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利用近1981-2007年甘肃省70县区马铃薯产量和生长期气温、降水等资料,主要采用REOF方法,分析马铃薯产量区域特点。结果表明:1)甘肃马铃薯产量由西北向东南产量递减,河东变率较小,陇中变幅最小;2)产量存在河西走廊地区、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和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甘南高原地区、黄灌区和陇南山区等6个典型区域;3)气温、降水与马铃薯的产量相关或正或负与其生长期有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1-2007年甘肃省70县区马铃薯产量和生长期气温、降水等资料,主要采用REOF方法,分析马铃薯产量区域特点.结果表明:(1)甘肃马铃薯产量由西北向东南产量递减,河东变率较小,陇中变幅最小;(2)产量存在6个典型区域,即:河西走廊地区、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和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甘南高原地区、黄灌区和陇南山区;(3)气温、降水与马铃薯的产量相关,或正或负与其生长期有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近45年甘肃省78县区春小麦产量和生长期(3~6月)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等资料,主要采用REOF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春小麦产量时空演变及气候响应.结果表明:(1)甘肃春小麦产量由西向东、由北到南递减.(2)存在河东、河西两个特别区域,春小麦在河西走廊地区产量高且稳定,河东地区产量相对偏低且不稳定,其中隶属河东的陇中黄土高原地区这一特征表现最为突出;河西走廊区域产量变化情况与河东反向,河西产量偏高年份河东反而偏低,反之亦然.(3)河西走廊地区对气温变化响应敏感,甘肃黄土高原地区对干湿(降水)变化响应敏感.(4)响应最敏感区产量在1991年之前变幅较小,之后变幅加大;丰欠年份相间,存在2~3年的准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4.
为青海高原东北部马铃薯精细化气象服务及高原马铃薯的优化种植提供参考,利用互助县农业气象观测站记录的马铃薯发育期、产量以及对应时期的气象观测资料,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和积分回归等方法分析光、热、水等气候因子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海高原东北部马铃薯生长期为154d,生育期内≥0℃的积温为2 066.8℃,降水量305.3 mm,日照时数1 081.5h;气象产量在-1 443.16~696.28g/m~2,气象产量对趋势产量的贡献在-39%~16%;降水、日照、温度分别与马铃薯气象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负相关和相关不显著;马铃薯播种期、开花至块茎形成期,温度对产量的影响为正效应,其余时期为负效应,降水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曲线与温度曲线基本呈反相位分布,产量对降水的变化十分敏感,光照的影响曲线与气温相似,且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候因子对宁夏马铃薯气象产量影响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宁夏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宁夏具有代表性的中部(盐池、海原)和南部(西吉、隆德)4个区县1971-2007年以及北部(青铜峡、石嘴山)2个市1971-1985年的马铃薯产量统计资料,及对应的各地气象台站的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气温等气象资料用于试验。采用积分回归方法分析宁夏不同区域马铃薯生育期内各气候因子与气象产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产量影响指数法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气候因子对马铃薯最终气象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通过相关系数得到影响宁夏南部马铃薯气象产量的气候因子为4月日照时数;中部为4月日照时数、7月降水量;北部为6-8月降水量及8月的日照时数和气温。利用积分回归法得到对宁夏马铃薯气象产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为气温,其次为降水和日照,其中气温在结薯期对马铃薯气象产量的影响呈明显的负效应,降水在结薯期对气象产量的影响呈明显正效应。采用产量影响指数法,得到对宁夏不同区域马铃薯气象产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南部为7月上旬降水量,中部为7月降水量,北部为8月上旬降水量。【结论】气候因子对宁夏马铃薯气象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近49年辽阳市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安娟  陈玉光  徐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39-10441
[目的]分析近49年辽宁省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线性趋势模拟、滑动平均等方法,将标准化后的1961~2009年辽阳市玉米播种期、营养生长期及生殖生长期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和玉米单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近49年玉米生长季各个时期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增温明显;降水在播种期变化不大,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呈减少趋势;日照在整个生长季均呈减少趋势。无论在哪个生长时期,气温的升高对玉米产量的增加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降水和日照的减少是造成近4年玉米小幅减产或增产缓慢的原因。[结论]该研究为政府和农业部门领导科学安排指挥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及准确预报玉米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陇中地区马铃薯主粮化品种引进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陇中地区对10个马铃薯品种(系)鲜薯品质及产量等性状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在甘肃中部地区,陇薯9号、陇薯10号、陇薯14号3个品种适应性好,产量较高,适宜作为甘肃省中部地区马铃薯主粮化专用薯种植。  相似文献   

8.
