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莴笋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考察底物特异性、pH值、温度、热稳定性、底物浓度、金属离子及抑制剂对PPO酶活特性的影响,研究莴笋PPO酶学特性。结果表明,莴笋PPO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最适pH值5.0,最适温度25℃;90℃热处理60 s莴笋PPO酶活基本完全丧失;莴笋PPO最适底物浓度为0.10 mol/L,PPO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m=0.667 mol/L,Vmax=826.4 OD/min;Mg2+、Ca2+、Mn2+、Zn2+对PPO酶活有一定的的抑制作用,Cu2+和Fe3+对PPO酶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五种抑制剂对抑制莴笋PPO酶活力均具有一定的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抑制剂浓度的增大而加强,试验范围内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Na HSO3柠檬酸EDTA,抗坏血酸对莴笋PPO酶活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富士苹果为原料,从中提取多酚氧化酶粗提液,通过底物筛选,从不同的pH值、温度和抗氧化剂对PPO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PO酶对4种底物催化活性不同,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邻苯二酚,DL-半胱氨酸,苯甲酸,山梨酸;PPO酶的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30℃,最佳酶浓度0.25mol/L,最佳底物浓度0.6mol/L;当VC浓度达到150mmol/L,90%的PPO酶活性被抑制。  相似文献   

3.
多酚氧化酶(PPO)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与果蔬加工制品的色泽、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以蜜梨果实为原料,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蜜梨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蜜梨PPO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其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34℃。在加工过程中,可通过调节pH和温度来降低蜜梨PPO活性,减少褐变的发生:蜜梨PPO催化底物邻苯二酚的酶促反应动力学与米氏方程高度符合,R^2-0.9972,其动力学方程为专1/V=0.17371/[S]+0.4775,最大反应速率Vmax=2.09U·min^-1,米氏常数Km=0.36mol·L^-1;蜜梨PPO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随着温度的提高。完全抑制PPO活性所需要的时间逐渐减少。采用短时高温(90℃,1min)的热处理,不仅可有效降低蜜梨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而且可减少蜜梨汁营养成分的损失.较好地保持其固有色泽。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PPO)酶促褐变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对其所催化的邻苯二酚氧化后所得到的产物吸光度值进行测定,分析了反应时间、pH值、温度和几种抑制剂对砀山酥梨PPO活性的影响,以及研究了破碎打浆、pH值、温度、贮存时间等不同加工过程对砀山酥梨酶促褐变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 mol/L的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得砀山酥梨PPO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40℃,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始终保持稳定;L-半胱氨酸、柠檬酸、抗坏血酸对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以柠檬酸的效果最好;在pH值3.5-4.6,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低于非酶促褐变,且pH值越高,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越大;在4℃,室温和37℃下,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低于非酶褐变,且温度越高,酶促褐变对总褐变指数的贡献越大,温度为37℃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酶促褐变对整个褐变反应的贡献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从Bacillus subtilis ZH168发酵液中提取多酚氧化酶,通过分光光度计法对其p H值、温度、底物、抑制剂及激活剂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邻苯二酚做底物时,p H值为7时活性最大,多巴做底物时最适p H值为8;该酶最适温度40℃,具有较好热稳定性;多酚氧化酶可催化不同酚类物质,催化活性不同;SDS,Triton X-100和尿素对酶均具有激活作用;Cys,Na HSO3,EDTA,VC,苯甲酸和Gly对酶有抑制作用;金属离子Cu2+可以显著提高酶活,Al3+和Mn2+显著抑制酶活。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光光度法分析茶树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动力学特性,研究了底物浓度、pH值及温度等因素对PPO活性的影响,建立了茶树菇褐变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茶树菇PPO最适温度50℃,最适pH4.0~5.0.用Michaelis-Menten机理描述得茶树菇PPO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M=2.59mol/L,Vmax=0.127U/min.此外还对茶树菇不同部位的PPO活性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7.
葛根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及其护色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控制新鲜葛根加工过程中发生的酶促褐变,研究了新鲜葛根中多酚氧化酶(PPO)的部分酶学性质,包括PPO的最适pH值、最适温度、热稳定性等,以及不同化学抑制剂对PPO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葛根PPO的最适pH值为4.4,最适温度为55℃;在90~100℃下热处理1~3min,可使该酶基本失活,质量分数1.5%的氯化钠,0.75%的柠檬酸和0.3%的氯化钙配成的复合护色液,对葛根PPO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加工过程中,采用复合护色液对切分成型后的葛根半成品进行护色处理,可使其维持原有组织的洁白色泽。  相似文献   

