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田条件下试验研究了不同地点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鲁东半岛地区的主要灌溉模式是1(底墒水+拔节水)和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6种灌溉模式在2个试验点的水肥高效综合模式试验结果均以节水灌溉处理的产量较高。烟台农科院试验点以灌溉模式1(底墒水+拔节水)籽粒产量最高,其产量三因素构成为667m2穗数42.7万、穗粒数38.9粒、千粒重40.1g。海阳试验点以模式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籽粒产量最高,其产量三因素构成为667m2穗数41.4万、穗粒数40.5粒、千粒重40.1g。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节水栽培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及节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吉粳83和吉粳81在节水栽培条件下生长速度快、分蘖多、产量高;②与常规栽培方法相比,免耕轻耙节水195m 3/667m 2,节水率21.8%,同时增产3.2%,水生产效率达到1.23kg m/3;③节水灌溉比常规灌溉节约用水100m 3/667m 2,节水率15.0%,同时产量略有增加;④安装IC卡的电机井比普通电机井每667m 2平均节水4.6%;⑤建有“U”型水泥灌水渠道的稻田节水效果明显,每667m 2少用水100m 3以上,平均节水率18.0%。  相似文献   

3.
控制灌溉可以降低水稻无效分蘖率、穗粒数,提高有效穗数、千粒重。控制灌溉栽培全生育期可节水1200m2/hm^2以上,增产稻谷4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4.
粳稻武粳15超高产形成规律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武粳15是江苏主推的超级水稻品种,其穗粒互补性强,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产量750 kg/667m2以上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总颖花量2 900万朵/667m2,有效穗18万~20万/667m2,每穗粒数160粒以上,结实率92%以上,千粒重29 g左右;超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是穗粒并增,主攻增粒,扩库强源。通过稀播育壮苗、扩行稀植、精确定量施肥、节水定量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抗逆栽培等技术手段,塑造超高产的库容量,实现稳定超高产。  相似文献   

5.
粳稻武运粳7号超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运粳7号是江苏苏南近年来主推的水稻品种,其穗粒互补性强,产量潜力大,稳定性好。本试验结果显示:武运粳7号产量800 kg/667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有效穗20万~22万/667m2,每穗粒数150粒左右,结实率93%~94%,千粒重28~29 g。武运粳7号超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是稳定穗数、主攻大穗和扩库强源,通过软盘稀播育壮秧、扩行减苗、精确定量施肥、节水定量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抗逆栽培等技术手段,构建800kg/667m2超高产的库容量,可实现稳定超高产。  相似文献   

6.
为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方式,以29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计2个处理,常规灌溉(和普通水管理相同)、节水灌溉栽培,每品种6行,行长10m,3次重复,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常规灌溉下水稻株高、分蘖一直大于节水灌溉,两者变化的趋势相同。常规灌溉下水稻最高茎数、最高分蘖数、分蘖穗数均大于节水灌溉,且最高茎数、最高分蘖数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分蘖穗比例、有效分蘖率、成穗率均表现为节水灌溉高于常规灌溉,且有效分蘖率、成穗率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节水灌溉下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均高于常规灌溉。相关分析可知,两种灌溉方式下水稻产量与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关系密切。说明节水灌溉方式下对水稻株高的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灌溉方式的不同不会改变水稻分蘖基本的规律,只会影响水稻分蘖增加或减少的幅度,进而影响到有效分蘖率,最终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与常规灌溉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处理Ⅰ水分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灌溉田,处理Ⅱ常规灌溉田。结果:处理Ⅰ用水量5060立方米/公顷,处理Ⅱ用水量为6240立方米/公顷,每公顷节水1180立方米/公顷。水稻生育期调查结果,处理Ⅰ较处理Ⅱ分蘖期提前2天,齐穗期提前3天,成熟期提前4天。处理Ⅰ较处理Ⅱ株高增加2.3厘米,穗长增加1.6厘米,每平方米穗数增加26穗,穗着粒数增加6.1粒,结实率提高2.6%,增产率达5.93%。结论: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比常规灌溉技术节约用水量,并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8.
一、产量示范结果寒地水稻覆膜等距穴播节水栽培技术自2001年引进,在饶河镇岭南村试验2亩,1亩为寒地水稻覆膜等距穴播节水栽培,1亩为条播,品种为合江19,经试验,寒地水稻覆膜等距穴播节水栽培m2有效穗数535穗,较ck521穗多14穗。穗粒数69·8粒,较CK多20·8粒,千粒重多0·5g。覆膜  相似文献   

9.
施用新型长效硅钾肥能增强水稻分蘖势,延长有效分蘖期2d,每667m2有效穗增加1.67万;能促水稻大穗、多粒,增加千粒重;比常规肥料增产16.22kg/667m2,增收25.51元/667m2;比空白对照增产127.89kg/667m2,增收188.78元/667m2。  相似文献   

