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建筑木结构的健康诊断与安全评价对于古建筑维修与保护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为科学有效地评价木结构健康诊断状态,应用可拓集合理论将木结构健康状态、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对评价标准及实测数据进行归一化后,得到模型经典域、节域、权系数及关联度,进而建立木结构健康诊断的物元模型,并合理应用到青城山黄帝殿安全评价中。研究表明:依据综合关联度评价分级,黄帝殿的震后结构健康状态为差,破坏等级为中等破坏,符合实际震后破坏状况,物元模型能够有效克服评价存在的主观性与信息屏蔽问题,为一种实用有效的古建筑木结构健康诊断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古建筑木结构具有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但在环境侵蚀、人为损坏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下,其材料、构造与结构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对结构的承载能力、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结合古建筑木结构残损与破坏特点,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木材性能,榫卯节点、斗拱节点以及梁、柱等典型构件残损,以及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等方面的理论、试验与数值模拟等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残损对古建筑木结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残损的古建筑木结构力学性能研究发展趋势并进行展望,以期为木结构古建筑的预防性保护未来研究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西藏三大重点文物木结构防腐防虫技术(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干燥和防腐是古建筑维护中的重要措施,对西藏三大重点文物防腐工程中,各类木构件干燥防腐工艺、干燥防腐质量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等进行了总结,为古建筑木结构的维修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艳艳 《林产工业》2020,57(2):85-87
我国木结构建筑历史悠久。分析了明清时期建筑物类型以及木结构建筑的规模、构造特点等,阐述了明清木结构建筑文化元素,并结合这些分析对当代建筑以及古建筑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旨在为木结构建筑的保护和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无损检测技术在木材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古建筑木结构和古树名木的保护是木材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无损检测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着重论述了无损检测技术在木材保护中的主要用途和主要的检测技术,以及国内外木材保护中常用的无损检测仪器,为无损检测技术在我国木材保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古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主。然而,许多大型宫殿及其雕梁画栋在虫蚁、气候侵蚀,以及天灾人祸中毁坏,木结构建筑文物保护亟待加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数字化技术,为我国木结构古建筑文物保护提供了新机遇。最近,央视热播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期中,专家对布达拉宫古建筑的保护措施进行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7.
《林业科学》2021,57(4)
【目的】根据木蜂种类、分布、筑巢特性和危害程度,对全国木结构古建筑木蜂危害风险区域进行初步划分,为木结构古建筑预防性保护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查阅文献和馆藏木蜂标本信息,汇总不同种类木蜂的分布,分析木蜂筑巢特性及对木结构的危害程度;勘查各省木结构古建筑危害发生程度,记载木蜂对木结构古建筑的危害情况,综合比较后进行全国木结构古建筑木蜂危害风险区域划分。【结果】黑龙江地区无木蜂分布,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和陇东以外的甘肃仅有突眼木蜂分布,这些地区木结构古建筑未发现木蜂危害。西藏、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吉林和甘肃陇东地区仅发现1种木蜂——黄胸木蜂。湖北、陕西、四川、河北、安徽和江苏发现有2种木蜂分布。实地勘察结果显示,河南、山西、四川、江苏和安徽均发现有木蜂轻度危害(危害程度1级);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海南木蜂危害发生比较严重(危害程度2级或2级以上),危害木构件的木蜂往往有3种以上。【结论】将无木蜂分布的黑龙江以及仅有突眼木蜂分布的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和陇东以外的甘肃划分为木蜂危害低风险区域(代号CB1);木结构古建筑危害发生程度较轻或暂未发现危害,但有1种或2种木蜂分布的地区划分为木蜂危害中风险区域(代号CB2);危害木构件的木蜂有3种以上且危害发生程度较重的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海南划分为木蜂危害高风险区域(代号CB3)。  相似文献   

8.
以古建筑木结构的现场勘察大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件外部开裂、竖向变形、隐蔽处腐朽、内部腐朽、虫蛀等残损信息的统计分析,开展古建筑木结构多发残损的特征和防控研究。研究发现,构件的开裂大多并不影响结构安全,但应关注大跨度梁和枋的竖向变形及其下部是否存在断裂迹象;构件的腐朽多出现在埋墙柱和檩的隐蔽处,主要因潮湿和通风不良等环境所致;构件的虫害防治应防重于治,其害虫多来源于原木料、修缮木料或其他木质材料等。通过研究分析木结构古建筑中影响结构安全的残损特征和残损区域,并根据残损成因分析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可更好地保护木结构古建筑。  相似文献   

