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0年至今,翔安区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中薯10号经两年区域试验,表现结薯性好、商品薯率高、丰产性较好、抗病性较强等特点,适合在翔安区扩大示范种植。1区域试验表现1.1产量表现2010~2011年度参加翔安区的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36 850kg/hm2,比对照紫花851增产6 325kg/hm2,增产20.72%,达极显著水平;2011~2012年度续试,平均鲜  相似文献   

2.
叶菜型甘薯新品种百薯1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行奇  任秀娟  李新华 《种子》2007,26(9):86-87
百薯1号是由安薯07自交选育而成的叶菜型甘薯新品种。株型半直立,基部分枝数25~30个,茎蔓细嫩,最长蔓长80~100cm,叶片小,全身无茸毛,适口性好,茎尖产量一般22500kg/hm2以上。薯块产量夏栽30000kg/hm2以上,春栽37500kg/hm2以上。在茎尖产量22500kg/hm2左右条件下,薯块产量可达195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3.
龙薯21号薯块下纺缍形,薯皮淡红色,薯肉淡黄色,2008~2009年参加国家南方薯区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薯产量41 626.5kg/hm2,比对照金山57增产19.06%;薯干平均产量9 775.65kg/hm2,比对照增产8.40%;淀粉平均产量5 858.1kg/hm2,比对照种增产4.20%。中抗甘薯瘟病,高抗蔓割病。具有高产、抗病、适应性广、适宜加工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1目前适合鲁南地区种植的甘薯高产优质品种1.1淀粉型高产品种豫薯868:高产高淀粉,红皮、肉白,茎叶生长性强,薯蔓2~3m,叶片肥壮,结薯集中,大薯率高,干物率30%,单株结薯3~5个,春薯产量6万kg/hm2以上,夏薯产量4.5万kg/hm2以上,稳产性能好,易贮藏,易管理,省时省力,耐肥、耐旱性强,萌芽性高,适应性广,荒山薄地均可种植,是目前鲁南地区种植的主要淀粉型甘薯高产品种。徐薯27:属淀粉型品种。萌芽性较好,结薯集中整  相似文献   

5.
通过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秋春两季马铃薯连作栽培技术的研究,建立了春马铃薯—中稻—秋马铃薯"一年三种三收"栽培模式,可产粮食19041kg/hm2,产值可达69123.3元/hm2,纯收入达到46173.3元/hm2,取得了"亩产过吨粮、收入超三千"的显著效益,集成了薯—稻—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冬种马铃薯轻简化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不同厢垄栽培模式的稻草用量、肥料用量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采用厢式栽培模式效果显著优于双行垄栽模式。在厢式栽培模式中,处理H(种植密度9.0万株/hm2,施复合肥600kg/hm2,覆盖稻草10000kg/hm2)分枝数最少,株高和茎粗中等,商品薯率一般,绿皮薯率最少,淀粉产量1722.00kg/hm2。  相似文献   

