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推广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湖北省2016年稻田综合种养面积381.07万亩,较2015年新增79.77万亩。其中稻田养虾面积352.57万亩,稻田小龙虾产量达35.61万吨;"稻鳖共作"13.4万亩、"稻鳅共作"15.1万亩。为了进一步推动稻田综合种养健康发展,我们深入小龙虾养殖合作社和乌林镇李桥村个体养殖户,对从事水稻种植及稻田养殖的年限、水稻种植方式、销售情况等进行调研。一、调研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宿迁市经过近3年的发展,稻虾养殖面积已近20万亩,亩均综合养殖效益3000元以上。利用冬闲稻田繁育小龙虾苗种,养殖户基本实现了小龙虾苗种自给自足,甚至可以对外销售多余小龙虾苗种,是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现将利用冬闲稻田繁育小龙虾苗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无为县稻田小龙虾养殖发展迅速,2017年养殖面积已达2万余亩。一次性放养小龙虾苗,通过自育、自繁,以后不再投放虾苗,年亩产小龙虾150千克、水稻600千克、纯利润3000元的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模式得到普遍推广,现就该项技术模式总结如下。一、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捷的稻田。二、稻田工程  相似文献   

4.
<正>一、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过程建湖县为全国稻田养殖较早的县之一,20世纪90年代发展迅速。1998年先后建成恒济东袁、建阳建设、沿河蒿仑稻田养殖示范区和蒋营荡东、冈东康庄等稻田养殖示范点,稻田养殖规模达15万亩,由于稻田养殖技术缺乏,产品品质不高及池塘高密度养殖技术的不成熟,进入21世纪初期,稻田养殖大面积减少。2016年,建湖县部分种养户借鉴外地经验,尝试发展稻田养殖小龙虾,并取得较好效益。截至2023年3月,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由2016年的0.15万亩增至7.9万亩,  相似文献   

5.
正兴化市中堡镇东孤村养殖户孔繁彬2014年利用105亩稻田养殖小龙虾,取得亩产水稻450千克、小龙虾110千克、亩总产值7500元、亩均利润3900元的好成绩。稻田套养小龙虾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了稻田,生产出的小龙虾、稻米无公害产品品质优良、口感上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一、养殖条件1.稻田条件4块稻田共105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没有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进排水方便。  相似文献   

6.
祝儒水 《科学养鱼》2023,(10):44-45
<正>为了推行小龙虾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户经济收入,自2017年起笔者在安徽省金寨县白塔畈镇开展稻田套养小龙虾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稻虾养殖已逐步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效的主要模式,亩纯效益在2 000元以上。现结合近几年推广小龙虾养殖经验,总结稻田套养小龙虾实用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受小龙虾消费市场影响,小龙虾产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为满足百姓消费需求,提高养殖生产能力,芜湖县养殖户利用"小龙虾-稻"连作模式进行养殖生产,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也辐射带动周边的养殖户。一、基本信息养殖户稻田养殖小龙虾(克氏绒鳌虾)模式,一般每口塘20亩~30亩左右。负责人从事水稻种植多年,曾在外地专门学习养殖小龙虾技术1  相似文献   

8.
小龙虾稻田秋季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据统计,2019年我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达208.96万吨,养殖总面积达1 929万亩,其中稻田养殖产量和面积分别占比84.82%和85.96%。河南省稻虾养殖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2016年的2.6万亩发展至2019年,养殖面积已达近90万亩,主要分布在信阳市。但从目前生产情况来看,河南稻虾养殖多采用原位繁殖、自繁自  相似文献   

9.
<正>湖北省潜江市(县级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全国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县",著名的"小龙虾之乡"。全市共拥有水域面积40万亩,2016年水产养殖面积51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6.25万吨,渔业产值37.86亿元,养殖产值26.46亿元,小龙虾养殖户人均增收1.6万元。潜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总体情况向好,开展工作富有活力且成效显著,中心参加完成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成果荣获2016年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市稻田养殖发展较快,1998年全市稻田养殖面积16.95万亩,其中稻田养蟹9.4万亩,稻田养虾3.1万亩。由于稻田养殖户多半单一养蟹、养虾、养鱼,养殖水体未能充分利用,养殖效益难提高。1998年我们承担了淮阴市科委下达的“稻田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安徽省和县大部分养殖户采用一季稻一季虾的养殖模式。2020年,和县农丰小龙虾养殖合作社的养殖户利用附近的山泉水降温接着再养殖第二茬小龙虾的经验值得借鉴,可供养殖户参考。一、虾池准备2020年在原养殖的小龙虾池中暂养育肥小龙虾,利用面积12亩的养殖稻田设置围网10亩,周围边沟2亩拦隔在外,边沟用于排放山泉水作为过水渠道,田的一端为进水口,另外一端为出水口。6月20日开始放水晒池,人工插杆、栽网,围栏周长380米,并抽沟沥水,撒生石灰消毒,用量10千克/亩;6月28日进水人工栽植水草,主要为伊乐藻。  相似文献   

