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不同证候层次外周血Th1/Th2漂移变化。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正常人外周血Th1/Th2细胞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并比较IFN-γ/IL-4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组Th1、IFN-γ、Th1/Th2、IFN-γ/IL-4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分证组Th1、Th2、IFN-γ、IL-4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营分证组Th1、Th2、IFN-γ、IL-4继续明显升高,Th1/Th2比值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与卫分证组比较,气分证组Th1、Th2、IFN-γ、IL-4显著升高,Th1/Th2、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营分证组Th2、IL-4继续明显升高,Th1/Th2、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气分证组比较,营分证组Th1、IFN-γ水平、Th1/Th2、IFN-γ/IL-4比值显著降低,Th2、IL-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证候层次变化与Th1/Th2漂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IL-18在IL-12的协同下能诱导T、B、NK细胞产生大量的IFN-γ,促进Th1细胞产生IFN-γ、IL-12、GM-CSF及上调IL-2Rα的表达;IL-18在没有IL-12的协同下,能诱导T细胞、NK细胞、嗜碱性细胞和肥大细胞产生IL-13和(或者)IL-L等Th2相关细胞因子,促进Th2细胞的分化。所以IL-12和IL-4等主要细胞因子对IL-18Ra的这种正负调节决定了IL-18在免疫反应中的不同作用。因此,IL-18能增强Th1和Th2引起的免疫应答。本文就IL-18对小鼠Th1和Th2细胞免疫应答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芎归胶艾汤的促孕保胎作用及其对母胎界面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取怀孕小鼠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RU486组、RU486+孕酮组、RU486+芎归胶艾汤组。除对照组外,其它3组于孕4 d(GD4)7:00皮下注射RU486 0.5 mL,同时孕酮组注射0.1 mL孕酮,中药组灌服芎归胶艾汤0.8 mL,各组分别在GD4下午19:00,GD5上午7:00,GD5下午19:00取材。统计胚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子宫匀浆中IFN-γ、IL-2、IL-4和IL-10的含量。结果表明:RU486显著降低胚泡数,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水平显著升高,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含量显著下降。补充孕酮或芎归胶艾汤显著逆转了RU486引起的流产,同时降低了Th1型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了Th2型细胞因子水平,表明芎归胶艾汤能够作用在母胎界面,调节着床和妊娠期细胞因子平衡,利于胚胎着床和妊娠维持。  相似文献   

4.
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35例泛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在体外经PHA诱导后T辅助细胞不同功能亚群细胞因子IL-4、IL-6及IFN-γ的分泌,同时以20例正常人的PBMC作对照. 结果表明: 泛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PBMC中T辅助-2型 (Th2) 的细胞因子IL-4的产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 而T辅助-1型 (Th1) 的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细胞因子IL-6的产生在泛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PBMC与正常对照的PBMC中无明显差异 (P>0.05).同时,患者的瘙痒程度评分分数与其IL-4的产生呈正相关,而与其γ-IFN的产生呈负相关(P值均<0.05).  相似文献   

5.
