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基于DEM的东江湖风景区水文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流域分析的主要数据源,提供了丰富的地质地貌、水文信息。详细介绍了利用DEM数据提取水文特征的方法,包括洼地填充、水流方向、汇流累积量、水流长度和水文分析。以东江湖流域为例,采用ArcGIS软件的Hydrology模块提供的D8算法以确定水流方向,通过汇流累积量的计算和相关阈值的设定,提取东江湖水文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最大水流长度为113651 m;采用该算法模拟的流域数字水系与水利部门提供的地形数据基本相符,真实反映了研究区水系的空间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东江湖流域的植被生态环境演变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用DEM计算河流比降,分析DEM分辨率与阈值对比降的影响,并提取最佳分辨率与最佳阈值。以延河流域的ASTER GDEM和SRTM3 DEM为原始数据源,利用Arc GIS分别提取60、150、200、300 m分辨率下延河流域的主河道,并据此计算流域平均比降。结果表明:延河的平均比降为3.39‰;DEM分辨率与汇流阈值对比降影响较大,当DEM分辨率小于150 m时,比降随阈值增大而减少;DEM分辨率大于150 m,比降逐步增大。延河流域河流比降分析的DEM分辨率不宜超过150 m,其中DEM分辨率为90 m时,计算的比降结果较为符合延河流域实际情况;DEM分辨率为30、60、90、150、200、300 m时,计算比降的最佳阈值分别为65000、60000、30000、70000、40000、20000;利用85%的主河道折线段信息,进行比降计算,其结果接近真实值。研究实现了基于DEM的河流比降计算,有助于DEM在水文学等流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DEM的河网水系分形特征研究——以常德市桃源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给流域的治理实践及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性数字地形信息,以常德市桃源县为例,利用ArcGIS软件的水文分析扩展模块,探讨了DEM的制作处理,获取了研究区域水流流向、汇流累积量、河网水系等流域特征信息,同时用计盒维数和Horton定理2种水系分维数估算方法来估算水系分维数。结果表明:(1)运用DEM和ArcGIS的水文分析模块提取的水系连续完整,且与实际水系特征吻合性较好,是一种进行流域水文分析的优良方法;(2)利用DEM提取水系的分维值,与原水系分维值基本一致,说明利用DEM提取水系分维值的方法具有可行性;(3)根据分维值可以判定研究流域地貌处于幼年期,此时水系尚未充分发育。  相似文献   

4.
基于DEM 的重庆长江流域水系分维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本文利用ArcGIS9.3的水文分析模块,根据不同的集水面积阈值, 提取了重庆长江流域河网信息,通过网格法计算了相应的水系分维。根据集水面积阈值与水系分维的相互关系, 确定该流域水系分维值为1. 036,经计算得到的河网特征以及流域信息与实际河流水系特征及流域信息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系自动提取技术确定干旱区季节性干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极端干旱区季节性河流集水网的自动生成技术,采用ArcGIS平台提供的水文分析模型,在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戈壁集水区干沟的自动提取,讨论汇流累积阈值对提取干沟的影响,并与TM影像中的干沟进行叠加比较,检验自动提取沟谷的精度。结果表明:集水面积阈值越小,提取河网越致密,反之则提取河网稀疏。由于研究区地域辽阔,根据研究目标当集水面积阈值为4.5 km2时,提取沟谷已经较好地刻画了戈壁集水区干沟分布状况,所提取的沟谷在整个集水区上游山区以及支干主干沟道与实际沟谷吻合较好,可以满足应用需要。集水面积阈值与河源1级沟谷数相关曲线存在转折点,可以根据转折点时对应的集水面积阈值,初步确定沟谷提取的最佳阈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AVSWAT丰乐河流域水文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分布式水文模型丰乐河流域降雨、径流进行了预测。按不同的土壤和土地利用类型将整个流域划分成38个子流域和137个具有相似水文特征的水文响应单元。选用2000-2003年桃溪水文站降水观测资料对模型灵敏度较高水文参数进行了校核与检验,率定结果显示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精度较高,表明模型可以应用于流域水文模拟预测。通过AVSWAT2000与气象预测模型的集成预测了流域水文风险预测和常规预测,推求得到流域典型年及常规年降水、径流年内月分布过程,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该预测方法是对分布式水文模型集成化研究的一次新尝试,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梁滩河流域氮磷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空间和气象数据构建流域SWAT氮磷负荷模型,并利用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借助投影寻踪法综合评价各子流域的主要非点源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适用性,流域氮磷排放主要集中在丰水期(5—9月)且占全年的76%,氮磷负荷主要来自于农药化肥且以总氮排放为主。