12.
<正>一直以来,小龙虾产量的增长基本都是靠养殖面积的增加,单位产量并没有上升。据市场调查了解到,稻田轮作小龙虾年产量数据多在65~100千克/亩的水平,同样是稻田养得好的可达125~150千克/亩。池塘精养的多批次养殖一般只有200~250千克/亩水平,好的可以做到300~500千克/亩。这与许多养殖户对小龙虾的养殖存  相似文献   

13.
正据统计2015年宿迁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4.35万亩,产量2814吨,初步形成了小龙虾池塘单养、鱼虾套养、藕池套养、蟹虾套养、稻虾套养等多种不同养殖模式。其中莲藕塘套养小龙虾养殖模式因具有藕池利用率高、管理较为容易、立体生态、藕虾产量高、养殖效益明显等优势,近几年发展最快,不少藕池套养小龙虾养殖户纯收入达4000元/亩以上。沭阳县陇集镇李爱龙养殖户2015年利用155亩进行莲藕套  相似文献   

14.
<正>潜江"虾稻共作"养殖模式享誉全国,早在2001年,充满智慧的潜江农民,就开启了"虾稻连作"的新时代。通过科学的稻田改造工程,营造出适合小龙虾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实现稻虾连作、稻虾共作与小龙虾生态繁育的良性循环,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直至2017年潜江市稻虾连作面积达40万亩,占全市稻田总面积一半以上,小龙虾养殖产量6万吨,"稻虾共作"模式亩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盱眙县地处淮河与洪泽湖交汇处,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00多万亩,沿淮河、洪泽湖周边有20余万亩低洼稻田,水稻收割后即空闲搁置,没有加以利用。为满足小龙虾市场需求、充分挖掘低洼稻田的生产潜力,一种新型养殖模式——稻虾共生模式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成为现代渔业新的增长点。盱眙的稻虾共生种养起源于2005年,起先由老百姓在当地低洼稻田的空闲期开始零星养殖小龙虾。近几年发展很快,盱眙小龙虾协会高为淼会长介绍说:2014年稻虾种养面积1000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安徽省小龙虾年产量34.98万吨,面积达397万亩,位居全国第二,是我国小龙虾养殖5个主产省中增幅最大的省。安徽小龙虾主养地养殖模式和理念有许多相似之处,主养地无为小龙虾近年发展较快,因此调研当地养殖情况具有一定的价值。为此,科学养鱼杂志社前往安徽无为县调研当地小龙虾养殖情况,力求将当地小龙虾养殖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拜访了广东恒兴集团李扬武工程师(以下简称李工)、当地经销商与养殖户,以期给读者2021年养殖小龙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小龙虾是我国养殖面积最广和产量最大的淡水虾,据《2019年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开展小龙虾养殖的省份有21个,养殖总面积达1680万亩,总产量163.87万吨,社会总产值3690亿元,主要采用稻田养殖模式。广西稻虾养殖虽然起步较迟,但由于地处华南,气候条件优越,越冬期短,与主产区相比,错季节和反季节生产优势明显。从2017年发展至今,广西养殖面积已达到3万多亩,群众养殖积极性高,开始进入快速扩展阶段。从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广西小龙虾上市期主要在每年2月至5月初,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沛县靠近微山湖,有低洼稻田20余万亩,一年只能种一季稻,为了充分利用低洼稻田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利用2006~2007年两年时间推广了《低洼稻田生态养殖小龙虾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江苏省小龙虾池塘精养面积22.93万亩,产量3.06万吨,养殖户往往采用“一次放苗、多年养殖”的粗放模式。该模式存塘虾苗量难以控制,经常导致养殖商品虾规格小、大规格虾比例低、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针对此问题,笔者利用小龙虾生物学习性,充分挖掘小龙虾池塘养殖潜力,开展了小龙虾放养抱仔虾“高产错峰”模式试验,通过计数放养抱仔虾,在7-9月实现错峰高价上市,养殖效益得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殖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九十年代以来,稻田养殖进入了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发展时期。1991年稻田养殖面积仅667公顷(1万亩),1993年2688公顷(4.03万亩),1994年为5600公顷(8.4万亩),1995年则迅速发展到17846.7公顷(26.77万亩),呈成倍上升之势。初步形成以苏北里下河、洪泽湖地区为中心,遍及全省50多个县(市、区)的稻田养殖基地。由于稻田养殖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已成为各级领导重视、广大农户乐于接受的一项稻渔结合、以渔促稻的水产养殖业的新增长点。1 稻田养殖的新特点 当代的稻田养殖较好地应用了稻鱼(虾、蟹等水产养殖动物)共生的理论,将种植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