尘肺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粉尘颗粒物并沉积于肺部,引起以肺纤维病变为主的疾病。在此过程中,DNA甲基化可以调节细胞因子基因活性,影响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转录,导致Th1/Th2细胞因子之间失衡,可能是导致尘肺形成的重要原因。为明确尘肺与DNA甲基化的关系,本研究检测了尘肺病人和健康人群的全血钕含量、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和IFN-γ、IL-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了解了稀土钕尘肺工人钕暴露水平和机体免疫状况,初步探讨DNA甲基化在钕粉尘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氧化钕体内高蓄积、IL-10与IFN-γ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改变,导致IL-10表达升高、IFN-γ表达降低,在钕尘肺的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发病期外周血中的Th 1/Th 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分别对哮喘患者发作期组 (n =15 )、缓解期组 (n =15 )及正常人对照组 (n =2 0 )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产生的Th 1/Th 2型细胞因子 (IL 2、IL 4、IL 10 )进行了测定。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PBMC产生的IL 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IL 4、IL 10水平均增高 (P <0 .0 5 ) ,缓解期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哮喘发病过程中Th 1/Th 2型细胞因子处于失衡状态 ,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的表达及其细胞因子的分泌,了解人鼻息肉T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及Th1/Th2反应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外周血中T细胞膜表面标志CD3、CD69的表达和Th1代表性细胞因子IFN-γ、Th2代表性细胞因子IL-4的分泌水平,并与正常人下鼻甲黏膜及外周血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患者鼻息肉组织及外周血T细胞均表达CD69分子,在鼻息肉组织局部CD69分子的表达更高(P〈0.01)。而在正常人下鼻甲黏膜中几乎未见CD3^+CD69^+细胞。(2)鼻息肉组织及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均检测到IL-4、IFN-γ的表达,而在正常人下鼻甲黏膜中几乎未见CD3^+IL-4^+和CD3^+IFN-γ^+细胞。与正常人相比,患者外周血中IL-4、IFN-γ的含量均升高(P〈0.01);与同一患者外周血相比,鼻息肉组织中IL-4的含量增高(P〈0.01)而IFN-γ的含量降低(P〈0.01)。结论鼻息肉组织中的T细胞高度表达CD69分子,处于免疫活化状态,产生Th1/Th2混合模式的细胞因子,与外周血相比Th细胞因子分泌优势发生改变,可能与鼻息肉"微环境"形成及黏膜免疫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了解卡介苗诱导机体产生免疫效应的分子机制,对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e-guerin,BCG)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与脾脏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利用BCG免疫C57BL/6小鼠,采集不同时间点的外周血和脾脏样本。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效价,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脾脏中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BCG接种的后期,血清中抗体效价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P0.01);脾脏中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性上升(P0.05),但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表达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这说明BCG免疫后,机体会同时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但免疫后期Th1型细胞因子与体液免疫效应呈正相关,某些Th2型细胞因子则与体液免疫效应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取30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清和膝关节滑液,采用放射性免疫法和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分析瘦素(leptin)、IL-17、TNF-α、IL-6含量,探讨leptin、Th17细胞因子与AS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S患者外周血和膝关节滑液中leptin、IL-17、TNF-α、IL-6含量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S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leptin的表达水平与IL-17、IL-6呈显著相关(P0.01),与TNF-α表达相关不显著。AS患者外周血清和关节滑液中leptin、IL-17、IL-6平均表达水平与AS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呈显著相关(P0.05),TNF-α的表达水平与AS病情活动指标相关不显著。说明leptin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AS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滑液中明显升高,可能直接参与了AS关节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DON、ZEA联合染毒对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L-10和IFN-γ的影响。DON、ZEA联合染毒剂量为0.012 5μg·mL~(-1)和0.006 25μg·mL~(-1)、0.050μg·mL~(-1)和0.025μg·mL~(-1)、0.2μg·mL~(-1)和0.1μg·mL~(-1)、0.8μg·mL~(-1)和0.4μg·mL~(-1),进行DON、ZEA联合染毒48 h对鸡脾脏淋巴细胞上清液IL-2、IL-4、IL-10和IFN-γ含量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染毒组细胞上清液IL-10和IFN-γ蛋白含量,细胞内IL-2、IL-4和IL-10 mRNA水平随毒素剂量的升高而增加(P0.01);各染毒组细胞上清液IL-2和IL-4蛋白含量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细胞内IFN-γmRNA表达量均随毒素浓度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P0.01)。