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竹笋皮和丝光改性竹笋皮为吸附材料,研究了二者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评价二者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去除性能。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等方法对2种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为检测手段,探讨了pH值、反应时间、添加量以及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亚甲基蓝吸附能力的影响;采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对其进行热力学模拟研究,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Ho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其进行动力学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与竹笋皮相比,丝光竹笋皮更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表面含有大量紧密排列的孔隙和不规则的沟槽;比表面积为1.516 m2·g-1,高于未改性竹笋皮比表面积(1.425 m2·g-1)。2)在低酸度时亚甲基蓝基本不被吸附;当pH值从3增至8时,吸附量不断增大;当pH值达到8以后,吸附量达到最大且保持平衡。3)随着溶液中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的增加,到达平衡时丝光改性竹笋皮对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先是急剧增加,然后保持不变。4)当亚甲基蓝质量浓度仅为5 mg·L-1时,30 min就可达到吸附平衡,当亚甲基蓝质量浓度升至50和100 mg·L-1时,则需要60 min才可到达吸附平衡。5)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100 mg的丝光改性竹笋皮即可达到定量吸附。丝光改性竹笋皮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别符合准二级吸附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pH 8、反应时间为60 min、材料用量为10 mg以及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1时丝光改性竹笋皮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25 mg·g-1,可有效去除水中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2.
以生物废料橙皮为原料,经乙醇、NaOH及CaCl2处理,得到改性橙皮生物吸附剂,对中性红染料废水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染料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及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量的影响及其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pH为7,改性橙皮用量为0.1 g,吸附时间为5 h,吸附温度为20℃,染料初始浓度为1 200 mg.L-1的条件下,改性橙皮对中性红的最大吸附量为478.60 mg.g-1。改性橙皮对水中中性红的等温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
以生物废料橙皮为原料,经乙醇、NaOH及CaCl2处理,得到改性橙皮生物吸附剂,对中性红染料废水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染料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及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量的影响及其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pH为7,改性橙皮用量为0.1 g,吸附时间为5 h,吸附温度为20℃,染料初始浓度为1 200 mg.L-1的条件下,改性橙皮对中性红的最大吸附量为478.60 mg.g-1。改性橙皮对水中中性红的等温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动力学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
为达到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高氨氮污水的目的,采用天然沸石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对比研究了天然沸石对NH4Cl溶液和猪场厌氧发酵液中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吸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吸附时间、氨氮初始浓度、沸石用量对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Freundlich方程较Langmuir方程能更为准确地描述天然沸石对两种水质中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在两种水质中,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6.20mg·g-1和3.85mg·g-1。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受吸附时间、氨氮初始浓度及沸石用量影响较大,在两种水质中,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过程在0~8h内均随时间显著上升,到48h时达到吸附平衡;当采用NH4Cl溶液时,初始氨氮的浓度由10mg·L-1增加到500mg·L-1时,平衡吸附量由0.19mg·g-1增加到5.91mg·g-1;当采用猪场厌氧发酵液时,初始氨氮的浓度由39.4mg·L-1增加到502.9mg·L-1时,平衡吸附量由0.63mg·g-1增加到3.20mg·g-1;增加沸石用量,可以提高氨氮的去除率,但单位质量沸石的氨氮吸附量随之降低。准二级动力学可以很好地描述天然沸石吸附两种水质中氨氮的动力学过程;由模型得出的天然沸石...  相似文献   

5.
HDTMAB改性蒙脱石对二氯喹啉酸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天然蒙脱石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为改性剂,制备用于去除水中二氯喹啉酸的吸附剂。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制备的吸附剂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HDTMAB成功负载于蒙脱石层间,增大了蒙脱石的层间距。同时,采用批量平衡技术,考察了接触时间、初始浓度、温度、pH值、吸附剂用量对HDTMAB改性蒙脱石对二氯喹啉酸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HDTMAB改性后的蒙脱石对二氯喹啉酸的吸附容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其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化学吸附为速率控制步骤;二氯喹啉酸吸附平衡数据可用Linear和Freundlich模型较好地拟合;在二氯喹啉酸初始浓度为10.00 mg·L-1时,当温度由25℃升高到45℃,HDTMAB改性蒙脱石对二氯喹啉酸的吸附容量从1.86 mg·g-1减小到1.65 mg·g-1,吸附为放热过程;吸附容量随着二氯喹啉酸溶液pH值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以亚麻负载纳米铁作为吸附剂,用果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改性剂,应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探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浓度大小、搅拌时间、改性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亚甲基蓝溶液的初始浓度及pH值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探讨吸附作用机制,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分析改性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吸附剂吸附亚甲基蓝溶液遵循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平衡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7.