2010年气候条件对六盘水市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铃薯是六盘水市重要的粮食、菜用和加工原料作物,该文分析2010年气候条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包括气温、降水、光照等因子,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榆林市各县长年气候整编资料,对榆林气候资源(热能、降水、光照)在马铃薯各生长期影响产量指标和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马铃薯生育期内积温随时间有增加的趋势,热量条件变好,对马铃薯生长发育有利;块茎膨大期内降水量随时间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自然降水不能完全满足马铃薯生长需求;通过综合分析马铃薯产量各指标发现,榆林市马铃薯种植北部风沙草滩区气候条件优于南部丘陵山区各县,尤其西北部的定边、靖边两县气候条件优越,但降水略偏少,大面积推广马铃薯种植业时需充分考虑人工灌溉及人工增雨,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葡萄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近10年清徐葡萄的产量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温度、光照、降水等主要气象条件对葡萄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长期有效积温、5月下旬及6月上旬气温、光照与葡萄产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葡萄生长期对降水量、日照时数需求存在临界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提取宁夏马铃薯主要生产区1981~2005年的马铃薯气象产量,并对相应年份马铃薯生长阶段的平均气温、降水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其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降水,6~8月降水不足,对其产量影响最大。分析宁夏马铃薯主产区气温、降水的变化,均不利于单产的稳定提高,中部干旱无灌溉条件地区不宜发展马铃薯种植。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宁夏回族自治区马铃薯生产分布现状;根据宁夏1961-2000年40年的气候变化,重点分析马铃薯相对气象产量与不同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利用5年滑动平均法分析宁夏和宁南山区年平均温度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并根据1971—2000年30年的马铃薯产量数据进行三次多项式趋势产量拟合,计算气象产量和相对气象产量,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马铃薯相对气象产量与不同生育阶段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以及生长期内不同时段气候参数与相对气候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来,宁夏以及宁南山区的年平均温度呈升高趋势,降水呈下降趋势。发芽期气温日较差的影响比其他气候因子的影响大;幼苗期影响最大的是降水量;发棵期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影响相对较大。生育期内不同旬内气候因子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也是不同的:4月下旬的日照时数(P〈0.01)和7月下旬的旬气温日较差(P〈0.01)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最大;5月下旬的最低气温(P〈0.05)、7月上旬的平均气温(P〈0.05)和7月下旬的最低气温(P〈0.05)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次之;其他时段气候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小。过去40年宁夏的气候正在向暖干的趋势变化,不同的生育阶段,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的气候因子不同,生育内不同旬内气候因子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已有的气候变化已对马铃薯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气候暖干的趋势继续,气候变化对马铃薯生产的不利影响也将继续。因此,要采取调整播期等适应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5年马铃薯在2016年和2017年的生长发育观察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马铃薯关键生长期气候适应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区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降水曲线倾斜度大;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呈线性倾斜;作物生长季旱季指标呈上升趋势,干燥指数曲线的线性趋势大。播种后第90天,块茎由慢生长到快速生长。播种后第108天,块茎的生长速度达到最大值。播种后第116天,块茎由快速增长转变为生长缓慢,气候变暖导致它缩短营养生长期和繁殖生长期及整个生长期。  相似文献   

14.