DON、ZEA联合染毒导致细胞因子IL-2、IL-4、IL-10和IFN-γ分泌失衡,且呈剂量依赖性;DON、ZEA联合染毒鸡脾淋巴细胞上调或下降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Th1和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因此造成细胞免疫损伤,从而对细胞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2(IL-22)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0例及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对照组(HC,冠脉造影正常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外周血Th22细胞在外周血细胞中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浆IL-22浓度;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分析Th22及IL-22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MI组血浆Th22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为(2.02±0.84)%、IL-22浓度为(39.12±5.41)pg/mL,显著高于SAP组(0.74±0.27)%、(28.14±3.78)pg/mL,UAP组(1.20±0.34)%、(33.50±3.47)pg/mL及HC组(0.48±0.19)%、(25.38±3.13)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AP组与SAP组和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AP组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及SAP组患者的Th22细胞比例与IL-22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γ分别为0.877,0.764,0.968,P均0.001。Th22和IL-22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erson分析,γ分别为0.962,0.889,P均0.001。结论:Th22细胞及其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IL-22在冠心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血浆中Th22和IL-22水平的测定可为早期诊断冠心病及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提供临床依据,是一种无创、有效的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小鼠Th17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模型。方法提取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免疫磁珠纯化++CD4 CD62L T细胞(原始T细胞),分对照组及Th17组。Th17组采用CD3、CD28、IFN-、IL-4抗体及IL-6、TGF-1、IL-23培养72 h,采用Real-time PCR检测RORt和IL-17F mRNA表达。结果 Th17组T细胞RORt、IL-17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构建Th17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模型可用于T细胞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鼠脾Th17细胞分化模型中IL-17F、RORα、Stat3表达。方法提取C57/BL6J小鼠脾淋巴细胞,采用免疫磁珠纯化CD4-+CD62L-+T细胞,分为对照组及Th17分化组。对照组用RPMI1640培养;Th17分化组加抗小鼠CD3ε、CD28、IFN-γ、IL-4单抗及IL-6、TGF-β1、IL-23孵育。培养48 h后,采用Real-time PCR检测两组细胞IL-17F、RORα、Stat3 mRNA表达。结果 Th17分化组IL-17F、RORα、Stat3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鼠脾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伴有RORα、Stat3 mRNA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Th表位肽和聚肌胞苷酸[Poly(I:C)]2种免疫增强剂对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抗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增强作用。[方法]将上述2种免疫增强剂分别与O型口蹄疫病毒(FMDV)合成肽抗原混合乳化,分组免疫Balb/c小鼠,分别在免疫后7、14、21和28 d检测小鼠血清中的VP1抗体、IL-4和IFN-γ水平,以及脾脏中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脾脏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免疫后14 d Th表位肽疫苗组和Poly(I:C)疫苗组血清VP1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疫苗组(P0.05),免疫后28 d Th表位肽疫苗组显著高于Poly(I:C)疫苗组和普通疫苗组(P0.05)。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14、21 d Th表位肽与Poly(I:C)疫苗组IL-4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疫苗组(P0.05),免疫后14 d Th表位肽疫苗组IFN-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免疫后21 d Th表位肽与Poly(I:C)疫苗组IFN-γ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疫苗组(P0.05)。Th表位肽与Poly(I:C)均可使试验小鼠脾脏白髓区增大,着色加深,动脉周围淋巴鞘胀大,Poly(I:C)疫苗组淋巴细胞增殖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结论]Th表位肽和Poly(I:C)对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抗原均有显著免疫增强作用,而Th表位肽可延长体液免疫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Th1/Th2平衡漂移中IL-4、IL-10、TGF-β表达与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49例口腔鳞癌标本进行IL-4、IL-10、TGF-β染色,观察肿瘤不同区域IL-4、IL-10、TGF-β的分布情况,同时利用HIPAS100图象分析软件获取各指标表达水平灰度值,综合分析3种指标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发展的关系。