8.
抑制剂对鲜榨蜜梨汁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氧化酶(PPO)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以鲜榨蜜梨汁为原料,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氯化钠、柠檬酸、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5种不同抑制剂对鲜榨蜜梨汁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这5种酶抑制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鲜榨蜜梨汁PPO活性,随着其浓度的升高,抑制效应逐渐增强。氯化钠、柠檬酸、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抑制鲜榨梨汁PPO活性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6,0.5 mol/L和2.0,2.0,0.5 mmol/L。  相似文献   

9.
冻存茶鲜叶多酚氧化酶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冻存处理的茶树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进行了活性测定,研究了底物浓度、pH值及温度对冻存茶鲜叶PPO活性的影响,建立了茶树鲜叶冻存-萎凋过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冻存茶鲜叶PPO酶活的最适条件为:pH值介于4.6~5.0之间,温度35~60℃.由Michelis-Menten方程1/v=1.16...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丝瓜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酶学特性,本研究应用分光光度计开展了温度、pH、酶体积、反应底物浓度等对酶反应的影响,为丝瓜酶促褐变的研究提供基础。试验结果表明SOD酶最优反应体系为:以底物氮蓝四唑(NBT)为例,最优温度为40℃,最适pH为7.8,其底物浓度为0.08 mol/L,最适酶液体积为0.14 m L,其根据米氏方程:y=0.002 7x-0.013(x=1/V,y=1/S),Km为0.207 9 mol/L。  相似文献   

11.
以大连虾蛄为原料,从肌肉及消化腺中提取消化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研究其酶学特性。结果表明,大连虾蛄肌肉中蛋白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p H为8,反应激活剂为Mg~(2+)、Ca~(2+)和Mn~(2+),抑制剂为Pb~(2+)、Cu~(2+)、Zn~(2+)、Fe~(2+);消化腺中蛋白酶最适温度为40℃,最适p H为6,EDTA对其有抑制作用,反应激活剂为Ca~(2+)和Mn~(2+),抑制剂为Pb~(2+)、Mg~(2+)、Cu~(2+)、Zn~(2+)、Fe~(2+);大连虾蛄肌肉中淀粉酶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为7,反应激活剂为Mn~(2+),在浓度为20 mmol/L时,激活作用最大,抑制剂为Pb~(2+)、Mg~(2+)、Ca~(2+)、Cu~(2+)、Zn~(2+)和Fe~(2+);消化腺中淀粉酶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为7,EDTA对消化腺淀粉酶有抑制作用,反应激活剂为Mn~(2+)和高浓度Ca~(2+),抑制剂为Pb~(2+)、Mg~(2+)、Cu~(2+)、Zn~(2+)、Fe~(2+)。  相似文献   

12.
不同温度和时间的热处理会影响海鲜菇的质构特性和酶的活性。通过对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后海鲜菇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PO)活性、色差、质构等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感官评价筛选出最佳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海鲜菇的弹性、硬度、内聚性、咀嚼性均呈下降趋势,海鲜菇的色差值呈上升趋势,PPO和POD经过热处理后完全钝化,钝化PPO酶活性的最适条件为85℃处理15 min和100℃处理5 min,钝化POD酶活性的最适条件为85℃处理10 min和100℃处理2 min;结合感官评价得出最适处理条件为温度85℃,时间10 min。综合分析认为热处理会影响海鲜菇的色泽、质构和酶的活性,可为海鲜菇的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离和部分纯化了甘蓝型油菜荚果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亚基分子量约为46KD,推测其全酶分子量为184KD。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8.4;最适温度是60℃,70℃处理10min残存活性仍保持在50%,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底物L-Phe最适反应浓度是0.02mol/L;有两个Km值,即Km1为1.01×10-3mol/L,Km2为0.778×10-3mol/L。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培养料的双孢蘑菇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双孢蘑菇保鲜和加工中的褐变问题,以邻苯二酚(C6H602)为底物,分析了不同培养料栽培的双孢蘑菇中多酚氧化酶(PPO)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蘑菇PPO活力最低的条件为:pH2.0,温度40℃,褐变抑制剂VC浓度0.09%。用均匀设计回归分析程序拟合的不同培养料蘑菇PPO活力与pH值、温度和褐变抑制剂VC浓度间关系的数学方程,置信水平大于95%。  相似文献   

