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了发现于江苏省境内的隶属于柳叶菜科丁香蓼属的新记录植物3种,分别是黄花水龙Ludwigia peploides(Kunth)Kaven subsp.stipulaceae (Ohwi) Raven、毛草龙L.octovalvis (Jacq.) Raven、细果草龙L.leptocarpa(Nutt.)H.Hara,为江苏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南京园林植物根际土壤垫刃科线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查明南京园林植物根际寄生线虫种类及其分布情况,为有效防治线虫病害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10月-2010年7月,笔者对南京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苗圃地的40种园林植物根际寄生线虫进行初步调查,根据形态特征和测量值鉴定出垫刃科线虫3个种,分别是普通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vulgaris)、香港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hongkongensis)和莫氏野外垫刃线虫(Aglenchus muktii)。其中,香港丝尾垫刃线虫和莫氏野外垫刃线虫为江苏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3.
檀香科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其中大多数为半寄生物种,包括兼性半寄生与专性半寄生类型,在半寄生类植物系统发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以檀香科12个半寄生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因组基本特征、基因组比较以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基因组特征分析方面:与典型的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相比,檀香科半寄生物种叶绿体基因组略有缩短。檀香科物种密码子偏好性与其他陆生植物一致,密码子第三位更偏好A或T。重复序列和SSR序列鉴定结果表明,槲寄生属物种与其他物种在序列数目和长度上存在差异。(2)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部分檀香科植物IR区域扩张引起了LSC-IR边界改变,IR-SSC区域差异是边界处基因区域倒置的结果。此外,部分蛋白编码基因(ndh, infA, matK,rpl33和ccsA)被假基因化或完全缺失。(3)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揭示了檀香科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结果显示檀香科半寄生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可能以谱系特异性方式进化。本研究结果为檀香科种间鉴别、SSR分子标记开发、系统发育和叶绿体基因组进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超 《种子》2011,30(3)
近两年在完成贵阳市种子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的工作中,通过深入系统地采集,发现了很多新记录,现陆续发表.本文发表贵阳市新记录10科,包括12属15种.凭证标本存于贵阳市林业种苗站.  相似文献   

5.
该文采用经典分类学方法,对采自新疆伊犁河流域湿地的水样在实验室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鼓藻科新纪录植物5属7种:他们分别为新月藻属Closterium的海滨新月藻Closterium littorale Gay、宽带鼓藻属Pleurotaenium的大宽带鼓藻Pleurotaenium maximum (Reinsch) Lundell、微星鼓藻属Micrasterias的托马森微星鼓藻显著变种 Micrasterias thomasiana var. notata(Nordsedt)Gr?nblad、鼓藻属Cosmarium的葡萄鼓藻膨大变种Cosmarium botrytis var.tumidum Wolle、珍珠状鼓藻Cosmarium margaritiferum Ralfs、盾状鼓藻Cosmarium scutellum Turner和多刺鼓藻属 Xanthidium的八角多刺鼓藻 Xanthidium octocorne Ralfs。对其分类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给出生境特征。这些鼓藻类新记录植物丰富了新疆藻类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花叶藓科(Calymperaceae)科内各属分类位置及亲缘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花叶藓科8属24种植物的3个叶绿体基因(trnL-F, rbcL, rps4)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同时随机选取曲尾藓目(Dicranales)、丛藓目(Pottiales)以及白发藓科(Leucobryaceae)内各2个种为外群;综合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以及邻接法(Neighbour joining)构建系统发育树,旨在为花叶藓科属间关系提供依据。通过基于三种叶绿体基因并采用两种建树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拟外网藓属(Exostratum)、白睫藓属(Leucophanes)及八齿藓属(Octoblepharum)与其他花叶藓科各属聚为一个大支,并且整体靠近丛藓目的种。本研究结果支持拟外网藓属、白睫藓属和八齿藓属隶属于花叶藓科,同时花叶藓科与丛藓目植物亲缘关系更近。本研究结果为花叶藓科植物的分类地位提供数据支撑,为藓类植物系统分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2012年7月对柏箐自然保护区进行的种子植物多样性考察,发现一些该区以前未记录的种子植物,其中新记录 科1科,新记录属16属,新记录种54种(含种下单位).凭证标本保存于遵义师范学院生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分布于重庆市柳叶菜科一新记录归化种——粉花月见草(Oenothera rosea L’Héritier ex Aiton),并描述该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和生境分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已公布的芸香科12属43个物种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芸香科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57~161 kb,基因数目为119~138,蛋白质编码基因数目为83~92。蛋白质编码基因中,11个为重复基因,共有基因为79个,13个基因存在不同程度的丢失。长度≥200 bp的蛋白质编码共有基因中,变异率最高的5个基因依次为ndhA、clpP、matK、rps16和rpl16。重复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最主要的重复序列类型为串联重复和回文重复,山小橘属2个物种的重复序列显著多于其他物种。大部分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位点都偏向于A或者T组成,柑橘属中以三核苷酸重复最多,花椒属中主要为二核苷酸重复(单核苷酸重复除外)。基于基因组序列和蛋白质编码基因,均得到支持率高,拓扑结构基本一致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芸香科为单系类群,科下形成两个大分支,其中柑橘亚科为单系和芸香属形成一支;另一大支中,香肉果属是最早分化出来的类群,黄檗属+吴茱萸属为花椒属的姐妹群。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芸香科物种的系统进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着丰富的卫矛科(Celastraceae)植物资源,可达14属192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而长白山区野生卫矛科植物是分布在我国的最北线的种质资源,是培育抗寒抗旱卫矛科新品种的珍贵的植物遗传资源,约有3属10种。本研究为了避免发生种质资源的混淆,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情况详细描述了各个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生境、分布、繁殖方法,同时介绍了易混淆树种及鉴别方法。为今后我国北线卫矛科植物的保护、繁育、评价等科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海南广义夹竹桃科植物资源现状,本研究对海南广义夹竹桃科植物进行调查,对其植物资源开展多样性研究,探究其植物区系组成与分布区类型,对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综合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广义夹竹桃科植物59属148种,其中栽培种38种,海南特有种15种,海南特有属1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种;按其资源用途主要可分为药用、观赏、染料、食用、用材、纤维、野生橡胶等7类;其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具有8个分布区类型6个变型,热带亚洲分布属最多,共有13属;在海南广义夹竹桃科植物资源中,药用植物资源共计46属76种,以藤本植物居多,植物药用部位以根、全株、叶居多,其功效以外用药为主,清热药为辅。本研究为海南广义夹竹桃科植物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基础研究数据,为海南广义夹竹桃科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有一些神奇的植物,它们不需要特别的照顾,“喝西北风”就能生活得很好。它们都是风梨科铁兰属的成员,大家叫它们为“空气草”。铁兰属(Tillandsia)有530多种,是凤梨科中种数最多的一个属。此属绝大部分为附生种,它们的生长环境差异很大:有的附生在热带雨林中树木枝干上,有的生长在海边沙地上,有的附生在干燥地带的仙人掌上,有的直接生长在电线杆或电话线上,还有  相似文献   

