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移栽密度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移栽密度对苏油4号油菜籽产量及关键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在6万~18万株/hm2的移栽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加大,产量以极显著的幂函数趋势增加,增产原因在于通过密植极显著提高了产量形成关键时期的角果皮面积指数;(2)群体总角果数是提高苏油4号产量的关键因子,但每角粒数则是限制其高产形成的主要因素,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较小;(3)不同移栽密度条件下苏油4号油菜籽硫苷、蛋白质和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芥酸的差异不显著,但含油率依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4)施纯氮262.5 kg/hm2条件下,苏油4号籽粒产量超4000 kg/hm2的适宜密度为18万株/hm2左右,适宜角果皮面积指数为4.9。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苏油4号’产量及其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苏油4号,的适宜施氮量为270~313 kg/hm2,增加施氮量主要是通过增加群体中有效角果数来提高产量;(2)增加施氮量对一次分枝生长的影响较小,对二次分枝生长的影响较大;(3)随施氮量的增加籽粒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对菜籽中芥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对苏油7号产量和主要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密度对苏油7号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有效角果数、有效分枝数、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低密度水平能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随着密度降低单株有效角果数减少,单位面积角果数有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密度对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因此,高产主要取决于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随着密度的增加,主轴和一次分枝有效角果数有所减少,二次分枝有效角果数和单株二次有效分枝数则显著减少。籽粒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随着密度增加而有所降低。[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为获得较高产量和保证双低品质,苏油7号适宜密度为13.5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苏油4号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密度和施氮量进行单、复因子试验,研究了栽培因子水平及其组合对双低油菜苏油4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苏油4号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密度为12.0万~16.5万株/hm2,适宜施氮量为270~315 kg/hm2,在此范围内产量高、籽粒含油率较高、品质优.(2)栽培因子水平组合为种植密度12.0万株/hm2、施氮量270 kg/hm2,高产田块产量可达3 800 kg/hm2,大面积丰产栽培可达3 400 kg/hm2,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的适宜移栽密度,同时保证双低品质,通过田间密度试验研究了不同移栽密度对苏油8号产量与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低密度水平能显著增加全株角果数,密度增加则全株角果数减少,群体总角果数则有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密度对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要取得高产,应主攻群体总角果数;随着密度的增加,主轴和一次分枝有效角果数有所减少,同时单株二次有效分枝数显著减少,其有效角果数减少显著。密度对苏油8号的芥酸、硫苷、含油率及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在该试验条件下,为获得较高产量和保证双低品质,苏油8号的适宜移栽密度为16.5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以苏啤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苏啤6号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苏啤6号的适宜施氮量为210kg/hm2,播种基本苗为300万/hm2。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苏油4号油菜籽产量与品质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施氮量田间试验,分析了施氮量对苏油4号油菜籽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与苏油4号油菜成熟期角果皮表面积指数PAI(源)、单株籽粒数(库)、产量三者间均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相关显著,施氮量在0~27.5 kg/667m~2的范围内,PAI、单株籽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2)随施氮量的增加,苏油4号油菜籽的含油率、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硫苷含量极显著上升,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趋势不明显,但呈劣化趋势的品质均在双低油菜规定指标范围内;(3)苏油4号高产保优的适宜施氮量为17.5~21.37 kg/667m~2.  相似文献   

8.
《山东农业科学》2019,(6):79-82
本研究设置5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每公顷密度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株,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饲玉2号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饲玉2号青贮玉米收获鲜生物量和干物质重的表现整体上呈增加趋势,但当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则生物产量有所减少;干物质含量受密度影响不显著;随密度增加株高和穗位高显著增加,但茎粗下降;玉米干物质重及干物质含量,籽粒乳线达二分之一时收获均明显高于籽粒乳线达四分之一时,但鲜生物产量明显降低。综合来看,作为青贮玉米,饲玉2号公顷密度为6.75万株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油菜品种苏油8号产量与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的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较大;籽粒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在该试验条件下,为获得较高产量和保证双低品质,苏油8号的适宜氮肥用量为325~352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更好地应用于大面积生产,选取氮肥施用量、移栽密度及氮肥运筹3个因子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肥施用量337.5 kg/hm~2、移栽密度120 000株/hm~2、氮肥运筹比(基肥∶苗肥∶薹肥)5∶2∶3为苏油8号取得高产的适宜栽培措施,其产量为3 784.50 kg/hm~2。(2)影响产量的主要栽培措施为氮肥施用量,其次是移栽密度和氮肥运筹。(3)随着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每角粒数则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千粒质量则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苏油8号要取得高产,其主攻目标为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4)栽培措施对苏油8号芥酸、硫苷含量影响不大,氮肥施用量和移栽密度增加则含油率逐渐减少;单位面积产油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移栽密度增加则有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适合现代农作方式的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方法]叙述苏油4号的选育经过、产量及抗性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苏油4号由太湖地区双低品系组配杂交,F2再用主体亲本回交而育成的,种子含油率40.48%,芥酸含量0.425%,硫苷总量21.21μmol/g饼粉。