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为了鉴定我县引进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适应性,筛选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好的新组合。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崇头镇、赤石乡、元和街道、紧水滩镇、石塘镇进行了平原稻区杂交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参试组合本试验参试组合有中浙优10号、甬优17、甬优1512、Y两优2号、浙优18、甬优12等新组合,以中浙优1号为对照。2试验设计及经过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每区面积89m2,一字形随机  相似文献   

2.
<正>2004年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相继选育出产量高、米质优的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中浙优10号等系列品种。至2013年,中浙优系列品种已成为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水稻品种,深受青睐。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在遂昌县大柘镇柘溪上村进行,试验面积1 067m2,土质为淤积沙壤土,前茬绿肥,土地肥沃,浇灌方便。1.2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3.
中浙优8号连续3年在德化县作中稻种植,均表现群体整齐、生育期适中、后期转色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米质优等特点,深受农民朋友欢迎。介绍了中浙优8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中浙优10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中浙A×06制7-10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1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12014),2014年通过福建省农业厅引种认定[闽种引稻(2014)第001号]。1高产栽培技术1.1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中浙优10号在古田杉洋作中稻种植,一般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初播种,秧地应选择肥力中上、向阳、排灌  相似文献   

5.
对早籼优质米品种多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同质性测定、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测定,分析了品种的丰产性和穗产性。结果表明,中优早2号、浙辐37的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中等,适宜一般地区较大面积示范种植。中优早3号、早籼903丰产性较好、稳产性较差,适宜在环境条件较优、栽培管理水平较好的地区示范种植。浙辐218、浙908产量水平一般、但稳产性好,可在栽培条件偏差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中浙优1号是中国水稻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集团合作育成的三系优质超级杂交稻组合.2007年引种麻阳种植,通过3年种植,表现出高产稳产、熟期适宜、抗性好、米质优等特点,本文总结了在麻阳县的高产栽培技术.关建词: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中浙优10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生产,是通过中浙A与06制7-10配组育成的三系中籼杂交稻品种,在福建省周宁县作中稻种植,表现株叶形态好、株型适中、群体整、分蘖力较强、剑叶直立略有瓦状以及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高产、稳产、米质较优、适应性广且中感稻瘟病等特点。总结了其在山区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陶秀明  陶渠民 《种子》1994,(6):63-64
对早籼优质品种多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同质性测定,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测定,分析了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中优早2号,浙辐37的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中等,适宜一般地区较大面积示范种植。中优早3号、早籼903丰产性较好,稳产性较差,适宜在环境条件较优、栽培管理水平较好的地区示范种植。浙辐218、浙908产量水平一般,但稳产性好,可在栽培条件偏差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正>中浙优10号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中浙A×06制7-10配组的三系杂交稻组合,2012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2014年福建省农业厅同意引种(引种编号:闽种引稻(2014)第001号)。表现为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转色好等特点。1品种特征特性1.1生育期该品种属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在延平区作烟后稻种植,王台井窠6月18日播种,7月15日插秧,10月15日成熟,生育期129d,比Ⅱ优明86早熟1d;峡阳小梅6月13日播种,7月13日插秧,10月11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循环水系统开展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3个品系养殖生长对比试验。大口黑鲈‘优鲈1号’、‘优鲈3号’、‘浙鲈2号’随机分配到9个养殖缸中,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缸中30尾鱼(初始均重6.08±0.12g),养殖8周。试验鱼存活率高于98.89%(P>0.05),体生长‘优鲈3号’>‘优鲈1号’>‘浙鲈2号’,但无显著差异(P>0.05);‘浙鲈2号’的体长变异系数和体重变异系数最小(P>0.05)。各品系形态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浙鲈2号’和‘优鲈3号’(P<0.05)。肌肉常规营养组成和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浙鲈2号’的肠蛋白酶和肝脏蛋白酶活性最低(P<0.05)。各品系血清中10项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表明大口黑鲈‘优鲈3号’生长性能相对较好;‘浙鲈2号’在体增长、营养组成和血清生理指标等方面的表现和优鲈系列相近,显示出良好的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中浙优1号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刘伟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232-235
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中浙优1号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穗、粒、重结构,利用相关、回归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提出了单季杂交晚稻中浙优1号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途径:在一定的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与千粒重。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探索中浙优1号在荔波县不同栽培密度及栽培方式下的丰产和稳产性,开展了不同栽培密度及栽培方式对中浙优1号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密度为22.58万丛/hm2、栽植方式为等行栽植,规格16.65cm× 26.64cm,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种期与栽培密度对杂交晚稻中浙优8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勤俭 《种子科技》2010,28(6):30-31
2009年通过对中浙优8号不同播种期与栽培密度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浙优8号在浙南山区作单季晚稻种植,栽培密度以27.5 cm×20.0 cm(亩插1.2万丛)为宜,同时适当早播(5月15-20日)有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4.
<正>中浙优8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有限公司合作,用优质不育系中浙A与恢T-8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迟熟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3年通过福建省引种通告。我镇在2012年引种中浙优8号作中稻种植,试种获得成功,2013年扩大示范规模,在各村多地  相似文献   

15.
在南方双季稻地区,以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纳米增效尿素不同用量对超级杂交中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增效尿素不同施用量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不同;适宜施氮量能显著促进超级中稻分蘖的发生,成穗和颖花分化,保证较高的LAI和叶SPAD值,形成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最终形成较多的生物量,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增加产量。此试验以施氮量225 kg/hm2‘中浙优1号’产量最高,以180 kg/hm2‘中浙优1号’氮肥吸收利用程度最高;综合考虑到产量和经济成本及氮素吸收利用等因素,纳米增效尿素折施纯氮量180 kg/hm2是双季稻地区中稻‘中浙优1号’合理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6.
《科学种养》2009,(3):1-1
一、主导品种(100个)水稻(17个):天优998、博优998、陆两优996、中早22、金优207、赣鑫688、丰两优一号、中浙优1号、Ⅱ优航2号、Q优6号、内香2550、宁粳1号、辽星1号、吉粳88、龙粳14、垦稻12、湘晚籼13号  相似文献   

17.
浙糯优1号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浙糯1A×浙糯恢04-01杂交选育而成的单季杂交晚糯稻新品种,于2013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浙审稻2013021。在2013年试制种成功的基础上,制定出了2014年浙糯优1号的制种操作技术,用于指导制种生产。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中浙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尚明  罗敏  候再芬  田飞  杨天海 《种子》2017,(9):116-117
中浙优1号是中国水稻所选育的三系籼型晚熟品种,农业部认定为超级杂交稻,2013-2015年农业部推介水稻主导品种,贵州禾睦福种子公司引进,于2011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12-2014年11点次高产示范,总结中浙优1号高产核心技术是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适时晒田,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9.
庆元县2003年引进中浙优1号在海拔1020m的荷地镇垟边村参加大区对比试验,2004年建立示范田,2005年建立百亩示范方,取得试验示范成功。3年平均产量9097·5kg/hm2,比Ⅱ优10号增产11·04%。在高海拔地区表现植株变矮,穗长变短,总粒数、千粒重变小,实粒数、结实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中浙优8号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浙优8号(中浙A/T-8)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合作育成,是一个适宜长江中下游区域作单季种植的迟熟优质杂交中籼,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浙审稻2006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