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Gen Bank中绵羊促卵泡激素受体基因(FSHR)的mRNA序列(登录号:NM_001009289.1)设计引物,反转录PCR(RT-PCR)扩增蛋白编码区(CDs)区,以获取绵羊FSHR基因可变剪接体,并通过Western blot验证其在组织中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在卵泡中的表达位置。结果表明,在绵羊卵巢中除了全长的、编码695个氨基酸的FSHR表达产物外,还鉴定到分别编码694个、633个、595个、582个和533个氨基酸的FSHR可变剪接形式的转录产物。在卵泡中主要以695(694)、633和595 3种转录本形式存在。但在颗粒细胞中绵羊促卵泡激素受体主要以经典分子即695个氨基酸的形式存在。在卵泡发育过程中,FSHR蛋白质含量发生变化:在初级卵泡中,FSHR主要在卵母细胞中表达,而不是在单层的颗粒细胞中表达,在次级卵泡中,FSHR在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中均不表达,到三级卵泡(有腔卵泡)时,FSHR蛋白质在颗粒细胞中表达丰富。可见,绵羊FSHR基因虽然存在可变剪接体的结构,但其功能主要取决于经典型的69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并且对初级卵泡的发育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FSH-C2-α和pEGFP-FSH-C2-β,并检测其在籽鹅颗粒细胞中的瞬时表达。利用PCR技术合成籽鹅FSH全基因后,构建促卵泡素α、β亚基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籽鹅卵泡颗粒细胞。结果表明:基因片段已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同时在颗粒细胞中检测到pEGFP-FSH-C2-α和pEGFP-FSH-C2-β的融合蛋白表达。说明已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FSH-C2-α和pEGFP-FSH-C2-β,并在颗粒细胞瞬时表达成功,为研究和开发生物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SIRT1是一种二氢尿嘧啶脱氢酶(NAD)依赖的具有去乙酰化酶活性的多功能转录调节因子.本研究分析不同闭锁阶段卵泡颗粒细胞中SIRT1基因表达规律性,探讨SIRT1基因表达量与卵泡发育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SIRT1蛋白表达定位,qRT-PCR方法分析SIRT1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SIRT1蛋白在晚期闭锁卵泡中最高,健康卵泡中最低,SIRT1 mRNA表达规律性与SIRT1蛋白表达规律性一致.综合分析,颗粒细胞中SIRT1基因随着卵泡的闭锁表达量逐渐升高,SIRT1表达与猪卵巢卵泡发育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PAPPA2基因在鸡卵泡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以150日龄海兰褐蛋鸡为供试材料,采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对PAPPA2基因在鸡卵巢组织不同发育时期卵泡中的mRNA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APPA2蛋白质分子在鸡前等级卵泡中的时空表达模式进行了蛋白定位分析。结果表明:鸡PAPPA2基因mRNA在卵巢间质、各前等级卵泡和不同等级化的卵泡中均有表达,但也表现出其在不同卵泡组织中转录水平的差异性,其中,PAPPA2基因在间质组织、5~6 mm、6~7 mm、F2卵泡中的mRNA转录水平最高(P0.05),而在4~5 mm前等级卵泡和F3卵泡中的mRNA表达量最低(P0.05)。由此表明,鸡PAPPA2基因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卵泡生长发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调控功能,且表现出卵泡的不同生长发育程度可能与PAPPA2基因的转录水平之间有着剂量依赖关系。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可见,鸡PAPPA2蛋白质分子在卵巢间质组织、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均有表达,但在膜层细胞中未检测到其表达信号。初步推断,鸡PAPPA2分子可能以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方式在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YAP1基因在鸡卵泡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以150 d海兰褐蛋鸡为供试材料,采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对YAP1基因在鸡卵巢组织不同发育时期卵泡中的mRNA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YAP1蛋白质分子在鸡前等级卵泡中的时空表达模式进行蛋白定位分析。结果表明:鸡YAP1基因mRNA在卵巢间质、前等级卵泡和不同等级化的卵泡中均有表达,但在不同等级的卵泡中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呈现出组成型表达的特点。鸡YAP1蛋白质分子主要在卵巢间质组织、前等级卵泡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有表达,但在膜层细胞中未检测到其表达信号。此结果表明,YAP1分子可能主要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在前等级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卵巢颗粒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原始卵泡生长启动的关键因素,卵巢颗粒细胞过度凋亡是卵泡闭锁的主要原因,因此卵巢颗粒细胞的功能对卵泡生长发育、排卵、激素分泌等至关重要。