从空间上看,流域中部地区以地表径流污染为主,而西部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且污染负荷与泥沙排放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为促进当年生大果沙枣(Elaeagnus mooraroftii)扦插育苗生长提供基础材料,为进一步开展大果沙枣扦插育苗相关研究奠定基础。以当年生大果沙枣扦插苗为试材,共设3个样区,12个处理,分别追施尿素、复合肥及对照,确定最佳施肥量。在3个样区中,样区二的大果沙枣株高最高、地径最粗、最长和最短枝条的长度最长、最长和最短枝条的基径最粗,分别为212 cm、16.26 mm、99 cm, 33 cm,6.28 mm,3.51 mm;样区二各个生长指标的隶属函数平均值为最大0.390,样区三的为最小0.189,综合评价为样区二>样区一>样区三,在样区二的土壤条件下,840 kg/hm2为最佳施肥量。本研究评价了促进大果沙枣扦插育苗生长的最佳施肥量,为大果沙枣扦插育苗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析取克里格插值算法中的插值参数对构建DEM精度的影响,以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冲沟为例,基于野外实测点云数据,改变析取克吕格插值中的核函数、搜索点数、搜索方向和光滑因子参数构建DEM,运用交叉检验和验证数据集检验评价DEM插值精度。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核函数中,Stable 函数的插值效果最佳;(2)搜索点数为2~5 个是最佳的选择;(3)在搜索方向的对比中,有方向搜索比无方向搜索误差小,且四方向比八方向的误差小;(4)当光滑因子≥0.8 时,DEM插值精度的误差明显增大。通过对析取克里格插值参数的优选,在研究样区构建出0.08 m的高精度DEM,为该区域的冲沟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美味猕猴桃基因组DNA的高效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从富含多糖和多酚等次生代谢物质的猕猴桃叶片及野外采集保存的叶样中分离出高质量的基因组DNA,以美味猕猴桃幼叶为试材,对4种不同的DNA提取方法与3种不同的样品保存处理的DNA提取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首次采用CTAB区室法提取猕猴桃基因组DNA。结果表明,CTAB区室法与硅胶脱水干样保存处理所提取的DNA效果最佳,其OD260/OD280值为1.8以上,能完全被EcoR I酶切消化,1%琼脂糖凝胶电泳谱带明亮清晰,并能获得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PCR扩增图谱。  相似文献   

11.
彭涛  柳新伟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370-373
城市化进程对河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产生显著影响,部分引起河流生态系统退化。本文综述了在城市化过程中影响河流系统的各种因子,认为城市化从三个方面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一是河流面积,二是河流的河床结构,三是景观尺度上的空间结构;城市化从水文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引起河流生态功能变化。河流恢复的难点在于河流系统的复杂化,因此基于不同区域的多目标管理是河流管理和恢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非点源污染河流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适合非点源污染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模型,为水环境容量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中国东部地区典型河流-曹娥江的污染情况,选其上游以非点源污染为主的支流进行了水环境容量研究。根据该河段的水流特性和水文、污染源的调查资料及水质实测资料,选用适当的数学模型,研究了该河段各月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简单、实用,适用于非点源情形下河流氨氮、总磷及CODcr的容量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青海湖流域河道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对青海湖流域5 条主要河流上中下游河道断面土壤及植被调查,结合水文和裸鲤监测数据,分析青海湖流域河道变化和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湿地生态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近年来,由于河流上游坡面侵蚀、中游阶地沟蚀河岸垮塌以及下游水利引水灌溉工程的影响,使得河道阻塞,河流改道或断流时有发生,最直接影响是阻断裸鲤回溯产卵通道,威胁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提出改善青海湖流域河道过水条件,保障青海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安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定位观测站附近,对不同经营模式下新银合欢的枝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新银合欢在不同经营模式下的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SBR1:2发生显著变化,逐步分枝率SBR2:3则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截干新银合欢二、三级枝长度,枝径比2:1及一、二、三级枝倾角显著大于未截干新银合欢;两种经营模式下叶片的分布特征未发生显著差异。通过对各种枝系特征综合分析,发现截干新银合欢的生长对策表现为向上拓展自身生长空间,保持其原有的生态位。  相似文献   

15.