10.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右江河谷平原区按照施N12kg/667m2;P2O5 6kg/667m2;K2O 9kg/667m2的配方施肥,不仅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使植株长势良好,叶色浓绿,熟期转色好,有效穗多,成穗率高,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多,结实率高,增加稻谷产量;同时降低水稻的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种植经济...  相似文献   

11.
2012年,阜康市九运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水稻旱作地膜覆盖直播加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在大庄子村种植旱作直播水稻33.3公顷,667米2穴数17200穴,每穴15.2穗,穗粒数87.7粒,千粒重25克,田间损失率8%,667米2产量527.4千克。该技术选用较耐旱的水稻品种T-04、昌优1号,整个生育期不建立水层,滴灌补水,从而达到节水增效的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水稻无盘旱育免耕抛秧适宜栽培密度和技术,设计了6种不同抛秧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性状指标变化情况为:株高、穴穗数、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数随抛秧密度的增加而减少,667m2穗数随抛秧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够苗期随密度的增加而提前,其他性状指标变化不大。667m2抛秧14 000、17 000和20 000粒谷秧的处理4、5、6产量较高,分别为760.3 kg/667m2、718.2 kg/667m2和712.8 kg/667m2,与其余3个处理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无盘旱育免耕抛秧适宜的密度范围为1 4 000~20 000粒谷秧/667m2。  相似文献   

13.
通过锌肥不同用量的水稻栽培试验,探索安徽省肥东县水稻作物施锌肥的增产效果及适宜用量,充分发挥锌肥的增产潜力,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次试验基肥、追肥等量,锌肥用量设5个处理(0.25~1.5kg/667m2)。结果表明:对水稻施用锌肥能够促进分蘖早发快发,实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协调,增加有效穗和穗粒数,亩穗数比无锌对照增加0.6万~1.7万,穗粒数比对照无锌增加0.3~4.2粒(除处理2外),产量增幅5.2%~15.5%,以1~1.5kg/667m2 锌肥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4.
对2006-2009年4年的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A组的前4位与后4位产量因素的比较,得出前4位比后4位穗数少1.08万/667m2、穗粒数多1.81粒、千粒重多1.54g。由此得出今后小麦的育种目标在稳定667m2穗数的同时,应尽量选择穗粒数、千粒重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高产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与氮磷钾施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吉林省中部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探讨了氮、磷、钾施用量对高产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N26.7~33.3kg/667m2、P20513.3~20kg/667m2、K2013.3~20kg/667m2,产量均达到900kg/667m2以上的高产水平,单位面积(667m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达4602穗、540粒和410g以上。其中施N26.7kg/667m2,P20513.3kg/667m2,K2013.3kg/667m2处理的产量、单位面积(667m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最高,平均值分别为973.5kg/667m2、4749.5穗、571.7粒和437.2g。施氮处理对单位面积(667m2)穗数的影响最大,施磷处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以杂交稻新品种泰丰优676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施氮量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施氮量对每667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有极显著影响。每667 m2施N 12 kg处理的水稻每667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衡协调,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对含中量元素可溶性肥料的鑫宇绿叶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鑫宇绿叶肥在水稻上应用表现出如下效应:(1)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改善水稻经济性状,增加每穗总粒数与每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及增加千粒重。(2)明显提高单产,667 m2产量达486.5 kg,与对照比较,其增产达极显著水平。(3)显著提高经济效益,667 m2产值达778.4元,比对照高70.4元,投入产出比为1∶8.8。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水稻为研究对象,设定水、肥两种处理因素,2个水分处理(节水灌溉、CK)和5个氮肥处理(N0、N1、N2、N3、N4),分析水肥耦合对水稻产量及穗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灌溉较CK促进水稻产量的形成,在N1、N2、N3时增产均超过10%,在N0、N4时产量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节水灌溉与CK处理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节水灌溉N3施肥模式产量最高,其次是节水灌溉N2和对照灌溉N3。N2、N3条件下,节水灌溉较CK增产的主要是二次枝梗产量的增加,其中N2、N3处理分别增产30.69%、30.70%;节水灌溉N3较N2产量增加,主要是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N3条件下节水灌溉与CK比较,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但节水灌溉促进了水稻各项产量性状均值的增加;对穗部结构分析,节水灌溉较CK二次枝梗数显著增加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水稻上进行了有机高效微肥通丰养分平衡剂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剂可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加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增产效果显著,667 m2产量达660 kg,与施单质配方肥及习惯施肥比较,其增效达极显著水平。同时经济效益显著,667 m2产值达1 056.0元,比施单质配方肥和习惯施肥分别高108.8元和105.6元。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配方施肥简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乌泥田对水稻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可有效增加水稻穗实粒数、丛有效穗数;在比习惯施肥减少肥料投入成本36.4%的情况下,每667 m2较习惯施肥增产148.2 kg,增收353.7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