型鉴定后的自然发情健康经产安徽白山羊母羊80只,采集血样,应用PCR-SSCP检测GDF9基因的多态性,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FSH和LH水平。结果表明:安徽白山羊群体中GDF9基因外显子存在2个SNPs,均出现3种基因型,在EF4461682:c.1956AC位点,不同基因型母羊外周血中FSH水平无明显差异,但CC型外周血中LH水平高于AA型(P005)。CC型和AC型产羔数(LSM)没有差异,但都显著高于AA型(P005);在EF4461682:c.3319GA位点,AA型外周血中FSH水平显著高于GG型(P005);AA型外周血中LH水平极显著高于GA和GG型(P001),GA型外周血中LH水平显著高于GG型(P005)。AA型平均产羔数LSM极显著高于AG型和GG型(P001),AG型平均产羔数LSM极显著高于GG型(P001)。由此得知,GDF9基因作为影响安徽白山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之一,其功能表达对FSH和LH水平起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和常年发情内分泌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本研究对5只小尾寒羊成年母羊以及相同条件下的5只细毛羊成年母羊用导管法采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FSH和LH浓度.试情公羊爬跨法鉴定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具有显著的非季节性发情特性.小尾寒羊各月份、4个季节和全年的血浆FSH和LH浓度均极显著高于(P<0.0001)低繁殖力和季节性发情的细毛羊.小尾寒羊发情期血浆FSH和LH的基础浓度、峰值、谷值、排卵前峰值均显著高于(P<0.05~P<0.0001)细毛羊的.发情期间小尾寒羊和细毛羊FSH分泌呈现2个明显的峰,第一个峰与排卵前LH峰并存,第二个FSH峰出现在发情后1d.小尾寒羊FSH二次峰均值极显著高于(P<0.01)细毛羊的.本研究结果提示FSH和LH基因可作为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候选基因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4.
绵羊胚胎移植生殖内分泌调控及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产供体母羊(14月龄)德国美利奴15只、波德代15只、无角陶赛特18只分别用孕酮(CIDR)+促性腺激素(PMSG)+促卵泡素(FSH)进行处理,受体小尾寒羊母羊(2胎)124只用CIDR+PMSG进行处理,处理期测定供、受体外周血液中生殖激素孕酮(p4)、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3个供体品种和受体各自发情同期化水平和效果达到非常理想的状态,但供、受体发情同步差相距1 d。黄体数德国美利奴(7.71)显著高于陶赛特(5.19)(P<0.05);冲卵数德国美利奴(5.50)显著高于陶赛特(3.44)(P<0.05);可用胚胎率德国美利奴、波德代、陶赛特分别为70.13%、55.74%、78.18%,陶赛特显著高于波德代(P<0.05);德国美利奴、波德代、陶赛特胚胎移植受胎率分别为55.26%、54.17%、42.31%,德国美利奴显著高于陶赛特(P<0.05)。处理期供体和受体生殖激素动态变化的幅度大,第13天供、受体血清中p4达到峰值,小尾寒羊分别高于德国美利奴(5.37 ng/mL)、波德代(6.14 ng/mL)和陶赛特(5.37 ng/mL);供体血清中E2于第14天开始发情达到峰值,小尾寒羊于第15天开始发情达到峰值;供体血清中FSH于第13天达到峰值,小尾寒羊第14天达到峰值;供体血清中LH于第14天开始发情达到峰值,小尾寒羊血清中LH于第15天开始发情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盐亭汇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种羊场2002~2005年山羊的繁殖生产记录资料和部分质量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舍饲条件下,山羊全年均可发情,但配种季节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尤以秋季最为集中;使用人工授精技术的受胎率达到自然发情配种母羊的受胎率;产单羔母羊的妊娠期极显著和显著地长于产双羔和三羔的母羊;不论公、母,单羔的平均初生重极显著高于双羔和三羔;出生双羔公羊的初生重显著高于三羔,双羔和三羔母羊的初生重无显著差异;窝产单羔和双羔时,公、母羔的初生重差异极显著,而窝产三羔时,公、母羔的初生重无显著差异;有胡须母羊的平均窝产羔数比无胡须母羊的平均窝产羔数高8.26%,无角母羊的平均窝产羔数比有角母羊的平均窝产羔数高5.70%,有肉髯母羊的窝产羔数高于肉髯母羊.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旨在分析陕北白绒山羊10月龄母羊发情周期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含量变化规律,为研究幼龄陕北白绒山羊母羊的繁殖性能和生殖激素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在一个发情周期内,连续20 d每天对8只10月龄陕北白绒山羊母羊进行颈静脉采血(母羊出现发情表现记为发情第0天);在发情期当天和发情间期第5天,从08:00开始,每间隔15 min连续采血3 h,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发情期、间情期和发情周期血清中FSH、LH、E_2和P_4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发情期和间情期连续3 h内,FSH、LH、E_2和P_4均呈波动式分泌,FSH发情期比间情期波动频率快。LH发情期较间情期的波动频率低;在发情期血清内E_2含量较间情期高(P0.05);间情期血清内P4含量显著高于发情期(P0.05);在测定的20 d内,FSH、LH、E2血清中浓度值差异不显著(P0.05),而P4浓度在发情当日和发情次日低于发情间期(P0.05)。  相似文献   

7.