伊犁河流域土壤Cu、Zn、Pb地球化学基线值估算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伊犁河流域土壤提供判别自然或人为事件造成的环境扰动标准,通过对伊犁河流域土壤的系统采样分析,采用标准化方法(以Fe作为标准元素)估算伊犁河流域灰钙土、栗钙土、黑钙土、盐碱土4种不同土壤类型的Cu、Zn、Pb 3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基线值。结果表明:同一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基线值有较大差异;其中,灰钙土中Cu、Zn、Pb的土壤地球化学基线值分别为51.2、77.3、25.7 mg/kg,栗钙土Cu、Zn、Pb分别为58.6、73.8、23.3 mg/kg;黑钙土Cu、Zn、Pb分别为53.1、62.7、41.7 mg/kg;盐碱土Cu、Zn、Pb分别为42.6、55.1、40.8 mg/kg。标准化方法能够较好地估算伊犁河流域土壤中Cu、Zn、Pb地球化学基线值,为了解地表环境污染及恶化程度、预测和监测全球变化效应与环境变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蒋菊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1):121-126
为保护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为主要因素,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治理前后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87—2016年石羊河流域气温显著升高,降水略增加,日照时数增加,蒸发量增大。植被覆盖面积增大,2007—2016年与2000—2006年相比,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0.3~0.5之间的面积增大0.9%。2007年流域治理以来,机井数量和耕地面积较前二十年减少。2000—2016年石羊河年平均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尤其蔡旗水文站向下游下泄水量明显增加。2005—2016年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沙丘移动和沙漠边缘进退速度明显减缓,流域地下水位埋深稳步回升。青土湖重现水域以来,水域面积平均每年增加3.59平方公里,地下水位埋深平均每年回升0.12米,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种植业的面源污染,按流域尺度的研究可以宏观反映某一地区的面源污染现状。因此,本研究基于江西省的农业面源污染普查数据,比较了不同流域内种植业的氮磷化肥用量和面源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江西省各流域种植业中化肥量呈现出赣江流域>抚河流域和鄱阳湖流域>信江流域>外河流域>饶河流域和修河流域,其中以赣江流域最高,其氮肥和磷肥占全省的比例分别为51.7%和51.2%。面源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呈现出赣江流域较高,其COD、TP、TN、NH3-N分别占全省排放总量的62.3%、56.3%、53.4%和53.4%。COD、TP、TN、NH3-N的排放强度也分别比全省增加了47.5%、26.5%、21.8%和14.8%。因此,赣江流域是江西省种植业的面源污染防治和化肥减施行动的关键的治理流域。  相似文献   

18.
利用石羊河流域1980、1995、2000、2006、2012年5期遥感影像,应用分形理论和GIS方法研究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形特征,定量分析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复杂性、稳定性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总体上流域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和水域呈现增加趋势,未利用地和草地呈现减少趋势,不同时段土地利用类型都具有空间分形结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复杂性和稳定性呈现波动变化趋势。1980、1995、2000年石羊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分维数排序均为:水域>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2006、2012年分维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水域、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土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1980、1995、2000、2006、2012年石羊河流域总平均分维值分别为1.5296、1.5025、1.5445、1.5631、1.5676,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分形维排序为水域(1.8317)>耕地(1.5678)>林地(1.5351)>草地(1.5315)>未利用土地(1.4413)>城乡工矿居民用地(1.3411)。总平均稳定性指数分别为0.1083、0.0997、0.1228、0.1167和0.1186,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平均稳定性排序为水域(0.3317)>城乡工矿居民用地(0.1589)>耕地(0.0635)>未利用土地(0.0587)>林地(0.0351)>草地(0.0315)。通过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复杂性、稳定性以及动态变化研究,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糯玉米皖糯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江淮地区研究密度对糯玉米产量、穗部性状和农艺性状等的影响,为江淮地区鲜食糯玉米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着密度增加呈先增后降变化趋势。2014年度以60 000株/hm 2时产量最高,但60 000和75 000株/hm 2处理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2015年度以75 000株/hm 2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30 000和120 000株/hm 2处理的玉米产量。产量–密度关系符合等比型产量–密度关系的基本特征,2014年玉米产量y(kg/hm 2)与密度x(株/hm 2)方程为y=0.40591xe (-0.0000135x),最高产量密度范围为54 185~98 290株/hm 2;2015年玉米产量y(kg/hm 2)与密度x(株/hm 2)方程为y=0.43136xe (-0.0000137x),最高产量密度范围为52 494~98 238株/hm 2。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总体上玉米的穗位高、秃尖长、空秆率增加;穗粗、穗长、穗行数、鲜百粒重下降。江淮地区糯玉米的种植密度以52 494~54 185株/hm 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