13.
梁育勤 《种子》2016,(7):38-41
厦门植物园致力于南洋杉科植物的引种栽培,迄今已引有3属15种,在播种繁殖的过程中观察到南洋杉科植物存在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2种不同的发芽类型.本文通过图片详细介绍了2种不同类型的发芽过程,同时介绍了南洋杉科植物的播种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青森 《华北农学报》1990,5(3):112-115
本文报道了山西省草蛉科5属14种,其中有1新种,5种省内新记录.文中列出了各草蛉的学名、中文名及地理分布,讨论了其区系特点.结果表明,山西省的草蛉区系,古北种的比重大于东洋种,而尤以古北、东洋兼有种为主.文中有14种草蛉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5.
科棉 1号由西南农业大学育成 ,江苏省科腾棉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 ,2 0 0 1年初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 特征特性1 .1 产量高 ,增产潜力大在江苏省抗虫棉区试和生产试验中 ,科棉 1号平均单产皮棉分别为 1 4 0 8.5kg/hm2 和 1 52 4kg/hm2 ,均居参试品种之首。 2 0 0 1年扬州大学农学院试验 ,其实收皮棉达到 1 875kg/hm2 ,大丰市棉花原种场种植 ,产皮棉达 2 1 4 4kg/hm2 ,比对照苏棉 1 5增产 9.8%。1 .2 蕾铃体积大 ,单铃重高根据试验测定 ,科棉 1号蕾铃体积明显高于苏棉 1 2、苏棉 9号和中棉 2 9,平均单铃重达 5 .9g ,较…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分布于江西省境内的1个虎耳草科植物新记录种——肾萼金腰(Chrysosplenium delavayi Franchet)。  相似文献   

17.
测定分析了叶甲科(Chrysomelidae)15种昆虫mtDNA_Cyt b基因部分序列,结果显示,在获得的390 bp序列中,198个核苷酸位点为多态性位点(约占50.8%),序列间碱基差异平均值为18.9%,A T含量为72.7%,碱基转换呈现明显的TC偏向性,颠换主要以TA为主,转换/颠换(R)值为0.8。依据分子数据建立了该15种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跳甲亚科(Alticinae)和叶甲亚科(Chrysomelinae)的亲缘关系较近,萤叶甲亚科(Galerucinae)与前两者的关系较远。萤叶甲亚科中瓢萤叶甲为最早分化的类群,长跗萤叶甲属(Monolepta)、凹翅萤叶甲属(Paleosepharia)、长刺萤叶甲属(Atrachya)能形成姊妹群。克萤叶甲属(Cneorane)和守瓜属(Aulacophora)的亲缘关系较近。基于蛋白质序列构建的系统树的置信值高于核苷酸序列建立的系统发育树。  相似文献   

18.
根据《Flora of China》 vol.11的分类系统,可知贵州有原生槭树科植物2属48种,占中国原生槭树科植物种类的37.5%.  相似文献   

19.
王思政  黄桔 《华北农学报》1990,5(4):120-123
本文记述了中国蜡蝉总科广颖蜡蝉属的二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石家庄果树研究所昆虫标本室.二新种分别为武夷广颖蜡蝉(C.Wuyishanana Wang etHuang n.sp.)和福建广颖蜡蝉(C.fujianensis Wang et Huang n.sp.).  相似文献   

20.
贵州观赏类野生桫椤科植物资源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正福  周正邦 《种子》1999,(4):43-44
贵州观赏类野生桫椤科植物资源,经调查有1属2亚属4种1变种,分布于南亚热带低热河谷区海拔350-1000m的常绿阔叶林和溪旁灌丛林带。土壤,水分和光照等因子是引种栽培桫椤科植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