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F2:3家系抗旱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在水地和旱地两种环境条件下种植以敏感型品种偃展2号和抗旱型品种石4185为亲本构建的402个F2:3家系群体,应用该群体在水地和旱地两种环境条件下研究了株高、穗长、穗茎节长、旗叶长、旗叶宽、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9个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两种环境条件下,F2:3家系各性状分离明显, 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特点, 是一个较为理想的QTL作图群体。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8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两种水分环境下,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用方差分析、t测验、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小麦株高降低,单株产量和千粒重下降,单株穗数、总小穗数和穗粒数减少,穗长缩短,不育小穗数增多;各性状对干旱胁迫敏感程度都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除千粒重外,各性状的环境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品种与环境互作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品种的抗旱指数差异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穗粒数〉单株穗数〉千粒重〉穗长〉不育小穗数〉总小穗数〉株高。干旱胁迫对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显著,晋麦47、新旱1号和洛旱3号对干旱胁迫的抗耐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干旱是限制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研究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抗旱遗传特性对小麦抗旱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L)群体((晋麦47×西峰20)×晋麦47)BC3F4的16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株高(PH)、穗下节长(PL)、单株穗数(SPP)、穗长(SL)、单株小穗数(TSP)、单株总粒数(GNP)、主穗小穗数(SMS)、主穗粒数(GMS)、千粒质量(TGW)和小区产量(GY)的遗传特点及相互关系,评价群体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环境条件下,小麦IL群体各目标性状表型偏向于轮回亲本晋麦47,变异广泛,多样性指数达0.74~0.97,且存在超亲分离,总体呈尖顶峰的负偏态分布。在4种水分环境条件下,小麦IL群体的PH、PL和TGW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h2B=0.48~0.81),其他性状遗传力较低(h2B=0.27~0.73)。性状之间普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在干旱胁迫条件下,TGW和PH分别与小区产量有较高的相关性和关联度。该群体适合进行抗旱性状数量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旱作敏感型品种大西洋和耐旱型品种陇薯6号为亲本构建的F1分离群体为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其单株结薯数、单株块茎重、株高、茎粗等4个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4个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均为2 MG-AD,受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4个性状的主基因的遗传率在16.02%~96.11%之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小麦穗部性状的变化特点,以不同水分条件下种植的小麦水旱分离群体为材料,对小麦的9个穗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群体表现极为显著的超亲分离,分布呈偏态单峰和偏态多峰,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特点。穗长、不孕小穗数、小穗着生密度和芒长符合2对主基因遗传模型;有效小穗数、小穗粒数、总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符合1对主基因遗传模型。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穗长、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小穗着生密度和芒长,5个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最高,分别为88%,73%,64%,67%,95%,芒长的变异系数呈最高值为41%,因此,可能有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这些性状。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干旱胁迫对彩色棉花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其水分利用机理,选用7个不同色彩的棉花品种(系),在常规灌溉、胁迫灌溉和生育期不灌溉3种环境条件下,调查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水分利用效率(WUE)及产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不同色彩棉花品种的单株成铃数、单铃重、株高、花铃期叶片数、有效果枝数、收获指数、果节数、籽指、茎粗和果茎节间长度减少,衣分增加;灌水量减少一半,参试棉花品种的产量均降低,不灌溉处理的籽棉产量与常规灌溉间差异显著(P<0.05);籽棉产量的降低幅度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棕色棉的减产幅度高于绿色棉。常规灌溉处理下,白色棉花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棕色棉花和绿色棉花,而后二者差异不显著;干旱胁迫下,棕色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绿色棉花。与水分利用效率相关的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指标是:叶片数、单株成铃数、有效果枝数、果节数、株高、收获指数、单铃重、主茎节间长度、茎粗、籽指、衣分。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下玉米根系性状和产量的QTLs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以N87-1(耐旱)×9526(敏感)的F2群体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103个SSR标记的连锁图谱,在干旱胁迫与正常灌溉两种环境下对183个F3家系的初生根数、根干重和产量等3个性状进行表型鉴定,用复合区间法对这些性状进行QTLs检测(LOD>2.5)。结果表明,在两种环境下根数与根重都呈正相关,仅在胁迫环境下根重与产量呈正相关;在  相似文献   

8.