选择2005年1~2月出生的母羔,10月份参加配种,次年3月份产羔,测定当年母羔10月龄达参配体重比例、发情率、受胎率,来年所产羔羊与成年母羊所产羔羊的初生体重、双羔率、健羔率、死亡率;产羔与未产羔的周岁母羊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当年母羔10月龄配种体重达到要求参配体重(38kg)比例为70%,两情期发情率为87.3%,受胎率为82.4%。周岁母羊所产羔羊比成年母羊所产羔羊初生重、双羔率分别低0.25g、3%,差异均不显著(p>0.05)。健羔率低6.2%,死亡率高出2.6%,差异显著(p>0.05)。产羔周岁母羊与未产羔周岁母羊相比剪毛长度短0.44cm,剪毛量、净毛率、净毛量、剪毛后体重低分别低0.53kg、2%、2.06kg、3.1kg,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选择2005年1~2月出生的母羔,10月份参加配种,次年3月份产羔,测定当年母羔10月龄达参配体重比例、发情率、受胎率,来年所产羔羊与成年母羊所产羔羊的初生体重、双羔率、健羔率、死亡率;产羔与未产羔的周岁母羊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当年母羔10月龄配种体重达到要求参配体重(38kg)比例为70%,两情期发情率为87.3%,受胎率为82.4%。周岁母羊所产羔羊比成年母羊所产羔羊初生重、双羔率分别低0.25g和3%,差异均不显著(P>0.05)。健羔率低6.2%,死亡率高出2.6%,差异显著(P<0.05)。产羔周岁母羊与未产羔周岁母羊相比,剪毛长度短0.44cm,剪毛量、净毛率、净毛量、剪毛后体重低分别低0.53kg、2%、2.06kg、3.1kg,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和外源激素对多浪羊繁殖性能及血液生殖激素指标的影响,将78只多浪羊母羊按年龄、体重、胎次和断奶时间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为自然发情组;试验Ⅰ组为营养调控组;试验Ⅱ组为外源激素处理组。于试验开始第20天、配种后第10天,分别从各组随机抽取10只母羊空腹采血,测定6项血清生殖激素指标的含量。结果表明:使用外源激素PRID+PMSG+HCG后,FSH、LH、P4的水平均有升高,不但提高了母羊的发情率和产羔率,而且还达到产三羔的效果;日粮高能和添加维生素、矿物元素,可提高血清FSH、LH、P4的水平,从而使受胎率、产羔率、双羔率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3):5-8
用ELISA对10头发情期内和5头乏情期内的初情期母牦牛进行24 h内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分泌情况检测并比较体重和解剖观察子宫的发育情况。结果显示:发情期母牦牛体重、子宫重、子宫颈-子宫体长、外阴-子宫体长均高于乏情期母牦牛(P0.05),并且在发情期内发情母牦牛高于未发情母牦牛(P0.05);发情期24 h内初情期母牦牛在GnRH、LH、FSH分泌量明显高于乏情期母牦牛(P0.001);在发情期内发情母牦牛GnRH、LH、FSH的分泌量明显高于未发情母牦牛(P0.001)。对比发情期内未发情母牦牛与乏情期母牦牛,二者分泌量均较低,但是发情期内未发情母牦牛激素含量较高并且有较为明显的峰值出现。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6,(5):44-49
为了优化绵羊同期发情技术,本试验分析了不同外源激素对小尾寒羊的同期发情效果,并进行生殖激素测定。将80只健康、空怀的经产小尾寒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采用单因素设计,分别用CIDR+PMSG、PG+PMSG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并在处理期间每组随机抽取4只小尾寒羊空腹颈静脉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4)、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的浓度。结果表明:CIDR+PMSG组小尾寒羊同期发情率、受胎率分别为82.50%、75.00%,均显著高于PG+PMSG处理组(P0.05);CIDR+PMSG组小尾寒羊颈静脉血液中E2浓度在撤栓24 h上升至峰值(8.64±0.13)pg/m L,显著高于撤栓时、撤栓48 h的浓度(P0.05),P4浓度在撤栓7d显著高于撤栓24 h、撤栓48 h(P0.05),LH、FSH浓度变化曲线与E2相似,都是在撤栓24 h显著升高;PG+PMSG组除LH在二次注射后的第2天、第3天显著升高(P0.05),其余3种激素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总之,与PG+PMSG相比,CIDR+PMSG可以显著提高小尾寒羊同期发情效率,并且发情高峰期在撤栓后的24 h前后,因此,人工输精选择在撤栓后12h~36h之间进行为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253-2259
