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用地只查清数量、类型、分布等是不够的,更应该对其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农用地分等工作,基本掌握了农用地空间位置、数量、质量、土地生产潜力和每个分等单元的上百个属性特征,为实现土地由数量向质量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因此本次研究将贵阳市二调与农用地分等进行数据转换研究,开展农用地分等更新工作,提出可行的措施和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杨华明  王占岐  罗祥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32-5633,5636
通过对农用地分等主要过程的归纳,及对现状资料、样点资料、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分等因素指标区划分与指标体系的确定,成果意见征询等在分等3个阶段中所涉及到的影响农用地分等结果的因素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以使农用地分等结果更加科学、客观。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土地整理潜力分析——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农用地分等成果分析吉林省生产潜力区域差异,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从理论上得出适宜进行土地整理地区。  相似文献   

4.
侯小胜  刘淑英 《北京农业》2012,(30):107-108
农用地分等成果现已广泛应用于土地整理中,分析农用地分等成果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及项目实施后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所起的作用,充分说明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农用地(耕地)质量评价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用地(耕地)质量评价或农用地分等,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贵州省农用地分等以部颁<农用地分等规程>为依据,通过调查研究,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探明了贵州省内各地农用地(耕地)的数量、质量、土地生产潜力、空间位置和近百个土地属性特征,绘制全省88个县(市、区)详尽到村一级的农用地等别电子地图,为实现全省土地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生态协调管理转变提供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农用地分等的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密云县农用地的实际调查数据,运用“因素法”作为农用地的分等方法,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系数、自然质量分等指数,对密云县农用地的等别情况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用地分等在密云县的应用方向以及密云县农用地分等工作中现存的一些问题,最后通过分析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的农用地分等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参考国家制订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利用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了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并应用于湖北省仙桃市的农用地分等评价。首先,确定用于农用地分等的指定作物为中稻和小麦;然后,采用叠置法划分农用地分等单元,根据土壤属性、作物经济数据和分等参数,计算分等单元综合指数;最后,利用等间距法将仙桃市农用地划分为三等,其中以1等为主,1、2、3等农用地分别占77.48%,13.76%,8.76%。  相似文献   

8.
土地开发是增加农用地数量、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土地开发潜力的适宜性评价,除包括质量和数量两方面外,还应包括生态潜力分析,其所涉及的评价指标均与农用地分等定级影响因素相关联.本文从农用地分等定级与土地开发生态潜力涉及的共同因素着手,研究该类因素对土地开发生态潜力评价的影响,以期建立土地开发生态效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技术路线的制定、分等参数的选择、分等因子及其权重值的确定,到最终确定农用地的等别,详细介绍了因素法在黑龙江省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分析了黑龙江省农用地的分等成果,并就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原理,针对农用地分等的问题,设计了BP神经网络农用地分等模型和精度检测方法.结果表明:BP-NN农用地分等模型通过少量典型样本的训练和学习后,可简便、快捷地计算出大规模待定样本的分等综合指数;其泛化功效和精度检测也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1.
农用地流转市场的价格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用地流转现状,指出确定公开公平、统一标准的流转价格,是建立农用地流转市场最重要的基础,进一步提出农用地流转市场的建立可以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相对完善的城镇国有土地地价管理经验,构建农用地地价管理体系和农用地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原理,针对农用地分等的问题,设计了BP神经网络农用地分等模型和精度检测方法.结果表明:BP-NN农用地分等模型通过少量典型样本的训练和学习后,可简便、快捷地计算出大规模待定样本的分等综合指数;其泛化功效和精度检测也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3.
狄春雷  谭永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9):4242-4246
分析了长株潭地区农用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理解了农用地分等定级内涵的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规划区进行农用地分等定级一体化研究,并对长株潭城市规划区农用地等别、级别的面积、分布特征、等级间相互关系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以期为科学量化长株潭地区农用地数量、质量及分布,为长株潭地区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参考,为科学核算耕地生产力,确定土地整理中的耕地质量标准服务.  相似文献   

14.
GIS支持下的县域农用地分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高县农用地分等为例,根据农用地分等的依据和原则,利用GIS技术开展农用地质量分等研究,并概述了农用地分等技术流程,评价单元的划分、分等单元质量分值的计算和成果图输出等几项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5.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原理,针对农用地分等的问题,设计了BP神经网络农用地分等模型和精度检测方法.结果表明:BP—NN农用地分等模型通过少量典型样本的训练和学习后,可简便、快捷地计算出大规模待定样本的分等综合指数;其泛化功效和精度检测也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6.
农地评估中土地评估方法的选择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农地评估的背景及现状1.开展农地评估的背景。第一,土地使用权市场交易制度逐步确立。随着土地交易产权制度的建立及变迁,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改变,使得从前只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开始建立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和估价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会议提出将加快完善和推进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和估价工作,以全面掌握、科学量化我国农用地的质量状况,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效率。第二,土地估价制度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支持下的农用地分等研究--以淄川区分等工作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用地等别是衡量农用地质量的基本指标,是确定土地使用税、土地征用补偿及租赁赞等的重要依据。传统的分等方法耗资耗时大、精度低,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分等的精度和速度。本文以淄川区农用地分等工作实践为例,阐明计算机在现阶段农用地分等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可以更好的为土地整理工作服务,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以具体项目为例,根据农用地分等的方法、因素以及权重,确定整理前后耕地的自然等和利用等的变化,从而充实了土地整理的可行性研究,同时在成果的应用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因素法与土地评价中的指数和法对农用地进行分等的优缺点,确定较优的农用地分等方法,对陕西省户县农用地分别用因素法与指数和法进行分等的分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等单元个数及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户县农用地分等的结果中分等单元个数及面积大小分布高度一致,但指数和法更为简便,更适合进行农用地分等,为日后的农用地分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昌芬  李团胜  张近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543-10544
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探讨了基于MAPGIS农用地分等数据库的建设,对其中图形数据的采集、拓扑关系的建立、图斑属性数据的录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具体说明,并简要介绍了农用地分等数据库在农用地分等专题地图生成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