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铁岭市土地利用现状截止到2014年底,铁岭市农用地面积1072342公顷,其中耕地5418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7%;园地192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林地4624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6%;牧草地93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其他农用地393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全市建设用地面积112289公  相似文献   

2.
谈兵  翟文侠  宋成舜  柯新利  陈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129-4130,4164
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TD)和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动态度(GTD)分析了西宁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同时结合Markov模型,分析了土地类型转换特点。结果表明,GTD为0.15%;UTD最大的是园地,最小是草地。耕地去向主要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来源主要是其他土地和草地;林地去向是建设用地,来源为耕地和其他土地、草地;草地的去向是耕地和林地,没有来源;建设用地只有农村居民点整理为耕地转出,来源主要是耕地,比重占78.49%。总之,2015~2020年间,耕地比重先增后减,总体减少614.97 hm2;草地不断较少,减少329.91 hm2;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增加567.63 hm2。  相似文献   

3.
张丽英 《河南农业》2013,(21):24-24,28
根据鄢陵县耕地地力评价专家组制定的鄢陵县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将鄢陵县基本农田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一等地面积为12 951.16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9.31%;二等地面积为29 010.86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3.25%;三等地面积为17 211.55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5.66%;四等地面积为7 898.29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1.78%。一等、二等属高产农用地,面  相似文献   

4.
<正>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区,以低山丘陵地区为主要特征,全市农用地133950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8.00%,其中耕地455931hm~2,园地66900hm~2,林地655480hm~2,牧草地117224hm~2,其他农用地43970hm~2;建设用地10299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23%,其中城乡建设用地80108hm~2,交通水利用地19341hm~2,其他建设用地3545hm~2;其他用地52741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6.77%,其中水域45764hm~2,自然保留地481651hm~2。丰富的土地资源,贫瘠的土地质量,是制  相似文献   

5.
根据重庆永川区2002年到2008年遥感影像图,基于RS和GIS技术、ArcGIS9.2平台,对Landsat7、Landsat5卫星的ETM+和TM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得到该区研究时段的土地利用类型图。应用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模型、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过程及土地利用程度时空演变模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7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和园地为主。其中,耕地减少面积最大,变化率为-1.65%;园地增加面积最大,变化率为11.18%。耕地因区位条件和比较经济效益的差异不断向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流转,耕地减少的去向主要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分别占各地类总面积的1.6%和3.4%。园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其他农用地及耕地的转化。研究区2002至2005年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或衰退期,2005至2008年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  相似文献   

6.
丰都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倩  刘秀华 《山西农业科学》2014,(11):1225-1229
基于丰都县2009—2012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使用土地利用动态模型等分析方法,从数量结构、区域特征等方面分析丰都县土地利用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及原因;借助GIS技术分析,采用转移矩阵法研究土地利用类型间相互转化的来源和去向。结果表明,丰都县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在研究时段内,耕地、林地、园地、未利用地呈现下降趋势,而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农用地增幅较大,林地、耕地转化为城乡建设用地,耕地转化为交通水利用地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转换类型;2012年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为245.34,说明丰都县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各乡镇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性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为基础,分别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生态价值敏感度对本次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在安县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3400万元;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最大的为园地、其他农用地和自然保留地;生态价值敏感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林地>耕地>园地>水域>滩涂沼泽>自然保留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城镇用地。  相似文献   

8.
成都郊区农业乡镇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定量分析成都郊区农业乡镇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意义重大。 【方法】文章选择以农业为主导的乡镇,建立浅丘、平坝不同地形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样区各 2 个,通过 2013 年和 2018 年分辨率优于 1 m 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计 算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分析该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2013—2018 年该地 区农业用地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园地、设施大棚和坑塘水面等占比上升,耕地和林地占比下 降。(2)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为耕地转出与园地转入,其中耕地主要转为园地、设施大棚和 建设用地,分别占转出面积的 64.1%、15.3% 和 12.5%;园地主要来源于耕地和林地,分别占 转入面积的 83.2% 和 11.5%。(3)浅丘、平坝不同地形农区发展的主导产业不同,显著影响农 业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浅丘区以耕地和林地转为园地为主,平坝区以耕地转为设施大棚和果 园为主。【结论】成都郊区农业乡镇的农业产业类型、规模化趋势改变了该地区农业土地利 用格局、提高了土地集约化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伊川县土地资源和耕地土壤养分的特点,利用伊川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3565个.采用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选取了剖面性状、立地条件、耕层养分3个方面10个影响因子,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加法模型计算综合分值,按一定规则划分耕地地力等级.结果表明,伊川县1级农用地面积为3 215.7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17%;2级耕地面积8 296.1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3.35%;3级耕地面积26 624.88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2.84%;4级耕地面积22 668.4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6.48%;5级耕地面积1 340.2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16%.在此基础上提出伊川县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及指导农业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3年和2003年遥感影像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湖南省醴陵市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特点.结果显示:1) 1993-2003年醴陵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不大,土地利用类型均以林地和水田为主,二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0%以上;其次是城乡建设用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左右,其他用地面积都在5%以下.2) 土地利用变化以水田、旱地、园地、未利用地的减少和城乡建设用地、林地、水域的增加为主要特征,其中变化量最大的是水田,10年中减少了1 780.62 hm2,其次是林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减少最快的是旱地,年平均减少75.4 hm2,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最快,年平均增加136.0 hm2.  相似文献   