研究通过探究连环蛋白β1(catenin beta 1, CTNNB1)对猪卵泡发育过程中颗粒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类固醇激素分泌等功能的影响,为猪卵泡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RNA抽提、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 qRT-PCR)等方法,构建CTNNB1在母猪卵巢、肌肉、大脑等9个组织的表达谱;检测母猪性成熟过程中卵巢组织和小(≤3 mm)、中(3—6 mm)、大(≥6 mm)卵泡颗粒细胞中CTNNB1的表达情况。构建CTNNB1的真核表达载体及合成siRNA,转染至猪卵巢颗粒细胞,采用EdU、Annexin V- FITC/PI双染、ELISA等方法,检测CTNNB1对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影响,以及对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重要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与肌肉、大脑等组织相比,CTNNB1在卵巢中mRNA表达水平最高。性成熟母猪卵巢中CTNNB1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性成熟前和性成熟后的母猪;卵巢卵泡中CTNNB1转录和蛋白水平随卵泡发育明显上调;且卵巢颗粒细胞中CTNNB1转录和蛋白水平也随卵泡的发育逐渐上调。更重要的是,CTNNB1显著促进颗粒细胞增殖,抑制颗粒细胞凋亡;CTNNB1能够上调CYP1A1HSD17B7的转录水平,下调CYP11A1、ESR1、ESR2、FSHR、LHRNR5A1等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而促进颗粒细胞雌激素的分泌,抑制颗粒细胞雄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结论】本研究证实CTNNB1可能通过促进颗粒细胞增殖及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抑制颗粒细胞凋亡及雄激素、孕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而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去乙酰化酶SIRT1基因在猪不同发育阶段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了解SIRT1基因在猪卵泡发育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猪卵巢,分离卵泡颗粒细胞,根据直径将其分为≤1.5mm,1.5~≤3.0mm,3.0~≤5.0mm,5.0mm 4个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SIRT1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定位,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SIRT1基因在不同直径卵泡颗粒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SIRT1蛋白在不同发育卵泡颗粒细胞中均有表达,随着卵泡的发育,SIRT1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其在原始卵泡中表达量最低,在其余卵泡中表达量较高。SIRT1mRNA及其蛋白在不同直径的卵泡中表达趋势一致,在直径1.5~≤3.0mm卵泡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直径卵泡(P0.01)。【结论】SIRT1基因在不同卵泡中的表达具有规律性,与猪卵巢卵泡发育具有潜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构建猪SIRT1基因全长编码区(coding region sequence,CDS)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猪原代卵巢颗粒细胞,探讨SIRT1基因过表达对猪卵巢颗粒细胞中AMPK基因的转录及其蛋白活性的影响。测序结果表明,猪SIRT1基因的CDS区全长大小为2 229 bp,与NCBI发布的猪SIRT1基因m RNA序列(EU030283.2)一致;转染p EGFP–C1–SIRT1载体的颗粒细胞中SIRT1的m 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P0.01);p EGFP–C1–SIRT1转染组细胞中,AMPK–α1和AMPK–α2基因的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且细胞中AMPKαThr17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原代猪卵巢颗粒细胞中的SIRT1基因过表达使AMPK的表达显著增加,影响AMPK的活性,推测SIRT1可能通过AMPK在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不同直径健康猪卵泡上的表达变化规律,将收集到的90个健康母猪卵巢,通过ELISA检测不同直径卵泡液中MIF质量浓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颗粒细胞中MIF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MIF在颗粒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1)中等直径卵泡(3~4mm)液中MIF的质量浓度(54.17±7.86ng/mL)显著高于大卵泡(6mm,32.29±1.47ng/mL)和小卵泡(1~2mm,38.89±0.98ng/mL)(P0.05);2)中等直径卵泡颗粒细胞中MIF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大卵泡和小卵泡的表达量(P0.05);3)MIF也在不同直径卵泡颗粒细胞中的细胞核和细胞质表达,但多集中于细胞质中。综上,随着猪卵泡发育过程,MIF在中等直径卵泡中表达量最高。本研究为母猪卵泡发育和排卵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单卵泡水平建立非闭锁大小卵泡颗粒细胞基因表达的消减文库,选择繁殖性能正常、空怀高繁殖力黄淮山羊2只,以氯前列烯醇处理40h后取卵巢,计数卵泡并测量卵泡直径,钝性分离采集卵泡颗粒细胞,置于液氮内保存,取样后的卵泡部分组织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进行闭锁鉴定。选择直径6和4mm非闭锁卵泡,提取颗粒细胞mRNA,扩增cDNA,监测抑制消减杂交及其文库构建的试验环节。结果表明:消减文库的阳性克隆测序成功率100%,从正向文库中随机挑取96个克隆进行差异表达的筛选,发现12个全新表达序列标签;应用RT-PCR对已知序列的抑制素βA亚基基因(INHBA)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A1基因(GSTA1)进行表达水平测定,证实了颗粒细胞2个基因mRNA的表达模式与差异显示的结果相同。表明消减文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1.
