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分析了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区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黑刺沟生态移民区的概况、搬迁的意义及环境条件,科学编制该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规划、及时设置管理机构、加强对生态移民迁出区现有林地、林木资源和其他固定资产的管理,加快推进生态移民迁出区营造林步伐,使移民迁出区生态得到全面恢复,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原州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3.
黑刺沟生态移民迁出区现状及生态修复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简述了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黑刺沟生态移民区的概况、搬迁的意义及环境条件,科学编制该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规划、及时设置管理机构、加强对生态移民迁出区现有林地、林木资源和其他固定资产的管理,加快推进生态移民迁出区营造林步伐,使移民迁出区生态得到全面恢复,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原州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4.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移民区存在的生态环境恶劣、功能作用减弱、水资源利用率低下、过度依赖化肥、资金短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不强、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盐池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织区内外专家对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承担的自治区农发办"宁夏生态移民农业综合开发区高效节水技术示范"课题进行了现场验收。专家组对盐池县花马池镇杨记圈村、城西滩扬黄补灌新区试点、土沟村和红沟梁十六堡生态移民新村等示范点进行了逐个认真检查。专家组在听取项目组汇报、审阅验收资料、答疑后,一致认为该项目通过2年的研究与示范,全面完成了考核指标规定的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宁夏中南部移民区的概况,以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刘家沟移民迁出区为例,介绍了移民搬迁区生态修复措施,并简要总结了鱼鳞坑整地和反坡带子田整地的技术措施,以为生态移民建设能够更加顺利地实施和全面恢复移民迁出区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西吉县抢抓自治区生态移民攻坚工程的历史机遇,以"自然修复为主、封育管护并举、生态效益优先"为原则,加大生态移民迁出区整治和修复保护力度,做到搬迁一户、拆除一户,搬迁一村、恢复一片,在移民迁出区域建立起了一道绿色生态防护屏障,生态恢复取得了显著成绩。1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进展情况"十二五"期间,林业部门充分发挥在生态移民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区市县党  相似文献   

8.
正"黑土地玉米长期连作肥力退化机理与可持续利用技术创建及应用"依托国家计划委员会项目"全国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点"(计科[1987]1533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06BAD15B0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东北平原中部(吉林)春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06BAD02A10)  相似文献   

9.
杜国华 《农业科学研究》2011,32(3):56-58,71
宁夏中部干旱带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和脆弱,已成为宁夏经济发展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中部干旱带的生态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提出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生态优先、加快培养特色林业产业和加快实施防沙治沙工程等生态恢复措施,旨在为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与草畜产业实现"双赢"的发展目标提出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15年起,许昌市建安区承担了河南省土肥站安排布置的水肥一体化集成模式示范项目,项目区示范推广"测墒微喷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物联网技术"等技术为主的综合高效节水技术模式,并在项目区和非项目区设置土壤墒情及肥力监测点,开展了小麦微喷施肥试验,通过试验与示范相结合、定点监测与动态观察相结合,进行多项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摸清项目实施情况与特点,找出制  相似文献   

11.
2017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任务“丹江口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正式启动。项目在农业绿色高效生产、种养耦合、生态循环、面源污染控制、多功能田园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开展协同创新。按照单一技术规范化、复合技术集成化、体系技术系统化的思路,任务创新集成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利用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绿色高效生产、种养循环新模式、生态型高效设施农业、农村生活污染物控制等环节的十大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一套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全域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为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示范样板,为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推动水源涵养区农业绿色发展、农民增收及区域脱贫攻坚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杜永林 《农家致富》2007,(10):30-30
三、精心组织实施水稻科技项目,加强实用新型稻作技术组装集成 今年由江苏省种子站牵头实施的水稻重大科技项目有农业科技跨越计划、超级稻示范推广等,项目重点安排在部分水稻主产县,各地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要求,认真开展有关技术集成与研究工作,组装集成适宜各稻区不同种植方式的稳定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为实现全省水稻单产跨越600公斤提供技术支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144
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主持的"干旱风沙区现代旱作农业高效用水新技术集成示范"(2011GB2G300006)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长期的一线试验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设施温棚集雨、膜下高效补灌新技术,为干旱区大力发展旱作优势避灾农业,提高旱作区群众抗旱自救能力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该技术  相似文献   

14.
实施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加快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与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是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原州"的重大举措。为切实加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作,确保实现迁出一片、恢复一片、见效一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西吉县对境内不适宜居住,自然灾害频繁发的山区居民通过生态移民移出大山之外,对于移民区生态恢复治理,西吉勇于创新、大胆尝试,采取多项措施,在移民迁出区域建立起了一道绿色生态防护屏障,生态恢复取得显著成绩,其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市县(区)学习,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在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是改善生态环境,改善移民生活水平的最有效方式。宁夏南部彭阳县是全省主要的生态移民迁出区,移民迁出后的生态修复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任务。本文基于彭阳县的生态环境现实,介绍了封育恢复植被、坡面灌木林快速恢复、乔灌混交、侵蚀沟立体治理等几种最为常用的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技术,以服务于移民迁出区的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17.
宁夏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思路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宁夏中部干旱带自然资源状况和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发展的新思路:一是发展设施农业;二是发展旱作高效节水农业,包括:压砂、地膜覆盖、设施节灌、集雨补灌和保护性耕作等六大技术.对于从根本上突破干旱制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构建起农民抗旱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浅析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发展新举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基本情况和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当前自治区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古浪县"下山入川"移民迁入区生态治理和林果产业的发展采取的技术措施。针对移民区干旱少雨,风大沙多,蒸发量大,土壤沙化等不利因素,采用全垄双向压沙和栽植梭梭技术,耕地周边沙丘地带采用全封式治沙模式,有效防治耕地的沙化;通过在沙化耕地沟栽覆膜技术,栽植枸杞苗木,利用蚯蚓养殖进一步改良土壤和根腐病的预防,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为移民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农林固体废弃物可作为栽培食用菌基料的特点,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以期为丹江口水源涵养区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借鉴。集成农林固体废弃物"收转用"的方法,提出农林废弃物食用菌基料化高效利用技术与推广的思路。农林废弃物食用菌基料化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固体废弃物对水源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项目区农民增收3.2亿元,能为丹江口水源涵养区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