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稻瘿蚊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通过对稻瘿蚊发生的规律以及主要的危害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其发生的规律为水稻产量的提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再生稻的栽培原理和稻瘿蚊发生、繁衍规律及其对水稻的危害时期根据种植品种(组合)的特征特性,科学合理地安排播插期,使水稻生育期(即幼穗分化三期)调节在稻瘿蚊主要危害代发生之前,就可有效地避过或减轻稻瘿蚊的危害,结合科学合理的密植规格、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留桩高度和适时收割头季稻,实现丰产。  相似文献   

3.
化州市稻瘿蚊灾变规律及可持续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瘿蚊是化州市水稻卜的丰要害虫之一.通过近20年系统调查研究,摸清了稻瘿蚊在化州市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并着重分析了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天敌等主要因素与稻瘿蚊灾变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操作简便、经济、可行的可持续控制技术,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水稻标葱是由于双翅目瘿蚊科的稻瘿蚊危害心叶而形成的一种虫害,稻瘿蚊是我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特别对晚稻危害很大,必须综合防治稻瘿蚊,方可确保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5.
影响稻瘿蚊发生危害的若干生态因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瘿蚊是东南亚国家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我市1988~1998年因受害累计损失稻谷49676.6 t,成为危害当地粮食生产的主要害虫.不良的农田生态是稻瘿蚊不断严重危害的主导因素.本文就稻田土壤类型、质地,稻作制度,气候因子等稻瘿蚊发生栖息的条件逐一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害对策.  相似文献   

6.
稻瘿蚊Orseoliaoryzae Wood-Mason是东南亚国家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我国南方诸省稻区近年来害严重影响稻瘿蚊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虫源,苗情,气象,栽培制度和管理措施,对其发生为害无不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稻瘿蚊是化州市水稻生产上的间歇性成灾害虫.对稻瘿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种群密度估计、发生程度通径分析及预测模型等进行了研究,为更有效地控制稻瘿蚊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稻瘿蚊为害水稻主要以幼虫侵入生长点,使其不能发育,造成水稻中期基部膨大,愈后叶鞘成管状伸出形成“标葱”。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双季早稻面积进一步减少,单季稻、再生稻面积不断扩大,早、中、晚混栽及晚稻育秧方式多样化,为稻瘿蚊的发生为害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和大量桥梁田,便于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广东省信宜市水稻主要害虫稻瘿蚊,提出了防治对策,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的稻瘿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稻瘿蚊是化州市水稻生产上的间歇性成灾害虫.对稻瘿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种群密度估计、发生程度通径分析及预测模型等进行了研究,为更有效地控制稻瘿蚊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抗蚊青占的抗蚊性及其种植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90年代以来,稻瘿蚊在广西连年偏重发生,严重威胁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2.
稻瘿蚊又名稻瘿蝇,属双翅目,瘿蚊科.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造成水稻产量损失的钻蛀性害虫. 稻瘿蚊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及江西、湖南、贵州省的南部.成虫不造成水稻危害,其幼虫侵入水稻生长点,蛀食水稻生长点,使叶鞘形成葱管,俗称"标葱",造成水稻不能成穗而失收.  相似文献   

13.
水稻植株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稻瘿蚊关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水稻植株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稻瘿蚊的关系,测定了12个抗感稻瘿蚊水稻品种3叶期稻茎内游离氨基酸的主要种类及含量,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水稻品种抗蚊性的主要氨基酸种类。结果表明,所测试品种稻茎内共有16种氨基酸,各品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不同;除品种570011外,其他参试品种的苏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含量较高,甘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较低;甘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谷氨酸、脯氨酸、苏氨酸、蛋氨酸与水稻品种抗稻瘿蚊的关系比较密切,是影响水稻品种抗蚊性的主要氨基酸种类。  相似文献   

14.
韶关市稻瘿蚊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稻瘿蚊在韶关市发生较轻,80年代末开始回升,尤以晚造本田发生较重。从1990年发生面积1.09万hm^2、损失稻谷576t,发展到1999年发生面积2.25万hm^2、损失稻谷1795t,成为韶关市稻作生产的主要害虫,严重威胁着韶关市水稻生产的发展。根据近10多年来稻瘿蚊在韶关市发生的情况,提出其发生原因及综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稻瘿蚊学名为Orseolia oryzae(Wood-Mason),属双翅目,瘿蚊科,别名稻瘿蝇,是一种专食性强,区域性、间歇性发生,砧蛀性危害的灾害性水稻害虫。20世纪80年代传人境内以来,其分布危害逐年扩大,局部地方已成主要害虫,其危害超过了螟虫等害虫。为有效防治该虫的危害,进行了发生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结合抗性鉴定培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为水稻抗虫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方法】以广西高抗稻瘿蚊水稻种质GXM-002-1为抗源供体亲本,以优质恢复系R553为受体(轮回亲本),采用杂交、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选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结果】经分子标记M12-29检测,获得4个稻瘿蚊抗性基因纯合改良株系R553GM-15、R553GM-19、R553GM-31和R553GM-47,其中R553GM-47对稻瘿蚊的抗性达抗水平,其余3个改良株系对稻瘿蚊表现为中抗水平;在农艺性状表现方面,4个改良株系的有效穗数与千粒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在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粒长和粒宽等性状中,至少有1个株系与轮回亲本R553无显著差异。【结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抗性鉴定方法,可从高抗稻瘿蚊材料GXM-002-1与高感稻瘿蚊水稻优质恢复系R553杂交后代中筛选出抗稻瘿蚊新品系。  相似文献   

17.
西非稻瘿蚊 (Orealla oryzlvora sp nv )属双翅目害虫,与亚洲稻瘿蚊相似,主要分布在非洲西部,一般发生较轻,偶有偏重发生。 1997- 1999年中国政府组织在西非几内亚开展农业开发,大面积水稻生产深受其害,产生了较大的损失和影响。通过对西非稻瘿蚊生物学习性调查,明确了西非稻瘿蚊在西非几内亚沿海稻区科巴地区的暴发原因,同时进行了多种控制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在吸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认为"以经济有效的产出为目标,确定合理的产量水平,充分利用农业的及其他自然因子,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下,保证作…  相似文献   

18.
稻瘿蚊是我省间歇性发生的水稻害虫,早在90年代以来三明、宁德、南平、漳州等地严重发生,年发生七代,古田县也一度暴发成灾,对粮食生产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农田生态、农业耕作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我县又有部分乡镇发现有稻瘿蚊为害。  相似文献   

19.
稻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因被害稻苗抽出的管状物称为标葱,故稻瘿蚊又俗称标葱虫.它是为害中稻、晚稻的一种主要水稻害虫.  相似文献   

20.
<正> 稻瘿蚊是广东省五华县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频率增加,危害加重。其防治比较困难,农民主要使用水胺硫磷等农药防治,效果均不很理想。而这些农药防效短,每七天要用药一次,农民使用不容易办到,常造成防治不力的现象,因而损失较大。2002年我们引进了10%灭线磷颗粒剂防治水稻稻瘿蚊药效试验,取得较好效果,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