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玉米单产、节水节本,以先玉335为材料,通过顶浆播种、精量播种、顶浆精量播种与常规播种对比试验,对土壤温度、含水率、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率各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顶浆起垄结合垄上精量播种使土壤含水率增加,土壤温度比常规播种提高0.2~1.2℃,出苗率提高6.2%;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为顶浆精量播种精量播种顶浆播种常规播种,和常规播种比,产量分别提高14.1%、11.7%和5.0%,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6.6%、12.2%和6.2%。顶浆起垄具有较明显的增温和保水效果,结合精量播种技术(顶浆精量播种),对提高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率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宽幅播种对新疆南疆枣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枣麦间作模式下,设置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2种不同的播种方式,分析不同播种方式下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播种处理有利于枣麦间作模式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提高,增大了叶面积指数(LAI),促进干物质的积累,有效提高了籽粒产量。与常规条播相比,2018年、2019年宽幅播种冬小麦的有效穗数分别降低了5.31%、4.78%;穗粒数分别增加2.73%、3.47%;千粒重分别提高了4.00%、5.13%;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36%、6.10%;2018年宽幅播种的生物量降低了5.23%,但2019年宽幅播种的生物量较常规条播却增加了2.90%。【结论】枣麦间作模式下宽幅播种增加了冬小麦叶绿素含量,提高了LAI,促进了干物质积累,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单双粒播种方式下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密植可使花生植株性状和各产量要素协调发展,产量得到提高。单粒播种平均单株生产力要远远高于双粒播种的平均单株生产力,呈现极显著差异;但就两种播种方式而言,其产量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在单粒播种1.8万穴/亩和双粒播种1.5万穴/亩的密度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升和迎风甘蓝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结球甘蓝产量性状影响较大,8月22日播种冬升适时收获产量最高,为最佳播期;而对于迎风,8月15日播种适时收获产量最高,为最佳播期。若4月20日统一收获,提早播种可有效地提高结球甘蓝产量,8月15日播种冬升和迎风适时收获产量最高,为最佳播期。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尤其黑龙江省是生产大豆的主要地区,如何提高大豆的产量是目前主要关注的问题。而大豆种子播种前处理对提高大豆产量的效果非常明显。本研究简要介绍了大豆播种前的基本处理方法,以及简述了种衣剂的作用、种子包衣方法和种衣剂的使用要点。  相似文献   

6.
特用春谷南引播种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春谷公矮2号在珠三角进行的分期播种研究,证明春谷在夏谷区播种是完全可行的,而且以4月10日播种,能充分发挥春谷的生物产量和籽实产量潜力,并指出提高千粒重是春谷在珠三角高产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刘明仁 《吉林农业》2010,(8):115-115
春季干旱,不利于春花生适时播种,影响花生产量的提高。为了及时播种和保证全苗,文章介绍了几项简单实用的播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过迟播麦的合理播种方法,研究了不同播种方法对宁麦13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时间、播种方式、播种量对晚播麦影响较显著,抢早播种、浅旋耕播种、适当增加播种量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瓦尔岗七星椒产量,以瓦尔岗七星椒为试材,研究播种时期、播种方式、调控方式、保护地方式、避雨程度等。结果表明:调控方式和保护地方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采用人工摘心和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显著提高瓦尔岗七星椒的产量,育苗移栽有利于提高单果重,避雨程度和播种时间对产量构成因子的作用不大。推荐采用育苗移栽+地膜覆盖+人工摘心的栽培方式,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特用春谷南引播种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春谷公矮2号在珠三角进行的分期播种研究,证明春谷在夏谷区播种是完全可行的,而且以4月10日播种,能充分发挥春谷的生物产量和籽实产量潜力,并指出提高千粒重是春谷在珠三角高产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福建气候条件花生单粒和双粒播种对产量和性状的影响,为单粒播种的品种选择及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南方生态区选育的6个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开展单粒和双粒播种对比试验,研究单、双粒播种对其产量和性状的影响,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与经济性状关联的其他20个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粒播种较双粒播种能极显著提高株型指数、分枝数、结果枝数、荚果总数、单株荚果产量和单株籽仁产量(P0.01),饱果率极显著降低(P0.01),主茎高显著降低(P0.05),秕果总数的增加是造成单粒播种荚果增加的主要因素,单粒播种能明显促进侧枝生长,导致百果重变小,双仁果率下降,出仁率降低;单双粒播种间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均未达到显著差异,福花31521在单粒播种下能获得更高产量,而福花11510却在单粒播种下减产明显,表明品种存在适宜单粒和双粒播种不同的倾向性;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相比双粒播种,单粒播种的单仁饱果、双仁率、秕果总数和百仁重等4个性状对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的关联系数上升较大,饱果总数、单株籽仁重和百果重等3个性状对荚果产量的关联系数下降明显,饱果总数和荚果总数等2个性状对籽仁产量的关联系数降低较大。