7.
徐茜  黎华  宗洪霞  但方  王祖民 《作物杂志》2016,32(6):142-591
为优化叶菜型甘薯薯苗越冬的栽培技术,提高叶菜型甘薯薯苗越冬栽培留种供应的种源量,突破留种障碍,采用L9(3 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种苗、底肥及栽插时期对鄂菜薯1号薯苗越冬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9组合为本试验最优薯苗越冬组合,即密度28.5万株/hm 2、茎尖苗栽插、底肥(45%复合肥750kg/hm 2+过磷酸钙450kg/hm 2),栽插期9月下旬,第二年3月至6月中旬薯苗产量可达88 500kg/hm 2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秋大白菜的合理施肥量,以秋大白菜品种87-114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最优回归试验设计方案,氮、磷和钾的常规施肥分别为360 kg/hm2、180 kg/hm2和180 kg/hm2。结果表明:试验区基础地力为86.3%,3种肥料的贡献率为K>N>P。利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确定最佳肥料施用量氮肥(N)为334 kg/hm2,磷肥(P2O5)为106 kg/hm2,钾肥(K2O)为140 kg/hm2,氮、磷、钾的比例为2.39:0.9:1。“3414”试验可以确定大白菜生产中氮、磷和钾的施用量,同时在现有的地力条件下可适当降低3种肥料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9.
2006年冬采用将稻草摆放成稻草垄的方法再做甘薯免耕试验,结果表明:免耕①处理比常耕处理商品薯增产4156.5kg/hm2,达到极显著水平,比免耕②处理商品薯增产3780kg/hm2,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免耕②处理比常耕处理商品薯增产376.5kg/hm2,未达到显著水平;免耕处理与常耕处理甘薯质量没有明显的差别,部分薯形比常耕处理更长直,颜色更鲜红和有光泽;免耕处理能明显地节约劳动力(节约劳动力99个工作日/hm2)和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黔花生二号的经济效益与播种密度、施肥量(N、P、K)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经济效益指标的优化数学模式,确立了黔花生二号经济效益(大于18000元/hm2)栽培优化组合方案:密度29.298~30.996万株/hm2;N施用量196.275~219.600kg/hm2(尿素426.7~477.4kg/hm2);P2O5施用量121.26~140.22kg/hm2(过磷酸钙673.7~779.0kg/hm2);K2O施用量196.275~219.60kg/hm2(硫酸钾392.55~439.2kg/hm2)。影响黔花生二号经济效益大小因素的顺序是,密度>施氮量>施钾量>施磷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贵州高海拔地区马铃薯对磷肥的需求范围,进行了施磷试验.试验设计5个磷肥水平(P2O5),分别为:0 kg/hm2、45 kg/hm2、90 kg/hm2、135 kg/hm2、180 kg/hm2.每个处理N、K肥用量相同,氮肥(N) 225 kg/hm2,钾肥(K2O) 240 kg/hm2.结果表明适量施用磷肥能促进马铃薯的生长,提高马铃薯大中薯率,增加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结论说明在贵州高海拔地区,在试验条件下,磷肥施用量在135 kg/hm2左右时,马铃薯可以达到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马铃薯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施肥与马铃薯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和产量的关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定位施肥条件下,研究了有机肥+氮磷钾(MNPK)、有机肥(M)、氮磷钾(NPK)、氮磷(NP)、氮钾(NK)、磷钾(PK)、不施肥对照(CK)对马铃薯田土壤水分含量时空变化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施肥量为腐熟羊厩肥22 500kg/hm 2、N 150kg/hm 2、P2O575kg/hm 2、K2O 270kg/hm 2。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各土层土壤含水量随着马铃薯生育期的推进均呈现波动变化;生育期土壤剖面含水量呈现“?”形变化趋势,20~40cm土层为最大蓄水层和耗水层。NPK、MNPK、M处理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NK、NP、PK和CK,说明施用有机肥或氮磷钾化肥配施均能提高土壤持水性能。两年平均产量以M处理最高,其次是NPK处理,再次是MNPK处理;商品薯率也以NPK、M和MNPK处理较高;单株结薯数以M、PK、MNPK、NPK处理较高,NK和CK处理较低。研究结果表明,缺乏磷、钾较缺乏氮素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结薯数的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平衡施肥中的钾素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贵州高海拔地区织金县采用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马铃薯产量为14.91t/hm2,超过当地平均产量1.5倍,钾肥配施可增产马铃薯1.0~2.5t/hm2,增幅8.06~20.63%,施钾产投比可达2.0~3.5。施钾肥后马铃薯薯块重量增加19.2%,增产以增加薯块重量为主,马铃薯品质有较大改善。试验认为,高产高效施肥的N:K2O比为100:(95~140)为宜,即施氮(N)105kg/hm2,施钾(K2O)100~15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在马铃薯与玉米套种模式下开展了氮磷钾不同用量对中晚熟马铃薯品种宣薯2号产量的影响试验,旨在为遵义县提出高效益的施肥方案。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用量对中晚熟马铃薯宣薯2号产量及结薯特性均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对生育期影响不大。在一定范围内,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与氮磷钾用量成正比,单株结薯数与单薯重成反比关系;但施肥过量产量不再提高反而降低。N、P_2O_5、K_2O纯养分施用配方为8.75kg/667m~2、4.83kg/667m~2、17.5kg/667m~2,产量高达1893.4 kg/667m~2,套种的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长期定位轮作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阴山北麓地区干旱栗钙土长期施肥的施肥效应,基于内蒙古武川旱作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2004—2016),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2016年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或化肥平衡配施(NPK)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和NPK养分吸收量,最大叶面积指数为2.19,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为136.53 g/株,植株N、P、K养分最大吸收量分别为3.35、0.36、6.99 g/株。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或化肥平衡配施(NPK)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相比于对照,总产量分别提高110.57%和85.44%,商品薯产量分别提高295.11%和247.56%,商品薯率提高25个百分点。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O)或化肥平衡配施(NPK)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2.98、38.27 kg/(hm 2·mm),相比于对照分别提高104.72%和38.27%。化肥平衡配施(NPK)当季肥料利用率最高,N、P2O5、K2O利用率分别为25.44%、20.78%和61.13%。生产1 t马铃薯鲜薯吸收N 3.79~6.41 kg,平均5.29 kg;吸收P2O5 1.28~1.80 kg,平均1.61 kg;吸收K2O 5.44~11.70 kg,平均7.99 kg。该研究可为阴山北麓地区旱地马铃薯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应用‘3414’试验建立芜湖县油菜施肥指标体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3414"试验结果建立磷、钾施肥技术指标体系。以相对产量50%、75%、90%和95%为标准将安徽省芜湖县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划分为极低、低、中、高和极高5级;并分别用一元二次和线性加平台模型对不同土壤养分分级范围内施肥量与产量关系进行模拟,计算最佳肥料用量。结果表明,芜湖县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处于极低等级(Olsen-P10mg/kg;NH4OAc-K20mg/kg)时,磷、钾肥(P2O5和K2O)用量分别为75和65kg/hm2;低等级(Olsen-P,10~20mg/kg;NH4OAc-K,20~50mg/kg)时,磷、钾肥用量为60和55kg/hm2;中等级(Olsen-P,20~30mg/kg;NH4OAc-K,50~100mg/kg)时,磷、钾肥用量均为45kg/hm2;高等级(Olsen-P,30~40mg/kg;NH4OAc-K,100~125mg/kg)时,磷、钾肥用量均为30kg/hm2;当土壤有效磷高于40mg/kg、速效钾高于125mg/kg时,无需磷钾肥施用。区域总量控制的方法对氮肥进行推荐,推荐用量为(180±30)kg/hm2。  相似文献   

