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的盐渍化问题经历了:20世纪60、70年代的大面积次生盐渍化危害;70年代后期实施以“三大水工建设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技术措施,取得良好效果;进入21世纪后进一步发展了“机井灌排+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模式,也重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的有利影响,提高和巩固了治理效果。当前,在实施“三大水工建设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机井灌排,开发新的水土资源、不断发展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将会更有力地推进南、北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用"三维立体容积法"研究了以盐渍化土地为主体的石河子大学实验农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团场问题,通过量化分析得出:治理盐渍危害是切入点;发展生产,尤其是按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发展种植业生产是重要任务.增加收入、生活宽裕,做好生活建设、人们安居乐业,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是建设新农村的思想、组织保证.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与绿洲农业现代化及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技术的银川土地盐渍化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群  吴加敏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312-314,317
为了了解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特征,更好地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对其土地盐渍化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在分析和处理2000年和2005年2个时期的TM遥感图像后,通过缨帽变换与RVI方法,结合GIS有效地提取银川平原土壤盐渍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70~80年代盐渍化程度减轻,80年代后期有所增加,90年代盐渍化程度减轻;银川北部地区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增加,非盐渍化耕地面积增多,盐渍化耕地面积减少,盐碱荒地面积减少,耕地盐渍化程度减轻;银川南部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4.
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发展变化趋势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先进的“3S”信息技术,应用GIS先进的空间图层叠加分析功能对宁夏引黄灌区各级盐渍化耕地分布规律和灌区土壤盐渍化的演变规律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的治理对策是:进一步完善的灌排体系与防渗措施;对灌区干渠进行砌护防渗治理;加强排水,调控地下水位;平田整地减少灌溉量;耕作培肥,提高土壤肥力;农艺栽培措施的运用;实施动态监测,加强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河套灌区引黄灌溉对盐渍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渍化是河套灌区农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是农田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了引黄灌溉对土壤盐渍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是土壤盐渍化的主导因素,也是可调控因素,只要科学合理灌溉,可以减轻盐渍化的程度;最后提出了盐渍化调控的灌排措施。  相似文献   

6.
宁夏银北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银北灌区盐渍化耕地的现状和分布,提出了完善灌排体系、提高防渗衬砌、调控地下水位、加强耕作培肥、调整种植结构、实施动态监测等灌区土壤盐渍化治理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农田灌溉机井建设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 ,当时机井数量较少 ,且多为菜田用灌溉机井。进入 90年代后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发展水稻生产 ,灌溉机井发展迅速 ,到 2 0 0 2年机井数量已达到 1 0 693眼 ,配套动力 1 0 .4万k W,井灌面积达 6.2万 hm2 (占  相似文献   

