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轿车操纵稳定性研究方法在汽车列车研究中的局限性,探讨了一种适合于研究汽车列车操纵稳定性的方法和改善措施.根据所建包含鞍座阻尼的半挂汽车列车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S"移线工况下汽车列车运行状态的计算机仿真与分析,揭示了挂车相对牵引车侧倾角、横向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的变化响应,并通过施加鞍座阻尼力矩来改善系统的横向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阻尼力矩能有效减小系统的横摆振幅和摆振频率,为研究半挂汽车列车操纵稳定性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三自由度汽车模型为基础,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汽车-驾驶员-环境闭环控制系统模型,研制了闭环控制系统仿真软件,对几种典型转向工况进行了模拟。为验证系统模拟及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进行了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闭环系统模型合理,仿真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策略与仿真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复杂行驶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方法】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直接横摆力矩双层控制策略,上层根据参考模型和车辆实际状态参数,基于模糊控制规则决策出维持车辆稳定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并基于Carsim中无控制双移线工况仿真结果,确定了模糊控制变量的基本论域范围;下层以提高操纵稳定性为目标,引入HSRI轮胎模型,并充分考虑电机和路面附着极限等约束条件将所需的横摆力矩进行优化分配,在Matlab/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环境下建立控制策略,通过正弦迟滞和双移线工况仿真验证控制策略的性能.【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等转矩分配,正弦迟滞工况和双移线工况下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跟踪滞后时间缩短,且最大跟踪误差分别减小了约98%、97%.【结论】直接横摆力矩双层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实现横摆力矩优化分配,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七自由度的汽车主动悬架数学模型,并就该模型的模糊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模拟路面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以汽车车身的垂直加速度、俯仰角和侧倾角,以及悬架的变形作为输出.模糊控制规则采用调整因子,以使设计的模糊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灵敏性和鲁棒性.用Matlab语言及其Simulink工具箱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主动悬架与被动悬架比较,其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得到改善,且模糊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对比不同气动造型汽车的侧风稳定性,分析了影响侧风稳定性的因素.采用MATLAB软件建立多自由度汽车动力学数学模型,并进行侧风稳定性仿真,通过对比风压中心与质心3种相对位置情况下的侧倾角速度和横摆角速度,得出风压中心位于质心后的汽车气动造型可以改善汽车侧风稳定性的结论.采用实车侧风稳定性试验进一步验证了侧风稳定性虚拟试验结论的有效性.最后从汽车的车身尾翼、车身横断面、阻风板等方面提出汽车侧风稳定性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二自由度车辆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车辆底盘集成控制器,并开放了以二次规划法作为基础的主动横摆力矩优化分配计算法。本文简单阐述了基于主动横摆力矩优化分配的车辆底盘集成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考虑侧风作用的汽车三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应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了主动四轮转向控制系统,并对非线性汽车模型进行了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主动四轮转向系统能够有效的减小侧风对高速行驶汽车运动状态的影响,提高侧风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汽车高速运动的特点,建立了汽车的动力学人记真和高速气动特性模型,对汽车高速运动时侧向风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二自由度振动筛运动学分析及仿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自由度(two degree of freedom,2-DOF)振动筛试验平台为研究对象,对二自由度振动筛试验平台简化模型的运动规律及筛面上物料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所建立的简化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得到影响简化模型及物料运动的关键因素。利用ADAMS仿真软件对单自由度振动筛模型和二自由度振动筛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单自由度机构筛面倾角有微小的变化,二自由度机构筛面倾角在4°~10°之间变化,两个机构水平位移变化量均为65mm,其位移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单自由度垂直方向位移为7.5 mm,二自由度机构垂直方向位移变化在0~60mm之间;二自由度横向加速度大于单自由度,垂直加速度小于单自由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虑了影响原木运材汽车列车行驶方向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将汽列的每节挂车简化为三个自由度(侧向,横摆和侧倾运动。)的二质量(簧上,簧下质量。)