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即墨市小麦播期播量试验3年的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产量三要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产量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期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小麦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即墨小麦适播期控制在10月3日-15日,播量控制在4千克-9.5千克。  相似文献   

2.
豫南冬小麦播期与播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豫南冬小麦播期播量试验综合3年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成产三因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成产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种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和后期倒伏,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豫南冬麦区的适宜播期、播量,半冬性品种以10月11—18日为宜,合理基本苗为210万根/hm2左右;弱春性品种以10月18—25日播种为宜,合理基本苗为240万根/hm2左右。  相似文献   

3.
在旱肥地条件下,以烟农19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及三因素的影响。试验表明,播期间、播量间及播期播量的相互作用间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对产量构成三因素有一定影响。对于中、多穗型品种在青岛地区适播期内(10月2~15日)播种,基本苗应控制在8万~23万为宜;在最佳播期内(10月5~12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3万~18万比较稳妥。一般情况下,2日到8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8万~13万,8日到15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3万~23万,15日至22日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8万~28万。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为在适期适量播种时最高。不同播期、播量对亩穗数影响较小,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有一定影响,穗粒数随播量的增加而减少,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采用半冬性和弱春性小麦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及播量对小麦叶龄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品种适当晚播只要加大播量不会影响高产群体的形成;春性品种晚播将影响群体的总生长量和群体穗数,适期播种最好,有利于形成高产群体,并能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不同品种播期与产量的互作不一致,成产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也不一致:半冬性品种晚播并不会降低产量;弱春性品种晚播和早播均可导致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在和田地区随着播期推迟,冬小麦全生育期逐步缩短,但在同一播期,密度增加生育期有所增加;播期推迟,影响小麦前期营养生长和小穗分化及小花分化,造成小麦分蘖减少、穗小粒少。因而,冬前分蘖总数和总茎数也随之减少;在冬前总茎数中分蘖所占的比例,随播期推迟而下降,在同一播期内,随播量增加而下降;在同一播期内,随播量增加,单株分蘖减少,因播量的弥补,分蘖总数、总茎数和成穗数增加;随着播期推迟,穗粒数、千粒重逐步增加,成穗数下降,但在同一播期内,穗粒数、千粒重随播量增加而下降,收获穗增加;晚播小麦的增产要依靠群体,走"小个体,大群体"的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小麦品种济研麦7号产量及产量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升高后降低,每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逐渐增加。随播量的增加,产量和每公顷穗数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量。济研麦7号在10月15日-10月20日之间播种,播量在187.5-225kg/hm2之间,成产三因素协调发展,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百农207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百农207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特进行本试验。试验设9个播期播量处理,两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进程有所延迟;同一播期内,亩群体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单株分蘖、次生根减少。同一播量下,随着播期的推迟,越冬群体逐渐变小;播期相同时,不同播量对生育时期没有影响。但随着播量增加,亩穗数增加,而穗粒数、千粒重下降;播量相同时,随着播期推迟,亩穗数、穗粒数下降,千粒重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百农207于10月17日播种产量最高,适宜亩播量为12 kg,但随着播期的推迟,适当增加播量也可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8.