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产量为2 692.2 kg/hm2,生产试验产量为2 719.5 kg/hm2,分别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10.34%、7.49%。[结论]苏油4号适合江苏省及相邻地区采用传统的育苗移栽和稻茬浅耕晚直播现代农作方式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东油1号的产量形成及高产栽培技术。[方法]双低甘蓝型油菜东油1号以(镇8901×湘油10号)F3为母本,以(镇8705×苏油1号)F2为父本杂交,经5代选择育成。通过区域、生产试验,分析东油1号的特征特性、品质和产量,提出了高产栽培措施。[结果]东油1号属半冬性甘蓝型常规油菜中熟品种,优质双低,总角果数多,分枝数偏多,枝上角果分布密集,千粒重3.77g,增产潜力大,抗病性强,抗倒性极强,适宜机械化收割,品质优,适宜在江苏省油菜区推广种植,中间试验平均产量为2494.95kg/hm2,比对照苏油1号增产4.66%。[结论]东油1号蕾大花大,角果挺,单株有效角果数多。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及时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才能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明不同行距和密度对籽粒饲用高粱生长、产量形成、品质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明确山西农牧交错带饲用高粱适宜的栽培模式,为籽粒饲用高粱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籽粒饲用高粱新品种辽夏梁1号为材料,于2018和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共3个行距,分别为30、50和60 cm,每个行距设4个密度,分别为13.5×104、16.5×104、19.5×104和22.5×104株/hm2,分析不同行距和密度及其交互对抽穗期株高、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收获期产量、养分累积量和品质等影响。【结果】行距和密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饲用高粱的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形成和籽粒品质。增加种植密度,抽穗期株高、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增加,但抽穗后生物量、收获期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以及产量在50和60 cm行距下,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产量与收获期生物量、氮积累量及抽穗后生物量显著正相关。50 cm行距下的平均产量、抽穗后生物量、收获期氮磷积累大于60和30 cm行距;行距50 cm、密度16.5×1...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造林密度对3年生黄梁木Anthocephalus chinensis幼林的树高、冠幅、枝下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等的影响,探究造林密度与黄梁木人工幼林生长的关系。【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造林密度,分别为625、667、833、1 667和2 500株·hm~(-2)。采用每木检尺法,测量每个小区内9株试验树主要生长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多重极差检验法比较不同造林密度间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对不同数据组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造林密度对黄梁木的树高、冠幅、枝下高和林分蓄积生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树高(y)与密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4.000 0×10~(-7)x~2+0.001 6x+8.270 3;林分蓄积(y)与密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000 0×10~(-5)x~2+0.112 7x-12.664 0;冠幅(y)与密度(x)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5.942 5~(-4.000 0×10~(-5)x)。研究还发现,胸径(y)与冠幅(x)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9.661 3x~2-103.950 0x+293.870 0。【结论】就黄梁木幼林而言,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幼林的树高和林分蓄积最大。  相似文献   

15.
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主要性状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推广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方法]比较分析了苏油4号与当地主栽品种的主要性状,并介绍了苏油4号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苏油4号具有高产与双低品质相结合,成熟期适中,抗逆性较好等特点;2007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论]苏油4号适于江苏省及相邻地区采用育苗移栽和稻茬浅耕晚直播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密度下新葵18号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产量和含油率,分析种植密度对新葵18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调查不同种植密度下新葵18号的生长数据,计算不同处理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并测定含油率.[结果]种植密度对新葵18号的生长发育有着显著影响,低密度处理(4 000株/667 m2)的单株叶面积较高,高密度处理(5 500株/667 m2)的叶面积指数较高,产量、含油率和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方面以处理5 000株/667 m2的值最高.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密度超过5 000株/667 m2后,产量则表现出减少的趋势.[结论]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调节新葵18号个体发育,最大发挥群体效应,在新疆5 000株/667 m2是新葵18号的适宜种植密度,可以取得较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易燕  温顺位  何灵芝  幸玫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098-1099,1106
设置40.0 cm×l3.4 cm、40.0 cm×l6.7 cm、40.0 cm×20.0 cm、40.0 cm×23.4 cm、40.0 cm×26.7 cm 5种处理,探索铜仁市黔花生4号高产栽培适宜密度.结果表明,5个不同的种植密度黔花生4号的生育进程基本一致;产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而增加;黔花生4号在该市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50 000~187 500窝/hm2,以187 500窝/hm2为最佳,此时群体、个体结构合理,性状表现较好,在2011年遭遇特大旱灾的情况下,产量仍迭2 847.0 kg/hm2,增产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商豆14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研究种植密度对商豆14生物学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株高、节间长度与密度呈正相关,茎粗、分枝数、单株荚数与密度呈现负相关。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与密度呈现负相关,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呈现正相关;脂肪含量与密度呈现正相关,蛋白质含量、脂肪+蛋白质总含量与密度呈现负相关。[结论]商豆14的最佳密度为25.5万~28.5万株/hm~2,其产量为4 680.12~4 746.79 kg/hm~2,脂肪+蛋白质总含量为60.07%~61.19%。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与栽植密度对常优1号产量及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270kg/hm^2和栽植密度5.0×10^5/hm^2的处理产量最高。施氮量与栽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影响较大,达极显著水平,对千粒重影响较小,为显著水平,对结实率影响不显著;施氮量与栽植密度对茎蘖数、叶面积指数以及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等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与产量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