17.
徐紫薯3号具有花青素含量高、萌芽性好、耐储存,综合农艺性状良好等优点。为明确外界因素对该品种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栽培措施从而提高该品种的产量以及花青素含量。利用正交试验研究激素(乙烯和赤霉素)、矿质元素(氯化钙和磷酸二氢钾)以及不同栽插期对徐紫薯3号鲜薯产量、薯块花青素含量和薯块花青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早栽插(5月10日)并施用1.5 kg/hm2的赤霉素和3.0 kg/hm2的磷酸二氢钾能显著提高徐紫薯3号的鲜薯产量;推迟栽插期(6月10日)并无需激素和矿质元素处理时,可以提高徐紫薯3号收获时的花青素含量;而提早栽插(5月10日)并施用1.5 kg/hm2的乙烯则能显著提高徐紫薯3号花青素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经温室假植、炼苗后,直接定植到大田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繁种试验(以网棚繁种为对照CK)。试验结果表明:大田繁种成本低、结薯数量多、种薯大、产量高。在6月17~21日将试管苗定植到大田为最佳时期,其中5g以上的小种薯占95.45%以上,50g以上的大种薯占15.4%~37.17%,单株结薯数在4~21个范围内,产量最高可达28.50 t /h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钾量对龙薯28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钾肥(K2O)施用量(0、75、150、225、300、375kg/hm~2)对龙薯28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粗主要由品种特性决定的,适量的钾肥能显著提高单株分枝数、蔓长、蔓重、薯块重和单株大中薯率;施钾能促进薯块干物质的积累,提高薯块干物率,且低钾对薯块干物率的贡献高于高钾条件。龙薯28号属于迟衰型甘薯品种。施钾能够提高膨大期(90~120d)的块根膨大速率的峰值,降低T/R(蔓重/薯重)比值。在土壤速效钾含118.6mg/kg水平下,施纯N 120kg/hm~2、P2O5 75kg/hm~2、K2O 300kg/hm~2,龙薯28号可获得最高鲜薯产量40 416.94kg/hm~2,最高薯干产量13 479.05kg/hm~2,最高淀粉产量9 154.55kg/hm~2,最高经济效益79 113.88元/hm~2。  相似文献   

20.
通过稻田种植秋大豆不同施肥试验 ,指出稻田种植秋大豆氮磷及氮磷钾配施比单施氮的产量效益高 ,以施纯N 75kg/hm2 、纯P2 O53 6kg/hm2 和纯K2 O 37.5kg/hm2 为最佳经济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