因此,在单粒播种品种筛选及高产栽培生产过程中应注意这些性状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播期和密度对弱筋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宁麦9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沿江、沿海地区弱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推迟播种期和增加播种密度有利于产量的提高,推迟播种期或降低播种密度有利于弱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经过3年时间(1984~1986)的田间调查,研究了带浆播种对意大利黑麦草干物货产量的效果和在结合早春晚秋牧羊每年刈割三次情况下,对意大利黑麦草草地的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浆播种与无浆播种相比,能产生更多干物质,产量可提高30%。更重要的是有较高的茎枝密度,带浆播种与单浆无种相比,草地杂草的比例降低。由此推断出,带浆播种对于提高和延长意大利黑麦草草地的生产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2005,(4):7-7
随着产量提高,播种技术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增强。播种技术包括选择种子处理、土壤备墒、合理密植、播种方法、播种量以及播种深度等。  相似文献   

15.
2002~2007年在孙吴县进行了小麦正常播种和延期播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对比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通过将小麦的播种期由正常的4月下旬播种延期至5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避开春季5~6月份干旱对小麦生长的不利条件,充分利用7~8月份的雨水资源.从而改善了小麦的生长条件。在正常气象年份,延期播种的小麦产量均高于正常播种的小麦产量,同时也提高了小麦的籽粒蛋白质、降落值等品质特性。在孙吴县,延期播种的小麦品种可选择龙麦29、新克旱9号等早熟、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延期播种的时问为5月25日~6月10日。防除禾本科杂草是延期播种小麦增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山东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从科学选用优质小麦种子、深耕精耕提高农田整体质量、科学施肥提高有机肥施入量以及适时播种控制播种量等方面总结了提高小麦播种质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秋马铃薯的适宜播种密度,进行了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秋马铃薯播种密度提高,其产量增加,密度达到6 000穴/亩后产量趋于稳定;同时,随着播种密度提高,结薯数、单薯重、大薯数及其比例下降。在兰溪市及其周边区域,秋马铃薯播种密度以6 000穴/亩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宽幅播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提高北京地区小麦产量的新技术、新途径,于2010年秋引进山东农业大学研制的2BJK一6型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播种(行距为250 cm),与北京地区常规播种15 cm行距麦田进行对照,试验比较了宽幅播种与常规播种下,小麦的群体、个体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宽幅播种利于小麦群体、个体的协调发展,利于增产,宽幅播种的处理平均较常规播种的对照增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方式对秋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均霞 《农技服务》2009,26(12):20-2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的马铃薯单位产量、个体重量及经济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一方面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切块播种比整薯播种单产高,说明切块播种有利于马铃薯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无论是整薯播种还是切块播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单产也在增加。但高密度条件下尽管有利于马铃薯总个数以及总产量的提高,但经济效性状受到影响,所以适当控制种植密度有利于马铃薯大薯和中薯的增加,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张凌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296-297
目前阜南县小麦播种普遍存在播期不适宜、播量偏大、旋耕播种技术不配套等技术问题,严重制约了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提出了科学施肥、精耕细耙、适期播种等对策,为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促进小麦增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