不同甘薯品种抗旱性评价及耐旱指标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15个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2个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甘薯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差异。根据产量抗旱系数法分级,抗旱品种(抗旱系数≥0.6)为济薯21、济薯25、济徐23、济薯15、烟薯25;中等抗旱品种(0.4≤抗旱系数0.6)为徐薯18、济薯26、北京553、济紫薯2号、济薯18;不抗旱品种(抗旱系数0.4)为郑薯20、济紫薯3号、济薯22、济紫薯1号、凌紫。干旱胁迫导致甘薯的叶片数、蔓长、叶面积系数和生物量下降,品种间降幅不同,抗旱性强的品种降幅小,抗旱性弱的品种降幅大。这些农艺性状指标与甘薯品种的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甘薯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徐薯18可作为甘薯品种抗旱性鉴定的标准品种。  相似文献   

9.
干旱对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控制灌溉法对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的83个大豆品种在2015年和2016年进行全生育期干旱处理,分析全生育期干旱处理对各品种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分枝数和百粒重等农艺性状的影响,并且对丙二醛、叶绿素含量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旱处理下57%~95%大豆品种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分枝数、百粒重有所下降。与正常供水下相比,大部分材料丙二醛含量上升,叶绿素含量下降。通过对这些农艺性状在在干旱处理后的变化幅度分析,发现这些农艺性状对干旱响应敏感性强弱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株高、百粒重、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变异系数变化较大,最易受到干旱影响。绝大多数大豆品种在干旱处理下,部分农艺性状相关性发生改变,但也有少数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在条件下未发生变化,说明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大豆品种对干旱的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揭示玉米苗期根系性状的遗传特性,用来改良材料的抗旱性,本研究以旱敏型材料‘WN897’、抗旱型材料‘Wu109’及二者通过杂交和回交获得的F1、B1、B2和F2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干旱胁迫与正常条件下主根长、侧根数、根冠比和根鲜重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与正常条件下,侧根数的遗传率均高,而主根长、根冠比及根鲜重的遗传率均较低,根冠比的遗传率在干旱胁迫下明显低于正常条件,根鲜重的遗传率在干旱胁迫下明显高于正常条件。因此,侧根数可以通过单交的方法进行改良,在低世代材料中就可进行有效选择,主根长可以通过复交或多代轮交进行改良;而对于根冠比和根鲜重,鉴于二者均在B2群体中有着较高的遗传率,可以通过多代回交的方法对这两个性状进行改良,在回交后代中进行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利用耐低磷选择回交导入系群体定位水稻产量性状QTL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稻磷素利用率低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发掘水稻耐低磷有利基因、培育磷高效品种,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恢复系‘蜀恢527’、‘明恢86’作为轮回亲本,以‘爷驼崽’为供体亲本,构建了2个BC2F4耐低磷选择回交导入系群体。分别在正常施肥量条件下和低磷条件下对2个群体进行产量性状鉴定和分析,同时对2个群体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利用性状-标记间的单向方差分析,对耐低磷选择回交导入系群体的产量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不同遗传背景下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与单株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有效穗数受低磷胁迫影响较大,是造成低磷条件下减产的主要原因。2个群体在正常条件和低磷条件下共检测到控制单株有效穗数QTL 11个,控制每穗实粒数QTL 10个,控制结实率QTL 10个,控制千粒重QTL 9个,控制单株产量QTL 13个;检测到一因多效的位点12个。研究结果对低磷品种的选育、相关有利基因的发掘利用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重要参考作用,选择导入系也为耐低磷育种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2.
灌溉与自然降雨条件下水稻高代回交导入系产量QTL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254个Lemont导入到特青背景的高代回交导入系定位了灌溉(对照)与自然降雨(干旱胁迫)环境下影响单株籽粒产量及其穗部相关性状的QTL。在两种环境下共检测到32个影响单株粒籽产量、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的主效QTL,根据不同环境下表达的情况将其分成3类,第1类10个QTL,在两种环境下均被检测到;第2类14个QTL,只在对照条件下检测到;第3类8个QTL,受干旱胁迫诱导,只在胁迫条件下被检测到。此外还检测到9个影响胁迫与对照条件下性状差值的QTL。认为在两种条件下均检测到的相对稳定的3个QTL(QGn11b、QGn12和QGn11b)及影响两种条件下性状差值(即性状稳定性)的9个QTL可能对耐旱性有直接贡献。在所有12个耐旱QTL中,除在QGn5和QGy1的Lemont等位基因减小性状差值(即增强耐旱性)外,其余位点上增强耐旱性的等位基因均来自特青。另外通过与源自相同亲本的不同定位群体在不同环境下定位结果的比较,鉴别出一些受遗传背景和环境影响较小的QTL如QGn3b、QGw1、QGw5、QGy1、QGy5、QGy8和QGy10。对应用QTL定位结果进行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耐旱品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在油菜抗旱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1,(9)
以12份芥菜型春油菜品种为材料,利用灰色关联度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大田干旱处理和正常灌溉下17个性状指标的变化,筛选和鉴定油菜耐旱性产量指标和耐旱性状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旱胁迫下与单株产量关联度最为密切的是与产量相关的因子,最不紧密的是气孔导度;正常灌溉下单株产量与胞间CO_2浓度(0.636)关联紧密;主成分分析将干旱胁迫下17个性状的耐旱系数综合成为5个互相独立的综合指标。因此,在选育耐旱品种时,应重点观察与单株产量关联密切的产量因子、植株形态因子和光合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4.
