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截止到2016年,国家连续13年聚焦"三农",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现代灌溉技术。另外《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科发计[2009]425号)将"农业高效用水过程精量控制技术与产品、干旱半干旱区节水农业技术与装备、精量灌溉技术"等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及优先主题。  相似文献   

2.
<正>本报讯水利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用水告别传统大水漫灌,由"浇地"转向"浇作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已达0.542,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5年来,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3亿亩。据测算,在高效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3.
行业     
《新农业》2017,(20)
<正>我国农业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10月7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用水告别传统大水漫灌,由"浇地"转向"浇作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已达0.542,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5年来,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3亿亩。农业部公布新版《限制使用农药名录》9月25日,农业部制定了《限制使用农药名  相似文献   

4.
正8月20日,从昆明市供销合作社获悉,由213户农户出资创立的安宁凤仪农业用水专业合作社,在安宁市八街街道凤仪村委会正式诞生,这也是云南省首个农业用水专业合作社。凤仪农业用水专业合作社是依托凤仪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而成立的,该项目属于"云南省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安宁市2017年度工程"中的子项目。该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中国农业用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用水与粮食安全关系,并对农业用水趋势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用水具有总量基本稳定、效率稳步提升、短缺与低效并存3个主要特征。(2)只要保持中国现有有效灌溉面积和粮食产量发展势头,2020年中国粮食安全能得到根本保障,农业用水能满足粮食安全需要。(3)未来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效率逐步提高,估算2030年农田灌溉节水241亿m3;发展高效节水综合技术,推进建设成果可持续利用;绿色高效节水农业成为新常态,将其纳入国家农业基础工程;建立农业用水红线制度,逐步建立农业用水红线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9月24~26日,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京津冀种植业高效用水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进展调度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召开,项目执行组专家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科院、天津市农科院、新疆农垦科学院、河北省农技推广总站、河北省农科院等任务承担单位的责任专家及科研骨干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项目  相似文献   

7.
节水农业是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对于节约水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当前绿色农业高效节水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梳理总结了我国现代化节水农业领域的基础背景、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态势。结果表明,“灌溉设备与技术开发”、“农业用水精量调配与控制”、“作物高效用水机理”及“农业用水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建议开展水肥一体化智能技术与管理及其对作物、土壤、环境、社会等综合效应等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144
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主持的"干旱风沙区现代旱作农业高效用水新技术集成示范"(2011GB2G300006)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长期的一线试验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设施温棚集雨、膜下高效补灌新技术,为干旱区大力发展旱作优势避灾农业,提高旱作区群众抗旱自救能力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该技术  相似文献   

9.
农业绿色高效节水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绿色高效节水是保障中国食物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笔者分析了国内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国内外农业高效节水研究发展态势,指出了国内农业高效节水发展遇到的瓶颈和应关注的问题,提出了国内农业节水发展中应实现“四个转变”,即由单一节水灌溉技术向与农艺技术相结合转变,由单一高效节水向节水节肥节药一体化转变,由单一节水高产向节水提质高效转变,由重视节水面积数量向重视工程质量和效益转变;搞好“四个完善”,即完善节水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完善农业节水试验与用水监测网络,完善农业节水补偿机制,完善节水产品市场准入机制;以及加强变化环境下农业高效节水科学研究工作的建议。指出了未来中国节水高效农业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作物生命需水及对变化环境的响应、作物精量高效用水的多过程协同调控、作物生产-水资源-生态系统的互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甘肃省中部高寒阴湿的岷县、漳县、渭源、宕昌等地区,具有适宜当归生长的特殊气候和土壤条件,所产的当归个大质优,其栽培面积占全国当归栽培总面积的70%以上,产量占全国年产量的90%以上。甘肃省科技厅立项支持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开展"精量直播一年生当归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研究,当归种子精量直播技术及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并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国家先后在甘肃启动实施了黑河、石羊河、敦煌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对河西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河西及沿黄地区灌溉方式比较落后,农业生产成为用水第一大户。为此加快改变传统农业用水方式,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甘肃省农牧厅和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肥管理总站带领全省灌区技术人员开展了积极探索。针对甘肃干旱少雨、蒸发量大的特点,2004年在农业部的支持下,开始推广膜下滴  相似文献   

12.
<正>1月14~16日,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京津冀种植业高效用水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年度总结会在石家庄召开,项目承担单位和参加单位的各研究任务负责人与主研人员、项目执行专家组成员以及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相关处室负责同志近50人参加了会议。河北省农业厅巡视员张文军受邀到会指导。会议由项目首席专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院长王慧军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正>3亿亩5年来,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3亿亩。告别传统大水漫灌,由"浇地"转向"浇作物",农业生产方式因水而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42,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8945.4亿元《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6—  相似文献   

14.
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干旱少雨,水资源十分匮乏。从1995年开始,彭阳县开始开展集雨水窖节水微灌工程建设,1999年开展坡地径流窖灌农业高效用水模式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总结出一整套适合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窖灌农业高效用水模式。实践证明,窖灌农业工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旱作农业,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夯实农业基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对于节约农业用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2013年,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补助资金111亿元。两年来,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等四省区稳步推进项目建设,深挖粮食增产潜力,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已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国,农业是用水第一大户,农业用水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粮食持续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走节水农业之路,实现用水的"斤斤计较",为此,需要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深入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合理调整农业水价,建立精准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水资源极为短缺的国家,尤其农业用水耗费巨大,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势在必行。随着国家对水利建设项目的不断加大,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一定的成绩,在促进农业高效发展,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又能缓和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但从全国总体来看节水灌溉还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从而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9月24日,小麦玉米微灌节水节肥技术玉米观摩会在宁晋县北楼下基地召开。本次会议由河北省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京津冀种植业高效用水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省农科院基地建设项目联合主办。参加会议的有:项目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王慧军院长,省农科院王海波副院长、纪委吴建国书记,省科技厅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发展节水农业,采取高效利用水资源成为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黑龙江省水资源的现状,农业综合开发应以项目建设为中心,采取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投入机制多元化;推进土地置换和流转模式,有序推动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节水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业节水宣传力度;加大对节水工程管护人员相关技术的培训;加强用水管理体制的改革等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4月20日,由湖南省农业委员会组织的湖南省棉薯(棉花、马铃薯)轮作高效栽培试验示范现场会在常德召开。"湖南省棉薯轮作高效栽培试验示范"项目由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实施,湖南省农业委员会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现代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喻树讯,国家现代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