Cu/CuO改性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Cu/CuO改性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征,采用Cu/CuO对碳纳米管进行了改性,通过SEM、XRD和比表面积-孔径分析仪对改性前后碳纳米管进行表征。以改性前后碳纳米管为吸附剂,研究了改性前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并且分析了环境因素包括温度、pH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前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在2 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改性之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增强。改性前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pH和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究表明,Cu/CuO改性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优于原始碳纳米管,Cu/CuO改性碳纳米管去除溶液中的亚甲基蓝主要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和铜与亚甲基蓝之间的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改性牛粪-树脂颗粒对水溶液中孔雀绿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化学方法改性牛粪,并与树脂结合制得一种新型的吸附材料--改性牛粪-树脂颗粒.本研究通过静态实验方法检验所制备颗粒对水溶液中孔雀绿的吸附等温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并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以及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扩散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吸附等温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牛粪-树脂颗粒对水溶液中孔雀绿的吸附等温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颗粒直径对最大吸附量产生一定影响,颗粒直径大于2 mm、1~2 mm和小于1 mm时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8.73、185.19和128.21 mg·g-1.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颗粒扩散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改性牛粪-树脂颗粒对水溶液中孔雀绿的吸附过程(r2>0.98).在吸附动力学实验中,随着染料的初始浓度由40mg·L-1增加到150mg·L-1,扩散速率参数K从0.675 3 mg·g-1·min-1增加到1.644 0 mg·g-1·min-1;当牛粪-树脂颗粒的量从2.000 0 g增加到10.000 0 g时,扩散速率从1.603 3 mg·g-1·min-1下降到0.893 7mg·g-1·min-1;当搅拌速度从100 r·min-1增加到300 r·min-1时,扩散速率从1.176 8 mg·g-1·min一.增加到1.4174mg.g-1.min-1.在实验采用的3个粒径情况下,1~2mm粒径时扩散速率最高(1.569 8mg·g-1·min-1).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花生壳在染料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甲醛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试验,探讨振荡时间、初始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15 min内,甲醛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增加15 min后,吸附量随时间变化增加缓慢。35~55 min内,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变化较小,55~75 min变化较大,95 min后,基本不再改变。pH值为1~3时,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小,pH值为3~5时吸附量达到最小值 pH值为5~8时,吸附量增加,pH值大于8时,其吸附量又减小。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与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平衡常数与最大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论]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且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甘蔗滤泥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考察溶液pH、不同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等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吸附法探究甘蔗滤泥吸附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应用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扩散方程模拟甘蔗滤泥吸附亚甲基蓝的动力学行为。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模拟其吸附过程热力学行为。【结果】最佳条件:甘蔗滤泥投加量为14 g/L、pH为5、温度为303 K、时间为40 min,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98%。准二级动力学方程、Freundlich方程更适合描述此吸附过程。【结论】甘蔗滤泥吸附亚甲基蓝是可行的,该过程很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11.
选用还原剂改性生物炭,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试验研究还原剂改性生物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在小麦秸秆生物炭上的吸附速率快,亚甲基蓝的吸附去除大部分发生在反应的初始60 min内,准二级动力学、Elovich和双常数动力学模型能对试验数据进行较好的非线性拟合。吸附可能为化学吸附,并伴随有显著的扩散速率机制。当p H值为9时,还原剂改性小麦秸秆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最高。Na2SO3改性、Fe SO4改性小麦秸秆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9.92%、63.94%。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玉米秸秆茎髓和玉米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规律及最佳条件,以亚甲基蓝为吸附质,天然玉米秸秆茎髓和玉米芯为吸附剂,进行了玉米秸秆茎髓和玉米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规律及吸附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100 min,吸附剂用量0.05 g,温度30℃,pH10,吸附剂玉米秸秆茎髓80~100目、玉米芯60~80目,玉米秸秆茎髓和玉米芯的亚甲基蓝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80 mg/L 和300 mg/L;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玉米秸秆茎髓和玉米芯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氧化石墨烯改性海藻酸钠凝胶球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藻酸钠为基质、氧化石墨烯为改性添加剂,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复合凝胶球,并将此凝胶球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吸附剂用量、pH值、温度和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复合凝胶球去除水中亚甲基蓝染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剂用量为4g、pH值为7、温度为45℃、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40mg/L时,由Langmuir方程计算得凝胶球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容量为90.91mg/g。动力学研究表明,准二阶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实验数据;等温吸附试验研究表明,Freundlich模型较好地拟合了实验数据;热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凝胶球可循环再生,成本低廉,在染料废水治理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用羧甲基壳聚糖-膨润土复合吸附剂吸附处理模拟含铜废水,在pH为6,吸附30 min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容量为114.54 mg·g-1。通过三因素三水平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各因素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吸附容量影响的重要性依次为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研究优化了复合吸附剂对铜离子吸附工艺参数,得出吸附最优条件:pH值为6.00,初始浓度为33.00 mg·L-1,吸附时间为25.00 min。在此条件下吸附容量为111.81 mg·g-1,与理论值较吻合。  相似文献   

15.