8.
土壤盐渍化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渍化评价能够揭示区域土壤盐渍化的基本状况,是治理盐渍化的前提。概括性地介绍了土壤盐渍化评价的技术方法,并从土壤盐渍化现状评价、动态评价和风险评价3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土壤盐渍化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土壤盐渍化评价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以及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新疆典型盐渍化土壤—渭-库绿洲为研究靶区,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利用研究区7次不同采样时间和空间的土壤含盐量、pH及盐基离子等野外调查数据,对研究区土壤酸碱度、盐渍化类型及程度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渭-库绿洲盐分有强烈表聚性,春季土壤含盐量大于秋季土壤含盐量,研究区盐渍化情况较严重,土壤含盐量往加重的方向发展;研究区土壤属于微碱性土,春季土壤碱化强于秋季;各层土壤盐渍化类型主要以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土和硫酸盐渍土为主,土壤中的氯化物在土壤剖面中呈自上而下减少的趋势,而硫化物呈自上而下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新疆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壤退化及盐碱化现象严重.研究综合运用3S技术与相关辅助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目视解译遥感影像,开展新疆绿洲耕地盐渍化现状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新疆绿洲盐渍化耕地为162.02×104 hm2,总体上轻度盐渍化比例最大,中度次之,而重度较少,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4.33 ;、6.28;和1.46;.可见,耕地盐渍化问题依然严峻,威胁着新疆绿洲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针对目前耕地盐渍化现状,最后提出了治理耕地盐渍化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但遭受着土壤盐渍化的严重威胁.进行盐渍地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及提出盐渍地防治措施,可以为区域农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方法]采用基于知识决策树分类法构建模型提取研究区1989、2001和2007年盐渍化土壤专题信息,使用动态度模型分析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的动态变化.[结果]渭-库绿洲在1989~2007年,盐渍地总面积增加了192.76 km2.1989~2007年间盐渍地总面积的动态度达到0.232;.[结论]近20年间研究区土壤盐渍化呈现不断扩展的趋势,盐渍化危害程度加深.结合渭-库绿洲灌区的发展现状和区域特点,提出了水利工程、农业、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土壤盐渍化治理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及新的土地承包、林业政策法规的贯彻,玛纳斯河流域(全疆)绿洲在20世纪60、70年代建立的农田防护林体系,需要在思想观念及生产技术等方面有相应的变化,建立新的防护林体系,适应新农村建设.开发新的水土资源,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挖掘水土潜力发展现代林业生产;将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结合,不同地区又有所侧重,是建立新防护林体系的共同特点,充分体现出现代绿洲林业及现代农业的共同要求.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及荒漠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3.
<正>一是农田灌溉条件明显改善。20世纪50年代开始,湖南对洞庭湖进行治理,50年代末~70年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在山丘区大量兴修大中小型水库,修建配套的沟渠水系,改善了农田灌排条件,大大缓解了旱涝灾害的困扰,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80年代中期开始至90年代,湖南重点开展湖区综合治理、山丘区病险水库治理和"四水"整治,先后在"四水"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了松嫩平原地区的灌溉方式、土壤水盐运动状况、环境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等,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提出预防与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良好的排水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排出土壤盐分,做到灌排配套。  相似文献   

15.
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现状与地下水动态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宁夏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分布现状,讨论了土壤盐溃化与地下水临界深度的关系,确定了灌区地下水动态临界深度:解冻始-春灌始2.0-2.5m、春灌期1.5-2.0m、夏灌期1.2-1.5m、夏灌末-冬灌始2.5-3.0m、冬灌始-解冻始1.3~1.5m。提出进一步加强地下水埋深调控,完善灌排体系与防渗措施防治土壤盐渍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渍化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探讨了自1950年到2005年50多年以来引黄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发生演变的规律,即解放后至1958年土壤盐化减轻,1958年至1962年土壤盐化相对加重,1962年至80年代全灌区土壤盐化减轻,1985年至2005年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总体减轻,局部地区耕地土壤盐渍化程度有所加重。并针对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演变规律提出了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加强灌溉管理和渠道防渗;加强排水,调控地下水位;平田整地;耕作培肥,提高土壤肥力;农艺栽培措施的运用;实施动态监测,加强预测预报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德州市土壤盐渍化概况及改良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德州市土壤盐渍化分布概况及主要改良利用技术,对轻度盐渍土实行土壤隔层、抑制地表返盐碱,引黄灌溉、大水压碱,扩大肥源、林农配置等;对重度盐渍土采取生物治理与设施隔盐技术;对盐碱涝洼地采取了台基鱼塘和发展种植养殖业,为改良利用盐渍化土壤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疆渭干河三角洲绿洲土壤盐渍化及影响因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红南  雷磊 《湖北农业科学》2014,(14):3265-3270
以典型干旱区新疆渭干河绿洲为例,分析了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对土壤含盐量状况的相对影响力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开发和对地表水资源的调节是研究区土壤含盐量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土壤含盐量各个影响因子的相对影响力差别较小,土壤盐渍化治理要注重它们的综合作用。在现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的气候特征向暖湿方向发展,有利于土地盐渍化的缓解。  相似文献   

19.
马洌扬 《河南农业》2014,(17):28-29
<正>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第三次革命,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现代植保建设的重要一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纷纷在农业领域实施信息计划。我国从1993年起开始实施的"三金"("金桥""金卡""金关")等工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政府的重视、支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农业信息化也已经起步,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关于"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联防联控能力建设、支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盐渍化土壤广泛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研究盐渍化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盐碱地的生产能力和维持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研究介绍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盐渍化土壤的成因、危害以及盐渍化土壤改良措施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盐渍化对植物的毒害机理。并且,结合目前相关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提出我国盐渍化土壤的研究前景,为进一步完善盐渍化土壤改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