休闲期深松蓄水适期播种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黄土高原旱地麦区多数年份只能等雨晚播种导致产量降低等生产实际问题,研究休闲期深松蓄水和适期播种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实现高产、高效。【方法】于2012—2014年度在山西省闻喜县邱家岭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以休闲期深松和当地传统耕作(对照)为主区,以9月20日(早播,T_1)、10月1日(适期播种,T_2)、10月10日(晚播,T_3)3个播期为副区,研究休闲期深松蓄水对旱地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及播期的调节效应。【结果】休闲期深松较对照,两试验年度播种期3 m内土壤水分分别提高59—71 mm、34—52 mm;冬前分蘖数、各生育时期植株干物质量显著提高,两试验年度分别提高穗数8%—18%、8%—15%,产量19%—36%、17%—22%,水分利用效率6%—21%、10%—12%。休闲期深松条件下,越冬至孕穗期土壤蓄水量以适期播种处理最高;冬前群体分蘖数、开花前植株干物质量以适期播种处理最高,但与早播处理差异不显著;开花后植株干物质量以晚播处理最高,但与适期播种处理差异不显著;穗数、穗粒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适期播种处理最高,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而千粒重随播期推迟而增加。传统耕作条件下,降水少的年份(2012—2013年度)越冬至孕穗期土壤蓄水量以早播处理最高,穗数、穗粒数、产量也均以早播处理最高。此外,3个播期休闲期深松处理,穗数、穗粒数、成熟期植株干物质量、产量与开花前各土层土壤蓄水量相关性较开花后显著,且与开花前深层土壤水分相关性极显著。休闲期深松配套适期播种,播种期土壤水分每增加1 mm,两试验年度增产分别达17 kg·hm~(-2)、23 kg·hm~(-2)。【结论】休闲期深松有利于蓄积休闲期降雨,提高底墒;且休闲期深松蓄水条件下,采用早播和适期播种处理均有利于形成冬前壮苗,但最终以适期播种处理穗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总之,旱地小麦休闲期采用深松蓄水前提下,10月1日播种可优化产量结构,实现高产与高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播期播量对阜阳地区烟农5158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方法]在阜阳毛桥村和中北村开展烟农5158小麦品种6个播期(9月30日、10月5日、10月10日、10月15日、10月20日、10月25日)3个播量(180万、240万、300万苗/hm2)试验,调查株高、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结果]播期和播量对烟农5158的产量影响较大;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升高后降低,10月10日播种的产量最高,10月5日播种的次之,10月15日后播种的产量显著降低;同一播期,产量随播量的增加而增加;潮土产量高于砂姜黑土。同一播期,随着播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同一播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单位面积穗数逐渐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增加;砂姜黑土与相应潮土间在产量三要素方面差异不明显。同一播期,播量越大,植株越高;同一播量,播期越早植株越高;砂姜黑土株高比相应潮土矮,播期越早株高差异越小。[结论]烟农5158在当地的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最佳播期在10月10日,在适宜播期范围内,适宜播量为240万苗/hm2,这可为烟农5158在当地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胶东丘陵冬性晚熟类型区适期适量播种对冬小麦单株性状、群体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播期为9月27日至10月7日,适宜播量为180万~270万/hm2;冬性品种最佳播期播量为9月27日至10月3日、180万苗/hm2,半冬性品种为9月27日至10月3日、270万苗/hm2;适期适量播种与冬前单株分蘖、冬前主茎叶龄、株高、冬前茎数、春季最高茎数存在线性正相关;适期适量播种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产量;在400℃~850℃范围内,冬前0℃以上积温与冬小麦产量呈密切线性正相关.可将以上结论作为冬小麦适期适量播种的科学依据,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1.
适期播种是培育小麦壮苗、提高分蘖成穗率、形成壮秆大穗的基础,播期播量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巨大。本试验以宁麦13作为研究对象,设置12个播期和12个播量,播期间隔3 d,播期推迟3 d每667 m2播量增加1.5 kg,以探究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宁麦1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同一品种的产量及相关性状影响不同,11月18日之后播种,1 kg种子成苗数显著降低,穗下节间显著变短,株高降低,有效穗降低,产量显著降低。因此,可以将11月18日作为一个播期的分界线,11月18日后播种,不仅需要增加用种量,造成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对产量提升作用不大。为了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宁麦13在盐城地区需在10月25日—11月18日期间完成播种。  相似文献   

12.