旨在研究燕山绒山羊母羊泌乳期诱导发情的效果及对相关生殖激素变化的影响。选择经产、体质量约为45 kg的泌乳期母羊45只,随机分为A、B和C组,分别于产后25,35,45 d采用孕酮阴道硅胶栓(CIDR)+促卵泡素(FSH)的方法诱导发情,统计96 h内发情率,在埋栓的0,4,9,13 d及试验羊发情时采血检测FSH、促黄体素(LH)、催乳素(PRL)、雌激素(E_2)和孕酮(P_4)浓度。结果显示,A、B和C组的发情率分别为60%,53.33%和80%,发情多集中在24~72 h;埋栓前,即试验0 d时A、B和C组FSH、LH、PRL、E_2和P_4无差异。FSH和LH在撤栓时达到最低,撤栓后升高;14~15 d,所有发情羊FSH和LH均高于未发情羊,但只有A、B组FSH差异显著(P0.05)。14~15 d,PRL浓度最低(P0.05);试验期间,除9 d外,C组发情羊PRL显著低于未发情羊(P0.05),其余各组内发情羊与未发情羊PRL无差异。14~15 d,3组发情羊血清中E_2迅速升高而P_4降低,E_2浓度高于埋栓期(P0.05),试验期间,各组内发情羊与未发情羊E_2和P_4无差异;0~15 d,各组发情羊之间及未发情羊之间PRL、P_4无差异,各组发情羊间FSH及未发情羊间E_2均无差异;4 d,A组未发情羊FSH低于B组(P0.05),LH高于C组(P0.05);13 d,B组发情羊LH低于C组(P0.05),14~15 d,E_2高于C组(P0.05)。结果表明,母羊产后45 d诱导发情效果较好;外源P_4可大幅度降低PRL,发情时FSH、LH和E_2的分泌同步上升。  相似文献   

13.
绵羊在发情周期中各生殖激素浓度变化与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研究巴美肉羊血清生殖激素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排卵数关系,试验采用电化学法,测定了12只成年母羊发情期血清中2种类固醇激素(E2和P4)的浓度水平,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并用SAS 9.0的方差分析程序分析激素浓度与排卵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激素在排单卵组和排双卵组绵羊间变化规律不同,E2在排单卵组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排双卵组表现为持续下降趋势;P4在排单卵组表现为持续上升的趋势,在排双卵组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排单卵和排双卵组绵羊在各时间点的E2和P4激素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孕酮阴道栓(CIDR,CIDR组)和氯前列烯醇(PGF2α,PG组)2种方法,分别对40头2~3岁、体重(65.12±6.41)kg的西藏多玛绵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对同期发情效果进行比较,并在处理后第1、4、7、10、13、16天和第19天(08:00)、(20:00)连续收集血清进行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浓度测定。结果表明:CIDR组和PG组的同期发情率达到100%,但CIDR组的受胎率和分娩率高于PG组(P<0.05),2组分娩母羊产双羔的比率没有显著差异。处理过程中激素变化结果表明:CIDR组和PG组中FSH和LH激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IDR组中第7天E2水平高于PG组(P<0.05),CIDR组第1、4和第19天的P浓度高于PG组(P<0.05)。在CIDR组中,FSH与E2、LH与P的变化显著相关(P<0.05)。总体上,CIDR组的同期发情处理的效果优于PG组,激素变化和相关性分析均显示CIDR组处理方式优于PG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补饲精料诱导非繁殖季节哈萨克母羊发情,解析绵羊非繁殖期发情的生殖激素变化规律,为利用营养因素调控非繁殖季节绵羊发情提供激素方面的理论依据,研究选用成年哈萨克母羊36只,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在2—6月份补饲精料,在非繁殖季节(4—6月份)对发情绵羊及不发情母羊(对照)颈静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外周血液4种重要生殖激素雌二醇(E2)、孕酮(P4)、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浓度。结果表明:血液中E2和P4呈现波动式变化,FSH和LH呈现规律性脉冲式变化。说明E2和FSH与绵羊的非繁殖季节发情有关,高浓度的P4和LH对开启或维持绵羊的发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和环湖牧区开展了以特克赛尔、萨福克和无角陶赛特为主要品种的肉羊胚胎移植试验。对农区55只小尾寒羊受体和牧区76只半细毛羊受体进行了同期处理,小尾寒羊同期发情率81·82%,半细毛羊发情率63·16%。半细毛羊移植胚胎44枚,产羔13只,流产1只(双羔),移植受胎率31·82%;每只小尾寒羊移植2枚胚胎,共移植20只受体40枚胚胎,产羔5只,其中1只母羊产双羔,受胎率12·50%。所产18只羔羊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中草药集中催情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外源诱导对非繁殖季节内蒙古绒山羊产羔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内蒙古绒山羊272只,分为中草药试验Ⅰ组(112只)、激素试验Ⅱ组(100只)和对照组(60只),试验Ⅰ组饲喂中草药,每次50 g/只,发情前7 d开始饲喂,每2d饲喂1次,共3次;试验Ⅱ组海绵栓+PMSG 250 IU/只;对照组正常饲养。