12.
选用正在产蛋的罗曼鸡,取体积排序第一(F1)和第四(F4)的卵泡,分离颗粒细胞层细胞.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来源于F1和F4卵泡的颗粒细胞用PBS(对照)、空载体或Bcl-2重组质粒处理,然后在不完全无血清培养基(不添加胰岛素)中培养48和96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蛋白表达,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检测IGF-1的含量.结果发现,转染Bcl-2重组质粒组的Bcl-2蛋白表达量和IGF-1分泌量均多于其他各组.分析来源于不同卵泡期卵泡颗粒细胞的分泌功能,发现随时间的增加F1细胞IGF-1分泌量减少,而F4的IGF-1分泌量基本不变.结果表明,在鸡卵泡颗粒细胞中转染的Bcl-2基因具有表达功能,表达的蛋白具有调节鸡卵泡颗粒细胞分泌IGF-1的作用;鸡卵泡颗粒细胞IGF-1的分泌还受鸡卵泡的大小和颗粒细胞在体外培养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构建绵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siRNA载体并对其在绵羊颗粒细胞中的表达,采用DMEM/F12培养液对绵羊卵巢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干扰载体转染到颗粒细胞中,用ELISA试剂盒测定转染后各组颗粒细胞中VEGF的表达量。转染阳性对照载体PGC的颗粒细胞组为对照组,转染PGC-1、PGC-2和PGC-3的颗粒细胞组分别为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试验组Ⅲ。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中VEGF的表达量分别降低了55.37%、81.45%和73.29%,其中载体PGC-2所转染的细胞中VEGF的表达量最少,说明在3个载体中,PGC-2对VEGF的基因沉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小鼠发情周期卵巢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法,对小鼠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间情期卵巢中GPR30分布及GPR30 mRNA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GPR30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分布于小鼠卵巢各级卵泡的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卵母细胞以及黄体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中,以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中分布最多、着色最深;GPR30的相对表达量在小鼠发情周期卵巢中以间情期最低且极显著低于其他3个时期(P<0.01),发情期最高但与发情前期和发情后期无显著差异(P> 0.05).发情周期卵巢中GPR30 mRNA的表达变化规律与GPR30的表达基本一致,其中发情期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1),间情期最低且极显著低于其他时期(P<0.01). GPR30在小鼠卵巢中的分布和表达量变化与卵泡发育过程以及发情周期雌激素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提示其介导了雌激素对发情周期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PAPPA2基因在鸡卵泡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以150d海兰褐蛋鸡为供试材料,采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对PAPPA2基因在鸡卵巢组织不同发育时期卵泡中的m RNA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APPA2蛋白质分子在鸡前等级卵泡中的时空表达模式进行了蛋白定位分析。结果表明:鸡PAPPA2基因m RNA在卵巢间质、各前等级卵泡和不同等级化的卵泡中均有表达,但也表现出其在不同卵泡组织中转录水平的差异性,其中,PAPPA2基因在间质组织、5-6mm、6-7mm、F2卵泡中的m RNA转录水平最高(P0.05),而在4-5mm前等级卵泡和F3卵泡中的m RNA表达量最低(P0.05)。此表明,鸡PAPPA2基因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卵泡生长发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调控功能,且表现出卵泡的不同生长发育程度可能与PAPPA2基因的转录水平之间有着剂量依赖关系。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可见,鸡PAPPA2蛋白质分子在卵巢间质组织、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中均有表达,但在膜层细胞中未检测到其表达信号。初步推断,鸡PAPPA2分子可能以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方式在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此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揭示PAPPA2基因在不同时期卵泡的生长发育中的具体调控作用和分子调节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在胎猪卵巢发育过程中,NO/s GC/c GMP信号通路对猪卵泡发育的影响,选取70日龄、90日龄胎猪和1日龄仔猪以及120日龄母猪为试验动物,取其卵巢,对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研究一氧化氮合酶[e NOS(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esis)、n NOS(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以及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 GCα1、s GCβ1)在卵巢中的表达,并使用化学比色法进行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3种NOS在卵巢不同细胞中均有表达,特别是随着卵泡的发育,在膜细胞和颗粒细胞中的表达逐渐增强。