9.
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是我国规模较大的古建文物修缮工程.其中的防腐防虫工程是基本环节,包括三大文物建筑的木结构虫蛀腐朽勘测、腐朽虫蛀木构件的修缮和更换、木材树种选择和性能测试、木材干燥和木材防虫防腐处理等内容.对西藏三大重点文物木结构防腐防虫技术的总结,将为我国古建筑木结构的维修和保护技术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传统建筑彩画是我国木构古建筑中的一块重要组成部分,彩画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于古建筑的承接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时间的迁移变化,建筑彩画逐渐破损并伴随着消失,对建筑彩画的保护与修复迫在眉睫。介绍了拉卜楞寺彩画中污染物附着性病害种类,针对拉卜愣寺彩画的破坏程度和受病害种类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某古建筑夏季降雨后室内湿度过高,较多木结构和家具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破坏。建立古建筑数值计算模型,模拟夏季降雨0~70 mm/h下室内温、湿度场的分布和对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降雨强度增加,在室内XOY截面上,中心房间温度下降4.7℃,相对湿度升高21.2%,两侧房间的内墙角落由低温高湿区聚集;在室内YOZ截面上,内外侧房间内的门洞和梁架分别由低温高湿区和高温低湿区聚集。建议在2、5号房间不同高度处安装调温、除湿装置,避免降雨时温、湿度的剧烈波动;内外侧房间的门洞、隔墙、梁架和房顶等木结构位置,需有针对性的采取除湿和调温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钟寺博物馆钟架的超声波无损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华  刘秀英 《木材工业》2003,17(2):33-36
利用超声波技术现场测定北京大钟寺博物馆永乐大钟大型木结构钟架的弹性模量,并对其力学强度的变化做出了评估,找出相关规律,为超声波用于古建筑木结构的无损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国际木业》2016,(5):6-7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在“展望十三五”系列报告中关于木结构的讲话内容整理: 首先需要大家转变观念.推广木结构并不代表会破坏森林,相反木结构的推广有利于保护森林和环境. 木材是一种可再生、可重复利用和可降解的资源,而木结构是国际公认的绿色建筑;木结构具有低碳环保、节能保温、抗震安全、建造速度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拥有不计其数的园林古建筑,但随着社会发展,园林古建筑的保护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它们或被破坏,或发展停滞,或与被开发的周遭坏境格格不入,如何更好地保护、修缮古建筑,延续古建筑传统文化,并使之融入城市化的进程,是当前又一项重大议题。本期刊登一组来自全国各地的园林古建筑,供广大读者交流欣赏,同时呼  相似文献   

15.
开裂作为古建筑木构件最常见的残损类型之一,影响木构件的长期服役性能,是古建筑稳定性与安全性评估的重要考查内容。本文从古建筑木构件开裂情况、原因、影响,评估方法及修复加固等方面,系统梳理古建筑木构件开裂残损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发现我国古建筑木构件开裂的主要原因为木材干缩与受力破坏,主要类型为纵向开裂,开裂可降低木构件力学性能,也可为其他不利因素作用于木构件提供条件。目前主要通过实际试验与数值模拟评估开裂对木构件性能的影响,利用金属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与高分子树脂材料对开裂木构件进行修复加固。然而,由于古建筑的特殊性与木材变异性,仍需进一步探索木构件的不同尺度开裂机制,开发适用于古建筑开裂木构件的检测、评估与加固方法,建立科学系统性的古建筑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蔡汉忠  甄小翠 《森林工程》2012,(6):94-95,115
通过对湖南湘西传统木构造建筑的制作原理、制作方法和制作技术的探析,介绍制作使用中关键的两种工具、木建筑形式、柱子和木梁结构以及问签技术,从而说明工匠传统的手工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对现在新技术木结构建筑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也是对古建筑结构原理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7.
钉连接是木结构中重要的连接节点,在轻型木结构建筑的剪力墙中起到重要的承载作用。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结构胶合板、定向刨花板、冷杉木材都是木结构建筑中主要的建筑材料。笔者研究了不同覆板类型与冷杉木材钉连接的动态荷载性能,对不同厚度胶合板、定向刨花板、钉直径与冷杉的连接性能进行了对比(静态荷载和动态荷载)研究。结果表明,钉直径、覆板种类和厚度对动态载荷性能、破坏位移影响显著,10D钉连接冷杉和不同覆板材料时,连接性能最佳;相同厚度的定向刨花板比结构胶合板与冷杉的连接性能好;厚度为16 mm的结构胶合板具有良好的连接性能。本研究为轻型木结构的建造提供理论和实际测试依据。  相似文献   

18.
轻型木结构是以规格材作为木骨架,通过木基结构板材或石膏板覆面而成的木结构建筑,规格材与规格材、骨架与面板之间通过钉子连接.轻型木结构墙体在试验研究和实际工程中的破坏往往是由钉节点失效导致的,面板钉节点破坏后水平侧向力仅由木骨架承担,因此,单独研究木骨架水平抗侧力很重要.为了解剪力墙中木骨架在单独作用时的最大承载能力与荷...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传统文化愈加重视,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我国特有的金丝楠木古建筑是中国历史建筑的文化瑰宝,但对其进行旧蜡清除及施蜡保护,没有技术规范可循。目前,我国现存完整的金丝楠木建筑,宫殿、王府和坛庙陵寝约10座,认定的民间建筑4座;局部使用金丝楠木的建筑约100座,以及大量金丝楠木家具,在文物的定期修缮过程中,急需有一套成熟、可靠的施工技术。因此,笔者对古建筑金丝楠木旧蜡清除及涂蜡保护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我国古建筑修缮保护事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榫卯是指木结构建筑中柱、梁等构件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然而,木材作为一种生物材料,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出现的干缩湿胀、开裂变形等损伤会对榫卯连接节点的连接特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探究木结构榫卯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在木结构建筑中,榫卯连接节点的构造多种多样,力学特点和传力机制也各不相同。根据榫卯连接节点在木结构建筑中使用功能将其分为公母榫、直榫、燕尾榫、管脚榫、馒头榫和搭扣榫等六大类,简要介绍了各类榫卯连接节点的结构特点和应用情况。综述了常见榫卯连接节点半刚性的连接特性和节点刚度的求解方法,总结了不同种类榫卯连接节点和模拟残损榫卯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及木结构建筑模型中的榫卯连接节点在人工模拟地震中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的相关研究,概述了常见榫卯连接节点在外力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及破坏特征。根据榫卯连接节点的破坏形式,重点从金属构件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两个方面对榫卯连接节点的加固效果进行归纳。总结了有限元分析法在榫卯连接节点力学性能方面的相关研究,指出了榫卯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榫卯连接节点研究的相关建议及其发展方向,以期为榫卯连接节点在现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