水体中过量的铁锰会使人和动植物中毒.粉煤灰作为热电厂固体废物可通过络合、离子交换及化学键合等机理去除水体中铁锰.在恒温(25±1)℃条件下采用批量吸附实验,设置振荡时间、粉煤灰投入量、初始浓度等参数的变化,研究碱改性粉煤灰对水体中共存Fe(Ⅲ)、Mn(Ⅱ)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在最佳振荡时间8h时、最佳投入量为10 g·L-1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8、0.81 mg·g-1; Fe(Ⅲ)的去除率随初始浓度升高而逐渐升高,Mn(Ⅱ)的去除率在初始浓度小于8 mg· L-1时保持在80%以上,之后随初始浓度升高而显著的降低;Mn(Ⅱ)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6.
改性泡桐树叶吸附剂对水中铅和镉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酸、碱、巯基乙酸3种化学方法对泡桐树叶粉末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泡桐树叶吸附剂结构特性进行表征,研究了其对水中Pb2+和Cd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吸附剂用量为3 g·L-1,温度25℃,溶液pH为5时,3种改性方法制得的泡桐树叶吸附剂4h内都能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描述。NaOH-乙醇改性的泡桐树叶(MPPA No.1)较未改性的泡桐树叶(UMPPA)对Pb2+和Cd2+的吸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Pb2+、Cd2+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5.38 mg·g-1和14.71mg·g-1,对Cd2+的吸附速率较Pb2+快。UMPPA表面平展光滑,改性MPPANo.1表面粗糙呈蜂窝状,MPPANo.1比表面积为3.124 m2·g-1,较UMPPA增大150%。泡桐树叶主要含有羟基、羧基、酰胺等活性基团,有利于对Pb2+和Cd2+的吸附,经NaOH-乙醇改性的泡桐树叶对水中Pb2+和Cd2+有更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四种改性生物质炭吸附重金属离子Pb(Ⅱ)和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的动力学效应、等温吸附效应、溶液初始pH效应和共吸附效应,探讨微波辅助加热在生物质炭氧化改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改性稻壳基生物质炭能够有效吸附Pb(Ⅱ)和亚甲基蓝,吸附容量显著高于初始生物质炭。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能很好地拟合改性稻壳基生物质炭吸附Pb(Ⅱ)和亚甲基蓝的等温数据(R20.90)。改性生物质炭吸附Pb(Ⅱ)和亚甲基蓝的动力学研究显示,改性稻壳基生物质炭对Pb(Ⅱ)和亚甲基蓝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前2 h内,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随着溶液中pH的增大,Pb(Ⅱ)的去除率迅速增加,并在pH6时达到最大,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在实验pH范围内也随pH缓慢上升,在pH为8~9时达到最大并逐渐趋于平衡。Pb(Ⅱ)和亚甲基蓝的共吸附效应表明,随着摩尔比值[MB/Pb(Ⅱ)]的增大,亚甲基蓝抑制了改性稻壳基生物质炭对Pb(Ⅱ)的吸附。微波加热硝酸氧化改性显著提高600℃热裂解生物质炭对Pb(Ⅱ)的吸附性能和300℃热裂解生物质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Sr-Fe-壳聚糖磁性纳米微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方法]以SrFe_(12)O_(19)为内核、壳聚糖为外壳,制备了Sr-Fe-壳聚糖磁性纳米微球,将其用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并探讨了吸附时间、染料初始浓度、吸附剂投量、pH、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Sr-Fe-壳聚糖磁性纳米微球吸附过程基本在30 min内完成,且吸附率均达到96.3%;磁球对MB的吸附有较好的pH和温度适应性,在中性偏碱范围内(pH 7~11),25~50℃时,吸附率均保持96.0%以上;染料初始浓度为10~30 mg/L时,磁球吸附率随初始浓度的增加有轻微下降,但仍保持在95.2%以上;在染料初始浓度为30 mg/L时,磁球最佳投量为1.00 g/L,吸附率为97.4%;Sr-Fe-壳聚糖磁性纳米微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特征。[结论]该研究为染料废水的吸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糠醛渣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和机理,探讨了吸附时间、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剂粒度及溶液初始pH值对亚甲基蓝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pH值为8的条件下,糠醛渣投加量为1g,反应时间为90min时,糠醛渣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97.96%。对试验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模型拟合,显示吸附过程动力学更适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采用柠檬酸改性稻草秸秆作为生物吸附剂,探讨了吸附时间、温度、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和吸附剂投加量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等温吸附特性、吸附热力学进行了系统的探讨。结果表明:在50 ml亚甲基蓝初始浓度为0.01 g/L染料溶液中,加入0.2 g改性稻草秸秆,25℃下振荡30 min,吸附率达到99.08%,且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相关系数均达到98%以上。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改性稻草秸秆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属自发的放热过程。上述结果表明,柠檬酸改性稻草秸秆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去除印染废水中亚甲基蓝的生物吸附剂具有较高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