秦安县旱地全膜高垄沟马铃薯早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秦安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海拔1 120~2 020 m,年均气温10.4℃,年降水量507.3 mm,年日照时数2 208.1h,无霜期174 d,适宜马铃薯全膜高垄沟种植。近年来秦安县五营、陇城、中山3乡(镇)马铃薯全膜高垄沟种植示范面积达400 hm2,平均产量34500 kg/hm2,较半膜种植增产15.8%。秦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试验示范基础上,总结出旱地全膜高垄沟马铃薯早熟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旱塬地马铃薯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年降水量478mm,干燥度1.63,年平均气温6.2℃,≥10℃积温2260℃,旱塬地进行马铃薯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试验得出:10个品种间在单株茎数、单株叶片数、单株块茎数、单个块茎重、单位面积产量等性状存在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4种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有着显著性影响,其中以中幅双行靠垄作种植方式产量最高。建议在旱塬地或生态相似地区推广陇薯3号,以中幅双行靠方式种植,产量可以达到2334.5k:g667m^2。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天然牧草生长季气温、降水、光照等气候要素分析,得出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牧草主要生长期内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对天然牧草生长及产量的形成较有利。  相似文献   

17.
草原气候条件与天然牧草生长的关系分析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天然牧草生长季气温、降水、光照等气候要素分析,得出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牧草主要生长期内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对天然牧草生长及产量的形成较有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济宁市1971~2000年来小麦生长期及其播种期内的气温、降水及其适播期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济宁市3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小麦播种期的影响。在历年小麦生长期和播种期内,温度均呈上升趋势;生长期内降水呈上升趋势,而播种期内降水却呈下降趋势;未来的10年,播种期在传统播种期的基础上,可推迟一周左右,即至10月12~14日,对小麦后期生长及产量提高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内蒙古中部马铃薯主产区干旱发生程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选用内蒙古中部马铃薯主产区23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降水量数据,统计分析了近50年的降水集中度(PCD)、降水集中期(PCP)、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时空特征及其与马铃薯产量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来看,PCD呈下降趋势,突变年份为1998年,表明研究区区域降水量年度内的分配更趋近于均匀;PCP、SPI和SPEI无明显趋势变化。从区域变化来看,PCD与马铃薯生长季的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即降水越少的地区降水越集中;东部的PCP要早于西部,平均值出现在6月25—30日之间;SPI和SPEI低值区主要位于中部。SPI和SPEI气候倾向率的空间分布表征西北部地区干旱程度有所缓解,东南部地区有所增强。PCD>0.37、PCP>39 候、SPI<0.13或SPEI指<0.34的年景马铃薯产量可能因干旱出现减产;PCD>0.48、PCP>41 候、SPI<-0.54或SPEI<-0.29的年份可能因干旱成灾。研究结果为内蒙古马铃薯干旱的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黔西县辣椒种植规划布局提供依据,通过对黔西县蒿枝村辣椒种植基地幼苗生长期的持续干旱日数、日平均最高气温、辣椒死苗率实测数据,黔西县26个乡镇6月1日~9月31日辣椒开花结果期的降水资料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后结合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提供的单位面积鲜辣椒产量数据,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黔西辣椒在幼苗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的气象干旱指标,并对黔西县各乡镇辣椒生长期的气象干旱程度进行区划。结果表明:黔西县辣椒幼苗生长期的死苗率(y)和持续干旱日数(x_1)、日平均最高气温(x_2)的回归方程为y=0.055x_1-0.023x_2+0.412(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R~2为0.912),可用以表达辣椒幼苗生长期死苗率与持续干旱日数、日平均最高气温的关系;黔西县辣椒开花结果期降水距平百分率(Dp)和辣椒产量(Q)的关系式为Q=131.86 D_p+1 326.86(未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不能用以表达辣椒开花结果期降水距平百分率与产量的关系。结合辣椒幼苗生长期发育状况,确定干旱指标等级划分为持续干旱日数6d为无旱、6~12d为轻旱、12~15d为中旱、15~18d为重旱、≥18d为特重旱;辣椒幼苗生长期26个乡镇中属无旱的乡镇为零,轻旱的是西部的红林乡、五里乡,中旱的是锦星乡、城关镇、雨朵镇、新仁乡、定新乡、中坪镇等东部乡镇,重旱的林泉镇、沙井镇、永燊乡,羊场镇,特重旱的是洪水镇、甘棠镇、重新镇、谷里镇、大关镇、绿化镇、金碧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