15.
利用酶、温度、酸碱度、底物质量分数4个因素对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将胰蛋白酶抑制剂降至最低。试验得到最适酶为胃蛋白酶,其用量为0.001 2 g/3 g,温度为70℃,p H值为7,底物质量分数为9%;其中,酶的用量和温度的升降对胰蛋白酶抑制剂有显著的影响。经过验证试验表明,该结果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临潼净皮甜石榴品种为试材,研究果皮中的过氧化物酶(POD)相关特性,确定其催化愈创木酚氧化后产物的最高吸光度值,并分别研究反应后放置时间、pH值、温度、反应时间、酶浓度以及底物浓度等条件对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愈创木酚为底物时,其最适波长为370nm、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不宜超过15min、底物浓度宜大于0.03mol/L,反应完成后在40min后测定POD的活性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白肉枇杷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白梨”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cv.Baili)果实为试材,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及透析法提取PPO研究其理化特性,包括温度、pH、抑制物对PPO活性的影响及其底物特性;测定果实\贮藏期间pH值变化。结果表明:PPO的最适温度为30~40℃,在30℃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最适pH值为5.0和7.0,pH值为6.0和9.0时酶的稳定性较好;维生素C和L-半胱氨酸抑制物对PPO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以维生素C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控制马铃薯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以黑美人马铃薯块茎为原料,分别提取游离态多酚氧化酶(sPPO)和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mPPO)粗酶,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黑美人马铃薯sPPO和mPPO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03 nm和406 nm.sPPO最适反应pH值为7,最适反应温度为25℃;mPPO最适反应pH值为7,最适反应温度为30℃.以绿原酸和间苯二酚为底物时,sPPO和mPPO均未检测到酶活力;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sPPO、mPPO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39.423、35.291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分别为0.019、0.290 mmol·L-1·min-1;以焦性没食子酸为底物时,sPPO、mPPO的Km分别为205.896、205.067 mmol/L,Vmax分别为0.008、22.321 mmol·L-1·min-1.亚硫酸钠、抗坏血酸对sPPO和mPPO酶活力抑制作用明显;植酸、草酸、柠檬酸和EDTA对sPPO和mPPO酶活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以上结果说明:sPPO和mPPO酶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mPPO酶活力要显著高于sPPO,建议在利用黑美人马铃薯进行加工时,重点考虑mPPO对酶促褐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白头蒜氧化褐变主酶(PPO)的特性及氧化抑制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新鲜白头蒜氧化褐变主要酶——多酚氧化酶(PP0)的活性。研究了不同温度和pH值对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了NaHSO3,L-cys,EDTA-2Na,抗坏血酸和柠檬酸等5种氧化抑制剂对白头蒜氧化主酶(PPO)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N-糖基化对植酸酶phy(QF)酶学性质的影响,将植酸酶基因phy(QF)在毕赤酵母中进行了表达,利用脱糖基化酶Endo Hf去除重组植酸酶phy(QF)的糖链,对去除糖链前后的植酸酶phy(QF)进行了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糖基化的植酸酶phy(QF)分子量约为53 k Da,酶活为3 201 U/mg,Km=392μmol/L,Vmax=3 267 U/mg;糖基化的植酸酶phy(QF)最适p H值为4.5,最适反应温度为55℃,与去糖基化的植酸酶phy(QF)的最适p H值无明显区别,比去糖基化的植酸酶phy(QF)最适温度提高了5℃,Tm值提高约2℃。经70℃孵育10 min后,去糖基化的植酸酶phy(QF)完全失活,而糖基化的植酸酶phy(QF)仍残留13%的活性,说明N-糖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对植酸酶phy(QF)的稳定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