在干旱和正常水分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QTL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穗部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因此对其进行遗传剖析可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尤其是对干旱胁迫下的稳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分别与自交系掖478和齐319进行杂交,构建了两套F2:3群体(分别记为Y/H和Q/H)。在正常水分灌溉和干旱胁迫下对穗长、穗粗、轴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重和穗重等7个穗部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单环境分析和相同处理水平的联合分析方法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2个群体的亲本及F2:3家系的各性状值均低于正常水分条件,且穗粒重与穗长、穗重、穗粗呈正相关。在干旱胁迫下和正常水分条件下,通过两种检测方法共定位到75个玉米穗部性状QTL,其中Y/H群体共定位了20个QTL,分布在第1、第2、6、第5、第7、第10染色体上;Q/H群体共定位了55个QTL,分布在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9、第10染色体上;但是在干旱条件下两群体分别只检测到4个和19个QTL,明显低于正常水分条件下检测到的QTL数目。通过联合分析只检测到3个QTL与环境发生显著互作和6对QTL存在上位性互作效应,说明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基础较为复杂。同时还发现,Y/H群体在正常灌溉与干旱条件下检测到2个一致性的QTL,分别是qKRE1-5-1和qKRE1-7-1,对表型变异解释的变化范围是6.15%~19.48%;Q/H群体检测到3个一致性QTL,分别是qKRE2-5-1、qGW2-10-1和qKRE2-3-1,对表型变异解释的变化范围是7.14%~16.65%,说明这些QTL受环境影响较小,能够稳定遗传,可以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区间应用于玉米穗部性状抗旱性改良。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以15个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甘薯品种叶片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叶面积系数均不同程度下降,反映了品种抗旱性的差异。通过抗旱系数聚类分析,将15个甘薯品种分为3个抗旱类型,抗旱品种:济薯21、济薯25、济徐23、济薯15、烟薯25;中等抗旱品种:徐薯18、济薯26、北京553、济紫薯2号、济薯18;不抗旱品种:郑薯20、济紫薯3号、济薯22、济紫薯1号、凌紫。叶面积系数与抗旱系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抗旱性强的甘薯品种可维持较高的叶面积系数;而正常灌水条件下的叶面积系数不能反映甘薯品种抗旱性。干旱胁迫导致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升高。干旱胁迫条件下,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与甘薯品种的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功能叶相对电导率则与甘薯品种抗旱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叶面积系数以及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和相对电导率等指标可作为甘薯品种抗旱性鉴定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利用前期以明恢86为轮回亲本与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4个供体亲本(Gayabyeo、沈农265、早籼14和Y134)杂交构建的高代回交导入群体,在浙江省三门县沿海滩涂采用0.5%盐浓度的海水全生育期灌溉,筛选出150个耐盐恢复系群体,考察了耐盐恢复系在正常灌溉条件下的性状分离及与两个三系不育系测交种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耐盐恢复系在正常灌溉条件下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出现明显的分离,性状分离的类型及特点因选择群体和性状本身不同而异,从中选育出30个单株产量和耐盐性显著好于轮回亲本明恢86的株系,这些株系大多表现穗长缩短,株高和千粒重下降,但单株有效穗和结实率显著增加,导致产量的显著提高。4个组合的耐盐恢复系群体与两个三系不育系(II-32A和川345A)测交种的性状分离明显,与明恢86和两个三系不育系的测交种相比,多数测交种表现穗长缩短,株高降低,单株有效穗数相仿,但与II-32A测交的杂种千粒重显著增加,杂种表现趋势与耐盐恢复系本身不完全相同。分别鉴定出22个和23个耐盐恢复系,其与两个不育系测交的杂种产量显著高于明恢86与相应不育系的测交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其中比生产对照种汕优10号显著或极显著增产的测交组合分别有7个(II-32A为母本)和4个(川345A为母本)。研究表明,利用优良恢复系的回交导入后代在大田盐胁迫条件下筛选耐盐单株,结合耐盐后代在正常灌溉条件下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鉴定筛选,可以有效地改良恢复系的耐盐性,并选育出耐盐性提高的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7.
