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日粮组合对羔羊育肥增重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持同一营养水平和相同类型饲粮的前提下,变化部分能量饲料(A因子)和蛋白质饲料(B因子),配成4种日粮组合饲喂公羔与羯羔(C因子).结果表明,4种日粮组合对供试羔羊均有较高的生产性能,日增重分别为:0.238,0.256,0.266和0.245kg;A,B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羔羊的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第2,3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用40只4~4.5月龄的陶赛特(♂)×藏羊(♀)杂交一代羔羊进行在同一营养水平和相同类型饲粮中,改变部分能量饲料(A因子)和蛋白质饲料(B因子)对公羔和羯羔(C因子)钙、磷消化、代谢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A、B因子的交互作用对羔羊的钙存留率有显著影响(P<0.05),A、B、C(性别)各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磷的存留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甜菜渣组磷存留率有高于小麦组的趋势(P=0.116).综合钙、磷的利用效率,可认为小麦、豆粕组合和甜菜渣、菜籽饼组合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在舍饲条件下进行羔羊肥育时 ,饲粮配方的优劣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生产效益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动物体内的钙、磷均靠饲料供给 ,饲料中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 ,都会发生钙、磷代谢障碍而引起疾病。饲粮中某些其他成分也可能影响动物体内的钙、磷代谢。本试验通过测定羔羊对不同配比饲粮中的钙、磷利用效率 ,作为筛选最佳饲料组合的一个重要依据。在用40只3.5~4月龄的陶赛特 (♂ )×藏羊 (♀ )杂交一代羔羊进行的饲养试验中 ,选20只进行6天的消化代谢试验 ,研究在同一营养水平和相同类型饲粮中 ,改变部分能量饲料 (A因子 )和蛋白质饲料 (B因子 )对公羔和羯羔 (C因子 )钙、磷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组 ,每组5只 (公羔3只、羯羔2只 ) ,按2×2×2三因子设计。结果表明 :A(能量饲料 )、B(蛋白质饲料 )因子的交互作用对羔羊的钙存留率有显著影响 (P<0.05) ,其中A1B1组 (小麦、豆粕组合41.77 % )、A2B2组(甜菜渣、菜籽粕组合39.42 % )显著高于A1B2组 (小麦、菜籽粕组合15.75 % ) (P<0.05);A、B、C(性别 )各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磷的存留率均无显著影响 (P>0.05) ,但A2(甜菜渣组 )磷存留率有高于A1(小麦组 )的趋势 (P=0.116)。综合钙、磷的利用率 ,可认为小麦、豆粕组合和甜菜渣、菜籽粕组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保持同一营养水平和相同类型饲粮的前提下 ,变化部分能量饲料 (A因子 )和蛋白质饲料 (B因子 ) ,配成 4种日粮组合饲喂公羔与羯羔 (C因子 )。结果表明 ,4种日粮组合对供试羔羊均有较高的生产性能 ,日增重分别为 :0 .2 38,0 .2 5 6 ,0 .2 6 6和 0 .2 4 5kg ;A ,B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羔羊的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均不显著 (P >0 .0 5 ) ,但第 2 ,3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按同质原则将27只无角陶塞特(♂)与藏羊(♀)的杂交一代公羔(3.5-4月龄)分为3个饲粮处理组,每组9只。采用单因子设计,研究不同营养水平(不同精粗比)全饲粮颗粒饲料对羔羊的育肥效果。结果表明,B组(NRC水平的90%)羔羊胴体重和净肉重显著(P<0.05)高于C组(NRC水平的80%),有高于A组(NRC水平)的倾向;各组羔羊的肉质无明显差异(P>0.05);B组饲粮对羔羊的综合育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将中草药添加剂添加到肉杂仔鸡饲料中,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用1日龄肉杂雏鸡300羽,随机分成三组,每组两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雌雄各半,进行对比试验,试验期42d.A(对照组):基础日粮;B:基础日粮+0.4%中草药;C:基础日粮+0.5%中草药,观察其饲养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草药添加剂组B组和C组的的末重分别提高了10.11%(P<0.05)、12.06% (P< 0.05),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0.66% (P< 0.05)、12.63% (P< 0.05),料重比分别降低了11.36%(P<0.05)、9.55%(P< 0.05),差异均显著;三组间的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B组和C组之间各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7.