在试验结束后第2天早饲前各组选择5只羊颈静脉采血,测定并分析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及生殖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绒山羊的发情率、产羔率和双羔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的产羔率和双羔率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发情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绒山羊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URE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绒山羊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血清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_2)和促黄体素(L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孕酮(P_4)、睾酮(T)在三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生殖激素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激素和抗氧化酶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试验Ⅰ组绒山羊血清P_4含量与GSH-Px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为-0.594,试验Ⅱ组绒山羊血清LH含量与GSH-Px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为0.757。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草药和激素处理均可极显著促进内蒙古绒山羊在非繁殖季节集中发情,并提高产羔率。激素处理可提高非繁殖季节内蒙古绒山羊对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程度和抗氧化功能,中草药处理可提高血清SOD活性;分析认为GSH-Px与P_4之间存在显著颉颃作用,GSH-Px与LH之间存在极显著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每年的2—7月份为巴美肉羊的乏情季节,为实现巴美肉羊高效高频繁殖,打破巴美肉羊季节性繁殖现状,实行全年均衡生产,试验在巴美肉羊乏情季节采用孕激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前列腺素(PGF2α)不同同期发情处理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巴美肉羊在乏情季节利用孕酮埋置(10~12 d)结合PMSG(200~400 IU)、PGF2α(0.1 mg/m L)处理,同期发情效果优于其他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母羊繁殖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生殖激素含量的影响,试验将10~12月龄、体重35~40 kg的健康湖羊母羊60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A组、试验B组,每组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A组、B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每日每只添加15 g、20 g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预试期7 d,正试期180 d,发情后期采血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和生殖激素含量,统计试验羊只的发情、受胎、产羔数及死胎数等,计算发情率、总受胎率、产羔率、羔羊初生时成活率等,测量初生羔羊的体重、体长。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A组、B组的发情率、总受胎率和羔羊初生时成活率均有提高;试验A组、B组的血液总蛋白、球蛋白水平均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A组、B组的羔羊初生重和体长显著提高(P0.05);试验B组的血液雌二醇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试验A组(P0.05),试验A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可改善湖羊母羊的健康状况,提高母羊发情率、总受胎率和羔羊初生时成活率,能显著促进初生羔羊生长。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和环湖牧区开展了以特克赛尔、萨福克和无角陶赛特为主要品种的肉羊胚胎移植试验。对农区55只小尾寒羊受体和牧区76只半细毛羊受体进行了同期发情处理,小尾寒羊同期发情率为81.28%,半细毛羊为63.16%。半细毛羊移植胚胎44枚,产羔13只,流产1只(双羔),移植受胎率为31.82%;每只小尾寒羊移植2枚胚胎,共移植20只受体40枚胚胎,产羔5只,其中1只母羊产双羔,受胎率为12.50%。所产18只羔羊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