结果肿瘤细胞以及部分间质浸润淋巴细胞表达IL-4、IL-10、TGF-β,3种指标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有差别,中央区阳性细胞较多,呈现高水平表达,肿瘤浸润前沿内阳性细胞较少,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两区域各指标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在口腔鳞癌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密切相关(P<0.05);IL-10在口腔鳞癌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TGFβ在口腔鳞癌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体积、淋巴结转移、脉管内癌栓密切相关(P<0.05);肿瘤中央区IL-4、IL-10、TGF-β表达水平之间两两密切相关(IL-4、IL-10间r=0.6617,P<0.05,IL-10、TGF-β间r=0.8862,P<0.05,IL-4、TGF-β间r=0.5731,P<0.05),肿瘤浸润前沿组织中IL-4、IL-10表达存在明显相关(r=0.7529,P<0.05)。结论口腔鳞癌及其间质中浸润淋巴细胞与肿瘤相互作用使Th1/Th2平衡向Th2漂移,肿瘤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并且可能是导致肿瘤细胞更具侵袭性,远处淋巴结转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热应激对机体生物防御机制有负面影响,在鸡的免疫反应过程中,免疫器官(如肉仔鸡脾脏)受到热应激会萎缩。为评估热应激诱导的肉鸡脾脏免疫机制的功能改变,试验对脾脏细胞因子编码基因(Th1型、Th2型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行了分析。在34℃高温下曝晒15 d,显著诱发了脾脏退化,增加了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降低了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而IL-6、IL-10、IL-13和IL-18的表达不受影响。热应激减少了采食量,可能影响脾脏重量和细胞因子的表达。24℃条件下(24PF)的对饲组与处于34℃环境中的肉鸡采食相同量的日粮。脾脏重量并没有受到饲料摄取量减少的影响。在24PF组IL-4的表达比对照组高。此外,IFN-γ表达增加,IL-12的表达未受到采食量减少的影响,这表明热应激诱导的采食量减少对肉鸡的脾脏细胞因子表达无调节作用。热应激诱导的采食量减少不调节肉鸡脾细胞因子的表达。这些数据表明,热应激诱导了脾萎缩,影响了脾细胞因子IL-12和IFN-γ等的表达,但并不是通过减少采食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咳喘穴位敷贴对哮喘大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2)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生芥子组、生炒各半组、炒芥子组、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的方法制备大鼠慢性哮喘模型,白芥子不同配比咳喘穴位敷贴散贴敷穴位干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白介素(IL)-13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明显降低,而IL-4、IL-13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生芥子组、生炒各半组、炒芥子组和地塞米松组的大鼠血清IFN-γ含量明显升高,而IL-4、IL-13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各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咳喘穴位敷贴能够调节哮喘大鼠Th1/Th2免疫平衡,改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哮喘病情。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链球菌制剂对NOD鼠脾细胞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试验以NOD鼠为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在5~20周龄,皮下注射链球菌制剂,每只0.1 mg,对照纽注射0.1 mL生理盐水,分别取未发病鼠、已发病鼠及经链球菌制剂免疫后小鼠的眼底血、脾脏制成脾细胞DMEM悬液,夹心ELISA法测IFN-γ、IL-4的含量.结果发病鼠IFN-γ的分泌量高于链球菌制剂的免疫鼠,而IL-4低于后者.链球菌制剂可能通过调节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来预防性地治疗糖尿病,从而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阶段的作用.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慢性乙肝患者65例,其中包括7例无症状携带者(AsC),38例慢性乙肝轻、中度患者(CHB-LM),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CSHB).另有10例健康对照者(H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与Treg细胞的频数,并用ELISA方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IL-17,IL-1β,IL-6,IL-21和TGF-β的水平.结果:Th17细胞在CSHB组中的频数明显增加,Treg细胞在AsC组中的比例最高,Th17细胞与Treg细胞之间存在负相关,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和IL-21)在CSHB组中的表达均增加,TGF-β因子在各组中无明显变化.结论:Th17与Treg细胞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疾病阶段存在免疫失衡.在免疫耐受阶段(AsC),Treg细胞发挥主要作用,而在严重炎症活动阶段,Th17细胞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肝片吸虫感染对和田羊与中国美利奴羊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质量浓度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以和田羊和中国美利奴羊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感染组(N=5)和对照组(N=3),感染组每组经口感染250个肝片吸虫囊蚴。在感染后第0、4、7、16周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的质量浓度,并检测感染16周后肝脏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感染肝片吸虫7周后,和田羊和中国美利奴羊感染组血清IL-2、IFN-γ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田羊感染组血清TNF-α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国美利奴羊感染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感染16周后,和田羊感染组血清TNF-α、IFN-γ质量浓度及其肝脏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国美利奴羊感染组血清TNF-α质量浓度及其肝脏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揭示和田羊与中国美利奴羊对肝片吸虫的细胞免疫反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