花生抗旱性鉴定评价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花生抗旱性鉴定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利用177个株系组成的花生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对象,连续2年在充分灌溉和干旱胁迫条件下种植,收获考种后分析了22个表型性状、2个生理指标与抗旱系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总分枝数、结果枝数、结果节数、单株果数、百仁质量这5个表型性状的干旱胁迫指数以及叶绿素含量、冠层温度2个生理指标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值均与抗旱系数有显著相关关系,这7个性状可作为判定花生抗旱性的评价指标。以抗旱系数≥1.1为标准,筛选到3个抗旱株系,即L19、L121和L146。  相似文献   

18.
《作物育种信息》2006,(3):13-14
在雨养地区和灌溉条件差的环境中,干旱是影响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的主要限制因子。鉴定影响产量及产量构成对干旱的反应的基因组区域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耐旱性的遗传和培育更多的耐旱品种。利用CT9993—510和1-M及IR266—42和6—2杂交的154个双单倍体鉴定了产量性状及其构成成分的数量性状位点。利用线源喷灌系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该系统能够线性地降低灌溉水平,使其与生殖敏感期相一致。试验于2000年湿季在泰国乌邦水稻研究中心进行。在不同水份胁迫条件下(W0:完全灌溉;W1-W4:中等至严重缺水),鉴定到水稻产量性状及产量构成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共77个。在这77个QTL中,各性状的QTI。数量分别是:产量(GY)有7个QTL,生物产量(BY)有8QTL个,收获指数(HI)有6个QTL,灌溉开始后的开花时间有5个QTL,小穗数(TSN)有10个QTL,结实小穗数(PSS)有7个QTL,穗数有23个QTL,株高有11个QTL。单个QTL可以解释7.5—55.79/6的表型变异。在灌溉良好的条件下,我们观察到BY、HI、DFAIG、PSS、TSN、PH、GY间具有极高的遗传相关性。然而,在干旱处理中,只有BY和HI与GY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干旱处理中,位于染色体3、4、8上的RG104至RM231,EMP2—2至RM127,G2132至RZ594两侧的QTL与GY、HI、DFAIG、BY、PSS、PN等性状相对应。这些QTL在染色体3、4、8上的聚集作用得到更高的产量。这些QTL对改良雨养水稻非常有价值,同时有利于我们了解干旱条件下生殖敏感期的遗传控制机理。紧密的遗传连锁或基因多效性可能是本试验检测到QTL重合的原因。在灌溉条件下,观察到GY、BY、HI与PSS的QTL主效应间的双基因互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低磷胁迫下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遗传基础,以玉米重组自交系为研究材料,分别在低磷处理和正常条件下,比较供试群体的产量及构成性状的变化,并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单株产量、穗重和轴重等性状受低磷胁迫影响较大,出籽率、穗行数和粒深等性状受低磷胁迫影响较小;通径分析表明,低磷胁迫主要通过影响行粒数、百粒质量和粒深构成性状导致了单株产量的损失。在2种磷水平下共检测到23个产量及其构成性状QTL;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32%~14.77%;其中,标记区间bnlg666~umc1141和umc1108~bnlg1258分布了不同性状的多个QTL。这些成簇分布QTL的染色体区域和低磷胁迫条件QTL,可为开展玉米耐低磷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高小麦产量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干旱是影响小麦产量最主要因素。分析小麦抗旱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及选育携有高产抗旱性状的小麦近等基因系可为选育高产品种提供基础。本研究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ntrogression line,IL)(鲁麦14×陕旱8675)×鲁麦14(BC3F5)群体及其亲本为材料,对两种水分条件下小麦抗旱相关性状株高(PH)、穗长(SL)、单株有效分蘖(SNP)、抽穗期(DH)、穗下节长(FIL)、旗叶叶枕-穗基部长(LPSB)、相对穗下节长(RFIL)、相对旗叶叶枕-穗基部长(RLPSB)、结实小穗数(FNS)、上部不孕小穗数(SST)、下部不孕小穗数(SSB)、穗粒数(GNS)、单株产量(GWP)和千粒重(TGW)进行差异分析,揭示小麦抗旱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结果如下:对160个导入系株系14个抗旱相关性状的分析表明,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性状变异系数在0.05%~225%之间,多数性状均值偏向受体亲本鲁麦14;从性状变异范围可以看出,回交导入系群体除WW条件下的结实小穗数,DS的有效分蘖、穗粒数和单株产量外,其它性状普遍表现超双亲,但是所有性状表现均超受体亲本鲁麦14,这是从陕旱8675导入的染色体片段作用的结果。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各性状的表型值除SST外均有明显差异。该群体适合进行抗旱相关性状数量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