11.
<正>一、土地流转取得的成效(一)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县流转土地6.33万hm2,其中,耕地0.4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3%;林地5.867万hm2,占山场面积的46%。(二)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逐渐成为土地流转的重要受让主体,逐步解决了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为农业产业化开拓  相似文献   

12.
以研究区域2009年、2018年土地利用现状为数据源,将地类划分为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水域、自然保留地7大类型,使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矩阵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在研究时段内耕地、建设用地获得较大增加,林地、园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从驱动因素上看,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经济因素以及政策因素影响,人口因素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京杭大运河沧州到天津地区1987、1993、2000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信息获取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方向,并初步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结果显示,该流域土地利用以耕地和园地林地为主,1987~2000年耕地和园地林地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耕地与园地林地的相互转化及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是研究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  相似文献   

14.
迟彬  胡守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06-16207,16221
采用加权方法建立重庆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运用马尔可夫模型对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期的耕地、其他农用地、未利用土地在不断下降,而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则处于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5.
根据乐山市2010~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和经济数据,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测算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情况。研究表明:2010~2016年期间林地、园地分别以1.45%、13.08%的变化率持续增加,耕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湿地面积均缓慢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377.88亿元增加至382.35亿元,增长率为1.45%;由于林地和园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较高,并且两者增加量远大于其他类型土地的减少量,因而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为增长趋势,增长幅度较小。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总体是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明显提升。林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应切实加强林地资源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根据乐山市2010~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和经济数据,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测算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情况。研究表明:2010~2016年期间林地、园地分别以1.45%、13.08%的变化率持续增加,耕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湿地面积均缓慢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377.88亿元增加至382.35亿元,增长率为1.45%;由于林地和园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较高,并且两者增加量远大于其他类型土地的减少量,因而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为增长趋势,增长幅度较小。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总体是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明显提升。林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应切实加强林地资源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1基本情况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模及现状。长期以来,嵩明县土地流转主要以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为主,土地流转总体规模不大、速度缓慢。据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县土地承包农户为56674户,承包面积为12986.8hm2,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为4462.66hm2,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34.36%。农户自发流转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20.71%,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41.69%,农户委托乡村组织流转面积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18.03%。土地流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技术,将象山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行政区划图相叠置,确定全县耕地地力评价单元985个。根据象山县实际情况和浙江省确定的15个耕地地力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和隶属度,根据综合地力指数等级将耕地划分为三等六级。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县内现有耕地20 742 hm2,其中一等耕地全为二级,面积为458 hm2,占总面积的221%;三级耕地面积为13 3373 hm2,占总面积的6430%,四级耕地面积为6 7126 hm2,占总面积的3236%;五级耕地面积为2341 hm2,占总面积的11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查清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格局,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改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ENVI 4.0软件对2006年延河流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结合野外考察,在ArcGis 9.0平台下获得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从景观格局的角度,根据国标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二级分类体系,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划分为住宅用地(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耕地(水浇地、旱地)、园地(果园)、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天然牧草地、其他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内陆滩地、湖泊水面、水库水面、河流水面)和其他土地(裸地、沙地、沼泽地、设施农用地)共7个大类17个二级类,分析了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景观形态结构特征。【结果】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中旱地的面积比最大,约为37%,其次是天然牧草地、裸地和有林地,分别为22.17%,23.6%和14.4%,其他类型面积均较小;旱地、有林地、天然牧草地和裸地频率比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较高;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沼泽地平均面积指数最大,其次是裸地和天然牧草地;旱地、有林地、天然牧草地、裸地等图斑形状简单且各形状的图斑数呈正态分布;耕地为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优势度较大。【结论】延河流域土地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开展土地整理和规模经营,减少土地利用地块数量,降低形状指数,增加水域、人工草地和林地等生态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和促进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均匀化;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5年和2005年两期TM遥感影像,综合利用RS和GIS技术,研究了大通县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从1995年到2005年10年期间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通县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及面积变化明显,林地、水域及建设用地呈现增长趋势,其中林地增长最显著,成为最大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草地总面积呈现减少趋势,但高覆被草地面积明显增加;耕地及未利用地均呈减少趋势;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之间的转换很强烈,相互转换面积186 894.97hm2,占总面积的60.18%,其中草地转出为林地面积达68 040.88hm2,占发生转变总量的36.41%.研究结果可为该区退耕还林工程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