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中国蜂业》杂志,1934年1月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国养蜂学会主办。杂志致力于对我国蜂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报道,覆盖蜜蜂饲养、蜂产业发展、蜂业科研、蜂产品养生整个行业链。内容实用技术多,信息量大。有蜜蜂育种、中华蜜蜂、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蜜蜂病虫害防治、蜂产品加工与利用、国外最新养蜂科技、最新科研成果、产业发展等栏目。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蜂学专业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蜂业》杂志,1934年1月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国养蜂学会主办。杂志致力于对我国蜂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报道,覆盖蜜蜂饲养、蜂产业发展、蜂业科研、蜂产品养生整个行业链。内容实用技术多,信息量大。有蜜蜂育种、中华蜜蜂、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蜜蜂病虫害防治、蜂产品加工与利用、国外最新养蜂科技、最新科研成果、产业发展等栏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2年全国9个省市蜂业的调研,分析目前我国蜂农收入的基本特征,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蜂农收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蜂农养殖方式、养殖规模、专业化程度及受灾情况对蜂农收入影响极显著,提出应从加强合作社管理、龙头企业建设、风险救助、发展蜜蜂授粉等方面提高蜂农收入,推动我国蜂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2012年对全国10省市570户蜂农的调研数据,从养殖规模和养殖方式、蜂农基本特征、技术推广情况、蜂农成本收益分析及蜜蜂授粉发展情况五方面分析我国蜂产业的现状,并从目前的发展态势通过SWOT分析法,罗列出我国蜂产业的优劣势、发展机会及存在的威胁,解析我国蜂产业的发展前景,为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蓝莓产业与蜜蜂授粉业发展提供依据,以蓝莓品种杰兔和意大利蜜蜂为试验材料,对意蜂为蓝莓授粉和蓝莓自花授粉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有意蜂授粉5个处理的蓝莓坐果率、单果重、产量和可溶性糖均显著高于自花授粉,坐果率比自花授粉提高39.46%~43.39%,产量提高44.6%~47.92%,意蜂授粉的蓝莓果大、果粉多、色泽亮、口感好,商品性提高;意蜂授粉与意蜂+蜜蜂诱导剂、蓝莓花粉等诱导授粉之间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意蜂为蓝莓授粉不需要蜜蜂诱导剂、花粉诱导;50群意蜂授粉使蓝莓提质增效的同时还获得蓝莓蜂蜜和蜂王浆共计收入11.3万元,蜂场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日照市是蜂产品加工出口大市,年加工量和出口量位居山东省第一、全国第二,蜜蜂养殖位居山东省第八,蜂产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蜂产业是贫困山区农户精准扶贫的"助推器",养蜂投资少,见效快;发展蜂产业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孵化器"。日照市五莲县、莒县部分山区中华蜜蜂和蜜源植物分布广泛,无工业污染。清新的空气、优  相似文献   

7.
孙哲贤 《新农村》2004,(8):18-18
我国蜜蜂饲养量达800万群以上,年产王浆2500余吨,大部分出口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养蜂单靠生产蜂蜜效益低,要生产多种蜂产品,如能常年生产蜂王浆(高产蜂群,可年产王浆5~6千克),可使养蜂效益提高数倍。1.饲养高产浆蜂种 蜜蜂有产浆蜂、产蜜蜂和耐寒蜂等优良品种。浙江“平湖浆蜂”是著名的产浆蜂种。一般意蜂每群每次可取浆50克左右,而高产浆蜂则可产浆100~150克。蜂场不管养多少蜂,只要生产王浆就应引进浆蜂。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2019,(11)
<正>近年来,浙江省把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列为富民强省十大行动之一。浙江省长兴县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蜜蜂产业扶贫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通过整合资源、多方合作,推出一对一蜂农精准扶贫模式,保证低收入农户通过养蜂这项"甜蜜事业"增加收入,助力乡村振兴。1.蜜蜂产业现状近年来,长兴县深入实施《湖羊、兔、蜜蜂等特色优势畜牧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蜜蜂产业,初  相似文献   

9.
<正>在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吉林市委书记张晓霈在看了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听取了相关人员的建议后,对加快吉林市蜂产业发展提出了要求。我作为市蜂业协会的会长倍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现在也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为什么要加快发展蜜蜂产业小蜜蜂,大产业,小蜜蜂的作用不可小觑。蜂产品不仅是食用佳品,也是重要的保健品。发展蜂产业既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和保健需求,还能通过蜜蜂授粉提高农林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安  相似文献   