育肥羔羊消化道容积及禁食24小时后的内容物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采食4种配比高精料全饲粮颗粒料的40只育肥羔羊中,选择期末活重近组均值的16只(每处理组公、羯羔各2只),禁食24小时后屠宰,测定春消化道各部位容积和内容物重。结果表明,采食含菜籽粕饲粮(B2)羔羊的瘤网-胃容积[%活重(LW)]和胃总容积(%胃肠总容积)显著大于喂含大豆粕饲粮(B1)的羔羊组(P=0.039和P=0.011),后者的小肠容积[%LW或%胃肠总容积]显著大于前者(P=0.023)或有大于前者的趋势(P=0.058);B2可发酵部位容积也显著大于B1(P=0.017);羯羔(C2)的瓣胃容积(%胃肠总容积或%LW)显著大于(P=0.023)或有朋于公羔的趋势(P=0.064);B2胃内容物重[g/kg空体重(EBW)]有大于B1的趋势(P=0.156);公羔肠内容物也高于羯羔(P=0.057)。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饲粮和添加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4×3两因子完全随机设计,4种饲粮分别为抗生素饲粮、无抗生素饲粮、低蛋白质饲粮和大麦饲粮,3种添加剂分别为酵母培养物(XPC)、谷氨酰胺(Gln)和大豆异黄酮(ISF)。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792只,随机分为1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鸡。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饲粮分别添加XPC、Gln和ISF对42日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及体重(BW)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饲粮类型而言,与其他3种饲粮相比,低蛋白质饲粮使肉仔鸡的BW、ADG和ADFI显著降低(P0.05),F/G显著提高(P0.05);抗生素饲粮显著降低肉仔鸡的F/G(P0.05)。饲粮类型与添加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无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2)与添加Gln相比,抗生素饲粮中添加ISF显著改善19日龄肉仔鸡回肠形态(P0.05);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XPC与添加其他2种添加剂相比对肉仔鸡回肠形态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与添加XPC相比,大麦饲粮中添加ISF显著改善19日龄肉仔鸡回肠形态(P0.05)。除35日龄肉仔鸡回肠隐窝深度外,饲粮类型与添加剂对回肠形态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3)大麦饲粮中添加XPC比添加Gln和ISF显著提高35日龄肉仔鸡回肠干扰素-γ水平(P0.05);与添加ISF相比,抗生素饲粮中添加XPC可显著提高19日龄肉仔鸡回肠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免疫球蛋白A(Ig A)水平(P0.05),添加Gln可显著提高35日龄肉仔鸡回肠Ig A水平(P0.05);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XPC比添加其他2种添加剂显著提高19日龄肉仔鸡回肠Ig A水平(P0.05);无抗生素饲粮中添加ISF比添加XPC显著提高35日龄肉仔鸡回肠IL-10和Ig A水平(P0.05);而大麦饲粮中添加ISF比添加XPC显著降低35日龄肉仔鸡回肠IL-10水平(P0.05)。对于回肠IL-10和Ig A水平,饲粮类型与添加剂之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4)抗生素饲粮中添加XPC比添加其他2种添加剂显著降低19日龄肉仔鸡粪便中氮和磷残留率(P0.05);无抗生素饲粮中添加XPC比添加其他2种添加剂显著提高19日龄肉仔鸡粪便中氮和磷残留率以及35日龄肉仔鸡粪便中磷残留率(P0.05);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XPC比添加Gln显著降低19日龄肉仔鸡粪便中氮残留率(P0.05);大麦饲粮中添加Gln比添加其他2种添加剂显著降低19日龄肉仔鸡粪便中氮和磷残留率(P0.05)。对氮、磷残留率而言,饲粮类型与添加剂之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由此可见,4种类型饲粮中添加3种添加剂对1~42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能氮比固定的低蛋白质饲粮降低了肉仔鸡的生长性能;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XPC可改善回肠形态结构;在不同类型饲粮中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具有改善肉仔鸡回肠免疫状态及降低粪便中氮磷残留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金针菇菌渣水平对山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28只体重为(23.35±2.45)kg的波杂羊(波尔山羊×徐淮山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分别饲喂含0(A组,作为对照组)、15%(B组)、25%(C组)、40%金针菇菌渣(D组)的试验饲粮。试验羊单独饲喂,在试验结束时(饲喂45 d后)进行屠宰,分别测定山羊的屠宰率、眼肌面积以及背最长肌的pH、色度、剪切力、蒸煮损失率和滴水损失率。结果表明:1)C组的屠宰率与B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A和D组(P0.05);C组的屠宰率分别比A、B和D组提高了2.46%、1.35%和8.32%。B和C组的眼肌面积与A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D组(P0.05)。2)C组山羊的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率与B和D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A组(P0.05);与A、B和D组相比,C组山羊的背最长肌的蒸煮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B、C和D组的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A组(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金针菇菌渣对山羊背最长肌宰后45 min pH(pH_(45 min))、宰后24 h pH(pH_(24 h))、红度(a~*)值和黄度(b~*)值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降低背最长肌亮度(L~*)值。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金针菇菌渣对山羊的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饲粮中金针菇菌渣水平为25%时对提高山羊的屠宰性能以及改善肉品质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能量水平对育肥前期锦江牛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50头初始体重为(301.7±30.1) kg的锦江去势公牛,随机分成5个组,即A、B、C、D和E组,每组10头,分为4个重复,每个重复2~3头牛。参照我国《肉牛饲养标准》配制基础饲粮,A组饲喂基础饲粮,B、C、D、E组饲粮的综合净能水平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依次提高6%、12%、18%、24%。5组饲粮的粗蛋白质水平保持一致,综合净能水平分别为6.02(A组)、6.38(B组)、6.74(C组)、7.10(D组)、7.46 MJ/kg(E组)。饲喂116 d后,禁饲12 h,每组选择3头体重接近于该组平均体重的牛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结果显示:1)随着饲粮综合净能水平的提高,锦江牛背膘厚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C组锦江牛背膘厚度最低(2.01 cm),而眼肌面积则逐渐增大,以E组锦江牛眼肌面积最高(81.04 cm~2)。2)随着饲粮综合净能水平的提高,背最长肌pH_(45)min逐渐下降,D、E组显著低于A组(P0.05); C、D、E组背最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A、B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对背最长肌pH_(24h)、肉色(亮度、红度、黄度值)、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均无显著影响(P0.05)。3) C组锦江牛背最长肌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而背最长肌水分、粗灰分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 E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A、B、C组(P 0. 05); C组血清瘦素含量显著低于A、B、D组(P0.05),血清脂联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 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结合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内源激素含量等指标得出,C组饲粮的能量水平(综合净能水平为6.74 MJ/kg)比较适于育肥前期舍饲锦江黄牛生产优质牛肉所需的能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