而s GCα1和s GCβ1除了在卵巢的腔前卵泡的颗粒细胞中表达,也在黄体细胞和有腔卵泡膜细胞中有较高的表达量。研究发现,s GCα1和s GCβ1在腔前卵泡的颗粒细胞中的表达量最高,且随着卵泡的不断发育,这2种蛋白的表达强度逐渐降低;总NOS、e NOS、i NOS活性在出生前期显著高于出生后期(P 0. 05),n NOS含量在出生前期和出生后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 0. 05)。说明NO/s GC/c GMP通路在卵泡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猪卵泡期内有腔卵泡发育和闭锁中颗粒细胞自噬与凋亡、卵泡内调控因子、类固醇激素及相关酶类的变化,为提高排卵前卵泡发育数量提供理论依据。从猪卵泡期卵巢中分离3~5 mm有腔卵泡,根据发育变化分为健康卵泡、早期闭锁和晚期闭锁3类,应用HE染色观察内部形态结构变化,应用酶免法检测卵泡液中雌二醇(E2)和孕酮(P4)的浓度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e、LC3B、ATG3、ATG5、ATG7)、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im、Bcl-2和Bax)、类固醇合成酶基因(CYP11A1、3βHSD、CYP17A1、CYP19A3)、激素受体和卵泡内关键调控基因(FSHR、ERα、CART、SMAD4)在不同类型卵泡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健康卵泡中颗粒细胞层完整,有少量凋亡细胞,早期和晚期闭锁卵泡中颗粒细胞层分散,且凋亡细胞明显增多。早期和晚期闭锁卵泡中P4/E2显著高于健康卵泡,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在早期和晚期闭锁的卵泡中显著高于健康卵泡,类固醇合成酶基因CYP11A1和3βHSD的表达量在早期和晚期闭锁卵泡中显著高于健康卵泡,CYP17A1、CYP19A3、FSHR、ERα和SMAD4的表达量在早期和晚期闭锁卵泡中显著低于健康卵泡,而CART的表达量则呈现相反的趋势。由此可见,颗粒细胞自噬和凋亡是卵泡闭锁的主要诱因,而类固醇合成酶基因CYP11A1和3βHSD通过提高卵泡液中孕酮的水平加速了卵泡闭锁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甘加型藏羊(Ovis arise)发情周期内血浆雌激素的分泌规律及其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在下丘脑-垂体-卵巢(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 HPO)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选取发情周期内健康且未孕甘加型藏羊32只,运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研究其血浆雌激素分泌规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HPO组织中ER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分布。结果显示,发情周期内血浆雌激素含量呈脉冲式和波动式交替变化,发情期最高,发情后第10小时达到第1个峰值(97.21 ng/mL);ERα mRNA及蛋白在HPO中均有表达。下丘脑组织中发情后期最高,显著高于间情期;垂体组织中发情期最高,与其他3个时期差异显著;卵巢组织中在发情前期最高,各时期表达差异显著。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结果显示,ERα阳性表达主要在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胶质细胞胞核和大神经元胞体及轴突分布;在垂体远侧部及中间部嗜酸性细胞胞核中高表达,胞浆中表达较弱,在卵巢的生长卵泡颗粒细胞胞浆和胞核、卵泡内膜细胞及黄体细胞胞浆中分布。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内血浆雌激素及其受体在HPO组织中呈动态表达变化,表明雌激素及其受体α参与调节甘加型藏羊的生殖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旨在了解猪核心蛋白聚糖基因(Decorin,Dcn)的序列特征、蛋白结构和性质,探讨其在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获得猪Dcn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双酶切法构建猪Dcn基因的过表达载体,瞬时转染至体外培养的猪卵巢颗粒细胞中,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mRNA和蛋白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结果]猪Dcn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与哺乳动物其他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均比较保守。猪Dcn基因编码蛋白含有360个氨基酸,有糖胺聚糖附着位点(GAS)等重要的保守结构域。成功构建了猪Dcn基因真核生物表达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猪卵巢颗粒细胞后,发现Dcn过表达极显著上调了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促凋亡基因Bax mRNA与凋亡标志蛋白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而Bcl-2/Bax值则显著降低。[结论]Dcn基因在哺乳动物的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是猪卵巢颗粒细胞的促凋亡因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