的动力学计算模型。确定汽列稳定行驶的极限速度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影响汽列行驶方向稳定的主要因素:重心的位置与高度;挂车的轴距,载量;轮胎的侧偏刚度、气压。从动态稳定性角度确定挂车的合理结构及尺寸。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描述法及刚性模型和计算网格同步运动的动网格技术,数值模拟了作竖弯或扭转谐振动的平板绕流场.通过计算一个运动周期内作用在平板上的总功,分析了理论平板的颤振机理.研究表明仅有竖弯自由度或扭转自由度的平板不可能发生单自由度颤振.计算了中央开槽20%平板的颤振导数.通过对一设想的大跨度桥梁进行二自由度颤振分析,显示平板中央开槽能显著提高其颤振稳定性.最后从气动机理上解释了平板开槽能提高颤振稳定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客车侧倾稳定性问题,建立了基于横向载荷转移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所获得实车试验数据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根据所构建的具有横向载荷转移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不同车速下转向盘转角阶跃仿真,分析客车结构参数和车速对其侧翻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客车后轮驱动轴为侧倾稳定性的危险车轴,当车速过高或前轮转角过大时,后轴首先离地.增大各轴轮距、降低簧上质量质心高度、提高客车悬架侧倾刚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客车的侧倾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参照某量产车型建立汽车模型,采用具有较好生物逼真度的多刚体行人模型,建立了汽车与行人碰撞的系统仿真模型.通过改变汽车保险杠、发动机罩等前部结构参数,研究了其对行人膝关节损伤参数的影响,分析了行人腿部与不同前部结构参数的汽车相碰撞的受力特点.提出了适当降低保险杠及发动机罩前端的高度、使汽车前部结构接近流线型、加宽保险杠前端面上下之间的作用宽度等改进汽车前部结构特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某电动汽车麦弗逊式前悬架为研究对象,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建立悬架系统虚拟样机试验模型,得出双轮同向激励下的仿真结果;选用改进型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悬架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定位参数Pareto最优解集,表明悬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将优化前后的麦弗逊悬架仿真装配到整车中进行转向回正性试验,得出操纵稳定性仿真曲线。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悬架系统运动特性良好,有效提高了整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六足机器人平稳协调运动,建立了六足机器人协同运动模型,结合PID控制器研究了六足协同控制运动系统转角曲线的稳定性。首先确定六足机器人驱动电机的模型,通过PID控制直流电机转速。通过PID控制参数的整定调节,使得整个电机的控制系统快速稳定。然后在MATLAB软件SimMechnices模块进行单足和六足运动模型的建模,仿真分析了六足运动过程中在各个轴方向上的转角曲线,有效提高了六足运动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车辆的振动是影响车辆性能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而且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及汽车零部件的疲劳寿命有着较大的影响,进而也影响了车辆的行驶安全性。传统的被动悬架在减小车辆振动方面已受到很大限制,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辆悬架系统的减振能力,近年来人们开展了对非振动悬挂的研究,用电子控制方法提高车辆悬挂系统的性能。本文从建立BJ212越野车悬挂系统二自由度四分之一模型着手,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线性三轮模型分析了菱形新概念车的转向性能,并推导出转向稳定性因子和横摆角速度增益传递函数.通过8自由度非线性模型的仿真,分析了菱形车的阶跃转向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菱形车在高、低速时具有快速、稳定的转向响应特性.与相关统计数据对比分析表明,采用菱形方式布置车轮除了在低速时具有灵活的转向特性外,高速时具有与传统车轮布置方式相当的动态转向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8.
8自由度乘坐动力学模型及时域仿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克服频率响应法对车辆平顺性预测的局限性,建立了8自由度的汽车乘坐动力学模型和随机路面激励的时域模型。乘坐动力学模型考虑了包括坐椅在内的车辆的垂直、俯仰和侧倾3种运动。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对某型车辆在B级路面行驶时的平顺性进行了时域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快速地对车辆在随机路面行驶的平顺性进行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应用虚拟仿真软件ADAMS进行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虚拟仿真软件ADAMS应用到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动力学研究中,建立了半挂汽车列车整车26自由度(DOF)动力学模型。对半挂汽车列车转弯制动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在仿真分析时考虑了感载比例阀与气压制动管路传递特性的影响,仿真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20.
在码头工程通航环境安全评估的专题研究中,应用日本MMG分离建模方法,建立超大型船舶操纵运动的仿真模型;根据超大型船舶操纵运动的特性,给出了超大型船舶靠离泊操纵中所需拖轮数量、配备要求和具体的助操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对3×10^5t级超大型油轮靠离泊操纵中拖轮的应用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为超大型船舶在靠离泊过程中拖轮的协调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