2021年罕见秋汛等异常气候,造成全国1.1亿亩小麦晚播了大约15 d,滑县小麦播期普遍推迟10~20 d,为了研究豫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在一年两熟模式下晚播冬小麦的配套高产种植技术,以百农207冬小麦为试验材料,设置小麦晚播条件下不同播期、播量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前期营养生长和幼穗分化时间缩短,冬前叶龄小、分蘖总数减少,株高降低,亩穗数减少和千粒重略有降低。同一播期内播量增加,单株分蘖少,因播量的弥补作用总茎数和成穗数增加。产量结果表明,10月25日播种15.0 kg/亩、11月4日播种17.5 kg/亩、11月14日播种20.0 kg/亩有利于发挥百农207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顺应当前气候变化,实现鲁西南地区小麦大面积高产稳产,以该区小麦主栽品种泰农18(大穗型)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播期(9月27日、10月3日、10月9日、10月15日、10月21日)和播量(基本苗数量120万株/hm~2、240万株/hm~2、360万株/hm~2)对该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明确该品种高产的适宜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产量随播期推迟、播量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单位面积穗数随播期推迟而减少,随播量增大而增多;穗粒数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千粒重随播期推迟而增加,但二者均随播量增大而减少。鲁西南地区泰农18的适宜播期为10月9~15日、适宜基本苗数量为240万株/hm~2,其中,最佳播期与播量组合为10月9日播种、基本苗数量24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以宁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晚播小麦不同播期、密度、不同氮比运筹方式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迟播小麦随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有效穗数等群体质量性状迅速增强,单穗分蘖及成穗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成穗率、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逐渐变劣,但不同密度之间个体质量性状衰减的速率远小于适期早播的小麦,大幅度增加播种密度,个体生长发育受抑制的程度将明显减少。晚播麦要控制前期用肥,主攻后期用肥,本试验晚播小麦基本苗增加到25万/亩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设置不同的播期和播量组合,研究播期和播量对济研麦7号小麦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穗数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增加;随着播量的增加,穗数和产量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播期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播量。对于济研麦7号小麦来说,播期10月15—20日、播量187.5~225.0 kg/hm~2条件下,成产三因素协调发展,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苏中地区小麦最佳播期和播量,以获得最大产量。以春性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等变化规律和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宁麦13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期,其次是播量。播期显著影响小麦播种至出苗时间,播期越迟出苗越晚,播种至出苗时间最短为7 d,最长可达27 d。播期对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影响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显著,对结实率影响不显著;穗长、小穗数、第5节间长呈显著差异,第2节间长呈极显著差异,其他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扬花期单茎叶质量、单穗质量、LAI呈极显著差异,成熟期单茎叶质量、单穗质量差异不显著。茎秆形态特征、穗长、植株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以及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相关性密切。总体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播量为300 kg/hm~2时,宁麦13在苏中地区高效种植的合理播种时间为11月中下旬;若播量为450 kg/hm~2,则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均可播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播期和播量对山西省晋中盆地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为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以晋太18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播期、播量)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播期和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对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二因素互作对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影响达到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和成穗数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增大趋势;随着播量的增大,产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成穗数表现为增大趋势,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降低趋势。适宜播期为9月24—29日,适宜播量为375万~450万粒/hm~2;最佳播期为9月24日,与其相应的最佳播量为375万粒/hm~2。9月19日至10月14日期间,播期比9月24日每提前或推后1 d,对应的播量减少或增加15万粒/hm~2。以播期定播量,通过协调产量三要素,形成较高的成穗数和适当的穗粒数及千粒质量,是晋中盆地冬小麦高产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18.
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鲁原502适宜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挖掘鲁原502的高产潜力,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栽培技术指导,研究了不同播期播量对鲁原502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鲁原502的产量和公顷穗数逐渐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提高;不同播期对千粒重影响较大,其次为公顷穗数,而对穗粒数影响较小;随着播量增加,鲁原502的产量逐渐提高,公顷穗数先逐渐上升后趋于稳定,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逐渐下降;播量对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公顷穗数。鲁原502在济南及周边区域的适宜播期为10月4~12日,适宜播量(基本苗)为225.0万~270.0万/hm2。鲁原502获得高产,首先要做到适期适量播种,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同时穗粒数和千粒重应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二因素最优回归计计分析方法,对小麦新品种周8826和郑州79201最佳播期与播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周8826和郑州79201的最佳播期均为10月6日,最佳播量分别为每亩14和16万基本苗。要获取高产,周8826应主攻穗粒数和千粒重。具体技术指标为基本苗每亩14万,冬前分蘖每亩s4万,最高分蘖每亩94万,亩穗数32万,穗粒数33.2个,千粒重35克;郑州79201则应主攻亩穗数,具体技术指标为基本苗每亩16万,冬前分蘖每亩72万,最高分蘖每亩96万、亩穗数36.5万,穗粒数31.4个,千粒重32.3克。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份下播期对旱地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2008—2010年不同播期对小麦群体、产量、干物质积累和转移、籽粒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总茎蘖、单株茎蘖和单株成穗数均随播期推迟而降低;9月28—30日播种,穗部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最多,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均最高;生育期耗水量以9月28—30日播种最多,其次是9月20—22日播种;籽粒水分利用率随播期推迟而提高。不论特大干旱年份还是冬春低温、积温不足年份适期(9月28—30日)播种都是提高旱地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确保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