10.
目前,云南省乃至全国兴起蜜蜂产业脱贫高潮,各地充分利用蜜蜂养殖投资小、见效快、不占耕地、不用粮食等优势,发动和指导贫困户发展蜜蜂养殖(绝大多数是中蜂养殖),依托区域资源,因地制宜,把小蜜蜂列入各县山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虽然各地都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对后期蜜蜂养殖的巩固和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论散养或是集中养殖,由于缺乏养殖技术,扶贫蜜蜂饲养一年后,多数蜂场不但养殖蜂群数量急剧下降,蜂群群势也较差,这对扶贫产业的提升和贫困户产业的延续极为不利。本人根据对罗平30余个扶贫养蜂基地进行走访调查得出的结果和工作经验,现就罗平蜂产业扶贫推进情况进行简要论述,并对扶贫蜜蜂在饲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市场需求的迅速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蜂产业的发展。专家预测,今后几年,蜂产业将成为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行业之一,蜂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蜂产业优势首先,养蜂“门槛低”,只需一次性投资。目前,一群蜜蜂的市价约为200元左右。其次,养蜂所受限制少,养蜂不受地形约束,农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蜂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其实施的蜂业支持政策密不可分。从5个方面对北京市蜂业支持政策进行阐述,通过收集和整理北京市蜂业发展现状相关数据,分析了北京市蜂业支持政策实施后,在蜂群饲养规模、蜜蜂授粉、产业基地建设、蜜蜂良种繁育与保护、风险保障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指出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福建农业》2013,(4):37-37
近年来,新疆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甜蜜产业",蜂产品年产量达到4.3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0%,产值超过4亿元。目前,新疆蜂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已跃居全国行业中上水平。蜜蜂规模化饲养、蜜蜂商业化授粉、优质成熟金线莲生产、地方优势蜂蜜生产、地方优势蜂种的保护与相关特色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已走在了全国蜂业行业的前列。"依托蜜源优势形成规模化养殖新疆地大物博,物华天宝,被称  相似文献   

14.
胡蜂科和蜜蜂科蜂类分布广、资源丰富、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好,但不同胡蜂相互捕食、胡蜂捕食蜜蜂导致了胡蜂养殖与蜜蜂养殖矛盾冲突,为指导山林农户科学养蜂,解决不同蜂类的混养问题,特此试验了不同胡蜂混养、胡蜂与蜜蜂混养。通过5年的研究探索,突破了胡蜂与胡蜂混养、胡蜂与蜜蜂混养的关键技术,解决了胡蜂之间相互捕食及胡蜂捕食蜜蜂的问题,促成了胡蜂和胡蜂、胡蜂和蜜蜂混养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蜂(中华蜜蜂)是我国的优良蜂种之一,它属于东方蜜蜂种的一个品系,也是世界蜜蜂四大蜂种之一。目前,在全国650万蜂群中,中蜂占350万群以上。 江苏省常熟、太仓、吴县、宜兴等地,自古就有野生蜂种存在。1940年前后,海门、泰县一带都养有中蜂,后来又从江西宜春、浙江金华等地引进。蜂农大都采用活框蜂箱饲养。目前,中蜂在江苏分布的范围仍较广,东部的启东、海门,最北面的赣榆,西部的盱眙,南部的吴县、宜兴等地均有分布。但半数以上集中在长江下游的沿江地区和苏南的丘陵山区。  相似文献   

16.
春暖花开,野外蜜粉源充足,蜜蜂扩群繁殖加快,每年四五月,蜜蜂容易发生分蜂或飞逃,给养蜂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蜜蜂分蜂或飞逃,主要原因有2个:一是蜜蜂群体过大,蜂箱空间过小,阻碍了蜜蜂的群体生存发展;二是蜜蜂生存环境不良,如潮湿、闷热,或者蜜蜂受到囊状幼虫病、白垩病、烂子病、爬蜂病、壁虎、蟾蜍、螨虫等病虫的侵害,或受到噪音...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广西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探讨提出全面调查评估广西农业耕作制度;加强薯类作物研究与开发;发展多种高效农业耕作模式;研究探索蜜蜂养殖和发展油葵、油菜、山茶等油料作物,构建广西“蜂油产业”;重视占广西甘蔗种植面积60%以上的"新台糖22号"的持续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蜂产业发展有优势首先,养蜂的"门槛"低,一次投资可多年受益。目前,一群蜜蜂的市价约为200元,即使饲养50群蜂,先期投入也不过1万元。由于采花酿蜜是蜜蜂的生活习性,蜂群采购安置后可立即投入生产,通常1~2年便可收回成本。另外,蜂  相似文献   

19.
《新农业》2017,(22)
<正>中华蜜蜂是我国地方优秀蜂种,2006年国家将中华蜜蜂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农业部第662号公告)。辽宁的中华蜜蜂体色为灰黑色,具有抗寒性强、维持大群、产量高等独特的形态和生产性能,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但随着辽宁中华蜜蜂产业的发展,产品销售和资源保护等问题也不断显现,只  相似文献   

20.
北方蜜蜂养殖区进人冬季(吉林省11月中旬)后,当白天气温低于5℃时.蜜蜂完全停止出巢飞行活动.在巢脾上结成越冬蜂团.进人越冬阶段.直到翌年3月上旬.蜂团逐渐解散.越冬蜂出巢开始做排泄飞行活动为止.越冬期结束。蜜蜂越冬期管理是蜜蜂养殖产业的难点课题.生产上由于气候、环境和管理等诸多变化因素作用.越冬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需要注意观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